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猪肉可追溯体系对保障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构建政府契约激励模型和市场声誉机制模型进行理论探讨,利用北京市实地调查的2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猪肉可追溯体系通过质量安全监控力度的增强和声誉机制起到规范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带来的政府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遏制屠宰企业的道德风险活动和机会主义行为;声誉机制在解决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上可以和显性激励机制一样起到激励约束屠宰企业质量安全行为的作用,但声誉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猪肉溯源水平的影响。政府应适时对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进行绩效评估,在深化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猪肉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的监控和惩治力度,并充分调动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免疫标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可追溯制度、畜禽标识与养殖档案管理制度等法规制度的发展状况和标识编码、标识技术、数据库、网络建设等技术发展状况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法规制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指出了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社会认知水平较低、行业协会作用不够、企业缺乏高效的生产管理、供应链各环节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大宣传力度,规范猪肉行业协会组织建设、鼓励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完善管理制度等完善我国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社会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可追溯体系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抓手。在详细阐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提出可追溯体系建设的3种模式,剖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建议,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汉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北京市5家批发市场172位猪肉销售商的调查数据,基于声誉激励与风险转移的新解释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批发市场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批发市场销售商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认知水平整体不高,电视广播和网络是猪肉销售商了解猪肉可追溯体系的主要渠道;信息强化后,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程度较高,多数销售商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销售促进、追责信任、销售数量显著影响销售商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意愿,具体而言,认为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对促进猪肉销售的作用大、相信自己销售的猪肉因养殖或屠宰加工环节原因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可以确切追查到相关责任人、猪肉日销售量在500 kg及以上的猪肉销售商愿意参与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可能性更大。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食品可追溯体系有助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追溯标签作为辨别是否可追溯食品的主要手段,消费者对追溯标签的信任水平及其对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值得特别关注。基于西安市的实地调研,依据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模型,利用假想价值评估法并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偏好异质性约束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对消费者可追溯猪肉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的猪肉偏好可分为质量安全偏好型、高品质偏好型和廉价偏好型,在质量安全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显著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而在其他偏好下,猪肉追溯标签信任水平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质量安全偏好型和其他偏好类型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43.64元/kg和40.40元/kg。最后提出了政府应加大可追溯猪肉宣传力度、提高可追溯体系覆盖面和公众参与度,企业应自觉维护可追溯猪肉市场秩序、努力扩大可追溯猪肉市场份额,消费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食品追溯意识和认知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调查,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传统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中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追溯体系在出口水产品供应链的养殖、加工、仓储、运输4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中的具体应用,得出基于可追溯体系的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在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增强供应链整体信息的可见度、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信息沟通、降低检验成本、有效整合成员企业的内外部供应链等优势,最后提出了建立出口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南京市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现介绍了高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成效,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质量监测、依法监管和农业标准化生产与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对牛肉质量安全的管理,2007年,中国试点建设了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本文作者对最早试点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北京易初莲花超市进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了消费者对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认可程度、对可追溯体系牛肉的购买及支付意愿及现有牛肉可追溯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有关牛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认知度偏低,且许多消费者对于牛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认为现有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存在大众不信任,宣传程度低等问题,未来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急需完善,以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高效牛肉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推进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不仅是保障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抓手,更是构建监管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通过深入考察和调研灌云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论述了灌云县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灌云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灌云县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上海、济南3个城市636位猪肉销售商的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猪肉销售商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的猪肉销售商参与可追溯体系的水平参差不齐,仅有28.62%的销售商所售猪肉具备可追溯能力。就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而言,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目前猪肉销售商多为中青年人,学历普遍较低,对猪肉可追溯体系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为一般。分析发现,采购关系、销售年限、销售利润、销售业态、关注程度、惩治力度、监控力度与年龄显著(P<0.1)影响销售商的参与行为。据此提出加强猪肉可追溯体系宣传工作、给予规范实施可追溯体系参与行为的猪肉销售商适当奖励、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场管理方应加强对猪肉销售商的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中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追溯体系在出口水产品供应链的养殖、加工、仓储、运输四个环节质量安全信息传递中的具体应用,得出建立基于可追溯体系的出口水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在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最后提出建立出口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提升猪肉可追溯体系的实施效果,探讨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支付意愿.【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多元选择回归模型,基于北京市、石家庄市和秦皇岛市762位消费者的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购买可追溯猪肉,三个城市的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支付溢价分别为每500克204元、145元和140元.性别、家庭收入、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对可追溯食品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水平.【结论】政府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猪肉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生产厂家及销售商应该多在卖场进行宣传和促销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可追溯体系与可追溯猪肉的关注度,以此提高消费者对于可追溯猪肉认知度、信任度和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沿革、品质特点、比较效益、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分析了宝坻"三辣"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基地建设、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流通体系、大力开拓市场等发展"三辣"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生猪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在溯源追责的大框架下,基于产业链视角,借鉴社会共治理念,利用对北京市生猪养殖与流通、生猪屠宰加工、猪肉销售等环节利益主体的系统调研,全面深入地分析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现状、问题产生的逻辑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发现:北京市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隐患,生猪养殖环节存在养猪场户将病死猪扔掉、使用禁用药、未严格执行休药期、增加兽药使用剂量以及生猪购销商对生猪注水的情况;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检测还有隐患,无害化处理方式也存在能否可持续的压力;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都存在注水肉销售、不新鲜猪肉销售等问题;根据猪肉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源头控制和法律宣传、加大检测力度和惩治力度、建立生猪购销商登记备案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定点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建立完善的猪肉可追溯体系和加强溯源追责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猪肉质量安全的管理与控制一直是生猪产业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瘦肉精猪肉、蓝光猪肉、病死猪猪肉等"问题猪肉"流入市场,给消费安全带来很大隐患。为此对宁乡县5镇生猪养殖规模达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进行了随机调查,分析了"问题猪肉"产生、流入市场的原因在于生产模式欠规范、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政府管理不严格、市场调节缺陷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步推进规模化养殖、扩大生猪养殖保险范围、完善质量监督体系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农业标准化经营发展需要、国际贸易市场要求等方面论述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必要性;从法规政策、监测监管、农产品认证等方面概述了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指出其存在主体意识欠缺、配套技术滞后、标准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从提高参与主体积极性、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技术支撑与人才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与监测标准细则、优化政府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