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食用菌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种类,是重要的生活蔬菜品种之一。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导致食用菌产量受到巨大影响,对食用菌栽培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通过对食用菌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要注意栽培环境的选择、抓好食用菌培养基制作与保证病虫害治理效果等解决方案,以推动食用菌栽培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灌南县是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全县拥有食用菌企业60余家,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发展前景广阔,周年均可栽培上市,已形成规模。金针菇是传统的食用菌种类,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了保证金针菇产品质量,提高栽培效益,根据我县食用菌企业栽培管理经验,现提出工厂化金针菇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属于异养大型真菌,其生长发育所需全部营养物质均来自培养料,为此,熟料栽培食用菌原料的营养与配方,直接影响到其生物学效率。1原料1.1棉籽皮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河南安阳供销社刘纯业先生发明了利用棉籽皮栽培平菇,从此,中国的食用菌栽培掀开了新的一页。到目前为止,棉籽皮仍是栽培各种食用菌最好的原  相似文献   

4.
栽培食用菌的农户都清楚,食用菌生产中成功与失败关键在菌种,生产中投入最大,种植户最担心的也是菌种,显然在食用菌生产中选择什么样的菌种接种栽培食用菌,是能否获得食用菌优质优价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栽培量与消费量日渐上涨,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食用菌产业是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代表产业,当前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生产主体大多仍为以家庭为主的种植农户。本文分析了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意义,继而以平菇栽培为例探究食用菌栽培模式,针对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提出相关建议,对发展食用菌产业、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从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对食用菌栽培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研究,并就食用菌栽培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基地建设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是最早栽培食用菌的国家之一,1100多年前已有人工栽培木耳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当今食用菌发展的方向,它可以调节食用菌的鲜菇上市时间,稳定鲜菇上市数量,满足客户的均衡需求,所以无论从鲜菇上市销售到固定客源再到销售价格都是理想的栽培方式。另外,工厂化栽培区别于大棚的栽培,投资比例除基建外就是大量的电费开支。根据近几年来对工厂化栽培的研究和食用菌生长的特点,对工厂化栽培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叶莉 《农家致富》2010,(16):36-37
夏季高温常常制约着许多食用菌品种的栽培,如何在夏季选择适宜的高温型食用菌品种,利用食用菌销售淡季获得高效是许多菇农关心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实践经验介绍几种适宜夏季栽培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0.
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菌草代替常规的栽培料可以提高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品质,有利于提升食用菌的可食药用性价值,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从内因和外因(环境)两方面阐明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总结了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品种、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等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3种黑木耳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营养全面、质量安全的桑枝黑木耳,合理利用桑树伐条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用菌及蚕桑产业的健康多元化发展,参照食用菌等食品国家标准方法对桑枝黑木耳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市场普通黑木耳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和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桑枝黑木耳中粗蛋白、总糖含量均高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低于野生柞树黑木耳和普通黑木耳;桑枝黑木耳中富含17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7 种,总氨基酸含量高达10.51%;桑枝黑木耳中硒含量较高,为0.17 mg/kg,符合富硒食用菌的硒含量标准;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含量非常低,完全复合食品食用安全规定。桑枝黑木耳具有很好的营养膳食结构组合,是很有开发前景的富硒食用菌;用桑枝屑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对蚕桑产业的可循环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促进佳木斯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以佳木斯地区为例,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状况。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存在的加工技术、设施、管理和销售等方面问题,从政策、产业、产后开发的途径上,提出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护色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食用菌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原因和护色方法,提出了食用菌护色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玉米芯人工栽培猴头的生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作者首次对用玉米芯人工栽培的猴头进行了生物化学的初步研究并与用棉子壳人工栽培的猴头作了比较研究,从而表明了用玉米芯栽培的猴头和用棉籽壳栽培的猴头一样都含有十分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此外,本研究还为在北方用玉米芯人工栽培猴头的推广以及进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邯郸市食用菌产业情况的调研分析,阐述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管理不严、技术水平不高、推广不够等问题。基于此,结合食用菌的市场前景与邯郸的区域特色,提出加强资源整合、增强技术培训指导、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等建议,对邯郸市综合发展食用菌行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贝达、夕阳红、87-1果穗附生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优势丝状真菌鉴定的结果表明,3个品种自幼果膨大期到成熟期,丝状真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细菌数量为先增加后下降;在幼果膨大期和着色期均为细菌占优势,成熟期时酵母菌占优势。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酵母菌的出现频率和其他丝状真菌的种类及出现频率无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幼果膨大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盾壳霉属,成熟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交链孢属、芽枝霉属和茎点霉属。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快、能在葡萄果穗表面定殖的瘦果红酵母(Rhodotorula achenioru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貉肉与菌糠复配对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幼虫生长、预蛹及蛹的发育、成虫历期、饲料系数以及虫沙产出量的影响,在温度20~25℃,湿度70%~80%的环境下,以菌糠与貉肉按不同比例配制饲粮进行饲喂,比较了不同处理亮斑扁角水虻生长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10%菌糠+90%貉肉处理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最佳(P0.05),体长、体重、死亡率各指标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菌糠+90%貉肉预蛹重及蛹重显著高于全貉肉、40%菌糠+60%貉肉(P 0. 05),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 10%菌糠+90%貉肉处理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全貉肉、全菌糠处理(P0.05),同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产实践中,建议采用10%菌糠+90%貉肉处理组饲喂亮斑扁角水虻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野生食用菌风味成分,天然风味调料的发展及其开发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野生食用菌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同时对推动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