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2.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积累为:有机肥>秸秆还田>草木樨还田>化肥>对照;速效钾的累积增长为秸秆还田居首位,有机肥次之,对照区呈下降趋势。有机物料的培肥效果优于化肥。  相似文献   
3.
麦套生姜高产优质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生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种植生姜成为沂水县姚店子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首选。生姜连作易造成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生姜产品品质下降。为了生产出优质、绿色的生姜产品,沂水县姚店子镇大面积推广麦套生姜种植模式,667m2可产出小麦245~285kg、生姜3000~3500kg,收入可达9500~105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旋转回归设计方法,从1986~1994年在代表松嫩平原黑土区的东北农业大学试验地内进行了以农肥、化肥、秸秆、绿肥等培肥物质为试验因素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一阶段为培肥阶段,到1992年结束。后一阶段为耗竭阶段,主要观测各培肥处理对土壤养分的持续效应及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耗竭阶段农肥、化肥、秸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产量的数学模型。随着耗竭试验的继续,各处理土壤磷库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在农肥、化肥、秸秆三因素中,农肥对土壤磷库的贡献最佳,化肥次之,秸秆最差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9~10日,云南省水土保持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云南红河州弥勒县隆重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杨荣新副厅长为理事长的首届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云南省水土保持学会章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是在东北农学院院内黑土上,于1982年开始的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连续施用氮、磷化肥对黑土胶体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化肥(N、P)使胶体比表面积增加,有利于胶体对磷的吸附和固定,使土壤胶体保水性减弱。氮、磷化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没有影响,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抑制作用,而对中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较复杂,尚待更长期的定位试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7.
黑土培肥效果的定位研究:Ⅱ土壤养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重迎茬大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豆重迎茬的黑土和黑钙土进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增加,黑土(哈尔滨)全N、全P、缓效K、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Fe、Zn、Mn含量以及pH值都下降,有机质变化不明显;黑钙土(齐齐哈尔)全N、全P、缓效K、碱解N、速效K、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速效P、有效Cu、Zn、Fe、Mn含量以及pH值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江平原各类型白浆土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研究的结果看出,从岗地白浆土→平地白浆土→低地白浆土,土壤表层有机质总量依次为3.84%、4.67%、7.31%;土壤复合有机质量为3.44%、3.46%、5.11%;土壤复合度的变化梯度为89.58%、74.09%、69.90%.上述三项指标在白浆层中均很低. 表层有机——无机复合状况良好,致使土壤结构、保水、保肥性能显著优于白浆层. 因此,白浆土改良是趋利避害,发挥黑土表层优势,千方百计增厚黑土层,改造白浆层不良本性,打破白浆土黑土层薄、白浆层厚的不合理土体构造.  相似文献   
10.
应用砂滤管法研究了10种常用的有机物料在哈尔滨地区黑土中的腐解状况。结果表明,各物料的腐殖化系数依次为:玉米根茬>小麦根茬>农家肥>豆根茬>豆秸>谷子根茬>玉米秸>麦秸>草木樨根茬>草木樨秸。为科学地调控土壤有机质提供理论依据,可根据不同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及哈尔滨地区黑土有机质的矿化率,并以 Jenny 模型计算有机物料施用量,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