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为给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琼脂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抗哈氏弧菌活性的中草药———鸡血藤,优化了其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首先筛选提取溶剂乙醇的最适体积分数,然后采用单因素法初步优化了提取液料比、浸润时间、温度和提取时间,之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5.00mL∶0.0744g,浸润66min,温度98.5℃,提取180min,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提取得率的预测极值为17.043%,在最优条件下,4次平行验证,抗哈氏弧菌活性成分提取得率为(17.086±0.027)%,为优化前的1.71倍,验证值与预测值间相对误差为0.3%,模型预测准确可靠。对鸡血藤在水产病害防控中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类菌胞素氨基酸(MAAs)是具有抗紫外辐射功能的小分子水溶性活性化合物。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中MAAs成分,采用甲醇溶剂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液料比、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次数的最佳范围,并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海萝中MAAs的工艺参数。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为41℃,超声时间为81 min,液料比为67 m L·g-1,甲醇体积分数为12%。在此条件下预测MAAs的提取率为1.311 5 mg·g-1,实际提取率为1.306 4 mg·g-1。  相似文献   

3.
采用碱液浸提法对鱿鱼软骨中硫酸软骨素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硫酸软骨素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影响硫酸软骨素得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碱液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 g/mL)、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5.3 h, NaOH浓度3%。在此条件下,鱿鱼软骨中硫酸软骨素得率为62.89%。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金枪鱼蒸煮液鱼油高值化开发利用技术,对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金枪鱼蒸煮液鱼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料比、温度、时间和功率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34℃,提取时长60 min,超声功率154 W.该工艺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91.32%...  相似文献   

5.
于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率(Y1和Y2)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对牡蛎中蛋白和多糖提取工艺进行同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料比(X1)、提取时间(X2)、提取温度(X3)及pH值(X4)4个因素对Y1和Y2均有显著影响.由响应面三维及等高线叠加图得到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率均高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液料比33∶1,提取时间2.6h,提取温度40℃,pH值4.2.在此条件下,验证试验得到牡蛎蛋白提取率为21.15%,牡蛎多糖提取率为12.07%,与数学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可见,响应面同步优化法对牡蛎蛋白和多糖提取条件进行同步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超高压提取条件对沙蚕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影响,采用超高压提取技术对双齿围沙蚕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提取,比较不同提取条件(料液比、提取压力、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沙蚕提取物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2次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沙蚕总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m/v,g/m L),提取压力378.72 MPa,提取时间28 min,提取温度20℃,在此提取条件下沙蚕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为8.39μg/mg干基,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0.13、212.41及2.00 mg/mL。沙蚕超高压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因素实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从提取溶剂(蒸馏水、50%甲醇、甲醇、50%乙醇、乙醇)、乙醇浓度(60%~100%)、提取温度(60℃、70℃、80℃、90℃、100℃)、提取时间(60 min、90 min、120min、150 min、180 min)和液料比等对抑菌活性的影响几方面优化苦参抗水产病原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活性物质(ASSF)的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标准品比对技术,鉴定ASSF的抗菌活性化合物;从对哈氏弧菌的生长、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细胞壁的通透性等方面探讨ASSF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SSF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无水乙醇为溶剂,液料比30∶1 m L/g,提取温度79℃,提取146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物抑菌圈的实际值为(17.64±0.22)mm,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固态ASSF的得率为(21.17±0.91)%。鉴定出苦参酮是ASSF中的抗哈氏弧菌活性化合物。ASSF和苦参酮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mg/m L和0.062 5 mg/m L。ASSF对于哈维氏弧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优选诃子醇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实验,并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诃子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对影响诃子中没食子酸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发现,以没食子酸得率作为考察指标,影响提取率的主次因素为:D(提取次数)>B(料液比)>A(提取浓度)>C(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浓度,提取时间90min,料液比12mL/g,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9.
优化对虾腌制工艺条件,为即食对虾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将腌制后对虾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不同腌制条件(浓度、时间、料液比)对虾肉的影响。结果表明:腌制时间、料液比、加盐量对感官评定结果的影响显著;通过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与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盐量13%、腌制时间2h、料液比1︰2,此时,感官评价结果为91.35。  相似文献   

10.
蜈蚣藻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蜈蚣藻粗多糖产率为指标,比较分析了水提、碱提、酶解法及微波辅助提取等提取粗多糖的方法;以蜈蚣藻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了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这三个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选取各因素的较优区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蜈蚣藻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法提取蜈蚣藻多糖的产率最高,达到55.64%,且其最佳工艺为温度100℃、时间5h、料液比1∶60,按此工艺提取的蜈蚣藻多糖的得率为59.42%.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甲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提取率与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了海刀豆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10.3 MPa,萃取温度130 ℃,萃取时间16 min,甲醇体积分数66%,循环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83.43%,与理论值相对偏差-1.63%。  相似文献   

12.
周孟清  石松 《畜禽业》2011,(10):44-47
本试旨在研究提取石榴中抗氧化成份。以石榴皮作为原料,95%的乙醇作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提取石榴皮中的抗氧化成分,以产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微波功率(160W、320W、480W、640W)、微波处理时间(40s、60s、80s、100s)和料液比(1:5、1:7、1:9、1:11)对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微波功率(320W、480W、640W)、微波处理时间(40s、60s、80s)和料液比(1:7、1:9、1:11),结果表明:乙醇浓度95%、微波功率640W、微波处理时间60s、料液比1:11为最优工艺条件。结果提示,用微波辅助提取石榴皮中抗氧化活性物质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用脂肪酶对罗非鱼鱼皮进行酶法脱脂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的酶法脱脂工艺为:pH值9,脱脂时间3h,酶添加量2%,料液比1:4,温度40℃,该工艺的脱脂率可达67.5%。通过超声波辅助脱脂研究表明其脱脂率并无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脱钙罗非鱼鱼鳞明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a)鱼鳞为原料,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脱钙处理后采用酸法提取明胶。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enter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design,CCD)原理展开试验,考察提取时间(h,X,)、提取温度(℃,X2)、浸酸时问(h,X1)和柠檬酸质量浓度(g·L-1,X)对明胶得率(%,y)的影响,并对所得明胶的理化性质与牛骨明胶进行比较。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浸酸时问与明胶得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6h、柠檬酸质量浓度200g·L-1、浸酸时间11.3h。在此条件下的明胶得率为28.4%,与预测值30.1%相近。制得的鱼鳞明胶粗蛋白含量为89.9%,氨基酸组成中每1000总氨基酸残基中甘氨酸为352个,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173个;凝胶强度高达245Bloom(g),熔点为27.0℃,而比浓对数粘度及成胶质量浓度分别为0.030L·g-1。和8.0g·L-1。  相似文献   

15.
内源酶辅助提取虾壳虾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内源酶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虾青素的质量浓度,研究了pH、温度和酶解时间这3个因素对虾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以虾壳虾青素的萃取率作为评价提取效果的指标。结果表明,当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 4.0,温度50℃,酶解时间1.5 h时,虾青素的萃取率最高,可达32.16μg.g-1湿虾壳,比直接超声提取提高28%。通过空白试验可知,外加脂肪酶对虾青素提取无促进作用,仅利用内源酶即可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且经济节约。  相似文献   

16.
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以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骨为原料,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骨胶原多肽水解液,剩余骨渣经乳酸提取制备骨粉酸解液(钙液),研究其通过螯合制备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条件。分析了酶解时间对鲢鱼骨蛋白酶解产物产品品质和功能特性(溶解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采用乳酸提取鲢鱼骨中钙时提取温度对钙溶出率的影响,并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pH、时间、温度和多肽液与钙液体积比对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50℃,按原料鱼排质量0.09%加入风味蛋白酶酶解30min制备出的鲢鱼骨胶原多肽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和功能特性;乳酸提钙时提取温度对钙溶出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pH8、温度25℃条件下,多肽液与钙液体积比1:1反应40min得到的鲢鱼骨胶原蛋白螯合钙螯合率最高(85.24%)。  相似文献   

17.
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酶法提取鱿鱼皮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根据5种蛋白酶水解液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确定了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这2种提取率高的酶为水解用酶,采用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这2种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鱿鱼皮以制备胶原蛋白的最佳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pH、时间分别为55℃、1200U·g^-1、1:20、pH8.0、4h和50℃、3200U·g^-1、1:20、pH6.0、6h。2种蛋白酶提取的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1.08%和11.36%,提取率分别为95.16%和97.56%。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中农药残留量极低,远低于仪器的检出限而无法直接检测,其瓶颈在于如何富集水中的目标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境水中农药残留检测预处理富集与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溶剂的选择、振荡方式、浓缩方式、乳化与盐析现象、pH值、提取液的净化等影响因素;固相萃取法中吸附材料的选择及活化过程、穿透体积、过水流量、水分的去除、固相萃取柱的淋洗、目标化合物的洗脱、 pH与NaCl改进剂、洗脱液的净化等影响因素;简要介绍新型富集方法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环境水中农药残留富集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郭休玉  何兰 《齐鲁渔业》2019,(8):1-5,I0001
对无水乙醇提取草鱼内脏鱼油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主要研究了料液比对鱼油提取率的影响。无水乙醇提取草鱼内脏鱼油的工艺为:料液比(w:v)1:8,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小时。在此工艺条件下,粗鱼油提取率为87.6%。粗鱼油经85%磷酸脱胶、4%NaOH脱酸、活性白土脱色后,鱼油呈浅黄色透明状,酸价、过氧化值较低;经冬化处理后的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1.5%。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孔雀石绿残留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的残留量,优化了检测过程中的提取方式、硼氢化钾用量、蒸馏温度、固相萃取柱选择和流动相选择等对加标回收率的影响因素。样品经匀浆与超声相结合提取,用质量分数为6%的硼氢化钾还原,40℃真空蒸干,PRS固相萃取柱净化,所得样液以V(乙腈):V(乙酸铵)=75?25的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回收率高,且前处理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