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湖北茶区引种的3个高氨基酸茶树品种黄金茶1号、安吉白茶和中黄1号的绿茶适制性,以湖北茶区主栽品种鄂茶1号为对照,分析了这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的主要滋味成分、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和酚氨比均显著低于鄂茶1号,氨基酸总量及18种氨基酸组分(除亮氨酸、苯丙氨酸外)均高于鄂茶1号;黄金茶1号、安吉白茶和中黄1号依次检测出香气成分37、35和36种,各香气类别、组分及所占比例与鄂茶1号有明显差异;感官审评结果显示,3个引进品种所制绿茶中,安吉白茶品质最优,黄金茶1号次之,而中黄1号与鄂茶1号品质相近。3个品种引种到湖北后,所制绿茶具有苦涩味低、嫩香浓郁、滋味鲜醇淡爽等优良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保靖黄金茶     
湘西自治州中部的保靖县,板页岩和花岗岩的山林土地,深厚肥沃,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机质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湖南名优绿茶的传统生产区域.孕育出“保靖黄金茶”品种资源,其品质优、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氨基酸含量高达7%,产品具有“香、绿、爽、醇”的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绿茶”.  相似文献   

3.
桃源一号,二号茶树良种是从当地群体品种中经单株选育发展起来的。桃源一号系灌木型大叶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和制茶品质好的特点。与国家认定的茶树良种槠叶齐比较,产量高1O%,儿茶素总量高9%,适合加工红茶。桃源二号系灌木型中叶种,发芽中生偏早,产量接近槠叶齐,而品质优于槠叶齐。春季芽叶茸毛多,重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是加工高级绿茶的好原料;夏、秋季鲜叶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遮阴及复光下茶树主要碳氮代谢物动态变化,为茶树遮阴及复光过程中鲜叶适制性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大田试验,以黄金茶1号、湘妃翠和金萱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设遮阴度80%和95%,分别在遮阴前、遮阴第12 d和复光后第1、3和5 d取1芽2叶,检测新梢可溶性糖、黄酮、咖啡碱、氨基酸组分和儿茶素组分等指标,分析遮阴及复光下茶树新梢碳氮代谢物和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遮阴下,3个茶树品种的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P<0.05,下同),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的酚氨比降至4~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降至0.23~0.42。黄金茶1号在遮阴度80%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低于遮阴度95%;与遮阴度80%处理相比,湘妃翠和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酚氨比和叶绿素a/b显著降低,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且金萱在遮阴度95%处理下儿茶素品质指数显著高于遮阴度95%。复光后,3个茶树品种游离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均大于茶多酚;湘妃翠和金萱的酚氨比大于7,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遮阴前。遮阴及复光过程中,3个茶树品种的水浸出物、黄酮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在复光第5 d最高。遮阴及复光下金萱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低于黄金茶1号和湘妃翠;遮阴第12 d,遮阴度95%处理下湘妃翠和遮阴度80%处理下黄金茶1号的主要碳代谢物含量最低,主要氮代谢物含量最高。【结论】茶树为适应环境变化进行碳氮代谢调整,从而改变鲜叶的适制性。遮阴环境及复光前期茶树鲜叶适制名优绿茶,复光后期茶树鲜叶更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评价柳州地方茶树群体种试制绿茶的品质,为柳州地方茶叶特色产品开发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为对照品种,对柳州地方茶树群体种试制的绿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并对其主要的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综合评分高于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且表现出栗香明显、鲜爽度高的品质特征。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具有高水浸出物(42.72%)、高氨基酸(4.27%)、茶多酚含量适中(23.50%)的生化特点,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2个对照品种。与2个对照品种相比,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儿茶素类表现出较高含量的D,L-C和ECG,较低含量的EGCG的分布特征。18种氨基酸组分分析显示,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茶氨酸含量(1.786 9%)及其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41.90%)特别突出,均显著高于2个对照品种,且其他组分中有7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以地方群体种居高。[结论]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综合品质优于引进种植于当地的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综合评价14个外引茶树品种(系)的适应性、产量及品质特征,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14个茶树品种(系)的成活率、物候期、产量、品质等进行多年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4个参试茶树品种(系)中,‘青心1号’、‘保靖黄金茶1号’的适应性较差,定植成活率显著低于CK及其他品种(系)。物候期方面,‘川农黄芽早’、‘中选10号’、‘浙农901’等6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比CK早,其中最早的‘川农黄芽早’一芽一叶期比CK早4~15天;‘中茶112’、‘川沐28’、‘浙农902’的物候期与CK相近;‘青心1号’、‘TRI25’、‘浙农702’等5个品种(系)的物候期晚于CK,其中最晚的‘青心1号’一芽一叶期比CK晚3~12 d。产量方面,‘马边绿1号’和‘川沐28’的平均产量最高,相比于CK分别提高了约52%和39%;而‘青心1号’平均产量显著低于CK(低约41%);其他品种(系)的平均产量与CK无显著性差异。感官审评显示,‘TRI23’、‘浙农902’、‘马边绿1号’、‘川沐28’、‘保靖黄金茶1号’的烘青绿茶具特殊花香或花香较显、滋味浓醇,更易加工优质绿茶。从14个外引品种在贵州省贵阳市区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浙江、四川、贵州、云南和湖南选育的16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物候期、生化成分、绿茶品质,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6个品种为特早生种、7个品种为早生种;春季氨基酸含量3.33%~5.22%,其中1个品种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6.78%~26.46%;咖啡碱含量2.91%~4.19%;酚氨比4~8;六杯香、特早213、玉笋、龙井43、武阳早、中茶102、黔茶8号、巴山早8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8.
姜燕华  王丽鸳  成浩  韩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91-1792
望海茶1号是宁海当地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经对其种植成活率、叶片、花朵、芽叶等形态性状、春梢物候期、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等方面的调查,得出该品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发芽早、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制作高档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9.
贵州野生茶树优系适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野生茶树优系为材料,分析6个野生茶树优系春梢、夏稍的芽叶性状和春季绿茶、秋季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显示,6个材料制作绿茶的茶多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3、6号材料制作的绿茶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好,为适合制作绿茶的材料;1、2号材料制作的绿茶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较好,也适合制作绿茶;5号材料制作的红茶茶多酚、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品质好,具有高品质红茶特征;4、2号材料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感官审评较好,也适合制作红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茶树新品种川茶2号的主要生化成分及绿茶的适制性,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川茶2号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芽叶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绿茶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萌芽较早、茶芽匀齐直立等优良性状,适宜采制名茶原料。分析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其内含物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7.89±0.04)%~(49.42±0.03)%,氨基酸总量范围为(3.68±0.11)%~(6.67±0.12)%,其中,2015年春茶茶氨酸比照福鼎大白高46.58%。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65±0.21)%~(18.02±0.05)%,较对照高0.53%~22.08%,但酚氨比低于对照,咖啡碱含量与对照相当。儿茶素总量低于对照,但儿茶素品质指数比对照高8.37%~11.96%。从感官审评结果分析,川茶2号所制烘青绿茶、卷曲形绿茶和直条形绿茶的品质均优于对照。综上所述,川茶2号具有萌芽早,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特点,春梢尤为突出,可生产出外形多样、滋味鲜爽、甘甜苦涩味低的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11.
5个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波绿、桃源大叶、碧湘早、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系湖南省栽种较多的5个良种茶树品种,对5个品种的春梢(一芽2叶)杀青烘干茶样的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及水浸出物等进行检测,研究了其春梢(一芽2叶)红茶样的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及香气组分和感官品质,并探讨了5个品种制作红茶,特别是高档优质红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5个茶树品种所制红茶内含物质较丰富,香气及感官也符合中高档红茶的特点。因此,5个供试品种均适合制作红茶,且茶汤滋味醇爽、香气浓厚,特别是槠叶齐和黄金茶1号制作的红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较高,比较适合制作高档红茶。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13.
对9个引进的茶树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和绿茶适制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福鼎大白茶、龙井43、龙井长叶、早白尖5号移栽成活率和产量高、抗寒性强、制茶品质好,适宜在陇南茶区推广;乌牛早、安吉白茶、南江1号、迎霜和名山早抗寒性较弱,成品绿茶品质较差,不适宜在陇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制绿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丰富优质绿茶品种种质资源,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8号、14号、15号、17号、18号和20号为参试对象,对其所制绿茶进行品质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8号的品质表现最好,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48.0%。15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2%;茶多酚含量最低,为22.4%;感官评审总分较低,为86.2分。17号的咖啡碱含量最高,为3.73%。感官评审总分为8号20号14号18号15号17号。6个材料都具备绿茶适制的明显特征,其中,新材料8号汤色最好,新材料18号香气最佳,新材料20号滋味最优,制成的绿茶品质较好,新材料15号和新材料18号品质尚可,而新材料17号制成的绿茶品质稍逊。  相似文献   

15.
茶树品种和茶叶的生产季节是影响烘青绿茶品质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茶树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对烘青绿茶的适制性就不同;通过对云抗10号、佛香和长叶白毫3个茶树品种的春、夏、秋三季鲜叶所制烘青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测定,比较其酚氨比,并结合感官审评,探索三个茶树品种在不同季节的烘青绿茶适制性,寻求各季节生产烘青绿茶的最佳品种,为云南省名优花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丰富宜宾地区早茶茶树品种结构,促进宜宾早茶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峨眉问春、川茶3号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进行引种试验,通过成活率、物候期、芽叶性状、品种抗性、茶叶适制性和感官审评研究,发现峨眉问春、川茶3号的成活率高,春梢发芽早,抗寒、抗旱能力强,茶多酚含量20%~25%,氨基酸含量高于4%,咖啡碱含量3%左右,酚氨比分别为6. 03、5. 00,适合制作绿茶,所制茶叶色绿润,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综合峨眉问春、川茶3号引种宜宾的生物学性状和成茶品质特点,认为2个特早生茶树品种均适合作为早茶品种在宜宾引种栽培,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茶树品种和茶叶的生产季节是影响烘青绿茶品质的2个重要自然因素。茶树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对烘青绿茶的适制性就不同。通过对云抗10号、佛香和长叶白毫3个茶树品种的春、夏、秋3季鲜叶所制烘青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测定,比较其酚氨比,并结合感官审评,探索3个茶树品种在不同季节的烘青绿茶适制性,寻求各季节生产烘青绿茶的最佳品种,为云南省名优花茶的开发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五峰地方茶树品种区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6年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五峰地方茶树品种212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比,春梢物候期早1 d,制绿茶栗香持久,比对照增产11.66%,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0、3.95、0.15个百分点,酚氨比6.34,适宜制绿茶.五峰107属早芽种,制绿茶清香尚持久,滋味鲜醇尚爽;制红茶外形乌黑紧结,甜香持久,内含物丰富,荼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分别比对照高13.84、1.08、7.53个百分点,适宜制红茶、绿茶.五峰310制绿茶外形紧细深绿尚显毫,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3.65个百分点.属特异性品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广西金秀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特性。【方法】以金秀的罗香乡、六巷乡、大樟乡和金秀镇的野生茶树群体资源为试验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茶叶中儿茶素单体组分和氨基酸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分析。【结果】金秀野生茶树群体的儿茶素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各个氨基酸组分含量在不同群体间差异很大,变异范围较大,资源类型丰富;不同野生茶树群体的儿茶素品质指数变幅为210.64~818.18;不同野生茶树群体的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变幅为4.02~14.12。【结论】金秀镇、六巷乡的茶树群体氨基酸总量高,与绿茶相关氨基酸含量高,适制成品质优良、滋味鲜爽的绿茶;六巷乡的茶树群体可作为高EGCG资源。不同群体的各成分含量的差异,可为各地区产品及深加工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鉴定评价浙江省丽水市茶树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良种选育及茶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材料。【方法】从浙江丽水市收集到13份茶树种质资源,并在丽水市松阳县进行统一栽培管理,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其特征特性、生化成分、绿茶感官品质展开鉴定评价。【结果】 13份供试种质中,子松种和丽早1号的春季萌芽期分别较对照早10和22 d,属于特早生资源;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梯田白2号和水晶白的芽叶均表现为黄白化,丽紫1号的芽叶表现为紫化; JN-1的花瓣颜色为粉红色。13份供试种质均具有较强或强的耐旱性和耐寒性,茶多酚含量13.87%~20.77%,水浸出物含量41.65%~48.93%,咖啡碱含量2.86%~3.74%,游离氨基酸含量4.51%~8.77%,酚氨比1.59~4.77。除丽早1号和JN-1外,其余11份种质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均≥5.00%,为高氨基酸种质,且5份白化种质中氨基酸含量高于其他种质。儿茶素品质指数以JN-3最高(518.2),芽王、丽白1号、丽黄3号、梯田白和梯田白2号均高于对照(340.5),以子松种最低(235.3)。13份供试种质所制绿茶整体上表现为条索紧、汤色明亮、香气较高(部分种质具有花香或栗香)、滋味甘醇鲜爽、叶底嫩匀显芽,且年均感官审评总分均高于对照,均适制绿茶,其中以JN-3最高(92.4分),丽紫1号最低(89.8分)。JN-3在香气、滋味得分和感官品质总分上均为最高。13份供试种质中,高氨基酸(≥5.00%)特异种质11份,特早生资源2份,叶色特异资源6份,花瓣颜色特异资源1份。除梯田白、水晶白和丽紫1号仅属于特异种质资源外,其余10份种质均同时为特异种质资源和优良种质资源。【结论】供试的13份茶树种质均属于特异种质,其中10份属于优良种质,可用于茶树良种选育及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