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3):13-14
台湾先后引进了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并得到发展,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分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  相似文献   
2.
1.包种茶制造过程中儿茶素类变化与水色形成的关系 本研究利用青心大冇手采茶青,探讨包种茶制造过程中儿茶素类含量变化与茶汤水色形成的关系,获得下列结果: (1)茶叶中儿茶素类及多酚类含量,夏茶较春、秋茶为高;在包种茶制造过程中其含量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茶汤色差值(△b,△E)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早期野生茶树的记载:台湾茶树的最早记载始见于清康熙丁丑年(1697年)之蕃境补遗。现在海拔(1400—1700米的眉原山中南有野生茶树存在,现已辟为“原野生茶树林保护区”以供研究。二、台茶的起源——移民的引种:清嘉庆年间(1796~1820)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种植于今台北县瑞芳地区,  相似文献   
4.
台湾茶业现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 况一、台茶由外销产业转为内需产业。台茶在满清时期及日据时期 ,是主要的外销物产 ,如光绪 1 9年 ( 1 893)乌龙茶外销量高达九千八百余公吨 ,1 896年台茶输出金额占输出总额的 51 .4 %。台湾光复后以制造红茶、绿茶供给外销为主 ,外销量占产量的 75%~ 85%。但近二十年来已急速地转成制造包种茶、乌龙茶供应内需 ,外销量减少到占总产量的 1 5%~ 2 0 %左右 ,外销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台湾的工业化发展 ,使人工成本提高 ,导致红茶与绿茶的生产成本过高 ,而无法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相对的 ,由于每人每年平均饮茶量 ,由 1 980年的 0 .34公…  相似文献   
5.
从闽台两地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茶类结构以及茶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闽台两地的茶业发展过程,显示了两地在文化、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情况。阐述了海峡两岸茶人同宗同祖的深厚渊源与共生共荣、同创辉煌的茶人情怀,携手展望茶产业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6.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制茶种类缘于历史渊源,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份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早期皆由先民自大陆传入,福建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亦先后传入。然而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在台湾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大陆乌龙茶绝然不同。各茶区亦依其产制环境之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  相似文献   
7.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4):14-15
台湾罐(盒)装饮料茶于1989年逐渐兴起,尤其是乌龙茶饮料于1992年对青少年市场诉求成功,促使茶饮料销量于1993年超越碳酸饮料,直至2003年仍位居非酒精性饮料的龙头.1996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为:乌龙茶31%、绿茶16%、红茶6%、调味红茶47%(如奶茶、花香红茶、果香红茶、麦香红茶等合计).1998年以来,乌龙茶饮料下滑,代之而起的是绿茶(含茉莉花茶)饮料.2001年乌龙茶饮料仅占12%,而绿茶饮料提升为24%,此为台湾每年需进口七八千吨乃至万吨左右的红茶及绿茶(茉莉花茶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台湾省与福建省一样生产数种半发酵茶,它们可以分为包种茶和乌龙茶二类。 包种茶有非常优雅的花香,其成分先前已有研究。本文主要报道日光萎凋、室内萎凋(摇青)和团揉对包种茶和铁观音茶香气成分形成的作用。 本实验用三个品种:武夷种(A)、黄心乌龙(B)和青心乌龙(C)。各品种分四种处理,第一种处理是不经萎凋和摇青直接杀青、揉捻、干燥(分二次);第二种处理在第一种处理上增加日光萎凋或加温萎凋;第三种处理是在第二种处理上增加室内萎凋和摇青;第四种处理为正常工艺。把经以上处理得到的12只样品分别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进  相似文献   
9.
茶类花色品种繁多,但就其加工方法及质量特征可概分为绿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白茶、红茶及黑茶等六大茶类。这六大茶类的加工技术皆起源于中国。其中,绿茶产制及品饮方法于唐、宋时期藉由禅宗佛僧传入韩国、日本,韩、日两大民族受到中华饮  相似文献   
10.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