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一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优化的水培体系对油菜品种中油杂9号进行缺磷和足磷幼苗根系差异蛋白表达研究,采用自制管状胶双向电泳体系技术分析幼苗根系差异蛋白,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双向电泳获得的图谱经PDQuest8.0.1软件分析表明,未处理和缺磷处理12 d的油菜根蛋白表达图谱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20 22;根系中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 62 个,稳定上调表达的蛋白点为25个,下调表达的为37个。缺磷条件下,油菜根系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表明,在逆境中油菜可以通过调节多种蛋白的表达来适应外界环境中磷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水平分析甘蓝型油菜野生型和授粉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柱头差异蛋白。【方法】运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缺失的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柱头差异蛋白的表达,结合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与蛋白质数据检索技术,鉴定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上调表达蛋白的性质和功能。【结果】获得了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显著上调且可鉴定的蛋白有33个,包括抗胁迫/防御、氧化还原反应平衡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水解、蛋白折叠、氨基酸和氮代谢、核苷酸代谢等7类功能蛋白。【结论】甘蓝型油菜野生型柱头中上调表达蛋白功能广泛,这些表达蛋白可能与甘蓝型油菜柱头授粉功能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从样品制备、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及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检测等关键环节方面对双向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综述,并简要分析评价了以经典双向电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差异凝胶电泳;同时重点介绍了双向电泳技术在农业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最后对双向电泳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双向电泳(2-DE)技术是研究蛋白组学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而在双向电泳第一向中使用不同pH梯度的IPG胶条,是对双向电泳技术研究的深入。利用改良的TCA/丙酮与Tris-饱和酚提取法,提取纯度更高的绿竹叶片全蛋白,并在双向电泳中使用不同pH梯度的IPG胶条,检测其对绿竹叶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样品上样量为20μg时,在7 cm的pH3-10L、pH3-10NL、pH5-8L 3种胶条中,pH5-8L的胶条在双向电泳的凝胶图谱上显现的蛋白点数目最多,约有400个,而且蛋白点的分布较其他2个胶条的结果更为均匀,清晰度更高;pH3-10NL的胶条的图谱上显现的蛋白点要比同一跨度的pH3-10L的胶条更多;通过3种胶条的对比可以使绿竹叶片双向电泳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对于在pH5-8L显现出来的4个蛋白点进行MALDI-TOF-MS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4个蛋白点,其中3个蛋白点在pH3-10L胶条的双向电泳中是没有显现出来的,这些蛋白对于植物生物功能的发挥具有意义。试验表明了对于一些低丰度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的检测和鉴定,可以利用pH梯度较小的固化胶条进行双向电泳试验。  相似文献   

7.
油菜素内酯处理后水稻悬浮系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植物激素,研究BRs通过影响哪些蛋白的变化影响水稻表型的变化是研究BRs调控水稻生长发育机理的关键.本研究利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蛋白质组学和质谱技术鉴定水稻中受BRs调控的蛋白,对BRs处理后的悬浮系进行了双向电泳分析,经质谱分析鉴定到受BR...  相似文献   

8.
双向电泳技术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少斌  刘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49-2050
双向电泳技术是获得细胞、组织或器官等蛋白表达图谱的主要手段,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综述了双向电泳技术的原理、主要操作方法及其在植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双向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之一,但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却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是进行蛋白质分离、鉴定的首要步骤。本文对福建柏叶片蛋白质提取方法、IPG胶条、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丙烯酰胺分离胶浓度等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福建柏双向电泳技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三氯乙酸-丙酮提取福建柏叶片的蛋白点多且图像清晰,p H4~7的IPG胶条最适合福建柏叶片蛋白的分离,等电聚焦参数设定为20 000 Vh,浓度为10%的分离胶进行福建柏双向电泳最好。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福建柏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为深入研究福建柏蛋白质组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TCA-丙酮沉淀法、酚法、尿素法、周涵韬法和笔者建立的酚改良法,提取红海榄根部总蛋白质,并进行了SDS-PAGE分析和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酚改良法提取红海榄根部总蛋白质的纯度最高,质量最好,为建立双向电泳分析体系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蛋白样品,获得了良好的双向电泳图谱.该结果为盐生植物,尤其是盐生木本植物,建立了一套可靠的蛋白提取和双向电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选取5个油菜品种,连续2年在合肥巢湖市进行了不同收获时间及不同收获方式(联合收获、分段收获)的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适收期前后4~5天内所有试验品种菜籽的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稳定性均大于95%;方差分析可知收获方式对多数品种的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中双11对收获方式和收获时间则较为敏感;同时也出现分段收获比联合收获的菜籽含油量低,含蛋白质量高的普遍现象。因此大部分油菜品种在适收期内不管采用联合收获还是分段收获,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油菜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足磷和缺磷条件下油菜幼苗叶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而为揭示油菜耐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经电泳、PDQuest分析后,缺磷处理下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点有38个,19个表达量显著上调,19个显著下调.磷胁迫下蛋白表达量的差异说明逆境下植物体可通过多种蛋白的协调作用来...  相似文献   

13.
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Lar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肌肉和肝脏总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以鱼油含量6%组(A组)为对照组,菜籽油替代16.67%(B组)、33.33%(C组)、50.00%(D组)、66.67%(E组)及混合植物油(棕榈油∶紫苏油∶菜籽油=3.6∶2.5∶1)替代66.67%(F组)鱼油为实验组,共6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大黄鱼幼鱼[初重(0.65±0.11)g]50 d。结果表明,植物油处理组(B、C、D、E和F组)的终末体重、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D组和E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A组;各处理组间饲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显著影响肌肉粗蛋白含量,A组的粗蛋白含量最低(58.9%±0.41%);各组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油替代鱼油不影响肌肉与肝脏的总脂肪含量,但显著影响肌肉与肝脏的脂肪酸组成。随着菜籽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肌肉中18∶3n3以及肝脏中18∶1,18∶2n6,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提高,而EPA和DHA绝对含量均显著下降。与相同水平的菜籽油替代组相比,混合植物油替代组肌肉中EPA、DHA以及肝脏中18∶3n3的绝对含量显著升高,而肝脏中EPA和DHA的绝对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66.67%的菜籽油或者植物混合油替代鱼油饲养大黄鱼幼鱼6周不影响其生长但降低鱼体的脂肪酸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适合于提取油菜叶片全蛋白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为今后油菜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明确菌核菌诱导抗、感菌核病油菜后的蛋白差异表达情况,为寻找抗菌核病基因提供线索。【方法】以油菜抗菌核病近等基因系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和感菌核病亲本98C40为材料,在其生长的苗期阶段,接种菌核菌72 h之后,分别提取其叶片全蛋白。运用双向电泳技术、PD-quest软件、质谱技术对其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结果】检测到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与感病亲本98C40之间有4个差异蛋白点,蛋白点a,线粒体ATP合酶F1β亚基(mitochondrial F1 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蛋白点c,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蛋白点d,噻唑生物合成酶(THI1);这3个蛋白只在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上表达,而在感病亲本98C40上不表达。蛋白点b,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按5倍差异表达量计算,在抗病98C40(抗原来自湘油15)上高表达,而在感病亲本98C40上低表达。【结论】这4个蛋白都是油菜代谢相关蛋白,它们可能在油菜抗菌核病的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主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白质含量表现的QT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较为稳定。在A6和A4连锁群上检测到的qOC-6-3和qPC-4-1是2个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同时2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贵州省油菜生产上早熟品种缺乏问题,贵州省油料研究所以早中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油10A与自育早熟恢复系1239为亲本配制选育了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该品种在2012—2014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47.33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1.19%;平均产油量62.36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5.55%;最高产量228.45kg/667m~2(兴义);在10月15—20日播种(直播)、密度为2.5万株/667m~2情况下,平均全生育期为190.07d;商品籽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0%、18.09μmol/g饼、44.20%和26.79%。于2015年6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黔审油2015002号),具有早熟、含油量高和抗倒伏力强的特点,适宜在贵州省内10月上、中旬直播,5月上旬收获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菜籽脱皮分离系统、双螺旋榨油机、高含油料挤压膨化机组装集成,形成了双低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分析了新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新工艺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等突出特点。其生产成本为每吨142.85元,比预榨浸出工艺节约生产成本近20%;冷榨油达到国家二级菜籽油标准;浸出粕粗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达到一级饲料用低硫甙菜粕标准。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实现了双低菜籽的高效加工,产业化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摘要:C-乳清是胶乳的主要组分,就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而言,目前仍无有效的蛋白提取方法,这严重制约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在橡胶树蛋白组分析上的应用。本文选取3种方法提取C-乳清蛋白,通过对蛋白产量和提取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系统评价3种方法。就蛋白产量而言,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产量最高(0.86 mg/ml C-乳清),三氯乙酸沉淀法次之(0.72 mg/ml C-乳清),酚提取法最低(0. 66 mg/ml C-乳清)。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表明:酚提取法可检测到447个蛋白点,图谱背景较暗且横纵向纹理多;三氯乙酸沉淀法可检测到821个蛋白点,图谱背景居中;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可检测到1052个蛋白点,图谱背景清晰且基本无纹理。综上所述,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最适合C-乳清蛋白提取。本文首次系统评价C-乳清蛋白提取方法,必将推动橡胶树C-乳清蛋白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取3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含5%菜籽油、牛油和混合油饲粮,并设无油脂饲粮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基础饲粮添加5%菜籽油、混合油与基础饲粮添加牛油相比,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仔鸡的料重比(P<0.05),提高了平均日增质量.基础饲粮添加油脂组肉仔鸡21日龄回肠末端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的消化率及表观代谢能(AM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组的肉仔鸡DM消化率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组肉仔鸡1~3周龄DM、EE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油脂组N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油脂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和混合油组肉仔鸡的AME值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混合油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的经济效益最佳,菜籽油次之,牛油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