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进行香蕉假茎生物脱胶菌株的筛选和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初步试验研究,为生物脱胶提取香蕉假茎纤维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腐烂香蕉假茎和土壤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对香蕉假茎具有脱胶作用的菌株,并利用筛选出的优良菌株对香蕉假茎进行脱胶,测定假茎失重率、纤维得率和残胶率,对菌株的脱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FR1和BR2-1菌株对香蕉假茎均表现出很好的脱胶效果,其最佳脱胶时间均为72h,脱胶前香蕉假茎含胶率为83.6%,脱胶后分别降至24.7%和20.2%,失重率分别达72.9%和77.8%,纤维得率分别达2.27%和2.01%。【结论】筛选获得的FR1和BR2-1菌株在香蕉假茎脱胶提取纤维上均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表明应用生物脱胶法去除香蕉假茎中的胶质物质来提取生物纤维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苎麻的生物脱胶,本研究对苎麻脱胶菌株HY1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以诱变菌株的果胶酶活性为筛选指标,筛选出脱胶菌株HY11-73,并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及脱胶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Y11-73果胶酶产量高于出发菌HY11 123.3%,生长速度提高了42.86%;诱变菌HY11-73对苎麻具有较好的脱胶效果,3 d可以完成脱胶,苎麻的失重率为34.04%;脱胶后纤维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诱变菌HY11-73除水溶物含量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出发菌HY11.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传统沤麻工艺的不足,提高沤麻的效率,以亚麻原茎为菌种筛选的来源,通过初筛、复筛得到了1株产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性较高,不产纤维素酶的脱胶菌株A6.摇瓶脱胶试验表明,A6菌能24h完成亚麻脱胶.脱胶后,纤维残胶率为20.63%,胶质脱除率达38.80%,比天然水脱胶高出11%.初步鉴定并命名为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A6.  相似文献   

4.
罗布麻生物脱胶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筛选,从29株菌中获得5株对罗布麻脱胶效果比较好的菌,它们的脱胶条件是:温度34℃,时间24h或50℃,7h,pH9 0以上,菌液用量控制在菌液体积(ml):麻重(g)=3∶1左右。从脱胶纤维的分散程度、脱胶后的失重率和残胶率分析,进一步改善条件,罗布麻生物脱胶工艺的实际应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亚麻原茎收获后需要经过水沤或雨露脱胶以制取纤维,但这2种方法耗时长、有污染,本文利用射频介电加热进行亚麻原茎脱胶。为研究射频脱胶方法,明确脱胶介质与功率、温度和处理时长对亚麻脱胶质量的影响方式,进行了3组对比试验,脱胶质量则通过脱胶效果和纤维力学性能两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组内与组间麻茎失重率的分析得出,无水射频较有水射频脱胶会增加脱胶效果;并且不管何种脱胶介质,增加射频功率、温度和处理时长都会改善脱胶效果。通过亚麻纤维力学性能的比较分析得出,相比于原麻纤维,无水射频频脱胶后纤维的拉伸性能显著降低(P0.05),而有水射频脱胶时增加温度和处理时长则有使拉伸强度增大的趋势。综合考量,亚麻原茎短时水沤后采用有水射频脱胶能够获得较优的脱胶质量,可以成为一种亚麻原茎绿色、高效的增值化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植株生长及香蕉枯萎病防控的影响,为香蕉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三元复合肥3个处理,以桂蕉1号作为供试植物,测定不同处理对香蕉植株生长和枯萎病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后香蕉植株株高、假茎围、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及全株鲜重分别显著增加20.0%、28.8%、94.4%、28.8%和56.8%,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27.29%,植株生长与病情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生物有机肥可促进香蕉植株生长,降低病情指数,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苎麻脱胶共生菌群RAMCD407中分离高效脱胶菌种,利用苎麻发酵物培养基分离筛选高效脱胶菌株;形态、生化结合16S rDNA分子方法鉴定菌株;水解圈法结合酶活力测定验证入选菌株产酶能力;苎麻脱胶试验核实入选菌株脱胶能力;分离出K30和L11两个菌株。K30和L11都能在果胶和木聚糖平板上形成水解圈,K30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238.47 U/mL和 98.36 U/mL,L11的果胶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分别为 170.79 U/mL和 64.11 U/mL;K30和L11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时,能使纤维残胶率由32.3%下降为1243%和15.70%, 纤维强力均超过5.5 cN/dtex。VITEK系统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都一致表明,K30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相似性高达99%,L11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相似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8.
陈致水  李粤  梁栋  王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50+20061-20050,20061
[目的]对香蕉假茎纤维造纸技术进行研究。[方法]分别对纸质、出纸率、成本、原料基地投资进行分析。[结果]从香蕉假茎中提取的纤维制成的纸张不含酸性物质,很耐用,韧度是一般纸张的30倍,能防火、吸油却不透水;与其他植物纤维相比,香蕉假茎纤维虽然纤维素含量中等,但综合成本、环境各方面的因素,香蕉假茎纤维造纸技术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香蕉假茎作为造纸原料,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碱性果胶酶对大麻脱胶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性果胶酶对大麻脱胶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脱胶后大麻纤维残胶率的比较得出,在50℃,pH9.0,浴比1:10条件下,碱性果胶酶适宜的脱胶条件为:果胶酶适宜添加量为150U /mL,螯合剂草酸的添加量为5 mM/L,适宜作用时间为27 h,大麻纤维残胶率可降至17.54%;NaOH后处理的适宜浓度为1.2%,处理时间为2 h,处理后大麻纤维残胶率为2.58%,纤维断裂强度为4.52 cN/dtex,纤维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10.
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生产应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工厂化条件下对“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进行了生产应用实验。高效脱胶菌株 T85- 2 60繁殖速度快、产脱胶关键酶、培养条件粗犷 ,经 5~ 7h纯培养的菌液接种到生苎麻上发酵处理 5~ 8h,即可达到除去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非纤维素物质从而获得纯净苎麻纤维的目的。与常规化学方法比较 ,该发明具有高产、优质、高效、节能、低污染等特点 :脱胶剂投入减少 80 %以上 ;脱胶制成率提高 5~ 6个百分点 ;脱胶消耗水、电、汽总能耗节省 30 %以上 ;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45%~ 55%;精干麻可纺性能明显提高 ,纤维弯曲疲劳次数、细纱强力分别提高 2 1 1 %和 2 0 %~ 50 %;深加工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菌株D-5在不同条件下对杜仲种皮固体发酵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果胶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去除率的变化规律,筛选利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提取杜仲胶的发酵工艺参数。【方法】以曲霉D-5为发酵菌株,研究发酵基质不同的含水率、初始pH、起爆剂用量、发酵温度对CMC酶、果胶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发酵基质的含水率、初始pH、起爆剂用量、发酵温度对菌株D-5的酶活力及纤维类物质的去除率有显著的影响。菌株D-5发酵的适宜条件为:基质含水率为60%、初始pH6.0、发酵温度30℃、起爆剂用量1.5%,在此条件下发酵6dCMC酶及果胶酶的活力最高,发酵18d纤维类物质去除率可达86.43%。【结论】利用微生物发酵去除纤维类物质是杜仲胶提取的重要途径之一,菌株D-5在杜仲胶提取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筛选香蕉品种桂蕉6号的突变株系"青干",为培育早熟香蕉优良品种(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组织培养结合田间筛选方法对桂蕉6号田间突变株系"青干"进行筛选,对其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田间鉴定,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突变株系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突变株系"青干"的田间生长周期为360 d,比对照桂蕉6号缩短20 d左右;"青干"假茎青绿,假茎基部及中部粗度均高于桂蕉6号,总糖含量为16.6 g/100 g,总酸含量为0.34 g/100 g,钾含量309.0 mg/100 g,分别比桂蕉6号增加19.4%、0.09%和2.7%;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低于桂蕉6号,产量性状、果实品质与桂蕉6号相似。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青干"与桂蕉6号的多态性比率为3.9%,遗传相似系数为0.9608,两者遗传背景相似。【结论】筛选的突变株系"青干"可作为选育香蕉早熟品种的种质材料或香蕉产期及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对筛选获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鸦胆子的根、叶、茎和果实部位分别分离得到43、19、15和8株内生细菌,其中分离自根部的YGB-1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00%,表现出较好的抗菌特性,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确定YGB-1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结论】内生细菌YGB-11菌株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13,(8):31-33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利用印楝渣废弃资源研制印楝渣生物药肥,并探讨其对香蕉Musa acuminata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方法】将耐药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与印楝渣混合发酵,制备印楝渣生物药肥;通过抑菌和盆栽试验,测定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号生理小种(Foc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72.1%。生防菌株HN-11与印楝渣具有良好相容性,制备的印楝渣生物药肥施用质量分数为5%和10%时,处理组香蕉的长势好于对照,鲜质量、干质量、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印楝渣生物药肥组香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和25,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2.2%和77.8%;生防菌HN-11能降低土壤中病原菌Foc4孢子数,破坏菌丝形态结构。【结论】印楝渣与生防菌HN-11发酵腐熟施用可避免对香蕉产生药害,制成的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筛选能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细菌,以期在该毒素的生物脱毒中得到应用。【方法】以香豆素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AFB1降解菌株的初筛,之后将初筛的10株菌分别降解浓度为100μg•kg-1的AFB1。【结果】筛选出的NMO-3菌株降解AFB1能力达85.7%,显著高于其它菌株(P<0.01)。从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面分析,最终确定NMO-3菌株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结论】利用香豆素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筛选出了黄曲霉毒素降解菌株,后期试验证明活菌制剂在2.56×1010CFU/ml剂量以下不会引起急性毒性反应,用65%硫酸铵提取的蛋白(酶)具有AFB1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清洁型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工艺的污染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本纤维生物提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为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废水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草本纤维原料生物脱胶、生物制浆过程中,分别采用高锰酸钾法、重量法、膜分离技术、DNS和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了各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草料发酵阶段微生物可消耗占草料总量10%左右的非纤维素物质;发酵以后通过水洗可除去占草料总量15%以上的非纤维素物质,其中分子量大于10 kD的颗粒状物质占90%,分子量小于10 kD的水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仅占10%。由此可以肯定,生物提取工艺不仅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因为该工艺中废水的水质单一、废水中污染物多呈颗粒状,可以通过物理分离方法除去,污染处理负荷大幅度减轻。【结论】草本纤维生物提取工艺,可以减少30%~60%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其污染物90%来自原料中的大分子颗粒或块状有机物脱落物。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特有的基因序列入手,建立一种快速可靠的分子检测技术,为防止香蕉枯萎病的传播蔓延、尽早采取防治对策、指导香蕉生产进行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研究室已经筛选到的4号生理小种候选致病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以来自海南、广东和广西的6个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4号生理小种菌株、7个尖镰孢其它专化型菌株以及2个外围菌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香蕉枯萎病菌1号、4号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及尖镰孢菌的通用引物。【结果】筛选到的特异性引物不仅可用于香蕉枯萎病菌DNA的检测,还可直接用于对罹病香蕉组织和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的检测;筛选到的尖镰孢菌通用引物,可作为内参照以检测DNA的质量,以避免假阴性情况的出现。【结论】所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实现了在一次PCR反应中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香蕉枯萎病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对检测香蕉苗是否感染枯萎病及蕉园土壤是否受到香蕉枯萎病菌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集杜仲老林区的土壤和腐殖质,以杜仲皮作为基质多次富集培养,分离其优势菌,通过测定其发酵性能指标并建立菌株综合选择指数,筛选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优良菌株,并研究优良菌株的发酵适宜条件。筛选出了优良菌株P-24,该菌株具有降解能力强,发酵周期短,杜仲胶的发酵损失率小等优点,其适宜的发酵温度为30℃、基质含水率65%、初始pH7.0,在此条件下发酵12d,杜仲皮的发酵物去除率可达93.02%,发酵剩余物中杜仲胶的含量为74.71%,杜仲胶的得率为5.25%。筛选优良菌株是生物法提取杜仲胶的关键;菌株P-24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