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核型和同工酶组织特异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形态学可数性状为背鳍Ⅲ-8,腹鳍Ⅰ-9~10,臀鳍Ⅱ~Ⅲ-5,侧线鳞90~109,侧线上鳞17~24,侧线下鳞14~19,鳃耙数为外侧:14~23,内侧:19~31;其染色体数为2n=132,核型为34m+30sm+24st+44t,臂数NF=196。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OD)、谷氨酸脱氢酶(GDH)6种同工酶谱在齐口裂腹鱼中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获取银鲈(Bidyanus bidyanus)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银 鲈的染色体数2n=48,核型公式为2m+2sm+6st+38t,臂数 NF=52,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但在一条染 色体中发现随体。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银鲈血清、肝脏、肌肉3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 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等3种同工酶图谱,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银鲈中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简介了湘西盲高原鳅研究的现状,指出我国对洞穴生物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对湘西盲高原鳅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比较深入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湘西盲高原鳅的生存环境、分类地位、形态特征、饲养与驯化、对生态因子的适应及遗传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选用蒸汽固定法对阿德利尔虹鳟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德利尔虹鳟具有染色体60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20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8对,核型公式为:2n=4sm+40m+16t,NF=104。未发现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湘西盲高原鳅的形态特征描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湘西盲高原鳅(Triptophysa xiangxiensis)外观可量性状资料进行了补充,指出其胸鳍生长速度快于体长生长,可达尾鳍;最大个体超过以前的记录;头部分布类似侧线孔的感觉器官;脊椎骨为35枚,由第一、二椎骨形成左右骨质鰾囊;初步描述了形态特征,并与已发现的条鳅亚科高原鳅属的相近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鱼类染色体核型和系统进化分析在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丰富苏丹鱼(Leptobarbushoevenii)种质资源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苏丹鱼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体冷滴片制备法分析了染色体核型特征,运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了其系统进化关系,探讨了鲃亚科鱼类种属间亲缘关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苏丹鱼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50,其中包含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8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14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2条和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1条,核型公式为2n=16m+28sm+4st+2t,染色体臂数(NF)为94。14种鲃亚科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鲃亚科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16~0.134,平均遗传距离为0.074;苏丹鱼与粗须白甲鱼(Onychostomabarbata)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大(0.134),与泰国短吻鱼(Sikukiastejnegeri)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90);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苏丹鱼位于进化树的基部,与四须鲃属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可为苏丹鱼种质资源鉴定、品种改...  相似文献   

7.
淡水黑鲷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淡水黑鲷(Hephaestus fuliginosus)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淡水黑鲷染色体为48条,核型公式为2n=48=4m+44t,NF=52;未发现随体、次级缢痕及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
企鹅珍珠贝不同组织同工酶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oeding)]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足部肌肉和闭壳肌肌肉5种组织中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酯酶(ESF)、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乳酸脱氢酶(L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同工酶的表达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组织内的这6种同工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其位点的表达与否和酶活性的强弱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企鹅珍珠贝的SOD、ESF同工酶在消化盲囊中有较高活性,而MDH、ME在闭壳肌中活性较高。研究中讨论了这些差异与组织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土鲶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HA 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研究洞庭湖土鲶的染色体核型.试验结果表明,洞庭湖土鲶染色体组由58 条组成,按着丝粒位置可分为4组,m 组有12对染色体,sm 组有8 对染色体,st 组有7 对染色体,t 组有2对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均有相应的同源染色体.洞庭湖土鲶的2n=58,NF =98,其核型公式为:2n =24m+16sm+14st+4t.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贝尔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Buir’)的遗传学特性,采用红细胞测量法对贝尔鲫的倍性进行测定,贝尔鲫有三倍体和二倍体2种倍性,其红细胞长径分别为(15.23±0.46)μm和(12.21±1.46)μm,红细胞长径之比为1.25。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胸腔体内注射,以头肾组织为材料,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对三倍体的贝尔鲫通过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倍体贝尔鲫染色体组由156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3n=156,42 m+48 sm+27 st+39 t,NF=246,发现有小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对星洲红鱼(Red Tilapia)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及细胞核DNA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星洲红鱼体型侧扁,体色鲜红;星洲红鱼鳍式:背鳍XⅥ~XⅦ,12 ~ 14;胸鳍13 ~ 14;腹鳍1,5;臀鳍Ⅲ,9~11星洲红鱼体被硬圆鳞,侧线鳞数28~30,上侧线鳞数21~23,下侧线鳞数14 ~16;采用PHA、秋水仙碱腹...  相似文献   

12.
淮河水系沙塘鳢形态特征和分类地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德亮  洪磊 《淡水渔业》2007,37(2):20-23
研究分析了淮河水系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的形态特征,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可数性状:背鳍Ⅶ,Ⅰ-9~10,尾鳍14~15,臀鳍Ⅰ-7~8,腹鳍Ⅰ-5,胸鳍14~15,纵列鳞36~41,横列鳞14~18,体侧感觉乳突线鳞28~30,第一鳃弓鳃耙数9~11,脊椎骨数28~29。可量性状:全长是体长(1.23±0.03)倍;体长是体高(3.82±0.45)倍,是头长(3.08±0.49)倍,是尾柄长(5.19±0.54)倍,是消化道长(1.86±0.52)倍,是肠长(6.99±2.86)倍;头长是吻长(2.94±0.42)倍,是眼径(6.09±0.87)倍,是眼间距(3.86±0.61)倍,是口裂宽(1.94±0.27)倍;体高是体厚(0.96±0.11)倍;尾柄长是尾柄高(1.66±0.18)倍。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鮈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鮈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鮈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海南南渡江野生唇(Hemibarbus labeo)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唇染色体核型和银染(Ag-NORs)。结果显示,唇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0,核型公式为2n=18m+12sm+12st+8t,其染色体臂数(NF)为8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Ag-NORs出现在第5对和第11对同源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亚科鱼类染色体进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唇具有亚科鱼类的原始核型。本研究不仅补充了唇的细胞遗传学数据,为研究亚科/属鱼类的分类与进化提供了数据资料,也为唇的种质资源保护、种质改良等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哲罗鱼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哲罗鱼(Hucho taimen)肾细胞为材料,采用胸腔干燥法制备了染色体,姬姆萨染色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哲罗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84,核型公式为:2n=18m 16sm 34st 16t,NF=118.  相似文献   

16.
光唇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50,核型公式:2n=14m+16sm+6st+14t,臂数(NF):80。  相似文献   

17.
去除卵膜及受精膜是成功制备棘皮动物染色体的关键步骤。为找到高效去除海胆卵膜与受精膜的方法,使用三氮唑(2 g/L)、盐酸海水溶液(pH 4.75)、二硫苏糖醇(3×10-3 mol/L)和对氨基苯甲酸(3×10-3 mol/L)等4种化学试剂分别对中间球海胆()卵子及各时期胚胎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试剂、处理时间或处理时期的去膜率、去膜后受精率和胚胎畸形率等指标的差异;利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对经去膜处理的囊胚期胚胎制备染色体,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三氮唑、盐酸海水溶液、二硫苏糖醇和对氨基苯甲酸等4种试剂对中间球海胆的卵膜和受精膜均有去除效果,其中2 g/L三氮唑处理未受精卵30 min的去膜率为85.50%,去膜后受精率为97.25%,畸形率为1.75%,去膜效果优于其余处理组。利用经该方法去膜后的早期囊胚进行染色体制备效果较好,获得了61个分散良好、形态完整的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核型分析表明,中间球海胆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公式为:2n=20m+20sm+2st,NF=84,即有1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84。本研究可为海胆染色体制备及染色体操作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三倍体乌克兰鳞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三倍体乌克兰鳞鲤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其核型分析结果:二倍体乌克兰鳞鲤染色体2n=100核型公式为:26m+30sm+30st+14t,染色体臂数NF=156;三倍体乌克兰鳞鲤染色体的核型公式为3n=150=39m+45sm+45st+21t,染色体臂数NF=234,二、三倍体染色体数之比为1:1.5.二倍体核型与已报道的鲤鱼染色体核型相似.未发现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