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呼吸道大肠杆菌对肉仔鸡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只初始体质量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固始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肉仔鸡气管滴注1 m L无菌培养液,大肠杆菌组肉仔鸡气管滴注1 m L大肠杆菌培养液(1×10~9cfu/m L)。滴注后2 h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血清中细菌脂多糖(LPS)、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以及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气管滴注大肠杆菌后2 h,大肠杆菌组肉仔鸡血清中LPS含量为33.86 U/mg,较对照组升高了26.15%;AST和ALT含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0.89%(P0.05)和298.77%(P0.01);大肠杆菌组肉仔鸡肝脏组织中SOD活性和GSH-PX活性分别为186.60 U/mg和13.20 U/mg,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3.83%(P0.01)和31.18%(P0.05);MDA含量增加了51.72%(P0.05)。综上,气管滴注大肠杆菌后2 h,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释放出的LPS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引起脂质过氧化物堆积,破坏肝脏细胞,导致血清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岩藻黄素、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方法]建立NIAAA小鼠酒精肝模型。将10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喂食正常液体饲料,模型组和试验组喂食5%酒精液体饲料,试验组在饲料中分别添加100 mg/(kg·d)岩藻黄素、500 mg/(kg·d)灵芝孢子粉和500 mg/(kg·d)黑枸杞。取肝脏组织称重,比较各组小鼠的肝脏系数,取部分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形态,采用商业试剂盒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肝脏中TG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岩藻黄素抑制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G和肝脏中TG含量;灵芝孢子粉有效地缓解了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升高,但没有有效抑制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而黑枸杞减轻了酒精造成的脂肪变性,但没有显著缓解血清中ALT、AST的升高。[结论]相较于灵芝孢子粉和黑枸杞,岩藻黄素可以对酒精造成的肝损伤和脂肪变性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 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14 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_4致病,18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根提取物抗氧化及保肝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在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对CCl4肝损伤小鼠血浆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FTC法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并用CCl4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以不同的提取物和阳性对照药甘草酸二铵灌胃治疗,测定小鼠血浆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结果]猕猴桃根经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抗氧化活性较强,其用量为60 mg/kg时,对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T、AST活性升高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野山杏提取物( WAE)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观察不同剂量WAE对大鼠血清脂质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脏中的脂肪代谢酶和MDA的活性以及对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WAE对高血脂大鼠血清中的TC、TG与LDL -C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0.2 g/(kg·d)剂量的WAE分别降低到4.61±0.58、0.44±0.06、4 34±2.57 mmol/L;0.4 g/(kg·d)剂量的WAE分别降低到3.75±0.39、0.42±0 07、2.53±0.8 mmol/L;0.4 g/(kg·d)剂量的WAE对HDL -C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升高到1.19±0.34 mmol/L;对ALT、AST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0 2g/kg剂量的WAE分别降低到9.94 ±2.34、32.04±5.86 U/L,0.4g/(kg·d)剂量的WAE分别降低到10.49±1.75、26.59±3.86 U/L;WAE对高血脂大鼠肝脏在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分别降低到0.2g/kg剂量的WAE为1.91±0.45 U/mgprot,0.4g/(kg·d)剂量的WAE为1.72±0.57 U/mgprot;对LPL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0.2/kg剂量的WAE升高到13.32±2.57 U/mgprot,0.4 g/(kg·d)剂量的WAE升高到11.92±2.77 U/mgprot;0.4 g/( kg·d)剂量的WAE对HL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明显的升高,升高到11.02±1.57 U/mgprot;对LPS的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降低作用,0.2剂量和0.4 g/(kg·d)剂量的WAE分别降低为4 40±1.68和3.51±1.61 U/mgprot;组织切片镜检可见肝脂肪变性程度减轻,肝细胞结构接近正常水平.[结论]WAE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且作用效果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原花青素对铁负荷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通过监测肝功能、病理切片及转铁蛋白受体-2(TfR2)、铁调素(hepcidin)基因表达,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原花青素组、铁负荷组和试验组(铁负荷+原花青素)。ICP法辅以肝脏普鲁士蓝染色判别铁负荷大鼠模型是否建立成功;相关试剂盒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中TfR2、hepcidin基因表达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铁负荷组Fe及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结构严重紊乱,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TfR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原花青素组Fe显著降低(P0.05),ALT、AST水平无显著性变化,肝组织结构正常,TfR2与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铁负荷组相比,试验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紊乱程度减轻,Fe含量、TfR2及hepcidin基因的表达量均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花青素可以抑制铁的摄入量;在机体铁过载状态下,原花青素抑制铁吸收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8.
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脂多糖(LPS)诱发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分别按照10 mg/kg、2 mg/kg的剂量灌服;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按照5 mg/kg的剂量灌服;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灌胃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观察小鼠生长状况,末次给药之后2 h,空白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5 mg/kg LPS,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将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赶黄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中ALT活性分别降低26.53%(P0.01)、16.74%(P0.05),AST活性分别降低12.50%(P0.05)、9.88%(P0.05),SOD活性分别升高26.46%(P0.05)、21.77%(P0.05),MDA含量分别降低48.73%(P0.05)、59.80%(P0.01);小鼠肝脏指数分别降低10.36%(P0.05)、3.80%(P0.05);赶黄草总黄酮各剂量组肝组织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以上结果表明,赶黄草总黄酮对LPS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浓度蝉蜕水提取物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GalN模型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蝉蜕水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共6组。每组小鼠均按每千克体重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3 d,末次给药12 h后,按600 mg/kg腹腔注射10%D-Gal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计算小鼠肝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心肌组织、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升高(P0.01),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肝组织炎症坏死广泛。与模型组比较,蝉蜕水提取物的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或P0.05),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蝉蜕水提取物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杠板归总黄酮的保肝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杠板归的深入研究提供活性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组(150 mg/kg)及杠板归黄酮高剂量组(600 mg/kg)、中剂量组(400 mg/kg)、低剂量组(20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6 mL/kg剂量灌胃56%vol白酒,1h后各用药组按20 mL/kg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d,然后通过计算肝脏指数(LI)、脾脏指数(SI)、胸腺指数(TI),生化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探究杠板归总黄酮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各杠板归总黄酮剂量组可有效降低因酒精性肝损伤引起小鼠升高的LI,并升高SI和TI;又能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还可降低酒精性损伤肝组织中的IL-4、IL-6和TNF-α含量,且对小鼠肝小叶结构、肝细胞坏死和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尤其以杠板归总黄酮高、中剂量组的效果最明显.[结论]杠板归总黄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来实现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1.
膜技术分离黄蘑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技术分离、分级、纯化、浓缩黄蘑多糖的工艺;讨论了各个因素对膜分离状况的影响,并确定出较优工艺参数,得到了各级多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植物茎的伸长受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和控制,其中内部的内源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等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且内源激素不但通过内源激素水平调控,而且还通过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茎的伸长。笔者介绍了各种内源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与油菜素内酯,赤霉素与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与乙烯等)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植物茎的伸长生长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土霉素(oxytetracycline,OTC)药剂对不同发病程度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防治效果,并检测OTC处理后韧皮部关键基因——韧皮部蛋白2(PP2)的表达量变化,为HLB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也为OTC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可有效抑制、杀死病原菌的OTC,树干定量注射0.1 g/树于不同发病程度HLB(初感染、轻度发病和重度发病3组)的4年生Valencia夏橙,注射后7、30、60、90 d定期采集Valencia叶片样品监测HLB致病菌Ca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Las)含量、淀粉含量及PP2基因表达量变化。树干注射OTC后90 d采集不同处理Valencia的嫩叶、成熟叶片及茎,进行淀粉染色光学显微观察(LM),直观反映植株累积淀粉的变化。树干注射OTC后80 d调查柑橘嫩叶抽发的情况,综合一系列指标评价OTC对HLB的防治效果。【结果】注射OTC 0.1 g/树对初感染HLB的4年生Valencia植株治疗作用最明显,7 d后检测即为阴性,并可保持90 d,其成熟叶片的淀粉含量明显减少,但茎内仍有淀粉粒富集;轻度发病夏橙注射90 d后叶片内的Las含量从(1.68×10 6±858884)cells/g叶片减至(7.21×10 4±30981)cells/g叶片,下降幅度极为明显,其成熟叶片内的淀粉含量在90 d内一直呈下降趋势;重度发病植株注射后叶片内的Las含量从(4.10×10 8±3.04×10 8)cells/g叶片减至(2.80×10 7±2.70×10 7)cells/g叶片,但从数量而言仍然有较多分布,除了新长出的秋梢,其成熟叶及茎内的淀粉粒含量仍旧很大,说明0.1 g/株OTC不足以治愈4年生重度发病Valencia夏橙。对PP2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注射OTC后30 d,Valencia夏橙体内的PP2基因表达量大幅度下降,随后90 d内表达量稳定,与注射后30 d的表达量较为一致。 【结论】OTC可以用于HLB的防控,对初感染(Las含量为<9.00×10 5cells/g叶片)及轻度发病(Las含量为9.00×10 5—9.00×10 7 cells/g叶片)的柑橘植株治疗作用较好,不适用于重度发病植株(Las含量为>9.00×10 7 cells/g叶片)的治疗。注射OTC后,PP2基因表达量下降明显,说明OTC可有效减少韧皮部病菌等的胁迫压力。  相似文献   

14.
15.
综述了RNA1的作用机制,生物学意义以及其在植物及其功能基因组、植物发育及生理代谢途径、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进展,最后对RNA1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具有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存在及食用安全性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选用鼠龄50d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进行Acr染毒实验,染毒剂量分别为0、25、50、100mg·kg-1,即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染毒采用腹腔注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隔日染毒,连续12周。在第3、6、9、12周末次染毒4h后处死取样。通过测定肝脏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2E1(cytochrome P4502El)的活力来观察Acr对大鼠肝脏P4502E1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肝微粒体P4502E1活力在25mg·kg-1剂量组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强,染毒第12周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染毒第3、6、9周。在50、100mg·kg-1剂量组,P4502E1酶活力在染毒第6周出现峰值。研究P4502E1酶活力在肝脏丙烯酰胺代谢过程中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丙烯酰胺代谢途径及其毒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冬春季在武汉市湖北大学校区连续采集气溶胶样品,并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气溶胶中水溶性无机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和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8和6.79μg/m3,其中4种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Na+、Ca2+、SO42-和NO3-,共占PM2.5和PM10总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9%、85%。Mg2+、Ca2+、F-、SO42-、Na+和Cl-主要集中在细粒子中,NH4+和NO3-主要集中在粗粒子中。NH4+和SO24-在PM2.5和PM10中的相关系数R=0.987、0.983,主要以NH4NO3、(NH4)2SO4和NH4HSO4的方式存在。离子来源分析显示,固定排放源(燃煤)对水溶性组分的贡献要高于移动排放源(机动车)的污染贡献,而局地二次扬尘及建筑扬尘也是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组分的一个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外源褪黑激素对绒山羊皮肤脱碘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褪黑激素(MT)促进山羊绒毛生长的机理。【方法】选择16只(15±1)月龄、平均体质量(33.1±2.9)kg、产绒量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每隔2个月皮下埋植1次MT(2mg/kg),共埋植3次,另1组作为对照组不埋植MT;所有试验羊均在相同时间采集血样和皮样,分别用于激素浓度和脱碘酶(MD)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T埋植组绒山羊血浆MT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1);羊绒生长速度在7和8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9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8月份MT埋植组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MDⅡ活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埋植组MDⅢ与MDⅡ活性的比值在7、8月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MT在调控皮肤脱碘酶(MD)活性上有重要作用。【结论】MT埋植后2个月内能够刺激羊绒生长,这可能是通过改变皮肤组织中的MD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尿囊素对小麦幼苗光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种子经尿囊素浸种处理,幼苗气孔增多,开度增大;叶绿体变宽基础片层间隙增大。悄囊素处理提高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化合率,增强RuBp强化酶活性。尿囊素对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活力有促进作用;但对Mg^2+-ATP酶水解ATP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环式光合磷酸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外源脱落酸对洋葱鳞茎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BA)对洋葱鳞茎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10 μmol·L-1的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贮存100 d后的鳞茎发芽率只有2.9%,比对照低63.8%.进一步对ABA处理后洋葱不同部位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处理后第1天至第4天,新叶除了POD活性外其他指标处理后均高于对照;鳞茎内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处理后均低于对照;SOD和POD在处理后前期低于对照,处理1 d后逐步高于对照.处理4 d后各部位除了POD活性外,其他指标和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