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烘烤过程中各关键温度点取样测量颜色指标(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彩度值C*、色相角H、SPAD值)和主要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以探究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烟叶部位由上至下,其颜色指标与各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项由强变弱。上部烟叶红绿值a*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色相角H则与红绿值a*相反,SPAD值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中部烟叶亮度值L*、红绿值a*、彩度值C*均与还原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红绿值a*、色相角H分别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总糖含量显著负相关;下部烟叶色相角H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烤烟密集烘烤技术,实现烟叶烘烤进程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控制,以中烟100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彩度值(C*)、色相角(H)与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3个部位的烟叶各颜色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开始烘烤至42℃变化最为显著,但上部叶各颜色值变化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滞后;不同部位烟叶颜色值与主要化学成分相关性差异较大,其中总酚含量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但还原糖和色素类物质与各颜色值的相关性较好;中部叶还原糖含量与L*值和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b*值和C*值呈显著正相关,与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下部叶和中部叶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中部叶叶绿素b含量与b*值和C*值呈显著相关,与a*值和H值呈极显著相关;上部叶叶绿素类物质含量只与a*值和H值极显著相关;下部叶和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则与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和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下部叶的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只有中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将‘大白’和‘中白’番木瓜果实贮藏于20℃、湿度80%条件下,研究番木瓜果实贮藏期间果实品质、果皮色泽、色素等的变化规律,为番木瓜贮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大白’和‘中白’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以及Vc含量均呈增加趋势;果皮颜色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果皮颜色由绿逐渐转黄,果皮a值(红绿色差)由负转正,b值(黄蓝色差)和L值(亮度)增加,h值(色调角)减少,贮藏期相同的情况下,‘中白’的果皮颜色变黄的程度高于‘大白’;贮藏8 d时‘大白’的叶绿素总量比‘中白’高;色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番木瓜果皮颜色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酚、类黄酮及花色素苷含量关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果皮变黑和果肉软化是造成翠冠梨采后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以翠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常温货架期的延长,翠冠梨果实逐渐衰老,果实L*、H*、叶绿素含量以及果实硬度、脆度和咀嚼度均逐渐降低,a*、b*和类胡萝卜素值逐渐上升,C*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较早采收能提高翠冠梨果实货架期总叶绿素含量、减少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积累,提高果实色泽和质地;而过晚采收,果实成熟度较高,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货架期间果实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差。综合比较3个采收期翠冠梨常温货架期果实色泽和质地指标,盛花后105~110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常温货架期色泽和质地品质较好,为翠冠梨适宜的采收期;盛花后115 d采收的翠冠梨果实成熟度过高,不适合作为翠冠梨常温货架期贮藏果实的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紫红龙’采后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火龙果贮藏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常温25℃(空调房)和低温5℃(恒温培养箱)的环境贮藏‘紫红龙’(红皮红肉)保鲜试验。【结果】与常温25℃相比,低温5℃贮藏条件下,可抑制‘紫红龙’果实的呼吸强度和相对电导率上升;降低果实的失重率和果皮含水量导致的损失;同时其贮藏期间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常温25℃变化缓慢,能有效保持果实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风味;果皮色泽L*值(亮度值)低于常温条件,a*值(红色程度)、b*值(黄色程度)和C*值(色饱和度)高于常温条件。【结论】‘紫红龙’在低温5℃贮藏环境下保鲜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李果果皮、果肉色泽与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关系,以14个李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皮、果肉色泽(LCH0色空间),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较不同品种果皮、果肉色泽及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差异;分析色泽与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皮、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所显示的颜色与肉眼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作为指示色泽的重要指标;果皮、果肉中富含花色素苷、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不同品种间三者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亮度(L)与果皮、果肉中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果肉色泽的色调角(H0)亦与二者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饱和度(C)与之没有明显相关性;三者与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7个彩叶草品种为试材,对其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及叶色参数(L~*、a~*、b~*)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珊瑚红、晚霞色品种彩叶草颜色最为艳丽,色素含量高;各品种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影响叶色表达参数,其中类胡萝卜素与亮度值L*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花色素苷与叶色参数饱和度b*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套袋对金陵黄露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套袋对鲜食黄肉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金陵黄露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白色单层袋和黄色单层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套袋(对照)相比,套袋处理显著降低了果实山梨醇和苹果酸含量,显著提高了色饱和度、果皮类黄酮、总酚含量,而单果质量、糖酸比、去皮硬度、果皮叶绿素含量、总糖、蔗糖、奎尼酸、柠檬酸含量均无显著变化;套白色单层袋的果实红色饱和度、葡萄糖、果糖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而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亮度值、黄色饱和度、色调角、a/b、带皮硬度、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总酸含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黄色单层袋处理的亮度值、黄色饱和度、色调角显著高于对照,而a/b、带皮硬度、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总酸含量则相反,红色饱和度、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白色单层袋可降低果皮类胡萝卜素积累,改善果实红色色泽,黄色单层袋使果实红色色泽减少,黄色色泽呈现,光洁度增加;此外,套袋还可改变果实糖酸组分,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喷雾干燥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分别考察喷雾干燥不同进风温度和不同热风流量对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堆积密度、黏性、溶解性、水分吸附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超微结构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当进风温度从160℃升高到190℃、热风流量从23.00 m3•h-1增加到29.00 m3•h-1时,速溶龙眼粉水分含量分别降低25.52%和39.42%;黏度值分别下降55.75%和61.11%;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升高8.30℃和7.07℃;溶解时间分别增加1.29倍和1.47倍;堆积密度分别提高22.87%和20.15%;同时,单分子层水分含量、微粒形态、L*、a*、b*、色调和色度随之变化。【结论】加工理化特性优良的速溶龙眼粉需严格控制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量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贮藏在空气和100%氧气中样品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总酚含量、pH值、色泽、水分含量、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在2℃和95%相对湿度下30 d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变指数与pH值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亮度和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减少.与空气贮藏相比,纯氧处理抑制了PPO活性、褐变、总酚和水分损失以及L和h值的降低.褐变指数与PPO活性间存在极为显著的正相关系,与维生素C和水分含量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维生素C、pH和L值与褐变指数间存在适度相关性.褐变指数与总酚含量存在负相关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h值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种子贮藏含水量与胞内分子流动性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耐干性、化学组分不同的家榆、玉米和红花种子为试材,研究种子贮藏含水量与细胞内分子运动速率及可溶性糖组分的关系。【方法】以自旋标记探针CP(3-carboxy-proxyl)标记种胚,通过EPR波谱分析中分子离开中心的最远距离2Azz作为分子运动速率的指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种子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分子流动性变化规律与其贮藏的最适含水量负相关,分子流动性可以作为预测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的一种简便方法。红花种子具有较高的玻璃态转变温度可能与其内部含有较多的棉子糖有关。【结论】胞内分子运动状况与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相一致。玻璃态转变温度不能单独作为检测最适含水量的指标。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与种子在成熟脱水阶段所积累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金叶白蜡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金叶白蜡的呈色机理,以白蜡为对照,对金叶白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和叶色参数(L*、a*、b*)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5-10月,各色素含量及比例发生变化,金叶白蜡和白蜡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入秋后两者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都逐渐升高。花色素苷的含量稳定,且保持在较低水平,对两者叶片的呈色影响不大。(2)金叶白蜡各色素含量都低于白蜡,但其类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却高于白蜡;7月~8月,叶绿素含量不断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降低,分别与生长初期的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3)叶色参数(L*、a*、b*)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波动,金叶白蜡b*值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L*值与叶绿素含量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花色素苷与各参数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性,叶片呈黄-绿-黄的变化趋势。白蜡叶绿素含量与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与各参数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性,叶片呈绿-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干燥4种干燥方法对野生马茵菜进行干制,测定色差、叶绿素含量、营养成分、矿质元素、复水性等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下马茵菜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马茵菜L*值最大,a*值最小,b*值最大,即色泽较为鲜亮,与新鲜马茵菜最为接近,叶绿素含量最高;热风干燥处理与真空干燥处理次之;而经太阳能干燥处理的L*值最小,a*值最大,b*值最小,叶绿素含量最低。在营养成分方面,太阳能干燥后的马茵菜总糖含量最高,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后总糖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真空冷冻干燥。在蛋白质含量和Vc含量方面,真空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和Vc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其次是真空干燥处理和热风干燥处理;太阳能干燥处理后的蛋白质含量和Vc含量最低。干燥方法对灰分影响差异不大,为110.0~117.0 g/kg。不同干燥方法所干燥的马茵菜矿物质含量均很高。真空冷冻干燥的马茵菜复水性能优于热风干燥、太阳能干燥和真空干燥,复水的前5~15 min内复水比迅速增大,达到一个较高值之后随着时间增加缓慢变化。用沸水进行复水需要时间短,复水比大于冷水复水比。综合考虑,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方法保持野生马茵菜的营养成分及产品品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烘干稻谷红外成分检测与玻璃化转变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烘干过程中稻谷品质成分难连贯性检测问题,采用近红外成分检测及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测试了烘干过程中稻谷的水分、淀粉、蛋白质成分的过程变化,分析了烘干稻谷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品质含量与其红外光谱的变化关联特性,基于TG/DSC测试,考察了烘干稻谷的品质成分与玻璃化转变性能.结果表明:随干燥时间增加,烘干稻谷内水分、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小,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稻谷内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出现K-M值及波数改变;随TG/DSC测试温度增加,稻谷的热重损失减小,热流则出现相反变化,烘干稻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降低并波动变化,综合影响干燥稻谷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沙糖橘在留树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树冠覆膜对沙糖橘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沙糖橘适时采收和品质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经树冠覆膜和未覆膜的留树贮藏沙糖橘进行单果重、果皮重、果皮厚度、色泽及可溶性固形物、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含量等的连续测定.[结果]在留树贮藏过程中,沙糖橘单果重降低、果皮重增加,果皮亮度、红度值和色调角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略有上升,可滴定酸和Vc含量逐渐下降,糖酸比和固酸比上升.树冠覆膜可增加果皮红度值,降低色调角,延缓可滴定酸下降速度,对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果实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留树过程中果实综合评价得分逐渐下降,而树冠覆膜可延缓得分下降速度,提高果实综合评价得分.[结论]树冠覆膜技术可延长沙糖橘果实的采收期,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桃果实成熟期间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伏蜜’桃采收前20 d、10 d和0 d的生长指标、硬度、色泽、色素、抗氧化酶、抗氧化力和酚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伏蜜’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和果肉的L*与A*值呈上升趋势,B*与C*值呈下降趋势;果肉的L*值与A*值高于果皮,果肉的B*值与C*值低于果皮。硬度值与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丙二醛(MD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桃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泽和硬度可作为判别桃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硬度值与果肉B*值、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活性氧、MDA、总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LOX、SOD和总抗氧化力活性显著正相关,与果肉A*值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11个黄金茶株系(品种)和福鼎大白茶(CK)制成的烘青绿茶为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干茶色泽及叶绿素组成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a*、C*值逐渐升高,L*、b*值逐渐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L*、b*、C*值呈正相关,与a*值呈负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a*、C*值呈正相关,与L*、b*值呈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对绿茶色泽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含量。黄金茶各株系(品种)制成烘青绿茶,在各个时期的a*值均低于福鼎,表现出良好的保绿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11个黄金茶株系(品种)和福鼎大白茶(CK)制成的烘青绿茶为材料,研究了常温贮藏条件下,干茶色泽及叶绿素组成的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a*、C*值逐渐升高,L*、b*值逐渐降低;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叶绿素a含量与L*、b*、C*值呈正相关,与a*值呈负相关;叶绿素b含量与a*、C*值呈正相关,与L*、b*值呈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对绿茶色泽的影响大于叶绿素b含量。黄金茶各株系(品种)制成烘青绿茶,在各个时期的a*值均低于福鼎,表现出良好的保绿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胡萝卜不同叶色突变体色差和色素含量的差异及色差与色素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以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构建的7个胡萝卜不同叶色突变体为材料,利用色差仪和分光光度计测定和分析突变体叶片的叶色参数(L*、a*、b*)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结果表明,胡萝卜不同叶色突变体的叶色参数中亮度值L*与绿叶野生型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颜色与体内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otal carotenoids content,TCC)密切相关。为研究养殖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贝壳珍珠质颜色的影响,选用不同颜色选育系(紫色选育系和白色选育系)的三角帆蚌进行了为期40 d的养殖实验。通过设置4种浓度梯度(5、10、20、40 mg/L)分别进行添加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三角帆蚌肝胰腺和外套膜组织中TCC也相应增加,但不同颜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累积效果差异显著(P0.05),实验40 d后,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贝壳珍珠质的各颜色参数(L*、a*、b*、C*和ΔE)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其中不同实验组之间随着类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边缘壳珍珠质颜色参数值a*、b*和C*呈现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变化(P0.05)。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各实验组贝壳珍珠质的颜色参数值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紫色选育系三角帆蚌体内能够富集更高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而白色选育系三角帆蚌对类胡萝卜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