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苹浅褐卷蛾及其检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浅褐卷蛾Epiphyas postvittana(Walker)在新西兰是苹果、梨、柿子、葡萄等水果上重要的害虫种类,该虫被列为我国苹果上潜在危险性害虫之一。本文对苹浅褐卷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和为害规律及其检疫和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该害虫在我国的检疫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卷蛾是一类重要的水果害虫,对我国苹果等水果的生产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就苹浅褐卷蛾、斜纹卷蛾和新西兰卷蛾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范围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概述,并简单介绍了卷蛾的检疫处理技术,以期为我国的水果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粉蚧是一类严重危害农林果树作物的重要害虫,极易随水果等植物产品进行传播.因其个体微小,形态近似,所以鉴定较难.本文对河南口岸近两年截获的粉蚧及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编制种类检索表,以供检疫人员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齿小蠹属昆虫作为小蠹科昆虫种类较多的一个属,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近年来,从北美地区进境木材、木质包装上截获齿小蠹属昆虫的种类、数量均增长迅速,准确的种类鉴定对防止该类害虫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口岸近期截获频率较多的4种齿小蠹进行描述,并列出北美地区齿小蠹属常见种类的检索表,以期为口岸技术人员提供检疫鉴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莫仁浩  梁帆  王建国 《植物检疫》2006,20(2):99-101
2005年以来我国多次从进境物中截获火蚁类害虫。本文提出废纸、木质包装、原木、苗木和水果类是截获蚁类昆虫较多的检废物,不能忽视来自非疫区的检疫物,应关注除红火蚁外的危险性蚁类,应重视产地检疫,并指出有关火蚁类昆虫检疫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口岸船舶检疫截获昆虫之中,鳞翅目蛾类占较大比例。然而,截获的蛾类标本外部形态常磨损严重,加之涉及类群多,所需参考资料广泛、复杂,给口岸船舶检疫截获蛾类的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所口岸船舶检疫截获的18头蛾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外生殖器特征鉴定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其中,10头蛾类标本通过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直接鉴定到种级水平,隶属于4科8属8种,经形态学特征检视复核,鉴定准确率为100%;其余8头标本依据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先鉴定到属,再进行外生殖器特征检视,鉴定为4科7属7种。本次鉴定出的15种蛾类之中,12种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3种为海南口岸首次截获。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形态特征鉴定复核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既能够解决传统形态鉴定对标本保存要求高、鉴定难度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检出率;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蛾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农业部植物检疫局2007年3月22日证实,加利福尼亚食品和农业部门在该州监测到苹浅褐卷蛾。目前,正对该虫的发生、危害、防控以及传播等情况进行调研,以防其进一步扩散危害,并将其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苹浅褐卷蛾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英国、墨西哥等地区,其寄主包括有苹果、荔枝、草莓、葡萄、梨、橙子、杏、桃、猕猴桃、蔬菜、花卉等50个科250多种植物。苹浅褐卷蛾主要为害叶和果实,是国际上公认的对水果和蔬菜的正常生长影响严重的农作物害虫。我国也早已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10.
椰子织蛾是为害棕榈科植物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2013年8月在我国海南首次发现。本文报道了该害虫各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COⅠ/cox1测序和比对的分子鉴定结果、寄主及为害情况。序列比对显示,目标样本430bp的cox1序列与NCBI中已提交的Opisina arenosella的线粒体COⅠ条形码序列覆盖率为100%,一致性达99.8%,表明分子遗传数据支持形态鉴定结果。调查发现,椰子织蛾寄主主要为椰子、王棕和林刺葵,已在海南9个市县发生,局部地区为害严重。椰子织蛾已在海南定殖、扩散,并形成经济和景观危害,其入侵将对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需提高警惕,加强检疫,防止其扩散蔓延,并开展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2014—2018年湛江口岸进境大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大豆中截获的有害生物名单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截获有害生物319种,5664种次,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4种,707种次,截获频率最高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假高粱和刺蒺藜草。结合新海关新要求,提出应开发智能鉴定系统,研究商品原产地溯源技术,提高进口品质要求的检疫建议,以严防外来疫情传入。  相似文献   

12.
Molecular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high risk pests and pathogens have been employed for more than a decade to supplement standard diagnostic protocols. However, as the volume of traded goods continues to increase so does the breadth of taxa that diagnosticians need to deal with. Keeping pace by introducing more molecular tests that are typically species-group specific is not an efficient way to progress. Since 2005 classical DNA barcoding using cytochrome oxidase I sequence has been employed routinely in New Zealand for the highest risk insect species (fruit flies and lymantriid moths). Subsequently a broader range of pests have been considered.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here for three important lepidopteran pests, Lymantria mathura (pink gypsy moth),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yellow peach moth) and Hyphantria cunea (fall web worm), as well as a trial to identify miscellaneous border interceptions. While the data support the effectiveness of DNA barcoding for border diagnostics, they also raise issues around cryptic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 species discovery that could impact on operational biosecurity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果实中为害最大、发生面积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之一。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害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专一性强、无公害、不伤天敌等优点,国内外对其研究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并在多种农林害虫的治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本文就桃小食心虫分布、寄主、成虫行为的昼夜节律、性信息素的分离和鉴定、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及田间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向日葵螟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日葵螟是向日葵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欧洲向日葵螟在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本文综述了向日葵螟的两个种—欧洲向日葵螟和美洲向日葵螟的生物学研究进展。最后对向日葵螟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植物检疫术语是进行植物检疫工作交流的前提与基础,对植物检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及规范有害生物相关术语及其定义,明确了有害生物与外来物种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及其定义进行整理和规范,提出判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可结合适生性分析、传播途径、寄主情况及潜在的经济/环境影响等因素,从进入、定殖、扩散可能性及后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检疫性有害生物与外来入侵物种有一定交集,因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对生物入侵防控具有积极作用。而对有害生物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相关术语进行规范也为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的制修订提供了科学思路。本文提出的定义修改建议及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估方法较为概括,仅为定义和名单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植物检疫是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及扩散, 或确保其官方防治的一切活动。本文整理了2010年-2022年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快报和年报, 分别从植物疫情新发突发及总体发生防控形势、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和柑橘黄龙病等部分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情况等方面开展分析, 以期为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基础研究和科学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现代甘蔗产业过程中,有效防控甘蔗病虫害是"双高"甘蔗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甘蔗病害有120种以上,甘蔗害虫上百种,不同国家、不同蔗区甘蔗病虫害种类不同,病菌生理小种、病毒株系也不相同,而许多重要的甘蔗病虫害都是通过种苗传播的。提高对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认识,有效地阻止危险性病虫随种苗传播蔓延,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对确保甘蔗品种质量和甘蔗生产安全,促进甘蔗种植业和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潜在的检疫性甘蔗有害生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植物检疫是一种生物安全措施,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检测鉴定是植物检疫措施实施的核心。该文概述植物检疫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植物检疫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多组学时代下植物检疫检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实蝇(fruitfly)是为害水果和蔬菜的有害生物,这类害虫尤其是在果蔬的国际贸易中受到关注,多将其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置于有关的法规中。本文从应用于植物检疫的角度,着重就实蝇的监测和有关生物学的研究、实蝇鉴定技术研究、实蝇除害处理研究、建立实蝇非疫区、果园实蝇防治研究以及我国在水果国际双边贸易中的实蝇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收集和介绍有关研究概况,对我国就以实蝇为内容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