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瓜雄全同株和雌雄异花同株近等基因系为试验材料,选用300条随机引物进行性型性状的RAPD标记.结果表明:S152号引物经多次重复均能扩增出清晰、稳定且有差异的DNA条带,在雄全同株的植株中能扩增出一条分子量约为550 bp的特异条带,标为S152550.在F2代分离群体中,根据特异标记在田间实际雄全同株与雌雄异花同...  相似文献   

2.
野生稻DNA片段存在于高世代水稻变异系进一步的分子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粒野生稻(O. minuta) DNA导入水稻保持系V20B,第1代(D1)获得变异株,经过连续16代繁育,选出了完全稳定遗传的新不育系及其保持系“野威A”/“野威B”。本试验旨在从分子水平上证明野生稻DNA转移整合进栽培稻“野威B”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方法】通过RAPD分析、RAPD扩增特异条带测序分析及AFLP分析等方法揭示了远缘资源基因组DNA导入栽培稻的高世代变异系的基因组整合了远缘基因组片段。【结果】对供体(小粒野生稻)、变异系(野威B)和受体(V20B)进行RAPD分析发现,变异系含有供体存在而受体不存在的“特异带”,在此基础上,对“特异带”,DNA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 发现RAPD引物OPG-11在变异系与供体中扩增出的1对“特异带”DNA片段的长度均为975 bp, 二者间存在97%的同源性,有29个碱基的差异,碱基突变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及缺失4种类型;同时,AFLP分析表明:高世代(第16代)变异系“野威B”与受体(V20B)存在大量遗传多态性,并含有供体特异AFLP标记。【结论】证明了野生稻DNA向栽培稻的转移整合。  相似文献   

3.
番茄抗晚疫病基因ph-3的RAPD及CAPS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番茄抗晚疫病ph-3基因已有的RAPD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根据该测序结果设计SCAR引物对抗病亲本、感病亲本、抗病池、感病池、F_1个体进行扩增,均获得一条592bp的特异片段.感病基因型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Xba 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261bp、193bp和95bp以及592bp、261bp、193bp和95bp的特异性片段,纯合抗病基因型无此酶切位点,酶切结果仍为592bp的产物.这些片段能成功区分抗病材料、感病材料和F_1个体,很有可能是与ph-3基因连锁的CAPS标记.  相似文献   

4.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同时扩增、筛选分别与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Ty-1基因和番茄抗叶霉病的cf-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与Ty-1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材料均产生398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存在TaqⅠ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303 bp和95 bp以及398、303 bp和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无此酶切位点,酶切后仍呈现398 bp的特异带.与cf-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扩增后抗感材料均产生960 bp的特异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酶切后,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一条256 bp的特异带,而不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一条225 bp的特异带.  相似文献   

5.
用两个分别能在“蜀杂9号”父、母本之间稳定产生多态性的随机引物S18和S31,对父、母本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将得到的特异标记片段S18750和S31550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引物SZ9SP1和SZ9SP2,将“蜀杂9号”的亲本RAPD标记转化为序列特异的SCAR标记。当用两对引物分别扩增杂种F1代单株总DNA时,能分别获得父、母本特异序列扩增带,表明获得的SCAR标记能可靠地用于“蜀杂9号”杂种纯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种质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10个种42个样品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优化确立RAPD-PCR的反应体系.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8个引物进行扩增,应用SPSS 11.0 for Window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亲缘关系近,可将其归为同一个种;品种之间确有按原产地聚类的趋势;"海沃德"与其营养系品种"皖翠"有14个引物扩增出了18条特异性条带,变异条带较多.  相似文献   

7.
菠菜为雌雄异株植物,用CTAB法提取其雌雄成株幼嫩叶片总DNA分别构建雌、雄株的DNA池,以之为模板,用已优化的RAPD体系扩增,在160条随机引物(10 bp)和40个引物对中筛选出44个扩增效果较好的单引物,再从中进行进一步筛选.研究发现,引物S1497扩增出1条雄性特异性条带,检测发现该条带只在雄株DNA池中出现.回收纯化该特异扩增片段,将其连接于pUCm-T载体,转化进大肠杆菌JM109菌株,并进行检测及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全长1 978 bp,该特异条带的获得为菠菜性别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稻蝗属特异性DNA分子标记,为稻蝗属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稻蝗属物种及其近缘属种的大量RAPD-PCR结果,筛选出稻蝗属物种特异性的RAPD条带,对该特异RAPD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基于所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稻蝗属不同物种和蝗总科其它物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随机引物S823可在稻蝗属不同物种扩增出约650bp的RAPD条带,经对该条带的克隆、测序,发现在3个受试的稻蝗属物种中序列同源度达92.3%—96.6%,序列G+C含量大于15%,并富含大量的A、T重复区;基于已知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稻蝗属7个物种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550bp),而对赤胫伪稻蝗及蝗总科其它物种均无扩增条带。【结论】鉴定了稻蝗属特异的RAPD条带,基于该条带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可用于稻蝗属物种的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9.
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发出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SCAR特异标记,本研究中首先利用92条RAPD随机引物对苦丁茶冬青中已知对炭疽病高抗或高感的不同种质材料进行RAPD分析,并从中寻找到4个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特异标记特异性片段S69-300,S227-300,S227-2000和S247-400。后续的研究可对这些RAPD特异片段进行回收,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作为开发与苦丁茶炭疽病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的细胞遗传学及其抗性基因的RAPD标记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WT212所携带的抗源不同于1BL/1RS易位系为基础的"洛类"抗源,而是一种来自黑麦染色体组的抗条 锈新抗源,初步断定WT212是只涉及1对染色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RAPD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在抗病亲本 和抗性基因池稳定出现的特异DNA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其长度分别约 为770和1400 bp。对引物S369扩增出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369扩 增出的特异DNA片段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SCAR分子标记鉴别香菇双单杂交后代,为香菇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ISSR分析获得标识供体亲本菌株YX7两个细胞核的特异性条带,根据特异性条带序列设计SCAR引物,对菌株YX7为供体和菌株808孢子单核体为受体杂交获得的40个杂交菌株进行SCAR-PCR鉴别,并采用传统镜检和拮抗测试方法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分别标识供体菌株YX7两个细胞核核型的特异性条带a和b,据此设计的SCAR引物PA和PB分别对供体菌株YX7的2个不同细胞核具有特异性扩增作用。SCAR-PCR鉴定结果显示,40个待测菌株中,27个菌株为杂合子,其中19个菌株具有a条带标识核型,8个菌株具有b条带标识核型;13个菌株为非杂合子,其中11个菌株同时具有条带a和b标识的两个核型,是菌株YX7本身,另外2个菌株两种核型均未被检测出,属于菌株808的孢子单核体。传统方法验证结果与SCA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与传统方法相比,SCAR标记方法更简便高效、结果更稳定可靠,并可通过核型标识进一步将杂合子分为两组。【结论】SCAR分子标记能高效、全面和精准鉴别香菇双单杂交菌株的杂合子和非杂合子,可应用于香菇杂交分子辅助育种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2.
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6的RAPD及SCAR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与番茄抗叶霉病基因Cf6连锁的分子标记。【方法】 以番茄抗叶霉病和感叶霉病亲本组合(03036×03748)的F2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采用BSA法和RAPD技术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经F2单株分析,在后代群体中扩增出了两条长约500 bp的特异片段,该特异标记与叶霉病抗性基因Cf6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8.7 cm。测序结果显示,目标片段的大小分别为619 bp和559 bp,并将该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结论】SCAR标记,可用于番茄叶霉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特异标记的鉴定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给小麦生产提供抗谱更广、抗性较持久的育种材料,促进累加基因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对含有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的抗病亲本材料和它们杂交的F1代单株,以及在育种中使用的5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Pm21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在含有相应基因的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条大小约564 bp和140bp的特异带,而在含有Pm13和Pm21抗白粉病基因的4个F1植株中也检测到这2条特异带;在50个小麦品种(系)中,有10个小麦品种(系)具有Pm21抗白粉病基因,而所有品种(系)均没有扩增出Pm13抗白粉病基因的标记带;结合田间抗白粉病性鉴定,所有具有抗病基因Pm13或Pm21连锁标记的小麦品种(系)都表现高抗小麦白粉病.说明,与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相连锁的特异标记可以有效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分子标记是检测抗病基因累加体、辅助育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芥菜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利用RAPD标记对芥菜(Brassica juncea Cossa)16个变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60个10bp随机引5物中筛选出27个有效的,这27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36条DNA带,其中275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数的81.8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DNA带数为12.44,不同引物扩增出各自不同的DNA指纹图谱,大部分图谱均有特征或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测定向日葵种子纯度,以期为生产加工应用提供准确、便捷的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新食葵6号及其双亲的DNA为模板,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反应和 制作电泳的步骤,进行了约100对SSR物分子标记的筛选.[结果]SSR多态引物标记532在新食葵6号母本分别产生特异条带大小为496bp,父本特异标记条带大小为451 bp;引物标记574在母本上特异条带大小为364 bp,父本上的特异标记条带大小为384 bp,同时室内分子鉴定的纯度和田间鉴定纯度基本一致;通过SSR分子标记方法可出可得到区分父本、母本和杂交种的引物标记532和574,这2个引物标记可有效用于鉴定上述新食葵6号杂交种种子的纯度,辨别种子的真伪.[结论]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重演性高的优点,目前该方法已成为向日葵品种鉴定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新型分子标记,具有简便、产率中等、稳定、测序方便等优点。它利用独特的引物设计对ORFs(open reading frames)进行扩增,其上游引物长17bp,下游引物长18bp,分别对外显子和内含子进行扩增,因个体不同及内含子、启动子与间隔长度不等而产生多态性。该文在介绍SRAP标记技术和特点的同时,还对其在蔬菜作物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基因组学、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良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加强其种质创新,利用与脂肪氧化酶基因(LOX)活性有关的2个遗传位点相连锁的3对分子标记,对247份俄罗斯引进的春小麦品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SR标记Xwmc312,142份品种扩增出247bp特异条带,即Xwmc312-247基因型比例为57.49%,85份品种扩增出235bp特异条带,Xwmc312-235基因型比例为34.41%,20份品种扩增出227bp特异条带,Xwmc312-227基因型比例为8.10%。TaLOX-B1位点上,16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6的特异条带,即高活性等位基因型TaLoxB1a分布比例是6.48%,230份品种扩增出标记LOX18特异条带,即低活性的等位基因型TaLOX-B1b分布比例是93.12%,有一个品种在此位点表现杂合。表明以TaLox-B1b基因型为主。2个位点不同等位基因组合共有6种,Xwmc312-247/TaLOX-B1b分布比例最高(53.85%),Xwmc312-22 7/TaLOX-B1a分布比例最低(0.41%),高活性组合Xwmc312-235/TaLOX-B1a(分布比例2.43%)等其它4种组合型介于二者之间,表明俄罗斯引进小麦品种以LOX低活性组合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水稻6个异交相关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核心种质和栽培品种中选取95个品种构成品种总群体,调查该群体6个异交相关性状。选用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93个SSR标记对这95个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TASSEL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发掘有利等位变异和相应载体品种。结果表明:品种总群体中6个异交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9%~62.9%。共检测到22个与异交性状相关联的SSR分子标记,其中8个与剑叶角度相关联,2个与花丝长度相关联,4个与花药长度相关联,1个与柱头长度相关联,3个与柱头外露率相关联,9个与开颖角度相关联。发掘了一批携有优良等位变异且效应值较大的载体品种。携有RM480-197 bp和RM535-170 bp条带的‘无芒早稻’分别对增加剑叶角度和花丝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311-162bp条带的‘敲冰黄’对增加花药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498-187 bp条带的‘滇屯502选早’对增加柱头长度效应最大。携有RM206-150 bp条带的‘徐稻5号’对提高柱头外露率效应最大。携有RM311-159 bp条带的‘小白野稻’对增加开颖角度效应最大。这些有利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可用作水稻异交性状遗传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