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筛选出PCV2培养滴度最高的PK15细胞克隆株,采用稀释法从PK15混合细胞中分离单细胞克隆株,获得的细胞克隆用于接毒试验,即用同步接种法将猪圆环病毒2(PCV2)病毒细胞混合液以1∶100的比例接种单克隆细胞,接毒后经PCR与定量PCR检测得出A10细胞克隆培养PCV2,获得的病毒含量最高。将A10细胞进行第2轮细胞克隆,之后用同步接种法和异步接种法将PCV2感染A10细胞,并检测A10细胞接毒后的PCV2 DNA 含量,2种接毒方法获得的最高PCV2基因组的拷贝数分别为3.0×109、6.2×109/mL,高于用PK15混合细胞培养PCV2所获得的最高PCV2基因组拷贝数(107/mL)。综合以上结果,构建的PK15均质细胞克隆株比PK15混合细胞更适合PCV2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南京、宜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鸡群中,采集病变典型的法氏囊组织。采用特殊培养条件分离培养IBDV:延长病毒吸附时间(120分钟);提高犊牛血清(CBS)灭活温度(65℃);降低CBS用量(1%)和在维持液中添加100mM氯化钠。经在鸡胚成纤维单层细胞(CEF)盲传3代,本病毒可使CEF产生明显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连续传至第9代,CPE出现规律性变化:细胞浆成长丝状或条索状,变圆脱落的细胞呈颗粒状粘附在条索上。接毒后48小时,CPE达90~100%。经病毒血清中和试验、病毒核酸聚丙烯酞胺凝胶电脉等试验证实,JS-2株病毒属于IBDV。  相似文献   

3.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毒接种10日龄鸡胚,并传至12代,观察鸡胚病变,于72 h收集尿囊液进行负染电镜观察和血凝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致鸡胚的典型病变作用和血凝活性随培养代次的增加显著增强.结果表明,该弱毒苗病毒毒力返强,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用ELISA检测传染性囊病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株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分别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收集接毒组与对照组的细胞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接毒组与对照组细胞的DNA在琼脂糖凝胶电泳谱上均呈现梯状条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降解DNA量,发现感染IBDV7h后,接毒组细胞降解DNA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各接毒组间降解DNA量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各株IBDV均诱导CEF发生细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种毒接种量、比例及接毒时间的调整,促使鸡新城疫(ND)、支气管炎(IB)、法氏囊病(IBD)三株弱毒在同一鸡胚细胞上增殖并研制成鸡新城疫、支气管炎、法氏囊病三联细胞弱毒,经16批次五万余只不同品种雏鸡的接种试验及对抽检雏ND血凝抑制抗体(HI)检测和ND标准强毒攻击结果表明:首次接种后10天的雏鸡ND血凝抑制抗体达6Log2以上,与单苗组和混合苗试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首次接种后33天和二次接种后30天,能抵抗ND标准强毒攻击获100%保护。  相似文献   

6.
应用新城疫病毒单抗PEG夹心ELISA试剂盒对一新城疫强毒感染群连续监测,检测泄殖腔拭子带毒情况和HI抗体效价,结果在鸡群发病后307d仍可以测出强毒。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鸡群HI抗体水平的下降,强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表明免疫鸡群感染新城疫强毒后,强毒可在群内循环传播和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7.
鸡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及传支病毒在其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鸡气管上皮细胞(chicken trachea epithelium,CTE)分离培养技术,并研究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在CTE中培养特性。【方法】利用气管灌注冷消化法分离培养CTE,对CTE特异性8/18角蛋白作免疫组化鉴定上皮细胞。培养的CTE分别接种IBV M41株和T株,分别在接种后第12~96小时观察接毒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电镜技术观察CTE细胞病变和病毒粒子结构,利用RT-PCR技术检测CTE中病毒核酸并对CTE中IBV的血凝性和鸡胚致病性进行检测。【结果】利用灌注冷消化法可以获得形态完整并带有纤毛的CTE,细胞活性高,经过3步纯化后的CTE均一性高、生长快。两株IBV感染的CTE分别在接毒72和84 h后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血凝性和致鸡胚病变检测结果呈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了CTE,可以为CTE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并为IBV基础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HQ株在DF-1细胞上的适应及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Q株不适应在Vero细胞上生长,而在DF-1细胞上能够很好的适应.经培养条件优化,最终选用pH值为7.0,血清含量体积分数为2%的DMEM/F12培养基做维持液,在细胞传代后第2天接种IBDV HQ株,接毒量为1%(约0.7...  相似文献   

9.
利用正交试验对猪细小病毒(PPV)N株在IBRS-2细胞转瓶培养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PPV N株弱毒疫苗的大量培养工艺提供参考.设细胞培养液pH值(7.0、7.2和7.4)、接毒时间(0、24和48 h)、接毒剂量(0.10%、1.00%和10.00%)、收毒时间(48、72和96 h)等因子和水平.结果表明,PPV N株转瓶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细胞培养液pH值7.2,采用同步接毒,接毒剂量为0.10%,收毒时间为接毒后96 h.其中收毒时间是影响PPV N株毒价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正交试验对猪细小病毒(PPV)N株在IBRS-2细胞转瓶培养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PPV N株弱毒疫苗的大量培养工艺提供参考。设细胞培养液pH值(7.0、7.2和7.4)、接毒时间(0、24和48 h)、接毒剂量(0.10%、1.00%和10.00%)、收毒时间(48、72和96 h)等因子和水平。结果表明,PPV N株转瓶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细胞培养液pH值7.2,采用同步接毒,接毒剂量为0.10%,收毒时间为接毒后96 h。其中收毒时间是影响PPV N株毒价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应用MTT检测法,对禽霍乱强化苗免疫鸡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强化苗免疫后1周内试验鸡淋巴细胞增殖强度,Con A组和LP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 3天达高峰,增殖强度分别为 31.8%和 44. 7%。第 14天,ConA组增殖强度恢复正常,而 LPS组仍处于一定水平,与强化苗免疫后第4天试验鸡产生应答,第10天抗体效价几乎达高峰,并维持较长时间相一致,攻毒保护率随着抗体效价升高而提高。说明禽霍乱的免疫性质是以B细胞参与的体液免疫为主,T细胞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NJ株毒种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控猪细小病毒病,进行了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毒种研究。将南京某猪场初产母猪流产胎儿的脾、肺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ST细胞培养,获得了1株猪细小病毒强毒,将分离毒株适当稀释接种ST细胞,经3轮蚀斑纯化获得1株纯净的猪细小病毒NJ株(PPV-NJ株),作为疫苗毒株。将NJ株接种ST细胞培养连续传15代,每代次病毒效价均不低于1 ml 107.25TCID50、血凝素效价不低于29。选择第5代病毒液,灭活后与矿物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灭活疫苗,以不同剂量分别免疫豚鼠和后备母猪,用血凝抑制试验(HI)和ELISA检测抗体效价。分别用剂量0.125 ml、0.250 ml和0.500 ml疫苗免疫豚鼠28 d后,各免疫组HI抗体效价均高于28,0.5 ml组HI抗体效价高达211,ELISA抗体均显示阳性(OD630≥0.32),分别用剂量0.5 ml、1.0 ml和2.0 ml疫苗免疫后备母猪后,HI检测结果显示,3个剂量组免疫后1周HI抗体效价高于26,3周后达峰值,至免疫后4个月略有下降,2.00 ml剂量组HI效价最高(211.75)。ELISA检测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在免疫后1周均转阳(OD630≥0.32),免疫后4~18周均维持较高水平。HI抗体效价和ELISA抗体水平与免疫剂量均呈正相关性。结果显示,利用NJ株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抗体产生快、效价高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疫苗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1989年6月,呼和浩特地区某鸡场的57d龄鸡发病。病鸡主要临床症状有步态不稳,虚弱疲软,共济失调,头颈震颤或偏于一侧,有时不能站立或完全瘫痪,主要病变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动物接种试验成功,也出现类似的症状和病变,故诊断为疑似禽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compestrispv.orgzicola(Fangeral)Dye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结果,通过人工接种及大田调查,明确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苗期比成株期感病;针刺与喷雾两种方式在显症率上没有明显差异,且病情严重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明确了接种浓度应不低于每毫升9×10 ̄7个细菌,从而总结出了一种人工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的方法:即在水稻苗期于中午以强致病力细菌性条斑病菌株配成每毫升9×10 ̄7个细菌以上浓度菌液喷雾接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胞培养物制备了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免疫结果表明,肉猪和妊娠母猪免疫后15d达到较高的免疫水平,免疫有效期超过6个月。妊娠母猪所产仔猪可获得高水平的被动免疫保护。试验场应用结果表明母猪保护率达98%,仔猪被动免疫保护达93%。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实验室中,研究了两种土壤上接种不同来源微生物对增加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就土壤而言,接种微生物,在培养的第11d,增加了土壤中异养微生物与石油利用菌的数量,显著提高了CO2释放量;培养40d,接种微生物使石油碳氢化合物消失量上升24.06%;接种微生物对粉砂土中石油生物降解没有影响;这表明土壤生境条件影响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查现有疫苗与山西北部舍饲羊群所患病是否匹配,以及更好地研究羊痘病毒和研制新型疫苗,对2009年山西北部绵羊群发生的疑似绵羊痘进行了病毒分离及ELISA检测研究。取疑似绵羊痘病羊的皮肤丘疹、水泡或脓泡组织的病毒悬液,接种2月龄绵羊睾丸细胞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病毒悬液接种10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未出现痘斑。收获产生病变的细胞培养物,继而利用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羊痘病毒,并确定其病毒含量。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绵羊痘病毒,样品OD值平均为0.156,浓度为2.5 IU.L-1,接近于标准品(2号)。本研究为今后研制新型羊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猪对禽流感疫苗的敏感性、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将63日龄育肥肉猪分为4组,按不同剂量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的免疫试验,其中第1、3组于首免后第21天按同样剂量进行二免。结果表明:试验猪首免后第10天能检出特异性禽流感抗体,随后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效价持续上升。二免试验组免疫反应优于一免试验组,而以第1组免疫效果最好。同时,采用荧光RT-PCR技术对试验猪的鼻拭样品进行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目前使用的禽流感H5N1疫苗不会造成猪体带毒,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接蜂倍数对螟黄赤眼蜂不同品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室内不同接蜂倍数下,对螟黄赤眼蜂3个品系在柞蚕卵上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单卵蜂数和雄蜂率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分析比较得出,3个品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TC品系的不同接蜂倍数均优于其它两个品系,在工厂化大量繁殖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