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树品种和茶叶的生产季节是影响烘青绿茶品质的两个重要自然因素。茶树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同,对烘青绿茶的适制性就不同;通过对云抗10号、佛香和长叶白毫3个茶树品种的春、夏、秋三季鲜叶所制烘青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测定,比较其酚氨比,并结合感官审评,探索三个茶树品种在不同季节的烘青绿茶适制性,寻求各季节生产烘青绿茶的最佳品种,为云南省名优花茶的开发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3.
泰安茶区不同品种嫩梢生化成分的季节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泰安地区适生的优质无性系茶树良种,探究不同季节各品种的新梢生化特性,为不同季节优质茶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泰安地区长势良好的12个无性系引种品种春、夏、秋三季嫩梢的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10个绿茶和红绿茶兼制品种春季生化适制性未发生变化,但夏、秋季酚氨比值均大于8,符合红茶和乌龙茶的生化适制特性;(2)金萱、黄观音、正谷大白、槠叶齐、碧香早、白毫早六个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高和/或可溶性糖、可溶性果胶、可溶性蛋白三者的总量高,可作为泰安茶区夏秋优质茶生产的主栽品种。(3)不同生化成分含量随季节呈现出多种变化类型,推测与品种的生态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季节修仁红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均为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4.35%、52.80%和51.98%,且所占比例较绿茶高;主导香气成分也较相似,都是以均以芳樟醇的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醇为主。【结论】修仁品种茶的适制性较强,春、夏和秋茶均可适制红茶,且春茶可适制绿茶。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国农科院以格鲁吉亚6号为母本、福鼎大白茶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育成了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绿茶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对园地条件要求较低。制绿茶品质优,适制单芽或烘青类名优绿茶,制烘青茶肥壮嫩绿,茸毛披露,香气清高;抗寒、旱性强,抗病性强;产量高,品比试验产量比福鼎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了解遗传背景对于品种适制性差异的影响与作用,为茶树育种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具有多态性的39对SSR引物对中国157份红、绿茶适制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平均可检测4.90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凡  王云  杜晓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6):1277-1282
条形名茶是主要绿茶品类,但大部分产品趋于单一化,缺乏风格特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对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重视和研究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四川群体品种、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特早213和天府茶1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这6个茶树品种的新梢生长特性观测、内含品质成分分析测试以及采用感官审评方法,系统研究和评价了6个茶树品种的条形名茶适制性,为条形名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茶茶树品种—金观音制作名优绿茶(扁形)进行加工试验,探明该茶的适制性,以充分利用茶树品种资源的优势进行多茶类生产,达到提高茶叶企业品牌效益与茶叶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茶树品种黔湄601试制白茶的可行性,为开拓遵义白茶的加工和生产领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主栽品种黔湄601试制白茶的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和黄酮3种化学成分及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遵义市主栽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加工的白茶和黄金桂茶加工的绿茶之间的差异,研究黔湄601试制白茶的适制性.[结果]黔湄6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福建茶树品种资源搜集保护与利用、茶树育种目标的变迁与品种选育、育成品种来源与茶类适制性、品种对产业推动和茶类贡献及茶农增效等概况,结果表明: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已搜集保护与利用品种资源或育种材料7 000多个;随着早生、高产到优质育种目标的变迁,现已育成品种45个,其中35.6%的品种适制乌龙茶、红茶和绿茶,26.7%的品种适制白茶,具有多茶类适制和转制茶类灵活的优势;茶树良种的陆续育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了茶园面积的增长、茶叶单产的提高和茶类结构的优化,进而推动福建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对今后福建茶树资源搜集、多元化和个性化特色育种、良种推广和茶类加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金秀野生茶树的种质资源,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等主要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的生化成分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达到28.03%.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包含了茶树群体生化成分的94.81%信息.生化成分聚类分析表明,8个野生茶树群体可分为3大类群,第Ⅰ和Ⅲ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Ⅱ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酚氨比等主要生化成分分析揭示了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品质特征,并从中筛选出的特异资源可作为下一步育种的材料,不同群体的生化特征研究为今后茶叶的加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园中15个茶树新品品种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EGCG、儿茶素总量及其主要成分含量的测定,以期筛选出高EGCG含量的优势茶树品种。结果表明:EGCG含量大于9.00%的材料有3个,分别是1号(9.10%)、3号(9.12%)和6号(9.51%),被认为是高EGCG含量品种;研究所选的15个茶树品种均适制红茶,其中4号、5号和13号品种适制高档红茶;适制绿茶的有3号、9号、10号、11号、12号和14号品种;红绿茶兼制的有3号、9号、10号、11号、12号和14号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商洛茶业发展提供参考,以龙井43、安吉白茶、中茶108、乌牛早、陕茶1号茶树为材料,观察各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秦岭泉茗扁平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品种在商洛茶区成活率都相对较高,成活率依次为龙井43>陕茶1号>中茶108>乌牛早>安吉白茶;5种不同茶树品种的酚氨比均小于8,均适制绿茶;感官品质总分超过平均值的有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和中茶108,乌牛早汤色最好、滋味最优,龙井43香气最佳。5个茶树品种均适宜在商洛茶区栽植,其中乌牛早和龙井43最适制特级秦岭泉茗扁平茶,可作为商洛茶区当前主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14.
三花1951新品种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三花1951生长势强,百芽重超过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64.80%,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29.28%;茶多酚(20.60%)、咖啡碱(4.28%)、可溶性糖(3.91%)、水浸出物(45.37%)和儿茶素(13.21%)含量均比对照高,仅氨基酸含量(2.80%)比对照低;所制烘青绿茶窨制的茉莉花茶具香气鲜浓持久,滋味甘醇、花香明显等突出特点,感官审评总分和各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品种,显示出较好的花茶适制性。三花1951是以香、甜为主要品质特色的高质高产芽型新品种,既适制加工芽型绿茶、芽型白茶、芽型红茶和黑茶,又可将其作为高档茉莉花茶茶坯专用茶树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季节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夷山茶区的10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在春、秋两季,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炒青固样,分析不同季节10份茶树资源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和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0份茶树资源间各生化成分在春、秋两季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且变异幅度较大,具有丰富的生化成分多样性;按照适制性与酚氨比的关系,多数茶树资源适制乌龙茶,部分适制绿茶、红茶或红茶乌龙茶兼制;不同季节间,各生化成分总体上表现为春季除水浸出物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低于秋季外,其他均高于秋季,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按照特异资源筛选的标准,初步判断JM065为高咖啡碱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杭茶22号是由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和磐安县农业局从有性系茶树良种木禾种群体实生后代中单株选育出的中生茶树新品种。该茶树为灌木型、中叶类、中生、高产,是制优质绿茶的新品种;在浙北气候条件下,4月上旬可采制名优茶,长势旺,产量高;制烘青绿茶粟香显,滋味甘鲜,品质优。可作为中晚生的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地方审定茶树品种中儿茶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湖北省地方审定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分析8种主要儿茶素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儿茶素各组分变异系数在1973%~6717%之间,变异幅度较大;非酯型儿茶素组分含量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酯型儿茶素各组分含量大小为EGCG>GCG>ECG>CG。基于儿茶素品质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显示,鄂茶1号、鄂茶8号、鄂茶10号3个茶树品种可以作为适制名优绿茶的品种;五峰212、五峰310、鄂茶3号、鄂茶6号4个茶树品种EGCG含量高,可用于开发特殊茶饮;鄂茶2号儿茶素品质指数最低,适制红茶,但其EGC和儿茶素总量最高,应在今后的生产和育种中善加利用。  相似文献   

18.
孔祥瑞  杨军  王让剑  宋振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58-17060
近10年我国有55个茶树新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从这些新品种在不同茶区的分配比例、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品种适制性和选育途径4个方面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品种的2/3是由华南和西南茶区选育而成,适制绿茶的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总数的57%,且产量型品种明显多于品质型品种。新品种中有51%属常规种,由此可见,系统选育法仍然是茶树育种的主要技术手段。与之前相比,选育单位的组成类型有所变化,但科研院所仍居主力地位。今后的发展,可以考虑从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加强上下游技术合作、细化育种研究方向、鼓励公司或个人从事或参与等方面,推进茶树育种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以31个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茶鲜叶固样挥发性香气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1个样品中共检测出8类148种香气组分。由主成分分析可知,醛类、脂肪酸类为其主要香气组分类别。红绿茶兼宜品种的挥发性香气组分组成复杂,棕榈酸和香叶醇相对含量较高;适制绿茶品种中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和己醛相对含量较高。此外,适制绿茶和红茶另含共有香气组分4种和9种。这些芳香物质对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特征香气贡献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高香型适制绿茶品种和红绿茶兼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季节白牡丹等武夷名丛主要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3季武夷名丛茶树鲜叶资源,以15份武夷名丛为研究对象,在春、夏、秋三季分别取其第一轮新梢的一芽二叶为试材,测定和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5份武夷名丛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在3个季节中均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幅度,具有丰富的变异性和遗传多样性:春、夏、秋3季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8.20%、33.53%、26.02%,平均遗传多样指数分别为1.90、1.78、1.78;在3个季节之间,各生化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除了茶多酚、C和儿茶素总量差异不显著外,其它生化成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适制性方面,15份武夷名丛在春季多数适制绿茶和乌龙茶、夏秋季多数适制红茶;在不同季节,7份武夷名丛的生化成分在含量上表现出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