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SSR分子标记建立杂交水稻指纹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穗稻1126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的研究,77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36对,占所用引物的46.75%。利用这些SSR引物建立了1126的DNA指纹数据库,可以有效解决杂交水稻亲本1126的真伪性及与其他品种的区分问题。三组引物RM21、RM505、RM212共同扩增可以很好地将1126与其亲本Lemont与蜀恢527区分开来,可作为大穗稻1126的特征引物加以鉴定。由此可见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水稻种子质量鉴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水稻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DNA指纹鉴定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该技术是从DNA水平上检测物种的多态性,它与传统的形态学、细胞学以及蛋白质同工酶检测相比,有着不易受环境影响、可靠准确、经济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坦桑尼亚不同农业生态区的适应性,为中国杂交水稻Q优系列和坦桑尼亚SARO系列耐热抗旱水稻品种交流示范提供参考,2017-2019年,依托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坦水稻专家利用中国杂交水稻品种QU6和QU28在坦桑尼亚4个农业生态区进行了适应性鉴定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SARO系列TXD306、TXD88和Komboka为对照。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QU6和QU28株高适中,抗倒伏力强,产量较高,综合表现好。QU28适应环境和栽培方式广泛,杂种优势强,适宜坦桑尼亚冲积平原生态区、西部高地生态区和沿海生态区种植;QU6稳产性好,适宜在坦桑尼亚冲积平原肥沃土壤和沿海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苗期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水稻品种DNA指纹数据库的初步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前期研究建立的一套水稻品种DNA指纹检测技术体系,对2002-2006年浙江省主要的98个水稻品种、以及2007-2008年155个浙江省区试水稻品种(181个次,含26个续试品种)进行了DNA指纹检测,构建了279个次水稻品种×12个微卫星标记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库.系统分析了指纹库中各标记的多态性和品种的相似性.基于构建的指纹数据库,对所有品种的特异性及区试续试品种年度间的一致性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5组11个品种组内品种间特异性不明显,1个续试品种年度间鉴定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杂交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环境和栽培管理条件下,宜香101、福优325、渝优35较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增幅分别为5.70%、3.17%、0.44%,3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目前用于杂交水稻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中形态学水平、生化水平与RFLP、RAPD、SSR、AFLP等4种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并探讨了各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4个蔺草代表性品种(鄞蔺1号、农林4号、岗山和太草)为材料,采用SSR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67对SSR引物在4个品种中均有扩增条带。其中引物RM24在鄞蔺1号和其它3个品种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而引物RM267和RM330在农林4号和其它3个品种间表现多态性差异。因此,SSR引物RM24可初步作为区分我国蔺草品种与其它国家或地区品种的DNA指纹标记。  相似文献   

9.
水稻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品种间耐旱性存在差异,通过筛选鉴定挖掘抗旱水稻种质提供生产和育种应用,是目前克服干旱、发展稻作生产的最有效措施。 “七五”期间我国把水稻品种资源抗逆性鉴定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水稻品种资源抗旱性是其中一项,要求根据全国统一的抗旱性鉴定技术方法,筛选出一批优良抗逆种质,提供生产和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真伪与纯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快速有效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真伪与纯度的方法,以提高鉴定的效率。[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中优88、协优88和全丰优88的真伪和纯度,并将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杂交种的DNA带谱中均含有两个亲本的互补带,说明杂交种为真种子。中优88的SSR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的纯度分别为97.43%和97.60%;协优88的SSR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的纯度分别为98.00%和98.10%,全丰优88的SSR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的纯度分别为96.29%和96.60%,3个杂交种的SSR分子标记鉴定和田间鉴定的结果基本上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用SSR检测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是完全可行的。[结论]SSR分子标记在杂交水稻种子真伪与纯度鉴定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610粒3优18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有花粉粒,自交不结实。  相似文献   

12.
2个水稻黄叶突变体的遗传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粳稻品种中花11的转基因植株后代中,获得了2份黄叶突变体(Y-347和Y-427),经PCR等分析,表明这2个黄叶突变均与Ds转座子插入无关。通过突变体与正常中花11杂交和回交试验,证明这2个黄叶突变体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根据2个突变体间的杂交结果,初步表明,这2个突变体是由2个位点发生突变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100份水稻资源6个性状对外源GA3的敏感性,并分别以株高、穗颈长和剑叶角度的GA3敏感性指标为变量对100份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喷清水对照相比,GA3处理后6个性状的平均值都增大了。株高、穗颈长、剑叶角度、倒二节间长和倒三节间长的GA3敏感性均是籼稻高于粳稻。绝大部分资源倒二节间长GA3敏感性高于倒一节间长和倒三节间长。聚类分析表明:扬稻6号等9份资源被聚为株高对外源GA3敏感性高的一类;中籼糯等4份资源被聚为穗颈长对外源GA3敏感性高的一类;滇屯502选早等4份资源被聚为剑叶角度对外源GA3敏感性高的一类。筛选出的资源为异交相关性状对外源GA3敏感性的改良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材料信息。  相似文献   

14.
籼型杂交稻碾磨、外观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个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材料,采用NC 交配设计研究了9个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糙米长、糙米宽、糙米长宽比表现负向中亲优势,糙米厚无中亲优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中亲优势最大.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和精米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糙米厚和糙米长宽比表现负向超亲优势.垩白度的超亲优势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方面,F1杂种与其亲本值间无相关性,而除了垩白粒率外,与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间的相关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水平.降低糙米长的超亲优势可明显增加整精米率的超亲优势,提高糙米长、糙米宽和糙米长宽比的超亲优势可明显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5.
水稻空间诱变后代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选用299对微卫星引物,对经卫星搭载回收的水稻品种“特籼占13”种子种植后选育出的5个突变株的后代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与原种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卫星多态性。在有效扩增的283对引物中,引物多态性频率介于0.35%-2.47%之间,且多态性位点在水稻基因组中是随机分布的。  相似文献   

16.
籼稻保持系穗发芽抗性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籼稻32个保持系和40个恢复系收获时休眠性进行鉴定,在保持系中没有发现强休眠性材料,大多数恢复系休眠性也较弱。采用国际水稻研究所的4个强休眠品种IR64、IR112-12、IR13427、IR1529与生产上穗发芽严重的Ⅱ32A、冈46A及其保持系Ⅱ32B、冈46B组配,研究水稻收获时休眠性的遗传特点,并在F5和BC1F4世代中获得21个对Ⅱ32A和冈46A具有保持能力的强休眠材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相似文献   

18.
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田种植的粳稻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基因型、离体穗低温预处理和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D、2,4,5-T与50g/L蔗糖、麦芽糖配合使用、渗透压以及添加0.5mg/LNAA对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培养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敏感性与迟钝型在愈伤组织产量和绿苗数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对离体穗进行5℃8d低温预处理培养效果比5℃4d的好;诱导培养基中0.5mg/L2,4,5-T和50g/L蔗糖搭配获得了最佳的培养效果.以05P-27和05P-40为供试材料,培养其游离小孢子,获得了大量胚状体和绿苗.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由小穗小粒型水稻Milyang 46和大穗大粒型FJCD建立的一个包含130个家系F10的重组自交系,测定福建省武夷山和莆田环境下籽粒灌浆期功能叶性状,并进行QTL定位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共检测到35个加性QTL,位于1、2、5、6、7、11、12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66%-56.75%;检测到12个位点存在显著的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位于1、2、6、11号染色体上,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45%-12.05%;莆田环境下,检测到7对加加上位性QTL位点,表型变异贡献率为0-15.64%.  相似文献   

20.
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AC(transformation-competition artificial chromosome)载体和pCAMBIA1300分别与农杆菌LBA4404组合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探索了农杆菌转化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共培养培养基上铺上1张滤纸有利于控制农杆菌的过度生长;粳稻品种转化率明显高于籼稻;干燥处理能有效杀死农杆菌,并有利于提高转化率,预再生可提高抗性愈伤组织的再生率而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