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七舍古茶等19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为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份茶树资源的鲜叶为试材,粗提咖啡碱合成酶,体外进行咖啡碱合成的酶促反应并用高效液相检测各反应体系的咖啡碱含量,比较不同茶树嫩叶的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结果】七舍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高,为0.386 U/mL;其次是保靖黄金茶、黄金叶,分别为0.661和0.090 U/mL;盘县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低,为0.038 U/mL;龙井长叶等其余15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差异不大,在0.043~0.07 U/mL。【结论】盘县古茶树可以作为低咖啡碱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采用查阅文献记载后结合实地调查方法,对黔南州、黔东南州和铜仁地区古茶园的分布、生境及茶树种质生长势、形态特征、抗逆性和利用现状等进行调查,对古茶园茶树的内含成分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查的18个古茶园中,海拔,贵定县岩下乡铁索岩村茶山组最高,达1 574m,从江县西山镇滚郎村最低,仅268m,其中,<500m的古茶园1个,占5.6%;500~1 000m的古茶园7个,占38.9%;>1 000m的古茶园10个,占总数的55.6%。类型,野生型古茶园12个,占66.7%;栽培型古茶园6个,占35.7%。生态环境,植被较丰富,大部分野生型古茶园周围均有古树。茶树叶片理化成分,17个样品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平均分别为47.7%、3.87%、2.6%和36.7%,儿茶素组分为EC相似文献   
4.
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的主销茶类,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工过程中影响绿茶卫生质量安全的因素较多,而茶叶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农药残留(干燥工序)、重金属含量(揉捻工序)、微生物数量(杀青与干燥工序)和非茶异物与粉尘等加工过程中影响绿茶卫生质量的因素进行综述,提出了绿茶加工过程中卫生质量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三种有机肥及不同施肥水平对茶叶生长性状、品质及土壤养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有机肥料均能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及百芽重,提高茶叶产量,并能改善土壤,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金圣方"有机肥和"粒满丰"有机肥均为120kg/667m2/年的用量增产效果最好、"沼液"3000kg/667m2/年的用量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地控制人工混播草地的害虫种群,采用网捕、陷阱及目测法对豆禾混播人工草地的昆虫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昆虫种类10目54科102种,其中,害虫种类64种,天敌27种,中性昆虫11种;豆禾混播人工草地害虫的优势种类为刺吸危害的烟草嘎叶蝉、中黑盲蝽和条赤须盲蝽,咀食危害的粘虫、斜纹夜蛾和蟋蟀;6-7月是草地虫害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贵州地方茶组植物资源的亲缘关系,为明确贵州地方茶组植物资源的遗传关系及其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从贵州省内不同区域收集的41份茶组植物资源及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18份省内外育成茶树品种为材料,利用基于GBS(Genotyping by sequencing)的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SNP位点进行检测,基于获得的高质量SNP位点对这些材料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从59份茶组植物材料获得45.84 Gb高质量序列(Clean reads)数据,平均每个材料为795.6 Mb,约占改良版茶树基因组大小(2.93 Gb)的26.5%,平均比对率为72.62%,经过滤后得到248772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83.98%的高质量SNP位点分布在基因间区,16.02%分布于基因区;有22614个SNP位点分布在内含子,15038个SNP位点分布在外显子区,2203个SNP位点分布在非翻译区(UTR)。59份茶组植物材料的观察杂合度(Ho)为0.016~0.081,期望杂合度(He)为0.006~0.064,F为-0.331~0.737。主成分分析结果、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情况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均显示59份茶组植物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其中全部茶种(Camellia sinensis)材料归在一个类群、疏齿茶(C. remotiserrata)和大厂茶(C. tachangensis)归在一个类群、9份突肋茶(C. costata)单独归在一个类群,但疏齿茶与大厂茶及两个区域的大厂茶均处于独立的亚类群,此外茶种中的阿萨姆变种(C. sinensis var. assamica,CSA)和中国变种(C. sinensis var. sinensis,CSS)也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突肋茶与疏齿茶和大厂茶的亲缘关系较其与茶种的亲缘关系更近。茶种、疏齿茶、大厂茶和突肋茶4类茶组植物存在互相融合的遗传背景。根据地理来源和种质类型可将59份茶组植物材料分为11个种群,不同种群间具有较低的基因流,但种群内部具有较高的基因流。【结论】不同茶组植物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典形态学分类上合二为一的大厂茶和疏齿茶在遗传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即分为2个变种更合适;茶组植物种内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直接相关,在育种实践中应尽量避免相同地理来源材料间的杂交应用。  相似文献   
8.
“想不到”有机生物微肥在成龄茶园上的施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不到SOD高能活性生物有机微肥是一种全营养功能性活性生物肥,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作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我所开展想不到SOD高能活性生物微肥在茶树上应用效果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试验主要探讨想不到生物微肥在成龄茶园上的施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想不到生物微肥能促进茶叶生长,增加茶叶百芽重、发芽密度,提高茶叶产量,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酚氨比。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贵州花江、织金、花溪3个典型喀斯特地段的不同恢复阶段(乔木、灌木和草本)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为研究对象,基于AMF孢子的形态鉴定,计算AMF孢子密度、分离频度、物种丰度、重要值、物种均匀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喀斯特不同恢复阶段土壤AMF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采样地段共分离AMF菌种4目8科10属68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数量最大达35种,其次是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为17种,巨孢囊霉属(Gigspora)、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及原囊霉属(Archaeospora)各1种;不同采样地段各植被恢复阶段的优势种不同,所有样地中层状球囊霉Glomus lamellosum具有最大的相对丰度、分离频度和重要值;AMF种分类水平上,花江样地不同恢复阶段AMF丰度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织金样地为灌木草本乔木,花溪样地为灌木乔木草本;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AMF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花江和织金多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花溪样地Shannon-Wineer指数则是灌木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阶段。研究表明,喀斯特土壤中因异质生境条件的差异AMF菌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多酚品质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的多酚品质状况,根据现有资料,选取贵州高茶多酚茶树品种进行茶叶主要内含成分分析,并对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进行茶多酚逆转阀值、儿茶素品质指数、苦涩味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黔湄419’、‘黔湄502’、‘黔湄701’茶多酚含量全年平均含量分别为25.4%、26.5%、25.8%,而‘福鼎大白茶’仅17.6%,比‘福鼎大白茶’高出6.8%、8.2%、7.2%。高茶多酚茶树品种与普栽种‘福鼎大白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EGCG含量与儿茶素总量虽然与‘福鼎大白茶’未产生显著差异,但含量均高于‘福鼎大白茶’,分别高出24.7%、12.5%、17.8%和33.7%、24.3%、23.1%,说明3个高茶多酚茶树品种具有较好的品种优势。茶多酚逆转阀值均在水浸出物的40%~60%之间,制作绿茶具会有较好的品质表现。儿茶素品质指数为3.98、4.49和6.06。儿茶素苦涩味指数9.41、9.24和10.51。综合儿茶素品质指数、苦涩味指数考虑,‘黔湄502’多酚类品质要优于‘黔湄419’、‘黔湄7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