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25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86篇
  67篇
综合类   546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251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明丽  周坛根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442-2444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鸡粪、牛粪、菌渣对白菜、黄瓜的生长性状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制成的有机肥基本符合国家农业标准,施用后可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需求,有利于提高生长性状表现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确保产量和品质,其中以50%鸡粪、50%菌渣制作而成的有机肥效果最好。对白菜而言,该有机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白菜叶片数量,产量、可溶性蛋白、总糖、VC、叶绿素含量均有提高;对黄瓜而言,该有机肥可以提高子叶处茎粗,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蛋白、总糖、VC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1991—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苹果收益的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苹果产量、物质与服务费用、家庭用工折价、苹果平均出售价格是影响苹果收益的主要因素。同时本文将中国加入WTO这一定性因素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回归模型,对苹果收益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的关键性分析。本文通过对影响苹果收益因素的分析,为中国苹果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对稻麦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比例,增加耕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气相部分所占比例。就水稻产量而言,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年平均增产428 kg/hm~2,增幅为4.50%,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总之,本试验条件下,翻耕秸秆粉碎还田措施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稻麦两熟农田径流养分循环利用模式的运作可持续性和生态补偿标准,应用生产-生态系统能值测算方法,综合分析其环境安全性和运作持续性;结合生产运营实践,深入分析了基于生命周期过程的物能投入与输出,提出生态补偿依据;并基于能值收益差异估算出其持续运行的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与传统模式相比,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环境负载率降低39.62%,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和环境安全性指数分别提高64.89%和36.73%。径流养分循环模式的生物辅助能投入增加42.16%,而污染产能降低了70.09%。养分循环模式的氮磷养分环境排放量分别降低34.85%和30.43%。同时,循环模式的净能值收益比传统模式低2.15×1016Sej·hm-2·a-1。研究表明,径流养分循环模式提高了环境安全性但降低了经济效益,其生态补偿标准应不低于4 153.78元·hm-2·a-1。  相似文献   
6.
江淮下游地区水稻品种生产力纬向差异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种植的代表性水稻品种类型为材料,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于江苏沛县(34.7°N)、东海(34.5°N)、宿豫(34.0°N)、建湖(33.4°N)、扬州(32.4°N)、昆山(31.3°N)6地分别设置5个播期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的纬向差异,并探讨了江苏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结果表明,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在纬向与播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Y)与播期(t)可用Y=at2+bt+c拟合,因方程a、b取值不同,产量与播期的关系可分为3种类型,且在温光条件不同的地区或年份间转化。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具有较强优势,适宜种植区域较广。随着品种熟期的进一步推迟,晚粳类型品种的丰产性指数(Pi)下降,稳定性指数(Si)上升,丰产性与稳定性均有变差趋势。杂交中籼稻两优培九产量丰产性较好,仅次于迟熟中粳类型品种,但产量稳定性仅高于早熟中粳类型品种。与早熟类型品种相比,偏晚熟类型品种在丰产性和稳产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江苏省不同稻区常年温光气候条件,划分为适宜种植区、亚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宜种植区来确定不同生育类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苏北、苏中、苏南稻区分别以中熟中粳、迟熟中粳、早熟晚粳类型品种为主体,兼作生育期相近的类型品种;杂交中籼类型品种仅适宜于江苏西部丘陵稻区。江苏淮北稻区以早播为宜,苏中、苏南稻区强调适期播种,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提高产量。在确保安全生育成熟的前提下,选用偏迟熟类型品种及在籼粳同季兼作地区扩种粳稻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光照、温度、pH值、赤霉素和覆土厚度等条件处理对丹参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了丹参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25℃,在适宜的温度下,全光照比无光照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对pH值的适宜范围比较宽,在pH值为2~10范围内均可萌发,赤霉素对丹参种子的萌发作用不明显,种子最适覆土厚度为1.0 cm,最适贮藏时间为6个月,生产中建议随采随播。  相似文献   
8.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攻毒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现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777疫苗毒株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以RTPCR进行PEDV CV777疫苗株、JS12流行株S基因克隆测序,进行PEDV S基因核酸序列分析与氨基酸序列分析。分别以转瓶工艺与细胞悬浮培养工艺培养Vero E6细胞,制备PEDV CV777株转瓶灭活苗与悬浮灭活苗。分别以PEDV转瓶灭活苗、悬浮灭活苗、PEDV流行株组织灭活苗(JS12株)产前30d免疫经产母猪;母猪产仔后14d进行仔猪攻毒保护试验。核酸序列分析显示,PEDV CV777株S基因与流行毒株的相似性在96.4%~99.7%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6.7%~99.5%之间。转瓶工艺制备PEDV抗原效价为107.0 TCID50/mL,悬浮培养制备PEDV抗原效价为108.5 TCID50/mL。攻毒保护试验显示,悬浮灭活苗免疫母猪后,仔猪有2/10发病,保护率为8/10,转瓶灭活苗组发病率为8/10,保护率仅为2/10;组织灭活苗组9/10发病;对照组10头全部发病。该试验证明,提高PEDV CV777株的抗原含量,能够有效提高疫苗对PEDV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鹃茎基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市地区西鹃茎基腐由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和Cylindrocladium sp.引起,单独侵染和复合侵染均可致病,后者引发的病害更重;带病插条和基质是主要的侵染源;8—9月为发病高峰期。笔者于1996年至2000年对此病进行研究,认为基质和插条消毒以及选用抗病品种是综防技术的重点,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综防技术措施应用于生产。近年已将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10.
"这个暑假我要走进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要享受阳光雨露,快乐健康地成长……"孩子们的心声成为社会关爱的主题。8月2日,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林业厅、少先队湖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