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茂绿、春雨1号、鸠16、浙农117、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和鸠坑群体种等8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满足千岛银珍茶的品质要求,其中茂绿、龙井长叶和鸠16制得的茶样色泽绿润,香气较高,带有花香,滋味的鲜醇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  相似文献   

2.
嫁接茶树新梢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表明,嫁接茶树春季茶芽的萌发期、生育动态,与接穗品种相似;嫁接茶树第一年抗冻能力比其接穗品种弱且易受冻害侵袭;5 月20 日嫁接的龙井43/鸠坑、乌牛早/鸠坑、浙农11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均表现为芽梢萌发后,生长势强,日平均生长量达1 cm 左右。四个嫁接组合中,以乌牛早/鸠坑接后愈合生长最快,35 d 后新梢开始抽生,生长量最大.嫁接茶树接后三个月内,就有侧枝发生,这对树冠的培养有利,但不同接穗品种间的分枝差异甚大,其中浙农 113/鸠坑的侧枝发生量最多,其次是乌牛早/鸠坑、龙井4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基本无分枝发生。因此,对现行的嫁接改造初期的茶树修剪、采摘制度应考虑重新制订。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野生玫瑰鲜花芳香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我国不同产地野生玫瑰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牟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64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荣成野生玫瑰共检测出48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珲春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是它的主要香气成分;庄河野生玫瑰共检测出56种成分,醇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不同的芳香物质组成,使野生玫瑰产生不同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加工工艺下不同品种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差异,旨在进一步了解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紫芽茶叶加工技术提升及香气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乌牛早、南山白毛和紫娟3种茶树品种的紫色芽叶制成的4类茶样[直接烘干茶(对照)、绿茶、白茶、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其香气成分,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对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乌牛早绿茶感官品质综合表现最佳,总分为90.65分。从12个茶样中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和醛类在香气成分含量及种类上占据主导地位,酯类、烯烃类、酮类和其他类的种类及含量均较少。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84.37%(乌牛早对照)和13.44%(乌牛早红茶)。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脱氢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等成分相对含量较高;β-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低,脱氢芳樟醇和烯烃类物质在绿茶中相对含量较高;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β-芳樟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紫娟>南山白毛,相对含量最高为54.05%(乌牛早对照),最低为19.10%(南山白毛绿茶);氧化芳樟醇(呋喃型)在南山白毛茶样中相对含量较高,其中在南山白毛白茶与南山白毛红茶中相对含量相差较小;不同品种紫芽茶叶的香叶醇相对含量排序为乌牛早>南山白毛>紫娟,相对含量最高为6.39%(乌牛早红茶),最低为1.76%(紫娟白茶);醛类在紫娟茶样中总含量相对较低。在所有茶样中,检测出26种共有香气成分,且共有香气成分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受加工工艺与茶树品种的影响,12个紫芽茶叶香气成分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同种香气成分在不同茶类中含量也有所不同。乌牛早紫芽用于制备绿茶具有一定优势,而南山白毛紫芽与紫娟紫芽均适合用于制备白茶。  相似文献   

5.
套袋对两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套袋对苹果品种新富1号(Malus domestica Borkh.cv.Xinfu No.1)、长富2号(M.domestica cv.Fuji Nagafu No.2)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套袋后2个苹果品种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2个富士苹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在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未套袋果实套袋果实;在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套袋果实未套袋果实。新富1号果实香气成分以乙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乙酸丁酯、丁酸乙酯、乙酸己酯为主,长富2号果实香气成分以2-甲基乙酸丁酯、乙酸己酯、正戊酸己酯、2-甲基-1-丁醇、丁酸乙酯、丁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丙酸乙酯为主,2个苹果品种的果实主要香气成分基本一致。不过套袋果实乙酸酯型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均低于未套袋果实。  相似文献   

6.
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华  李敏  宋红日  张连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5072-507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套袋处理对肥城桃果实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共检测到40种香气成分,且被分成6类,分别是酯类、内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有机酸类.未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6种成分,套袋果实中检测出30种成分;其中(E)-2-己烯-1-醇、乙酸乙酯、苯甲醛、1-己醇、己醛、(Z)-3-己烯-1-醇等为肥城桃果实的特征性香气成分.C6醛类和C6醇类这些清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占到了54.92%和53.00%;酯类和内酯类这些果香型化合物在套袋与不套袋处理果实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5.95%和26.60%.套袋处理之后的果实各类香气物质的相对含量与不套袋处理的果实差别不大,但香气成分种类减少,主要体现在果香型化合物上,这可能是导致肥城桃果实套袋后风味变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春季不同时期生产的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差异,为评价信阳毛尖茶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6年3月25日(样品1)、3月30日(样品2)、4月5日(样品3)和4月9日(样品4)生产的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其香气成分,分析春季不同生产时期对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从4个信阳毛尖茶样品中共检测出61种主要香气成分,其相对含量总和为81.99%~86.81%;4个样品共有的香气成分为34种.清明节前生产的茶叶样品香气组分中醇类、醛类和酮类的相对含量高于清明节后,酯类、碳氢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杂氧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等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则相反;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着生产时期的延后而逐渐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季不同生产时期的茶叶样品共有香气成分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时期对信阳毛尖茶中的香气成分有重要影响,清明前的茶叶样品l和样品2聚为一类,清明后的茶叶样品3和样品4各自聚为一类.[结论]春季不同生产时期对信阳毛尖茶中香气成分的含量和种类影响存在差异,清明节前后信阳毛尖茶中的香气成分存在差异.因此,香气成分可作为信阳毛尖茶生产时期判别的指标,也可作为评价春季信阳毛尖茶品质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黄意大利、金手指和摩尔多瓦葡萄冬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各品种一年两收栽培冬果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3个鲜食葡萄冬果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其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黄意大利、金手指和摩尔多瓦葡萄冬果基本品质综合表现较好,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15.00%,总糖含量均高于170.00 mg/mL,可滴定酸含量分布在6.51~7.10 mg/mL,糖酸比在28.00左右.挥发性香气成分分别鉴定出46、34和38种,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萜烯类和酸类等香气成分.3个葡萄品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醛类化合物,且以C6醛类化合物为主,表现为草本香和果香;相对含量位居第二的均为醇类化合物,其中,黄意大利和摩尔多瓦冬果以C6醇为主,表现为草木香和果香,金手指则以C7醇为主,通常表现为花香.黄意大利、金手指和摩尔多瓦葡萄冬果醛类总相对含量分别为63.59%、68.91%和85.35%,其中,黄意大利冬果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正己醛(52.41%),而金手指和摩尔多瓦为2-已烯醛(48.52%和53.69%).[结论]黄意大利、金手指和摩尔多瓦葡萄冬果的基本品质较优,香气种类较丰富,在一年两收栽培模式下发展冬果栽培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都匀毛尖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都匀毛尖茶叶的香气成分特点,以不同产地的毛尖茶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7个贵州毛尖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1)都匀毛尖共检出香气成分132种,相同成分42种,其中,醇类13种,酸类8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2种,杂环类5种,碳氢化合物7种,醇类和酸类物质中,大于1%的有叶绿醇(27.85%)、沈香醇(2.90%)、苯乙醇(2.81%)、苄醇(2.48%)、橙花醇(1.76%)、棕榈酸(23.07%)、亚油酸(4.08%)、9,12,15-烯十九酸(2.02%)、亚麻酸甲酯(4.72%)和咖啡因(2.75%)。2)都匀毛尖与遵义毛尖茶的香气成分比较相似,而与安顺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差异较大。结论:都匀毛尖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及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丽早香是浙江省丽水市选育的茶树品系,研究其遗传特性及与其他茶树品种差异性,是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开展新品种审定的重要判定依据。以浙江丽水主栽品种嘉茗1号(乌牛早)、迎霜、龙井43和当地群体种(鸠坑)为比较对象,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上述4个品种和丽早香(山地种和大田种)6个材料的总DNA,应用简单重复区间序列(ISSR)标记的方法,分析了丽水本地品系丽早香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丽早香在不同栽培环境中基因型没有差异,是一个稳定的品系;而且,丽早香与嘉茗1号(乌牛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龙井43的亲缘关系最远,与迎霜和当地群体种的亲缘关系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2.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桂花品种芳香物质的组分与质量分数,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技术,对4个品种群8个桂花品种鲜花中的芳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52种化合物,在四季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和丹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中分别都检测到32种化合物,在银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和金桂品种群的2个品种中分别检测到34种和33种化合物。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正己醛,以及叶醛等构成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总之,4个品种群的桂花香气成分及质量分数都存在差异,但同一桂花品种群内桂花的花香成分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蕾期、半开期、盛开期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3个花期的山矾花分别鉴定出35,39,42种挥发物,属于醇类、酮类、酯类、醛类、芳香族类和酸类化合物,各时期最主要的花香物质是醇类和酮类。蕾期相对含量高的物质是芳樟醇(20.19%),双花醇(19.45%),反式-氧化芳樟醇(12.68%);半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33.38%),3,4,5-三甲氧基甲苯(15.29%),桉油醇(11.90%);盛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19.14%),桉油醇(18.17%),双花醇(13.09%)。因此,山矾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β-紫罗兰酮、桉油醇、双花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和3,4,5-三甲氧基甲苯,其中,β-紫罗兰酮对半开期花香贡献最大,而盛开期的香气是由多种物质共同贡献。结果为山矾花香利用及昆虫传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图3表1参39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grees of drought stress on the aromatic constituent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in fresh leaves of Lingtou Dancong tea plants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ought stress could evidently increase the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in the fresh leav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kinds (58) of the aromatic constituents was detected when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was 53.90% among all the designed treatments, while the lowest number was found under a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99.75%. The total amount of relative contents of 17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such as linalool etc., increased with drought stress, whereas 12 kinds of aromatic components such as tetradecanoic acid etc., decreased with drought stress. Linalool, linalool oxide, tetradecane, 10-methylnonadecane, and dodecanal showed high contents under th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53.90%; Cyclohexane, 1-hexadecene, and 1-tricosanolonly were induced in th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of 53.90% and 29.25%; while drought stress could 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constituents of 7 kinds such as nonanedioic acid monomethyl ester, etc. Different degrees of drought stress could induce various kinds of aromatic constituents, and the number of aromatic constituents induced in fresh leaves increased with the strengthening of drought stres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27(1): 17–20 [译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6.
采用SPME/GC-MS法对3个荔枝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3个荔枝品种共检测出69种芳香物质,其中,烯类47种、醇类6种、醚类4种、酯类3种、苯类3种,烷类1种、酮类1种、其他4种,它们构成3种荔枝主要的香气成分;3个荔枝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岭丰糯、糯米糍、怀枝中分别含有20种、11种、11种特有香气成分;其中,3种荔枝共有的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β-香叶烯、伞花烯、D-柠檬烯、β-罗勒烯、2-蒈烯、β-香茅醇甲醚、橙花醇甲醚、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古巴烯、β-榄香烯、石竹烯、α-石竹烯、δ-杜松烯,但其相对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季节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采自春、夏、秋3个季节的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07种香气化合物,其中春茶81种,夏茶46种,秋茶79种,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等31种成分是各季四川工夫红茶的共有成分;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春茶中检出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18种,夏茶中检出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芳樟醇氧化物Ⅳ、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5种,秋茶检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18种;春茶和秋茶表现出花香可能与香叶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有关,而夏茶和秋茶表现出的桔糖香可能与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有关;春、夏、秋3个季节四川工夫红茶Wickremashinghe-Yamanishi比值分别为0.26、0.62和0.23,表明在香气品质方面秋茶较优,其次为春茶,夏茶稍差,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镜、石蜡切片等方法对豫南引进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品种舒茶早、白毫早、平阳特早、迎霜、乌牛早、碧香早等的叶片形态特征及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乌牛早、白毫早的抗旱、抗寒能力较强,舒茶早、迎霜、碧香早的抗旱、抗寒能力中等,平阳特早的抗旱、抗寒能力较差.因此,在常受干旱、寒害的豫南茶区,乌牛早、白毫早为适宜推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香气类型也各异.本研究通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20个品种龙井茶进行香气评分,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呈现清香、花香和栗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74种主要香气成分.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