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植原体病害是喜树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传播喜树植原体病害的主要媒介昆虫是喜树上的一种小绿叶蝉,为进一步分析媒介昆虫传播植原体机制以及植原体在昆虫体内的侵染循环过程,为植原体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媒介昆虫的种类及分类地位必须先行明确。通过网捕法采集云南文山喜树上的小绿叶蝉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根据各龄期外部形态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特征进行种类鉴定,结合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利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平均遗传距离并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明确其分类地位,再根据前人制作的属及亚属分类检索表明确其分类地位。共检视并解剖小绿叶蝉雄虫标本100余头,提取20余头DNA进行测序,得到16条709 bp大小的COⅠ基因序列片段,结合NCBI上相关的叶蝉COⅠ序列,建立基因进化树。综合分析其外部形态、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以及COⅠ序列比对,明确了喜树丛枝植原体主要媒介昆虫是拟帕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paraparvipenis Zhanget Liu-CA,分类地位为小绿叶蝉属Empoasca Walsh, 1862,...  相似文献   

2.
2018年1月珠海检验检疫局首次从旅客携带的厄瓜多尔鳄梨中截获我国进口墨西哥、秘鲁鳄梨议定书中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鳄梨织蛾(Stenoma catenifer),本文对该虫的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文中应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了该虫的线粒体COⅠ序列,通过Gen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BOLD数据库查询比对。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2条及BOLD数据库中11条鳄梨织蛾序列97%以上一致;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截获样品与鳄梨织蛾聚为一支。因此,综合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所截获的有害生物为鳄梨织蛾。  相似文献   

3.
2018年9月泉州海关从美国装运废纸进境集装箱内夹带的牧豆树属(Prosopis)荚果中截获了牧豆象(Algarobius prosopis),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有害生物。本文对牧豆象的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其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了介绍,为各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5年1月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首次从鲜葡萄中截获我国进口南非鲜食苹果议定书中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南非石竹卷蛾(Epichoristodes acerbella),本文对该虫的寄主、分布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文中应用DNA条形码技术扩增了该虫的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并与Genbank数据库和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SYSTEMS v3中已知序列比对,结果与Genbank中2条南非石竹卷蛾序列98%以上一致;与BOLDSYSTEMS v3数据库中10条南非石竹卷蛾序列98%以上一致。  相似文献   

5.
赤背寡妇蛛是全世界毒性最强的蜘蛛之一,也是一种入侵种.我国口岸在进境澳大利亚货物及集装箱中多次截获该种蜘蛛.本文详细介绍了赤背寡妇蛛的入侵史和潜在适生区、扩散方式和口岸截获情况、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危害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并给出了形态鉴定特征和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建议口岸应加强对该种的检疫、鉴定及监测,防止该种入侵...  相似文献   

6.
苹果异形小卷蛾(Thaumatotibia leucotret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水果和农作物等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本研究选用线粒体 COI 基因作为物种鉴定的条形码,结合 GenBank 数据库、BOLD 数据库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对2014年1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入境加纳牛油果中截获的卷蛾科昆虫进行分子鉴定。根据 GenBank 数据库比对分析、NJ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以及 BOLD 数据库查询分析,最终鉴定该样品为苹果异形小卷蛾。认为基于 DNA 条形码的分子鉴定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苹果异形小卷蛾。  相似文献   

7.
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 tsuneonis)和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属果实蝇属(Bactrocera)大实蝇亚属(Tetradacus),是为害柑橘类作物的两种检疫性实蝇。两种实蝇为近似种,仅成虫可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幼虫等非成虫虫态需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实现快速、准确的鉴定。本研究对采自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彝良县和永善县的大实蝇成虫及幼虫样品分别进行了形态鉴定和DNA条形码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的对比以及DNA条形码序列的测定、比对和分析,采自大关县和彝良县的20头成虫样品分别为蜜柑大实蝇和橘大实蝇,采自彝良县和永善县的20头幼虫样品均为橘大实蝇。本研究实现了云南昭通地区两种大实蝇的DNA条形码鉴定,为我国植物检疫相关部门提供实用技术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2月,深圳盐田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在对一批泰国进境橡胶木进行检疫时发现虫样,经深圳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物检疫人员初步鉴定为此前尚未截获的长小蠹属(非中国种)新记录种,标本寄送江苏局国家林木检疫重点实验室专家再次鉴定,并经国外权威专家复核确认其为检疫性害虫双刺长小蠹(Platypus insulindicus Schedl),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检疫性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9.
2005年8月12日,南海检验检疫局人员在南海九江口岸对来自美国樱桃木原木进行检疫时,截获害虫10余种,其中1头经南海局国家级林木种苗与盆景检疫重点实验室鉴定并由广州局植检实验室复核确认为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这也是广东省口岸首次截获国家禁止进境一类危险性害虫,同时截获还有脊虎天牛属、鳃角小蠹属等近10种害虫活成虫.南海局立即按规定对该批货物进行熏蒸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0.
果园螟蛾总科部分种类DNA条形码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检验DNA条形码在鳞翅目螟蛾总科蛾类鉴定中的可行性,对采自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螟蛾总科26种78头蛾类标本分别提取了DNA,扩增了全部78头标本的线粒体cox1基因和其中75头标本的核糖体28S基因,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遗传距离及种间差异阈值等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分析,检验了国际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the barcode of life data)系统的鉴定成功率。结果表明,基于cox1基因和28S基因的系统发育树鉴定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14%,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达到了67.94%。基于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均相同。基于cox1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全部小于1.00%,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形成明显的3.00%阈值现象。研究表明,cox1及28S基因均适用于供试螟蛾总科种类的鉴定,核糖体28S基因可以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基因;BOLD系统数据库仍有待充实,且标本鉴定工作相对滞后;不同聚类分析方法对结果影响很小,其中邻接法计算速度快,更适合DNA条形码大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多个条形码基因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ITS序列为目的片段通过DNA条形码技术对口岸截获的景天属多肉植物进行快速鉴定。采用通用引物扩增景天属10种32个供试样本的ITS片段并双向测序拼接,利用MEGA7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种内种间K2P距离并作barcoding gap,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供试材料ITS序列的种内变异明显小于种间差异,种内种间变异存在明显的间隔区,每种的所有样品在NJ树上严格聚成单系,种间区分明显。初步判定ITS具有作为景天属多肉植物DNA条形码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2.
基于DNA条形码的广西苦瓜中实蝇幼虫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蝇是多种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其卵、幼虫、蛹难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DNA条形码是近年来出现的物种分子鉴定技术,能够实现对昆虫非成熟虫态的快速鉴定。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和BOLD系统,选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针对采自于广西南宁地区苦瓜中的实蝇幼虫样品进行了序列测定、比对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0头实蝇幼虫样品中,有4头为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6头为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  相似文献   

13.
用手工捕捉、灯光和信息素诱集对江苏扬州口岸进境木材长小蠹种类进行调查采集,共采集长小蠹标本1 026头,鉴定出长小蠹科7属、18种,其中检疫性种类9种。在截获的长小蠹种类中,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有6属、13种,占总截获种类的72%,其中检疫性长小蠹8种,占截获的检疫性长小蠹种类的88.9%。  相似文献   

14.
以单一方法鉴定物种具有参考文献(或比对数据)少、专业要求高的缺点。以新疆口岸进境货车截获的未知植物果实为例,从分子、形态、地理分布3个维度,对该未知果实逐级进行分类鉴定。根据ITS、atp F-H、psb K-I 3段植物DNA通用条形码序列,以及形态学和地理分布信息,最终确定该未知果实为原产于西亚的蔷薇科蔷薇属犬蔷薇(Rosa canina L.)。本方法简单、准确,弥补了现有单一检测鉴定技术的不足,适用于进境产品中植物果实或种子的检疫鉴定。  相似文献   

15.
小蠹幼虫在口岸中经常被截获。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厦门口岸分别从美国进口的南方黄松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辐射松截获的小蠹幼虫进行分子鉴定,选用引物CJ-J-2183/TL2-N-3014对线粒体COⅠ部分序列,引物S3660/A335对核糖体28S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 Bank中对应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从美国南方黄松截获小蠹幼虫样品COⅠ部分序列和28S部分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南部松齿小蠹同源性达99%,从澳大利亚辐射松截获小蠹幼虫样品COⅠ部分序列和28S部分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长林小蠹同源性分别达100%和99%;基于COⅠ和28S部分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两种小蠹幼虫样品分别与南部松齿小蠹和长林小蠹最为接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将截获的小蠹幼虫鉴定为南部松齿小蠹和长林小蠹。  相似文献   

16.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朝阳口岸检疫人员自赞比亚进口的黄檀原木中发现有害生物天牛,经北京局技术中心植物实验室鉴定并经专家复核,确认为眼斑脊虎天牛(Xylotrechus oculicollis Fairmaire,1887),系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种目前仅在坦桑尼亚有分布,在赞比亚是首次记录。本文对眼斑脊虎天牛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拍摄了成虫整体图,并提供了两种近缘种的图片,供口岸检测人员检疫鉴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友谊关口岸从进境泰国鲜山竹上截获了中华平刺粉蚧(Rastrococcus chinensis Ferris),属我国口岸首次截获,且寄主亦为首次记录。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与近似种的区别,以期为相关部门针对该虫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珠海检验检疫局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上检出一批蛾类幼虫,经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鉴定复核为苹淡褐卷蛾(Epiphyas postvittana),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是我国进口澳大利亚鲜食葡萄议定书中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苹淡褐卷蛾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花卉和水果上重要有害生物,我国未有该虫分布报道。据统计,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5月,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来自安哥拉旅客携带的面包果中检出蝽类成虫,经鉴定并由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复核,确认为Dysdercus fasciatus Signoret,1861(半翅目,红蝽科,棉红蝽属)。因其尚无中文名,根据其拉丁语翻译及形态特征,命名其中文名为横带棉红蝽,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植物疫情截获信息系统查询,系全国口岸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宁波口岸从美国苜蓿草中分离到一种茎属线虫,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鳞球茎茎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从牧草中截获该线虫。部分茎属线虫的核糖体28S和ITS基因DNA序列分析表明,28S基因是茎属线虫合适的DNA条形码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