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判明不同加工类型乌龙茶的香气特点和创新乌龙茶的烘焙工艺、指导乌龙茶生产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水仙品种和常规烘焙铁观音3种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组成与含量。【结果】供试的3种乌龙茶的香气均由碳氢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内酯类、酸类、酚类、杂氧类和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十大类化合物组成,在香气组成上无明显差别,但在醇类、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与常规烘焙的铁观音之间存在差异,3种乌龙茶中醇类含量分别为37.202%、37.495%、44.430%;吡咯类及其氧化产物含量分别为12.570%、15.791%、23.912%。【结论】从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上来看,炭焙武夷岩茶较电焙武夷岩茶更丰富,常规烘焙的铁观音较电焙和炭焙武夷岩茶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洋  胡军  李海民  范坚强  洪祖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33-16336
综述了近30年来乌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不同品种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分析,种植、加工过程中乌龙茶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以及乌龙茶香气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叶单丛茶是乌龙茶类中的优质良种,产量高,质量好,生长快,投产早,适应性广,质量稳定,经济效益高。它独特的花蜜香气和清醇爽口的滋味,深受饮茶爱好者的赞赏。  相似文献   

5.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6.
不同湿度做青环境对乌龙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用GC/MS法分析了黄旦品种乌龙茶的香气组分,并对不同湿度做青环境条件下生产的乌龙茶香气组分进行比较分析表明:黄是于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α-法呢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醛、吲 、顺-莉内酯、β-紫罗酮+顺-苯莉酮、乙酸苄酯等;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 青环境生产的黄旦乌龙茶香气主要特征成分含量和精油总量各不相同,且香气品质以做青环境相对湿度75%为好,香气高且持久,说明做青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探讨做青对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作用,采用XAD-2吸附剂捕集香气、GC和GC/MS分析,对乌龙茶做青及晒青工序的香气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青能增加香气组分数和香精油总量,做青则能改变低沸点和高沸点香气组分含量的比例;乌龙茶摇青工序中产生的花香特征化合物为,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顺-3-己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两种未鉴定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揭示乌龙茶新品种瑞香的香气特征,采用GC/MS法对瑞香及其母本黄旦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瑞香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 (Z)茉莉酮、香叶醇、茉莉内酯;黄旦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已烯基苯甲酸酯、茉莉内酯、β-紫罗酮 (Z)茉莉酮。瑞香及其母本黄旦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仅含量排序有所不同,这与茶叶感官审评结果基本一致。瑞香与其母本黄旦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5.9%和26.8%。瑞香萜烯指数值高于黄旦。由于品种间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构成了各自品种的香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香气是评价乌龙茶感官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萜类化合物在植物界通常表现为花果香气味。总结分析了倍半萜的反式-橙花叔醇及α-法呢烯、单萜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等萜类化合物是乌龙茶中检测到的主要香气组分,香味阈值低,同时对乌龙茶萜类物质合成的部位、影响因素、代谢途径、前体物质以及对影响乌龙茶挥发性萜类物质合成代谢途径中的限速反应及关键调控基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侧重于非生物胁迫作用下乌龙茶加工过程萜类物质的代谢通路以及关键基因功能鉴定等进行了展望,以期更加系统和深入地揭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特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结论认为: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不易形成对夹叶。且鲜叶含水量明显高于新植处理的乌龙茶,影响加工品质;嫁接处理的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较高,香气和滋味不如新植乌龙茶,建议采用引进乌龙茶扦插苗开辟新的茶园,不宜使用嫁接的方式进行云南大叶种茶园改成乌龙茶茶园。  相似文献   

11.
《农村新技术》2009,(12):63-66
对乌龙茶传统工艺进行革新,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生产轻发酵型乌龙茶,因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更清香,称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将运用传统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乌龙茶称为"浓香型乌龙茶"。笔者在福建省安溪虎邱大坪西山、南安眉蜂、漳平南阳小车茶场及上杭步云玛璐茶场先后进行浓香型乌龙茶采翻方法跟踪调查与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金萱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萱是我国台湾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之一.采用SDE法提取金萱条形乌龙茶香精油,然后用GC/MS法分析香精油的香气组成,结果共确定出61种香气成分;对主要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乌龙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顺)-己酸-3-己烯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芳樟醇氧化物(Ⅲ)、己醛和吲哚.  相似文献   

13.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香乌龙茶初制工艺探讨福建农业大学陈洪德,张育松恩顶茶场郑金凯前言清香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但发酵程度较轻,仅有10-20%,与绿茶相近①,所以又称绿色乌龙茶。这种茶冲泡后,香气清高又幽雅,滋味甘醇润滑,满口含芳,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为了...  相似文献   

14.
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武夷肉桂鲜叶为原料,研究了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及其香气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授青可以促进香精油总量大幅度增加,在轻做青基础上,适当增加摇青次数可以促进香精油的积累,橙花叔醇、芳樟醇、α-法尼烯、(Z)-已酸-3-已烯酯+苯乙 醛等香气组分相应增加。笔者认为,在闽南加工工艺条件下,橙花叔醇是乌龙茶最主要的香气组分,与肉桂茶的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香气组分及加工中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乌龙茶香气成分目前已鉴定的达300多种,其特征香气按含量论,主要是橙花叔醇、茉莉内酯、法尼烯、吲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化合物,而以香气强度论,则尚未定论。它们大多数在加工过程中逐渐增多。晒青、做青能使特征香气化合物增加,杀青、干燥能固定和发展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6.
冷冻干燥技术在乌龙茶加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清香型乌龙茶干燥工序。结果表明,冻干茶香气馥郁清高,花香显,汤色黄绿明亮,其品质明显优于烘干对照样。  相似文献   

17.
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摇青的机械运动力和机械摩擦力进行不同组合试验,探明摇青不同机械力对青叶理化变化及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摇青做功使叶温升高,机械运动力的功高于机械摩擦力的功.机械运动力增强叶梢组织的输导机能,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具有内在效应;机械摩擦力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具有外在效应;运动力与摩擦力二者应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乌龙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GC-MS联用技术检测烘青茶、乌龙茶和沉香茶中的香气成分。红河乌龙茶中共鉴定出8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环己烷-1,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1,5,7-Octatrien-3-醇-1,3,7-二甲和芳樟醇;三宁烘青茶中共鉴定出15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芳樟醇、β-环柠檬醛和柠檬烯;从蒸汽杀青的沉香茶中检测到16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是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β-紫罗酮和β-环柠檬醛。从乌龙茶加工工艺生产的沉香茶中检测到21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壬醛、6,10-二甲基-5,9-十一双烯-2-酮和β-环柠檬醛。说明SPME-GC/MS是一种快速检测茶叶香气的方法,而且加工方法不同对沉香茶的香气成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乌龙茶传统工艺进行革新,运用空调做青技术,生产轻发酵型乌龙茶,因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更清香,称为"清香型乌龙茶",相应地,将运用传统工艺技术加工而成的乌龙茶称为"浓香型乌龙茶".笔者在福建省安溪虎邱大坪西山、南安眉峰、漳平南阳小车茶场及上杭步云玛璐茶场先后进行浓香型乌龙茶采制方法跟踪调查与实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梅占,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分析香气组分在做青过程的形成与消长规律,表现出呈递增趋势、递减趋势、先增后减变化及仅在毛茶中检出等4种情况。这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反应了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与消长的特点。同时说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还直接影响着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率。分析人工做青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做青的毛茶样,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证实了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试验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做青环境中对应阶段青叶间的香型相似率大,都在0.95以上,表明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本试验人工环境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比自然环境中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内质较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