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东宁县白浆土中低产田改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78-278
东宁县中低产田主要为白浆土,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5%。因白浆土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能力弱,水、肥、气、热协调不良,应采取保持水土、排除积水,结合施有机肥深松,发展绿肥生产和秸秆还田以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进行地膜覆盖后,可有效地协调水、肥、气、热等诸方面的因子,创造一个较为适宜马铃薯生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双鸭山市郊区白浆土低产的原因,并从培肥耕层地力、改造白浆层2个方面提出了培肥改土的措施,以期为双鸭山市白浆土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白浆土以白浆层的冷、硬、板、瘦为特征,是这种土壤在生产上的最大障碍因素。为摸清腐肥改良白浆土的效果,1980年我们在黑龙江省虎林县850农场进行了试验。试验分为田间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两部分,现将情况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白浆土施用生物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用生物硅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和硅素养分的含量。在白浆土上以生物硅肥施用量450~600 kg/hm2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水肥耦合大幅提高水肥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不仅是作物生长的载体,更为作物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也就是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条件的能力。在土壤肥力四大因子中,水和肥占据前  相似文献   

7.
白浆土心土培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大区和微区条件下,研究了白浆土心土培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和增产作用,进下明确心土混层心土混层耕对土壤性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浆土心土培肥比心土混层耕增产7.3 ̄10.3%。心土培肥后第一年比末处理对照增产甜菜32.3%,增产大豆15.2%,第二年增产大豆16.9%,对白浆土进行心土培肥可以达到彻底消除白浆层不良影响的培肥白浆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大区试验方式,对三江平原白浆土应用磁化肥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磁化肥对白浆土表层土壤容量、水分及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均有所改善,提高了氮,磷肥利用率,施磁化肥比施等量养分化肥增产5.9% ̄13.9%。  相似文献   

9.
针对白浆土水稻的施肥现状及需肥规律,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明确白浆土水稻施肥与SPAD值之间的关系,为精确诊断白浆土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以及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江平原各类型白浆土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研究的结果看出,从岗地白浆土→平地白浆土→低地白浆土,土壤表层有机质总量依次为3.84%、4.67%、7.31%;土壤复合有机质量为3.44%、3.46%、5.11%;土壤复合度的变化梯度为89.58%、74.09%、69.90%.上述三项指标在白浆层中均很低. 表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良好,致使土壤结构、保水、保肥性能显著优于白浆层. 因此,白浆土改良是趋利避害,发挥黑土表层优势,千方百计增厚黑土层,改造白浆层不良本性,打破白浆土黑土层薄、白浆层厚的不合理土体构造.  相似文献   

11.
岗地白浆土和平地白浆土在土壤形成条件及土壤构造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由于所处地形部位的差异,致使它们在土壤性状上,如土壤水分状况,腐殖质组成、总酸度及活性酸度,亦各具不同特点。通过对岗地白浆土和平地白浆土土壤性状的比较,逐步摸清其形成条件和肥力上的差异,对改良利用和进一步提高白浆土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土壤整体构造良好。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反映了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土壤剖面层次鲜明,则是水、肥、气、热协调的标志。耕作层松软,伴随着土壤质地适中,结构和通透性良好,耕性适宜,富含植物养分。犁底层发育良好并较紧实,有保水、保肥能力,又有一定的渗水性,不影响根系的向下延伸。  相似文献   

13.
对白浆土有机无机复合体进行了测定,阐述了有机无机复合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白浆土原土复合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9;与全氮量的相关系数为0.9948;90%左右的磷是在有机无机复合体中。因此原土复合量可以做为白浆土的养分指标。原土复合量高的白浆土其结构性好。在三江平原的白浆土上,采用玉米、小麦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 C/N,提高腐殖质的活化度,可做为增加有机无机复合体,培肥土壤的一项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土壤肥力的水分含量、土壤空气、土壤温度等物理因子与土壤pH、土壤养分状态等化学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严重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子。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土壤环境,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某些物理性质的研究Ⅲ.白浆土微结构及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白浆土的某些物理性质,对自然林下的白浆土和耕地白浆土的土壤微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林下荒地白浆土剖面未受到过任何人为扰动,表层土壤中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残留物质,土壤团粒结构发达,孔隙量大,土质疏松;表土层向白浆层呈渐进式过渡;而耕地白浆土的表层土壤,由于受机械耕作影响,土层内混有大量白浆层土壤,土壤紧实,孔隙量减少。白浆层土壤结构呈厚度为2~3mm片状结构,仅有少量水平方向发展的孔隙,无利于土壤排水的纵向孔隙,无作物根系;淀积层土壤呈小核状结构,干缩后沿结构形成裂隙。白浆土的土壤总有效储水孔隙(0.050 0~0.000 2mm)为耕层的16.9%~20.3%。白浆层仅为耕层的67.4%~83.3%,淀积层为耕层的25.6%~54.4%。直径>0.05mm的重力水孔隙耕层在17.8%~24.4%,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的重力水孔隙仅1.3%~1.8%和2.4%~6.4%,表明土壤通透性差。直径<0.000 2mm的无效孔隙,淀积层明显高于耕层和白浆层,土壤持水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于2002年采用心土培肥犁进行大田作业处理,将白浆土的白浆层和淀积层混拌,并向混拌层施入改土物料钙肥和磷肥。4年后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心土混层改土区与对照区相比20-35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降低,液气比例有所上升;孔隙度20-50 cm机械处理区平均比对照高5.00%-6.68%,说明机械处理4年后改土效果仍然十分明显。白浆土心土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心土施钙提高土壤pH。连续3年产量调查结果,磷和钙配施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平均增产20.27%。  相似文献   

17.
吴孝军 《现代农业》2010,(11):69-71
农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很多层次、很多因子,如光照、水、肥、气、热等。影响辽西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众多因子中,水是主要的因子。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9.
引言 白浆土是三江平原的主要耕地土壤,其面积占该区总耕地面积的30%以上,早在五十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曾昭顺先生曾对白浆土的形成进行过研究,认为白浆土与法国的淋洗土(lessivage)、德国的的假潜育土(pseudgley)、苏联的假灰土、美国的粘盘土(claypan soil)中某些土系颇为相似,并认为其形成过程是表层草甸潴育淋溶过程;以潴育为主,在潴育的基础上再发展草甸和淋溶过程,强调了由于底土粘重和季节冻层的影响而形成的临时性滞水对土壤形成的作用。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徐琪先生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的关于灰化土和白浆土的材料,对白浆土形成的假说进  相似文献   

20.
玉米的生物产量高,属高产作物.但要实现高产,就要做到水、肥、气、热各项因素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