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不同菌种固态发酵马铃薯渣对其营养价值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渣是马铃薯生产淀粉的下脚料,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处理可提高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纤维含量,从而提高马铃薯渣的饲用价值。试验以酵母菌、霉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不同菌种及组合固态发酵对其增值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和pH自然的条件下,发酵72h,马铃薯渣营养价值显著提高,10种菌单菌发酵,其真蛋白含量提高,粗纤维降低。其中,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X霉菌、绿色木霉、黑曲霉和米曲霉发酵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40%,植物乳杆菌、康宁木霉和黑曲霉发酵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总氨基酸和必选氨基酸含量;15个双菌组合发酵均能提高马铃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其中,酿酒酵母+米曲霉、酿酒酵母+黑曲霉和酿酒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真蛋白总量提高超过50%;酿酒酵母+黑曲霉、扣囊复膜酵母+康宁木霉组合粗纤维降解率超过50%,均可提高马铃薯渣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综合考虑,马铃薯渣单菌发酵,以黑曲霉效果最好,双菌组合以酿酒酵母+黑曲霉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不同菌种固态发酵甘薯渣,对其增值效果的影响。采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和霉菌4类10株菌对甘薯渣进行固态发酵,测定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变化,比较筛选适宜菌种。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和霉菌X3提高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的效果较好,发酵后真蛋白质较发酵前分别提高118.05%和107.02%;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降解粗纤维能力较好,发酵后粗纤维较发酵前分别降解51.54%和49.57%;产朊假丝酵母提高真蛋白质和降解粗纤维的综合能力最好,增值加权值为91.51%;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均明显提高,其中产朊假丝酵母效果最好,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211.32%和154.78%。因此,利用微生物发酵能够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试验10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改善甘薯渣的营养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3.
试验探讨了不同菌种及菌种组合对固态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生产蛋白饲料的影响。以产朊假丝酵母、康宁木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为发酵初筛菌种,探索单一菌种及双菌组合对甜高粱秸秆酒糟木质纤维素、蛋白质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未发酵甜高粱秸秆酒糟数据可知,单一菌种和双菌组合均能提高发酵产物的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含量。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合为最佳菌种配伍,且当菌种比例为11时,粗蛋白质含量为18.79%;粗纤维含量为34.68%,较未接菌降低了16.38%,且较单一菌种黑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分别降低了8.15%、7.01%。通过微生物菌种发酵处理可以降解部分纤维素、提高蛋白质含量,还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饲料中蛋白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适宜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生物饲料的菌种,以葡萄皮渣为主要原料,以真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4株菌的单菌和多菌组合进行固体发酵试验筛选最佳发酵菌种,同时研究了固体培养基灭菌与不灭菌工艺对其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皮渣固体培养基不灭菌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高于灭菌处理;4株菌中产朊假丝酵母单菌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75%;产朊假丝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双菌组合的发酵效果优于三菌和四菌发酵,发酵后产物的真蛋白含量最高,为13.88%。由该试验结果可以确定固态发酵葡萄皮渣的最佳菌种组合为产朊假丝酵母+嗜酸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康宁木霉和不同菌株组合固态发酵甘薯渣的增值效果,试验以康宁木霉为种子菌,分别与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组合,双菌固态发酵甘薯渣。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自然p H值条件下发酵72 h,9个组合发酵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甘薯渣真蛋白含量,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优化了氨基酸组成。其中康宁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合提高甘薯渣真蛋白、降解粗纤维和改善马铃薯渣氨基酸组成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筛选出苹果渣发酵蛋白饲料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选取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分别在6%苹果渣培养基上进行单菌种、两菌种、5菌种不同混合比例发酵试验.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白地霉∶啤酒酵母∶根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霉=2.0∶2.0∶0.5∶0.5∶1.0组合发酵效果最好,苹果渣蛋白质含...  相似文献   

7.
固态发酵黄酒糟菌种组合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黑曲霉、康氏木霉、米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对黄酒糟进行双菌和三菌组合固态发酵试验,以各菌种组合发酵产物的真蛋白含量为指标,拟筛选出最佳菌种组合。结果表明,热带假丝酵母+绿色木霉+米曲霉组合(接种比例1∶1∶1),其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25.8%)极显著高于未发酵黄酒糟的真蛋白含量(19.8%,P<0.01),为最优菌种组合。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选出最佳单一菌株且确定其混合菌比例和发酵路线,再运用正交试验对混合菌固态发酵红薯渣工艺进行条件优化,以达到提高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首先采用4株酵母菌,4株黑曲霉菌,5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乳酸菌,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红薯渣,以产物粗蛋白质含量为主要衡量目标,进行单一菌株的筛选;再利用筛选出的4株最佳单菌进行发酵路线选择;最后对选出的发酵工艺以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氮源添加量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为变量进行L16(44)正交试验,通过测定产物粗蛋白质含量,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黑曲霉41126、枯草芽孢杆菌Y111、乳酸菌为最佳单一菌株;混合菌比例为(黑曲霉41126∶产朊假丝酵母=2∶1)+(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1∶1∶1)的二次发酵路线产物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5.11%;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氮源添加量1%,菌液接种量3%。此发酵条件下,产物粗蛋白质含量达12.35%,较同等氮源添加量原料发酵前提升了85.99%,且产物能量值和氨基酸含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灵芝菌糠为对象,分别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酿酒酵母、酒香酵母、皮状丝孢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进行固体发酵处理,以提高菌糠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率。测定菌糠三萜类物质、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和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通过比较各成分的变化探讨不同菌株对菌糠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明显降低菌糠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降解率达47.20%,产朊假丝酵母发酵后菌糠粗蛋白由6.12%增加至13.84%,此外,乳酸杆菌可有效改变菌糠风味。为今后菌糠作为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3种菌株(粪肠球菌、产朊假丝酵母及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发酵,观察豆粕营养品质的变化,结果发现发酵饲料微生物活性越高,干物质回收率(DMR)越低;粪肠球菌发酵活性最高,为32.4亿CFU/g,产朊假丝酵母活性最低,仅为5.8亿CFU/g;干物质回收率以产朊假丝酵母最高,为94.50%,粪肠球菌最低,为90.02%。酸度和粗灰分的上升幅度以粪肠球菌最大,分别上升1.28%和0.44%,粗蛋白提高幅度以产朊假丝酵母最高,为3.95%,枯草芽孢杆菌则以小肽和总氨基酸含量变化最大,分别提高4.35%及12.57%。粗纤维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这3株菌均不产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1.
酱油渣发酵工艺及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米曲霉发酵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复合微生物(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酱油渣进行二次深度固态发酵,提高产品游离氨基酸、活性酶以及生物活性小肽,改良产品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生产高附加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替代产品。以黑曲霉、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为候选菌株,以粗蛋白质和酸溶蛋白为指标,分别研究不同底物组成、底物含水量、总接种量、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与发酵前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优良菌株组合发酵效果最优: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35%(P0.05),酸溶蛋白含量提高了24.44%(P0.05);最优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1.0,接种量10%,温度30℃,发酵时间60 h,厌氧发酵24 h,自然p H得到发酵蛋白饲料产品粗蛋白质含量49.44%,酸溶蛋白含量19.89%。本研究为提高酱油渣在饲料中的利用价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复合菌添加剂提高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研究中, 首先需要确定菌株间的拮抗特性, 以便获得最佳组合效果。利用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检测了6种微生物间的拮抗特性。结果显示, 仅产朊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之间存在弱拮抗现象。在后续全组合液滴法检测中不仅观察到了以上拮抗现象, 还检测到了枯草芽孢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菌, 以及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拮抗现象。通过显微镜观察绿色木霉菌与黑曲霉菌之间的接触区域, 进一步证实了拮抗现象的存在。在所用的6种微生物中, 乳酸菌与其他受试菌无明显拮抗, 能够与其他微生物进行复配。产朊假丝酵母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存在拮抗, 因此, 可与乳酸菌和绿色木霉菌进行组合发酵。同样, 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菌可单独与乳酸菌进行组合使用。综上表明, 与传统的1/2组合菌饼法和牛津杯法相比, 全组合液滴法具有操作简便、接触充分、不易污染和结果全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秸秆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及发酵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DSZ-2)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作为发酵菌种,以稻草秸秆为原料,采用混合发酵方式生产单细胞蛋白,并对混合发酵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按最佳发酵参数进行秸秆发酵所得到的发酵终产物中蛋白含量可达约24.5%。另外还首次将产朊假丝酵母开发成活性干酵母制剂,该制剂经初步测试证实其单细胞蛋白生产性能优异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以菠萝皮为原料,经烘干粉碎后添加一定辅料,采用10株不同的霉菌和酵母菌株进行单一菌种发酵试验,预筛选出产蛋白含量较高的3株霉菌和1株酵母菌;再将预筛选出的霉菌和酵母菌经过不同组合按一定的比例和接种量对菠萝皮渣进行混和菌种发酵。结果表明:采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和产朊假丝酵母(Candicau-tilis)按3:2的接种比例、5%的总接种量进行发酵,可使菠萝皮发酵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和水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且发酵产物气味芳香,适口性好,可做动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建立玉米皮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菌群qPCR检测方法。试验以玉米皮为发酵底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为发酵菌剂制备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采用qPCR法定量测定固态发酵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中的菌群数量变化,并与平板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建立的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标准曲线符合SYBR Green qPCR的检测要求,两种方式检测玉米皮固态发酵菌种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将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出两者间的线性关系y=1.301x-5.139、y=2.257x-8.431和y=2.941x-12.940,任取3批玉米皮菌体蛋白饲料进行验证试验,两者之间相似度达94%以上,表明本方法可以用于玉米皮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中菌群的定量检测。研究表明,试验建立的qPCR技术在玉米皮固态发酵菌种数量变化监测应用中,克服了平板计数法时间滞后和两种酵母菌不好区分等缺点。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同步降解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A)效果最佳的复合益生菌组合,选用对霉菌毒素降解效果较好的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以及产朊假丝酵母,在1.0×10~5、1.0×10~6、1.0×10~7cfu/mL三个水平上进行响应面回归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以及产朊假丝酵母活菌数分别为1×10~7、1×10~6、1×10~7cfu/mL时,对AFB1+ZEA降解率最好,AFB1降解率为38.67%(P 0.05),ZEA降解率为26.29%(P 0.05)。  相似文献   

17.
稻草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但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低、营养价值低,在饲料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以稻草秸秆为主要材料,采用生孢噬纤维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对稻草秸秆进行发酵,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3种菌混合发酵的优化组合进行研究,确定3种菌最佳接种量及发酵组合为:生孢噬纤维菌加入量为2%,枯草牙孢杆菌加入量为1%,产朊假丝酵母加入量为3%。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分别达到16.88%和23.65%。  相似文献   

18.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采用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并通过菌种的配伍实验对发酵产蛋白饲料菌种的组合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挑选的8株菌都能在以啤酒糟为唯一底物的平板上生长,并且菌种最佳组合为固氮菌、白地霉、绿色木霉、啤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等5株菌,其发酵后的蛋白质含量为31.45%,粗蛋白为39.22%,无机氮转化率为56.42%。  相似文献   

19.
对适用于固态发酵生产功能大豆肽蛋白饲料的菌种进行了筛选试验并优化其发酵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配合使用,效果最好。其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38℃,发酵时间为36h。  相似文献   

20.
选择不同菌种复合发酵提取果胶后的菠萝蜜果皮残渣,分析添加不同复合比例的菌种、不同接种量、不同辅料发酵后粗蛋白及酸度的变化,研究复合菌种发酵菠萝蜜果皮残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3种菌种复合比例为2∶1∶3,按1%接种量接入到添加20%麸皮的菠萝蜜果皮残渣中,常温发酵10 d,粗蛋白含量可提高8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