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DNA指纹检测技术应用于植物新品种鉴定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水稻上与其相关的技术标准仍待完善。本文对DNA指纹检测中主要涉及的分子标记及特点进行归纳,并综述了DNA指纹在我国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国家和地方两级DNA指纹标准的必要性和策略,认为可将利用高密度SNP标记构建的品种SNP指纹制定为国家标准,而基于核心SSR标记构建的品种SSR指纹可制定为地方标准。讨论了两级DNA指纹标准在品种培育、审定管理、市场监管及品种权保护过程中的应用策略以及仍需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建立规范化的"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检测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进行品种纯度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品种纯度鉴定现状和困难、分子标记SSR原理和优点以及SSR在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等进行综述,并对高通量、高效率的DNA指纹图谱构建技术和全自动基因分析技术的实现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SSR分子标记、DNA指纹图谱原理及SSR分子标记在茶树指纹图谱上的应用,提出SSR分子标记在茶树指纹图谱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旨在为豫南茶树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构建玉米DNA指纹库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SR分子标记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标记的原理、类型、功能及其引物的来源,利用SSR构建玉米DNA指纹库的进展,玉米DNA指纹库在品种鉴定、品种保护及品种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等,以为玉米品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SSR标记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是指以1~6个串联核苷酸为单位的重复DNA序列。因每个SSR序列的基本单元重复次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很大,从而形成其座位的多态性。SSR操作程序包括DNA的提取、DNA的扩增、电泳及染色3个主要环节。SSR技术在蔬菜育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是构建遗传图谱、DNA指纹图谱的建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SSR标记技术在玉米品种纯度鉴定上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玉米单粒种子DNA的提取新方法,对提取的DNA经4.5%PA胶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此法具有快速、DNA分子量大、不降解和纯度高等优点,完全可以满足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DNA指纹分析的需要,为DNA指纹鉴定技术在玉米种子纯度及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DNA指纹图谱进行农作物品种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利用DNA指纹技术(如RFLP、RAPD、AFLP、SSR、ISSR和STS等)进行品种鉴定的原理、特点及其研究概况.与形态学鉴定、同工酶鉴定相比,DNA指纹技术是通过检测DNA水平上的差异来鉴定品种,具有准确、可靠、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且可鉴定表型上难于鉴别的品种等优点.DNA指纹技术简单、快速、易于自动化,因而它在品种鉴定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是在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概述了SSR、ISSR反应的原理、特点,总结了其在植物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肯定了SSR、ISSR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从蛋白质指纹和DNA指纹两个方面,综述了杂交水稻品种指纹鉴定研究的进展和不足。对SSR标记在品种指纹鉴定上的应用前景,单一特异标记的筛选和实验室标准检测技术的建立作了探讨和展望,以利于加快杂交水稻品种指纹鉴定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DNA指纹技术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DNA指纹技术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利用DNA指纹技术进行亲子鉴定的原理;DNA指纹图谱法亲子鉴定的优点DNA指纹技术在动物亲子鉴定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FID技术用于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有利于彻底实现"源头"食品追踪和食品安全科学化、透明化管理。首先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案。最后阐述了大规模使用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FID技术用于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有利于彻底实现“源头”食品追踪和食品安全科学化、透明化管理。首先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软、硬件实现方案。最后阐述了大规模使用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研究和应用方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品产地溯源和确证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域或特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旨在探析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原理和方法,推动食品溯源及确证技术支撑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作者通过对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原理和应用分析,总结出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基本思路、步骤和方法。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的基本研究思路为:分析表征地域差异的特性、建立判别模型、验证判别模型、建立数据库、判别和举证分析;应用的基本方法为化学成分分析和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食品产地溯源及确证技术是基于能够表征食品地域特征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的一套甄别食品地域来源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构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体系是保证进口冷链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也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一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加快建设,在信息可追溯、快速召回问题产品、统计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口冷链食品建立了安全线,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秩序,进口冷链食品安全风险得到...  相似文献   

15.
食品溯源系统的物品编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溯源系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其核心功能是溯源信息的记录、传递和查询。溯源信息以溯源码为载体,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商品编码的物品编码。介绍了溯源系统编码的原则,并通过对现有物品编码体系及溯源系统应用需求分析,提出一种可行的溯源码编码方案。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需确定被追溯的信息及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现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均基于信息系统理论进行构建。通过统筹管理自食品生产至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安全要素,基于食品安全追溯链构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更快捷有效。基于食品链理论,分解食品链过程,提出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层次模型,进而全面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建立,不仅是食品危害分析、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食品安全危害追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追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食品追溯主要是指产品追溯,不能明确问题食品危害发生机理及发生条件。提出了危害可追溯的概念,介绍了危害追溯与产品追溯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并探讨了危害追溯的定义、原理及组成要素,为食品监管部门管理监督和食品生产加工者建立与实施基于危害追溯理论的SN/T1443.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阐述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并以信息标识技术为基础综述其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分析了现有食品追溯系统面临的问题,结合区块链的几个主要特征,阐述了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引入区块链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变人的信任为机器的信任,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信任难题,实现安全可信任的食品追溯。  相似文献   

20.
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标签的设计是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硬件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构建方法,并提出基于2.4 GHz微波芯片的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可溯源系统有源电子标签的设计方案。使用该有源电子标签,可以提高动物食品安全可溯源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