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索同时预防犬细小病毒病和犬瘟热的新型重组疫苗,将犬瘟热病毒F基因的B、T细胞抗原表位融合入犬细小病毒衣壳蛋白构建重组VP2蛋白,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8a(+)表达重组VP2蛋白,电镜观察可见表达产物能组装成病毒样颗粒,血凝性检测其与天然犬细小病毒粒子相似,其血凝效价为1:1024,重组蛋白免疫BALB/c...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肠杆菌p ET-30a表达系统表达口蹄疫病毒(FMD)O型野毒株完整的VP1蛋白,并以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P1蛋白以可溶性表达,大小约为25 ku,可与标准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由此说明,口蹄疫病毒VP1原核表达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构建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和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蹄疫病毒样颗粒作为抗癌药物载体运载药物进入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口蹄疫结构蛋白,在组装缓冲液中形成口蹄疫病毒样颗粒,利用化学偶联试剂将抗癌药物偶联到病毒样颗粒的表面,形成的载体药物复合物处理细胞,荧光染色观察复合物进入细胞情况.[结果]口蹄疫病毒样颗粒作为新型抗癌药物载体,能够有效携带抗癌药物,该研究为设计新型药物载体提供了可能.[结论]口蹄疫病毒样颗粒具有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大肠杆菌表达出CIAV的衣壳蛋白(VP1)作为免疫抗原,以建立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方法]根据已发表的CIAV的衣壳蛋白(VP1)序列,结合Protean软件预测出抗原富集区域,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扩增该区域基因,将扩增成功的VP1基因片段经T4连接酶连接至PGEX-6P-1表达载体.连接成功的重组质粒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通过IPTG诱导进行原核表达,筛选出表达量最高的菌株及最佳诱导时间和1PTG诱导浓度.以感染CIAV的鸡阳性血清为一抗,对重组蛋白GST-VP1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重组质粒PGEX-VP1,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分子量约71kD的融合蛋白GST-VP1在大肠杆菌Rosseta中以包涵体形式大量表达,并能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阳性血清发生反应.[结论]该研究可为抗CIA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模拟PPV VP2蛋白表面不同Loop区插入O型FMDV VP1蛋白上多表位基因(VP1:21~40、141~160和200~213残基)空间构象,并在VP2 N端引入通用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位(PADRE),人工合成嵌合基因并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 HTA中,转化E.coli 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抗筛选,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质粒rBac-FMDV VP1∶PPV VP2,用脂质体法转染Sf9细胞。对rBac-FMDVVP1∶PPV VP2感染的Sf9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具有特异性荧光;用Western-blotting分析,在64 000处出现一条特异蛋白条带;电镜观察,重组VP2蛋白能够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表达的嵌合蛋白PPV∶VP2-FMDV∶VP1具有与全病毒类似的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乙肝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HBc)自我组装的能力将口蹄疫病毒(Foot 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非结构蛋白2C的抗原表位插入到HBc的主要免疫优势区(Major immunodominant region,MIR),使2C的表位展示在衣壳表面,鉴定其是否具有免疫反应性.[方法]人工合成筛选的2C蛋白表位序列,将其插入HBc的MIR区,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HBc2C,室温条件下,1mM IPTG过夜诱导表达蛋白,诱导物离心后SDS-PAGE凝胶电泳分别检测沉淀和上清是否有蛋白表达,Western-blot鉴定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免疫反应性.[结果]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沉淀中25 kD处有特异性条带出现,与预期的23 kD蛋白相符,证明2C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利用HBc自我组装空衣壳的能力展示筛选的2C蛋白抗原表位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MS2噬菌体外壳蛋白为载体,构建展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蛋白上线性表位的嵌合纳米颗粒,并研究其免疫原性,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或其他病毒表位展示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将GP5上优势线性表位基因序列插入到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构建重组载体,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目的蛋白经过硫酸铵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用动态光散射和电镜对嵌合蛋白进行物理表征,通过蛋白印迹和动物免疫试验研究表位嵌合颗粒的免疫原性。【结果】成功将线性表位基因插入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嵌合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以水溶性表达,目的蛋白经过纯化,纯度达85%以上。嵌合蛋白在体外自组装形成了均一的、直径为25~31 nm的嵌合表位纳米颗粒,该嵌合颗粒免疫动物后,产生可以和灭活病毒反应的高水平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MS2噬菌体外壳蛋白可以耐受9个外源多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5上线性表位)的插入,在体外自组装形成嵌合病毒样颗粒。该颗粒将外源多肽高密度展示在表面,免疫动物可产生针对该表位的抗体。该技术可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其他表位或更长串联表位的展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一种更为高效、廉价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亚单位疫苗,针对PCV2b型Cap基因核酸序列进行优化,将其编码中和表位~(226)LKDPPLNP~(233)的基因序列连接于Cap基因C端(Capc),并插入PE-Sumo载体,借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Capc蛋白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对纯化后的目的蛋白活性及其形成的结构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嵌合Capc基因片段成功插入PE-Sumo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 Sumo-Capc重组蛋白在26℃下诱导12 h能够以可溶形式大量表达;经纯化的Capc蛋白能够与PCV2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并能够自组装形成直径约为18 nm的病毒样颗粒。综上,成功构建了能够表达PCV2b型中和表位嵌合Cap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纯化得到的Capc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且能够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根据A型口蹄疫病毒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口蹄疫病毒VP1片段,将其克隆到p ET21b(+)载体上,设计1对通用引物扩增10个融合标签Grifin、GST、Nus A、SUMO、Thioredoxin、Protein G、γ-crystallin、Ars C、Ppi B、MBP,并分别将扩增的融合标签与VP1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0.5 mmol/L IPTG诱导其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MBP、Grifin和GST能够促进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其中MBP与VP1融合表达蛋白可溶部分占60%;Western blot鉴定分析结果显示,小鼠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能识别表达的重组蛋白。表明成功表达了具有免疫学活性的融合蛋白MBP-VP1。  相似文献   

10.
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达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并对其进行纯化和相关活性的检测。[方法]以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重组质粒pGEM-VP1为模板,用特异性表达引物扩增其编码区,经酶切后与pGEX-4T-1、pPROExHTb等原核表达载体相连,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以实现VP1蛋白的表达,SDS-PAGE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并对2种载体重组菌进行超声裂解,取上清和沉淀电泳,用金属螯合亲合层析法对His-VP1进行纯化。[结果]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pPRO-VP1诱导后目的条带为33Ku,与预期结果相符;目的蛋白纯化后,在电泳图片上显示较为清晰的单一条带;His-VP1可与A型口蹄疫病毒豚鼠灭活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结论]表达及纯化了具有高特异性的A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为深入研究结构蛋白VP1在口蹄疫病毒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可溶性地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VP2蛋白。[方法]根据IBDV vp2全长序列(Gen Bank登入号AY704912),设计一对缺失VP2蛋白N-端80个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引物,克隆IBDV HQ株的vp2基因,插入质粒p ET-22b中构建大肠杆菌周质表达质粒p ET-22b-vp2,经IPTG诱导后表达重组蛋白。[结果]在SDS-PAGE中可见大小约为39 k Da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在大肠杆菌细胞周质中可以高效地可溶性地表达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VP2蛋白,并且该重组蛋白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为后续亚单位疫苗及检测试剂盒开发提供所需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兔出血症病毒(RHDV)衣壳蛋白VP60,应用RT-PCR方法从兔出血症病毒(RHDV)西北分离株YL中克隆出了衣壳蛋白VP60基因并测序,结果显示,YL株VP60基因全长1740 bp,GC含量为55.3%,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DQ530363),VP60基因与中国RHDV最早期分离株WX84的VP6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8%。构建成功YL株VP60基因原核表达载体VP60-pET32a,转化到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1 mmol/L 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VP60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5 ku,其表达量占总菌体蛋白的39.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VP60融合蛋白可以和RHDV抗血清发生特异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兔出血症病毒在干旱半干旱条件下的遗传变异和免疫学特征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口蹄疫病毒的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公布的O型口蹄疫病毒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VP1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6p-1中,经测序鉴定目的基因正确地整合至表达质粒中,用IPTG诱导重组基因表达。[结果]通过PCR扩增获得682 bp的目的片段,所克隆的VP1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分子量为51 kD,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获得了猪O型口蹄疫VP1融合蛋白,可作为包被抗原用于口蹄疫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sial型口蹄疫病毒P1基因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获得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P1基因,然后将P1基因重组到pET-32a(+)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及蛋白纯化后,进行SDS-PAGE分析;将重组菌BL21培养物用超声波裂解,对该融合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P1蛋白抗血清。[结果]获得了重组性阳性克隆;SDS-PAGE结果表明在105 kD处出现了目的条带;Western-blot分析表明,抗血清可与原核表达的P1蛋白特异性结合,ELISA方法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可达到1∶5 120,[结论]为建立FMDV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制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参考血清,筛选对实际防疫更具针对性的A型FMD标准血清,为研发安全高效优质的A型FMD疫苗提供实物支撑。[方法]用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12代细胞毒AF/72/MF6-BF12,经测定并经Kaber法计算其TCID50为10-8.0/ml;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 S含量,均值为189.0 ng/ml,远大于22.0 ng/ml的国际标准。将此细胞毒与弗氏佐剂联合制成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后分离得到血清。[结果]经物理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符合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参照国际标准血清的抗体效价测定方法ELISA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检测了此血清的抗体滴度,原血清,强阳性血清和弱阳性血清的中和效价均远小于1∶45,符合标准的要求。[结论]对比国际口蹄疫参考血清的抗体滴度确定强阳性血清为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参考血清,为以后筛选抗原谱广的制苗毒株提供实物支撑。  相似文献   

16.
A DNA sequence coding for the immunogenic capsid protein VP3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A12, prepared from the virion RNA, was ligated to a plasmid designed to express a chimeric protein from the Escherichia coli tryptophan promoter-operator system. When Escherichia coli transformed with this plasmid was grown in tryptophan-depleted media, approximately 17 percent of the total cellular protein was found to be an insoluble and stable chimeric protein. The purified chimeric protein competed equally on a molar basis with VP3 for specific antibodies to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When inoculated into six cattle and two swine, this protein elicited high level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y and protection against challenge with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相似文献   

17.
鸡贫血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460-3462
[目的]为VP1蛋白的免疫学研究和鸡贫血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将1个新克隆的鸡贫血病毒vpl基因(AF448446)在大肠杆菌DE3中进行表达,并对该蛋白进行纯化。[结果]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0(b^+)-vp1;VP1蛋白已成功诱导表达并得以纯化;获得的VP1蛋白序列与已发表的VPl蛋白序列存在差异。[结论]试验克隆的vp1基因大小为1347bp,编码449个氨基酸的蛋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串联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2A基因及O型FMDV多表位片段(CTE),将O型FMDVvp1基因和CTE多表位片段克隆到毕赤酵母分泌性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VP1-2A-CTE并测序。经SalI线性化后,通过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并对表达产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重组质粒通过电转进入毕赤酵母后,能表达相对分子量为41.8KD(CTE)和26.5KD(VP1-2A)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两种蛋白均具有抗原性。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表达O型FMDVVP1-2A蛋白和多表位片段(CTE),为研制新型口蹄疫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表达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 VP39蛋白的vp39假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AcMNPV),明确SeMNPV VP39是否能取代AcMNPV VP39在AcMNPV中行使功能,为深入探究杆状病毒的核衣壳装配机理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bacmid (bAcvp39KO)的基础上构建携带SeMNPV vp39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和多角体蛋白基因(Polyhedrin,polh)的重组病毒(vAcSevp39:FLAG)。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SeMNPV vp39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IPLB-Sf21-AE clonal isolate 9(Sf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在Sf9中的感染和扩散情况,采用病毒滴度测定并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检测vAcSevp39:FLAG的感染性芽生型病毒粒子产量,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eMNPV VP39能在v 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获得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无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产生,与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病毒(v Acvp39KO)的现象一致;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vAcvp39KO不同的是,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细胞中虽然未产生核衣壳,但在感染细胞的核中存在大量空的透明长管状衣壳结构,表明SeMNPV VP39能挽救vAcvp39KO的衣壳结构装配,但在AcMNPV中不具备装配核衣壳的能力。【结论】SeMNPV VP39在AcMNPV中虽能形成衣壳结构,但不能有效装配核衣壳,导致无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产生。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丽  王宏俊  赵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692-10694
[目的]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方法]将S1基因克隆到pMD18-T质粒载体上构建pMD18-T-IBV-S1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区,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BL21中;IPTG诱导后的蛋白做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分析。[结果]S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进行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约为66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印迹试验显示,重组蛋白可被IBV多克隆抗体识别。[结论]S1重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为进一步研究IBV的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