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利用MA104、L929、RK三株传代细胞,对接种有相同剂量兔瘟病毒材料的有单层细胞和无单层细胞维持液中兔瘟病毒血凝价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有单层细胞的维持液中病毒血凝价较无单层细胞维持液中病毒血凝价下降缓慢。这说明此三株传代细胞能延缓维持液中兔瘟病毒血凝价的下降。  相似文献   

2.
正病毒经过多次传代后可以获得对体外培养细胞或异种宿主的适应性。例如,经过多次传代后获得了适应细胞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其滴度比亲本病毒高约1 000倍。病毒的囊膜蛋白在病毒对细胞或异种宿主的适应性中起重要的作用,如HCV囊膜蛋白上3个位点的突变使其获得了对小鼠肝细胞的适应性。许多弱毒疫苗株是将病毒在细胞或异种宿主上多次传代培育而成的,如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山羊化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和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等。这些疫苗为我国猪瘟的防控及牛瘟和马传染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试用兔肾原代细胞传代;增殖兔粘液瘤病毒,呈现典型CPE。粘液瘤病毒SG33株在兔肾细胞上连续传3代之后,就不产生CPE,在鸡胚上传3代再回归兔肾原代细胞,又呈现CPE。SG_(33)在鸡胚上不能产生明显痘斑。维持液pH值影响SG_(33)在兔肾原代细胞上形成CPE。  相似文献   

4.
痘苗病毒在猪体上的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猪体和猪胎皮肤细胞对痘苗病毒天坛株进行了复壮传代,使其适应在猪体上增殖。对细胞传代毒和疱皮毒分别作了感染力测定、猪体发疱试验和电镜检查,并对传代适应毒进行了空斑纯化,再将25个空斑克隆株分别复归猪体,结果均能明显发疱。证明痘苗病毒通过猪胎皮肤细胞反复传代,可以较快适应猪体增殖。  相似文献   

5.
兔出血症病毒适应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出血症病毒感染家兔能致家兔急性死亡。尽管目前已有各种灭能组织苗可供应用,但由于制苗需耗用大量兔子等原因,使疫苗大规模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故进行病毒适应细胞的研究工作,不仅对研制灭能细胞苗、降低制苗成本具有经济价值,而且也为进行研究病毒特性(需用较多的病毒材料)时提供了方便。本文就我们用病毒接种各种细胞’在细胞上传代后的血凝价变化情况,以及回接兔子后的反应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源的睾丸传代细胞系(ST传代细胞系),具有传代方法简单,细胞系来源清楚,成分一致,细胞生长繁殖快,形成单层培养物早,适用于一些病毒的复制,已较多地应用于动物病毒学研究及疫苗生产中[1]。在猪细小病毒的研究和制备疫苗时,选定ST传代细胞系,在试验中观察到其适于该病毒繁殖,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较快,复制的病毒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兽药市场指南》2010,(7):54-55
目前猪瘟疫苗主要有牛睾丸细胞苗、兔脾淋组织疫苗和传代细胞源活疫苗(ST传代细胞疫苗),该疫苗采用国际认证的同源传代ST细胞培养,批间差异极小。稳定性好,病毒培养液中病毒含量高,而且避免了其它病毒污染的威胁.到2009年12月31日止,公司在农业部规定的广东、湖南、河南、四川、江苏、山东、辽宁和福建等8省(区)共销售使用了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2000多万头份,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毒京A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细胞培养方法从北京某猪场一死亡仔猪中分离到1株伪狂犬病毒,定名为京A株。该病毒可在乳兔肾原(次)代细胞或兔肾传代细胞上繁殖继代,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接种家兔则呈现以奇痒为特征的神经症状并导致死亡;病毒能被伪狂犬特异性血清中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囊膜及纤突,直径120—150nm,部分粒子尚可见到核衣壳。  相似文献   

9.
1946年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非猪源动物或用细胞传代驯化猪瘟病毒,培育猪瘟弱毒疫苗.1954年周泰冲等用猪瘟强毒经家兔传代减毒,并经继代纯化成功培育出一株能适应家兔的猪瘟病毒变异毒,该毒株对猪无致病性、遗传性能稳定[1-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就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Chinese strain,简称“C株”).目前中国广泛使用C株来生产猪瘟活疫苗,按疫苗毒源类型为牛睾丸细胞源、兔源、传代细胞.本试验主要对高效价猪瘟活疫苗(STK克隆传代细胞源)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跟踪,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该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云南省红河州猪繁殖障碍症较为严重的部分地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和流产胎儿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了2株病毒。该病毒株在猪肾传代细胞PK-15和兔肾传代细胞RK-6上连传9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病毒测定在PK-15细胞上的半数感染量为10-7.3/0.1ml;该病毒能被PRV标准阳性血清中和;病毒接种家兔和小白鼠均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病症状。从细胞分离物中提取DNA作为模板,应用PRV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两株毒株均出现长约262bp的目标扩增条带,与阳性对照一致。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并将该毒株命名为猪PRV/HH06株和PRV/HH09株。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猪瘟活疫苗效力检验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猪瘟疫苗中病毒的兔体感染量(RID),但是用该方法易受到检验兔品种、个体和饲养环境的影响。为了探索一种不依赖动物的疫苗效力检验新方法,本研究将待检猪瘟活疫苗系列稀释后分别接种易感细胞,使用抗原捕获ELISA、RT-nest PCR和RT-PCR三种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疫苗中活病毒在感染细胞后增殖的子代病毒,计算疫苗病毒的最高细胞感染剂量,建立了猪瘟疫苗病毒的细胞感染量(CID)的效力检验方法。结果显示:疫苗中活病毒粒子越多,CID就越高;对不同类型猪瘟疫苗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传代细胞源和细胞源猪瘟活疫苗的效力效检。使用CID和RID两种检测方法同时对12批猪睾丸传代细胞源(传代细胞源)和3批牛睾丸原代细胞源(细胞源)猪瘟活疫苗进行了比对效检,结果表明,用CID测定方法检验,12批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每头份均含105CID,3批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每头份含量均为104CID;用兔子感染体温测定法,12批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每头份含量在2.6×104~3.0×104RID之间,3批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每头份含7.0×103~8.0×103RID。试验证明:本实验室建立的CID检测结果与现有质量标准RID的结果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反映疫苗中活病毒的含量,有望成为RID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Dot—ELISA检测兔血清中兔轮状病毒抗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长良好的第24~43代MA104传代细胞接种兔轮状病毒(LaRV),待出现90%以上细胞脱落时收获病毒液,制作纯化抗原。用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为固相载体,制备检测LaRV抗体的快速诊断膜,进行Dot-ELISA试验,检查10只人工感染兔血清,于感染后第10天出现阳性反应,21天全部阳转。应用该方法做了LaRV阳性血清阻断试验、其它病的兔血清排除试验,对38只健康兔血清的检查均为阴性。利用Do  相似文献   

13.
湖南是养猪大省,搞好猪瘟预防,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提高养猪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因为乳兔奇缺,我厂传统生产的猪瘟乳兔苗无法继续投产,改为生产猪瘟弱毒细胞疫苗‘为了提高疫苗质量,逐步完善猪瘟细胞疫苗生产工艺,结合生产进行了细胞带毒传代、提高疫苗产量和效价的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11材料ill牛事儿:来自武汉和长沙地区112细胞营养液和维持液:05%水解乳蛋白汉克氏液l、13血清:营养液和细胞传代用犊牛血清,维持液用马血清.11.4细胞分散液:胰酶一EDTA分散液1.15毒种:猪瘟兔化弱毒经兔体继代后的新鲜脾毒1.2…  相似文献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TGE)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传染病。1956年Fee和Efo等报导该病毒可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传代,1963年Harada首次报导了TGE病毒在猪肾细胞培养物上能出现细胞病变(CPE)(1)。也有报导(2)TGE病毒可在鸡胚、猪肾细胞、猪脾细胞和狗肾细胞培养物内传代增殖。  相似文献   

15.
猪瘟(CSF或HC)是由猪瘟病毒(CSFV或HC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有效预防猪瘟的方法就是科学的免疫,目前应用的疫苗种类较多,有细胞源、兔源、传代细胞源等,影响疫苗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抗原含量。如何简单、快速地测定猪瘟疫苗中病毒的含量,为用户选择高品质疫苗提  相似文献   

16.
将马传贫弱毒在LP、LL和LX继代细胞上培养传代,获得三株传代毒——LPV、LLV和LXV。传代毒对继代细胞能有规律地引起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大量的典型马传贫病毒粒子以出芽方式成熟;经用补体结合(CF)反应、免疫扩散(ID)反应、免疫荧光(IF)抗体及ELISA等方法检测,传代毒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其对细胞的感染性也规律的增强;第5代和第10代传代毒对驴白细胞的TCID_(60)分别为5.5和6.5。将LPV、LLV和LXV传代毒接种健康马,临床观察293天,未见异常;接种后21天,感染马100%出现CF和ID抗体;攻击马传贫强毒后,分别保护4/4、3/4和2/4。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抗猪瘟病毒高免血清和猪瘟病毒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充当免疫压力,在免疫压力存在下进行猪瘟病毒的细胞传代,对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传代过程中是否会发生遗传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压力下,猪瘟病毒在细胞水平进行传代(7代)后,未表现出逃逸抗体中和作用的表型,仍能够被高免血清中和,对传代后病毒的Erns、E2、NS5B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后未发现氨基酸的变异。本研究为我国现行的猪瘟防疫政策的执行提供了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开展猪瘟病毒遗传变异、病毒演化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病毒在不同细胞上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索最适合猪伪狂犬病病毒增殖的传代细胞,分别将猪伪狂犬病病毒按同一接种剂量接种PK-15、ST、Vero、CEF细胞,接毒后定时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并进行TCID50测定,选择一种最合适的传代细胞用于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坦布苏病毒Du/CH/LSD/110128株原代毒CF1及其鸡胚传代致弱毒CF100在不同物种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并将CF1与CF100分别在鸭胚中传代以检测病毒对鸭胚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CF1可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损伤,CF100在禽类细胞、哺乳类细胞中不能增殖,只能在Vero细胞中增殖,且不引起细胞损伤;CF1和CF100在鸭胚中传代发现,传代CF1的鸭胚全身出现明显的出血,但传代CF100的鸭胚未见出血。说明相对于原代毒CF1,鸡胚传代毒CF100对细胞、鸭胚的损伤均降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坦布苏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检测福建省使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病毒含量,给养殖户选择高效疫苗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收集福建省内使用的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23个批次猪瘟疫苗,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疫苗中病毒核酸的含量,以其中的标准品对照,比较相应的兔体反应量。结果表明:抽检23个猪瘟疫苗样品合格率仅为69.56%,传代细胞苗的病毒含量相对较高,脾淋苗病毒含量优于细胞苗;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型疫苗病毒含量差异大,同一厂家生产的同类疫苗存在批间差异。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瘟疫苗病毒含量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方法,为今后临床猪瘟疫苗的使用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