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袋泡茶由来之传说福建省东山县林长华当你跨进茶叶商店或参观大型茶叶展销会时,名目繁多的茶叶和各式各样的茶叶小包装会使你眼花缭乱,其中新颖的包装茶──袋泡茶,以其包装独特、方便携带、泡饮方便等优点令人刮目相看。袋泡茶,是将一定量的碎茶叶包装在特制的过滤袋...  相似文献   

2.
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茶为原料,探讨了绿茶配比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从生化成分以及感官审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袋泡茶的茶叶配比以龙井:炒青=40:60为最好,滋味具有龙井香气。  相似文献   

3.
高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91-4392
用山楂、枸杞子、红茶混合制成的袋泡茶,既具有山楂、枸杞的保健功效,又具有红茶的香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复方袋泡茶的最佳泡制条件,将成品用350 ml 100℃的水冲泡10 min,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浸泡时间以及冲泡次数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袋泡茶选择40~60目的颗粒原料最佳,汤色黄绿、浸出率高,冲泡5min、冲泡3次为最佳,3次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浸出率分别占到总量的96.74%、96.24%、95.76%。  相似文献   

5.
大麦幼苗幼嫩茎叶,经清洗、日晒、60℃烘干后制成茶粉,与薄荷、荷叶、紫苏等辅料按一定配比制成具有清凉保健功效的袋泡茶.  相似文献   

6.
实验测定了黄秋葵果荚袋泡茶的主要营养成分,重点分析了黄酮、果胶、多糖3项特色营养成分。结果显示,黄秋葵果荚袋泡茶茶水中含黄酮1.9%,果胶22.1%,多糖1.8%,含量是黄秋葵鲜果荚相关营养成分的10倍左右,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黄酮、果胶、多糖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该实验能为深入开发黄秋葵保健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朝鲜蓟是一种集药、食和观赏三用于一体的植物。开发以朝鲜蓟为主料,将其与茉莉花、杭菊进行配伍,研制朝鲜蓟复合保健袋泡茶。通过正交、感官评价、感官评分筛选出最佳配比量。结果表明:最优配比量为朝鲜蓟85 g、茉莉花20 g、杭菊2 g。  相似文献   

8.
采用荷叶、菊花和茶叶三种原料,通过两两组合选优、再三者组合优化配比,试图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组合chj2营养保健成分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较高,含水量较低,感官评定茶汤绿色清澈、香气清新、口感纯正,是一种较理想的配比组合。包装袋大小、冲茶水温、制作原料等因素对袋泡茶茶水品质有较大影响,要求包装袋大小适中,以容纳3~4g的规格大小为宜;水温一般以80~90℃比较好,冲泡后茶汤香气清新、汤色清绿、味道纯正;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品质纯正,确保袋泡茶质量。  相似文献   

9.
荷叶玉米须复方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荷叶和玉米须为基料,以甘草和菊花提取物为辅料加工成复方袋泡茶的生产工艺及其配方。结果表明,荷叶、玉米须的用量比例以3:2最好,甘草和菊花提取物最佳用量分别为1.5%和2%。该配方可掩盖荷叶的苦涩味,茶汤清爽可口,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方法]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海带多糖,将海带多糖提取浓缩液与铁观音茶末和甘草配伍,采用喷揉法制成袋泡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海带多糖提取的最优条件。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口感好、营养成分搭配合理的最佳配方。[结果]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海带粉质量4.0%的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的质量比为1∶1∶1),在p H 6.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 h,海带多糖的得率为14.80%。海带多糖降脂茶的最佳配方为海带多糖提取浓缩液(ρ=1.2 g/m L)、铁观音茶末和甘草的质量比为35∶20∶3,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中多糖含量为6.0%。[结论]海带多糖降脂袋泡茶配方保存了海带和茶的清香,味道柔和适口,还含有海带多糖和茶多酚等功效成分,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或不含茶叶的原料用沸水冲泡、温浸而成的一种专供饮用的液体。常用的原料有植物的花、叶、果实、皮、茎枝、细根等。茶饮料的特点在于配料灵活,使用方便,饮用随意,像喝茶一样频频饮服,边饮边加沸水,直至味淡为止。茶饮料可分为袋泡茶、茶块两大类,其中袋泡茶颇受欢迎。袋泡茶的特点是体积小、便于贮存和携带、使用方便。袋泡茶适用于质地较轻、疏松,有效成分易于浸出的原材料,尤其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2.
茶饮料是指以茶叶或不含茶叶的原料用沸水冲泡、温浸而成的一种专供饮用的液体.常用的原料有植物的花、叶、果实、皮、茎枝、细根等.茶饮料的特点在于配料灵活,使用方便,饮用随意,像喝茶一样频频饮服,边饮边加沸水,直至味淡为止.茶饮料可分为袋泡茶、茶块两大类,其中袋泡茶颇受欢迎.袋泡茶的特点是体积小、便于贮存和携带、使用方便.袋泡茶适用于质地较轻、疏松,有效成分易于浸出的原材料,尤其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3.
复方袋泡茶开发前景及生产加工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复方袋泡茶具有“定量、卫生、方便、快速”等特点,为欧美市场所欢迎。根据消费市场需要,选配不同的原料配方,采用新工艺,开发精制袋泡茶,可提高茶叶附加值和产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法分析鉴定了单一型与拼配型(5∶12)(m∶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花袋泡茶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单一枇杷花袋泡茶检测出5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2.50%,主要为醛类,相对含量为63.47%,为其具有浓郁刺鼻气味的主要原因;其次依次为酯类、醇类、烃类,还有少量酸类、杂环类、酮类。拼配型枇杷花袋泡茶检测出65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92.98%;拼配后醛类物质种类减少、含量降低,烃类、杂环类醇类物质含量及酯类、醇类、酸类、酮类物质的种类、含量增加,从而使拼配型枇杷花袋泡茶具有和谐的栗香花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芦笋中总黄酮并分析芦笋保健茶活性成分的动态溶出情况,促进芦笋茶的推广与发展。[方法]以新鲜芦笋为原料,采用超声乙醇提取法提取芦笋总黄酮并测定它们在芦笋不同部位的含量。制作芦笋袋泡茶,从分子水平对芦笋袋泡茶活性成分的溶出进行动态分析。通过设定不同浸泡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以及不同芦笋袋泡茶投料量,测定浸出物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来确定芦笋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在芦笋的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有差异,从芦笋顶端到根部逐渐递减;芦笋袋泡茶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芦笋袋泡茶投料量4.0 g,浸泡水温90℃,浸泡时间25 min。[结论]研究表明,今后可根据所需要的成分对芦笋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可为芦笋茶的科学冲泡及芦笋类饮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炒青绿茶按质量比5∶12拼配、装袋,所得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原枇杷花与茶叶;该袋泡茶最佳冲泡条件为用90~100℃的水冲泡2min后饮用,冲泡2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以桑叶为主要原料,配伍松针、茶叶等其他原料生产复合袋泡茶工艺,为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林蒲田 《今日农村》2005,(12):39-39
过去.人们只知道鸡冠花是一种观赏植物,没有人会去吃它。而今,经过深入研究.它却成为一种新颖保健佳蔬.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9.
米胚芽营养成分丰富,富含生理活性物质。以米胚芽和红茶为原料制成新型袋泡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加工条件和冲泡条件。结果表明,米胚芽袋泡红茶的最适加工条件为:焙烤温度150℃、时间2.5 h、粒度0.42mm。单因素试验表明,冲泡条件显著影响袋泡茶的感官品质,以90~100℃、120 m L的水冲泡5 min为宜,以第1次冲泡效果最佳,茶汤香气浓郁,并具有独特米胚芽焦香,色泽清澈金黄,滋味纯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营养保健、美容及自身机能调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食用菌深加工技术及一些新产品的开发适应了人们对功效独特且新颖的保健食品的迫切需求。食用菌的深加工是利用分离提取技术,除去食用菌中的糟粕,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