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解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无菌采集养鸡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33份,对采集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鉴定出2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菌株进行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76.9%和65.4%;对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多粘菌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均达53%以上,其中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菌株最多,分别达84.6%、76.9%和73.1%。结果表明渭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耐药菌谱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离鸭大肠杆菌病病原,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从河北省安新县某大型鸭场30日龄病死雏鸭肝脏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和生化试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确定为大肠杆菌。应用大肠埃希菌O抗原定型血清鉴定为O_(88)。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死性,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拉啶、呋喃妥因等药物敏感,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等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3.
臧金灿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153-6153,6177
[目的]为了明确河南省新乡市某肉种鸡场种鸡的发病原因。[方法]利用常规培养基,对190日龄发病种鸡的脑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回归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研制鸡大肠杆菌疫苗。[结果]从病鸡脑中分离到10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鉴定,表明O22和O53各为4株,O86为2株。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确定此次肉种鸡脑型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O22、O53和O86,并以此研制出油乳剂灭活苗。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敏感。选择敏感药物进行积极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结论]用分离菌株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4.
浙江新昌某养殖场的光唇鱼(Aerossocheilus fasciatus)爆发赤皮病,发生大量死亡,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到菌株GCL10030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株为病原。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GCL100301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通过对该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环丙沙星、新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V、新生霉素、痢特灵和头孢噻吩完全耐药。研究结果为光唇鱼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陕西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无菌采集养猪场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料样品178份,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将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较为敏感,分别占分离菌株的83. 3%和66. 7%;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氟苯尼考、大观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较强,且耐药菌株数量均达65%以上。表明关中地区猪大肠杆菌耐药性强,耐药谱广。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志贺氏菌病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志贺氏菌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调查,对河南省6个地区的鸡腹泻病病料进行了细菌学检查,经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2株鸡源志贺氏菌。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存在种和型的差异,其中8株为福氏志贺氏菌,3株为鲍氏多价志贺氏菌,1株为痢疾Ⅱ型志贺氏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12株鸡志贺氏菌均具有致病性,且毒力不同,其中,从三门峡分离的菌株有很强的毒力,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多数鸡志贺氏菌对氨苄/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较为敏感,对其他药物具有严重的耐药性,且不同地区分离的鸡志贺氏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控制大肠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以更好的指导和应用于生产。[方法]从新乡县周边养鸡场2000多只鸡中无菌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该菌对鸡只有较强的致病力。药敏试验中分离到的4株菌株均对氟苯尼考、羟苄青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妥布霉素、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诺氟沙星不敏感。这表明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结论]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最适药物。为防止抗药菌的产生,治疗时最好选用2种或2种以上的敏感药物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从广州番禺某养殖场患“歪头病”的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MEYL-1. 对分离菌株采用细胞形态学、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DNA 和gyrB基因分子分析,判定所分离菌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采用菌株MEYL-1人工回归感染,显示健康牛蛙注射1×10^8 CFU·mL-1的分离菌株可复制自然发病相似的“歪头”、“白内障”等症状,并且患病蛙中再分离到的致病菌与感染菌株相同. 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分子鉴定、回归感染实验可基本判定所患歪头病牛蛙病原为MEYL-1(米尔伊丽莎白菌). 对19种常用药物敏感分析发现分离株MEYL-1对其中4种药物敏感,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另外8种药物耐受. 本研究通过对“歪头病”的牛蛙菌株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了米尔伊丽莎白菌是引起其患病的病原,研究结果将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牛蛙歪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338-1340
从山西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鼻炎的病鸡眶下窦分离到2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通过PCR扩增其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经过比对鉴定为副鸡嗜血杆菌。玻板凝集试验结果确定分离株血清型为A型;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甲恶唑、磷霉素高敏,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氯霉素、卡那霉素中敏,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雅安市某肉鸡场疑似鸡痘病毒与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鸡材料进行病毒和细菌的分离,获得一株病毒和一株细菌。分离的病毒毒株通过半套式PCR鉴定为鸡痘病毒,细菌菌株通过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鉴定为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出此葡萄球菌的敏感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结合此病爆发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诊断为鸡痘病毒与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132株临床分离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吉林省不同地区猪场仔猪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实验采用Kirby-Bauer氏法(K-B法)测定了临床分离的13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继而通过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32株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并且多数为多重耐药株,其中的40株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6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在31.3%~93.8%之间。这些结果为临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掌握新疆塔城地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可以为今后塔城地区建立细菌耐药数据库提供信息。采集新疆塔城地区某养殖场饮用水样(12份)、饲料样(49份)、牛粪样(56份)和养殖户家羊粪样(20份),分离大肠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来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饮用水源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饲料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1.2%和51.0%;牛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4.3%;羊源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0.0%和35.0%。饮水源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牛源菌、羊源菌和饲料源菌(P<0.05)。此外,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氟苯尼考均敏感。多药耐药结果显示:饲料源菌以0耐(38.8%)和4耐(38.8%)为主;牛源菌以0耐(786%)为主;羊源菌以0耐(50.0%)为主;饮水源菌以4耐(100%)为主。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差异显著,共性之处为不同来源大肠杆菌对被检药物的中介率均较高,暗示如不改变用药方案,近期耐药菌株数有迅速增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动物、环境及饲养员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PFGE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养殖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传播机制,探讨人、动物与环境间耐药菌垂直克隆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分离自养殖场动物、环境和饲养员的86株耐药谱相近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进行DNA指纹图谱分型,比较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37株鸡场来源大肠杆菌可分为20种PFGE分型;49株猪场来源大肠杆菌可分为24种PFGE分型;同一动物、环境或饲养员采样点分离菌株PFGE指纹图谱相同者较多;同一养殖场不同动物个体、养殖场环境不同采样点、动物和环境以及饲养员和环境都存在PFGE指纹图谱完全相同菌株;鸡场和猪场都发现有属同一PFGE分型的来自动物、饲养员和环境的菌株;86株菌全部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相同PFGE分型的菌株其耐药谱型不一定相同。【结论】养殖场动物、环境及饲养员之间存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吉林省5个地区分离出动物病原性大肠杆菌132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22种抗生素进行了耐药性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受检菌株全部对1种或多种抗生素耐药,无一全部敏感株。对13-15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数较多。其中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妥因同时耐药的菌株已达半数。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随机挑选的40株大肠杆菌对6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为耐药水平很高。因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合肥地区部分养鸡场病鸡组织中分离葡萄球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从合肥地区部分养鸡场病鸡组织中分离葡萄球菌,并通过形态特征观察、溶血性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最后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到9株葡萄球菌。经鉴定,其中4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为优势群株;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2株为头状葡萄球菌,孔氏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各1株。这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合肥地区家禽养殖场中葡萄球菌类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恩诺沙星有较高的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抗药性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在用抗生素防治葡萄球菌病时需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该研究结果可为养鸡场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忠市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吴忠市某奶牛园区的9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13株细菌,即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杆菌、2株无乳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园区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氟哌酸中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四环素有广泛的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菌落PCR方法对临床致病菌进行快速鉴定,以天津地区某猪场病死猪胃、肠内容物作为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鉴定。设计16S r RNA通用引物并利用菌落PCR方法扩增所分离细菌的16S r R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测定和BLAST分析。结果发现,该细菌为一株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试验建立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7和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为兽医临床用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初从广西25个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肠内容物、直肠棉拭子或肠系膜淋巴结等200份样品,分离大肠杆菌后进行致病力试验,选取10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用于体外药敏试验,将药敏试验结果与2007年的相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腹泻仔猪的体内共分离获得大肠杆菌178株,分离率为89%,其中有143株大肠杆菌可致试验小鼠死亡.与2007年相比,2016年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50%的抗菌药物(9种)的敏感率上升,50%的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上升最明显的为壮观霉素,升高34.9%,下降最明显的为氟苯尼考,降低46.9%;除头孢曲松和强力霉素的中介率与2007年相比基本无变化外,其余16种抗菌药物的中介率均降低,最明显的为头孢拉啶,降低55.2%;耐药率降低的抗菌药物只有阿米卡星、壮观霉素和强力霉素3种,降低12.3%~15.5%,耐药率升高的抗菌药物有15种,上升率为1.2%~62.1%,其中阿莫西林上升62.1%,氟苯尼考上升57.0%.耐药谱方面,2007年以5~11重耐药为主,占受试菌总数的75.7%,2016年以11重耐药以上为主,占74.8%.[结论]当前广西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以广谱耐药为主,敏感性降低,中介率降低,耐药率明显升高,生产中可选用阿米卡星和壮观霉素进行猪大肠杆菌病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新疆羊源STEC的耐药性和毒力情况,评价羊源STEC在羊产业链饲养阶段的风险。【方法】 从某规模化羊场随机采取2月龄羊的肛拭子样本,EC肉汤增菌后用MAC平板结合双重PCR(stx1,stx2)法分离鉴定STEC,用SMAC平板结合双重PCR(rfbEfliC)法分离鉴定E. coli O157:H7;用K-B法做9类18种药的敏感试验,并用PCR检测相应的耐药基因;用PCR检测STEC的毒力基因(eae,ehxA,hlyA,stx1a,stx1c,stx1d,stx2a等),并检测是否“Top Six”和E. coli O157:H7血清型。【结果】 被检的21只羊中,9只携带STEC(42.86%),其中1只羊还携带E. coli O157:H7;药敏试验显示仅有2株菌对头孢吡肟具有耐药性,对其他药均敏感;所有分离菌均携带stx1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亚型以stx1a(60%)与stx1c(80%)为主,9株STEC不属于“Top Six”或O157血清型。【结论】 该场羊源STEC的携带率较高,主要携带致病力较弱的stx1,有E. coli O157:H7,但是没有“Top Six”血清群;该场羊源STEC对目前的抗菌素普遍敏感,反映了其良好的养殖环境和较少的抗生素使用。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诸城地区6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2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简称大肠杆菌(E.coli)。对其作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将分离到的鸡大肠杆菌的1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了质粒DNA分析,通过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然后对质粒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的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将血清型和质粒图谱比较发现: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不同血清型可以有相似的质粒图谱,血清型与质粒图谱没有直接的联系。本试验同一来源菌株的质粒指纹图谱相同、但它们的血清型不一致的现象可作为自然条件下同一质粒在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扩散转化的一个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