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丝桃素对口蹄疫病毒的体外抗病毒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金丝桃素体外抗口蹄疫病毒(FMDV)的研究结果。采用双抗体捕获抗原法、病毒滴度测定、MTT法、组织细胞培养等方法均检测到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金丝桃素在BHK-21细胞感染FMDV前、后及同时加入,都有明显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金丝桃素使FMDV的TCID50从8.5下降到6.25。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检测到金丝桃素有效抑制FMDVBHK-21细胞的吸附、融合,抑制率可达59.72%。研究结果提示:金丝桃素在体外有抗口蹄疫病毒作用,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融合是抗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金丝桃素体外抗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活化金丝桃素体外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吸附作用进行实验。体外培养的BHK-21细胞加入金丝桃素,日光灯下光活化1h后感染FMDV。通过细胞病变观察、MTT法、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抑制FMDV与宿主细胞吸附、融合研究。结果表明金丝桃素有明显抑制细胞病变的作用。双抗体捕获抗原法检测金丝桃素有效抑制FMDV和BHK-21细胞的吸附、融合,抑制率可达59.72%。扫描电镜观察,金丝桃素组与病毒对照组相比,BHK-21细胞FMDV颗粒明显减少。提示金丝桃素在体外有显著抑制口蹄疫病毒与宿主细胞的吸附、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金丝桃素体外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活性。用MTT法观察金丝桃素预防、治疗、以及体外直接作用15 min 4种给药方式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保护效果,以及用荧光酶标法测定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金丝桃素的4种给药方式在体外对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细胞的的保护率分别为6.43%、5.31%、39.89%、69.04%。金丝桃素对禽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IC50为0.58 mg/mL。表明金丝桃素对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细胞有一定保护的作用,且对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丝桃素的提取分离及其药理活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丝桃素为贯叶连翘中抗病毒的活性单体,属二蒽酮类。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发现,金丝桃素具有抗抑郁、抗肿瘤、抗病毒、止血消炎以及光动活性等特点。目前关于金丝桃素的研究,国内多处于药理临床研究阶段,主要集中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和抗病毒研究方面,国外现已将其用于抑郁症、艾滋病等的临床治疗。鉴于金丝桃素突出的抗病毒作用,以及作为癌症的光化学治疗的一种有前途的内源性光敏剂,文章对金丝桃素的分离提取及其多种药理作用做了系统阐述,以期为金丝桃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我国研制成功抗病毒新中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成功地从中草药中提取出抗病毒有效成分,研发“金丝桃素”新药,对禽流感有显著疗效。“金丝桃素”新药工程,是“十五”国家攻关课题。经3年研究,现已完成了病毒细胞实验、体外实验和家畜禽的实验,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据介绍,该药的最大功能,就是直接作用于病毒DNA或RNA转录的过程,所以它可以抑制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的繁殖。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科技部的评估与检查。它将对畜禽疫病防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李伯阳)肉牛杂交优势利用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葛根连芩提取液体外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作用,在Marc-145细胞上进行相关抗病毒试验。在药物对Marc-145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内,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来评价药物对PRRSV体外的抑制作用和阻断作用。结果显示,葛根连芩提取液对PRRSV有明显的体外阻断作用,而对PRRSV没有体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丝桃素(hypericin,4.4,5,5,7,7一六羟基一2,2一二甲基一中位一萘并二蒽酮)是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中最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具有抗抑郁、镇静、抗菌消炎、光敏活性,尤其是抗病毒作用突出。研究表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贯叶连翘中提取分离并合成的金丝桃素络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抗病毒作用。笔者等对金丝桃素注射液制备工艺进行了比较。从中选择一种最佳制备工艺,并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以便将金丝桃素注射液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金丝桃素可溶性粉抗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MDV)的作用机制,试验过程中采用先给药后接毒、先接毒后给药和同时给药接毒3种不同的途径,分别在72、96、120 h观察病毒致牛肾原代细胞(MDBK)的病变(CPE)情况.结果表明,病毒的TCID50为10-6/0.1 mL,金丝桃素可溶性粉的TC0为2.5 g/L;药物质量浓度在0.3~2.5 g/L范围内同时给药和接毒组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单层完整,视野中未见大量圆细胞或死细胞,而其余2种给药途径细胞病变明显.结果提示,金丝桃素可溶性粉对BVD-MDV有显著的直接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丝桃素是一种天然蒽醌类化合物,其在贯叶连翘中含量仅占万分之几,却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抗病毒活性,同时其光敏活性和光动作用也为光化学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手段,金丝桃素的多种药理作用,使其成为当今国际研究开发热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毒为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甲亚科的DNA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差异。CS-12、CS-72、CA-1为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软骨素。研究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的方法,用细胞耐受的软骨素浓度进行软骨素对伪狂犬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复制的抑制作用和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试验来测定CS-12、CS-72、CA-1的抗伪狂犬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以PK15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GFP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PRV g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对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 他莫昔芬用药浓度在6 μmol/L时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在6 μmol/L以下时,与空白组相比,他莫昔芬处理组对细胞周期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PRV-GFP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处理后极显著抑制了PRV gB基因mRNA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给药浓度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PRV g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的PRV-QXX子代病毒的复制速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他莫昔芬能显著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30只2月龄健康兔,随机分为3组,活体结扎圆小囊,分别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兔巴氏杆菌等抗原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后,于不同时间剖杀聚材,观察圆小囊的细胞化学变化,并对其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注入HRP及兔巴氏杆菌后,均可见到圆顶表面贴附一层PAS阳性反应物,并且在圆顶上皮被包裹的细胞中可见少数阳性细胞,小囊内淋巴组织中阳性反应物增多。研究采用Gomorl技术,对圆小囊的碱性磷酸酶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发现对照组及HRP组圆小囊黏膜上皮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弱,圆顶上皮呈阴性。硝酸银反应进一步证实了在动物的肠道淋巴组织中存在嗜银细胞,注入示踪物后可见圆小囊内嗜银细胞显著增加,弥散于淋巴组织内,在滤泡处呈片状分布。同时,圆小囊圆顶两侧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的数量在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HRP组较巴氏杆菌组更为明显。注入HRP及兔巴氏杆菌后所引起的圆小束的组织细胞化学的不同结果提示,圆小囊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营养物质,它对上述两种不同抗原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并且圆小囊内嗜银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兔肠道黏膜局部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玉米和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和不同减氮水平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苜蓿产量和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大行距的加大,玉米行间和苜蓿带与玉米带间隔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表现增大趋势,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的玉米行间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高于对照CK。间作处理的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较对照均成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越发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含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在保持单位面积株数相同的情况下,3个试验年份玉米籽粒产量均以T2处理最高,除T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苜蓿产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3个试验年份单位面积纯收益均以T3处理最高,所有间作处理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对照。减氮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玉米减产,但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减氮所造成的减产幅度逐渐降低,到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隐性乳房炎(SCM)次数反映了泌乳牛产后乳房的生理健康状况。本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各泌乳月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的影响,以期为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收集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365 105条DHI测定日记录,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不同胎次、牧场规模、测定季节、产犊季节各泌乳月SCS的影响。结果表明,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对不同胎次、牧场规模、测定季节和产犊季节各泌乳月SC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5胎及以上和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患SCM的比例较高;中小规模牧场和夏、秋季节产犊的荷斯坦牛各泌乳月SCS随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的增加极显著增加(P<0.01);随着泌乳月的增加,产后前60 d SCS与各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逐渐下降,头胎牛产后前60 d SCS与第3~7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最低,4胎牛较高;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产后前60 d SCS与第3~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均大于0.43,高于其他产犊季节。该结果有利于牧场根据奶牛产后前60 d患SCM次数乳对泌乳中后期SCS进行预测,从而指导牧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隐性乳房炎防控。  相似文献   

15.
5种兽医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体外对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PAE,最长者可达3.23h。其中对猪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略长于对猪链球菌的PAE。各抗菌药对3种细菌同时也具有较PAE更长的抗菌后亚抑制浓度效应(PA-SME),并受诱导PAE的药物浓度、亚抑菌药物浓度(Sub-MIC)及细菌种类的影响。不定期一接种量细菌暴露于各Sub-MIC的药物中也表出现一定的亚抑制浓度效应(SME),且随Sub-MIC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神经肽S(NPS)及其受体(NPSR)在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采用细胞培养、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及shRNA技术研究NPS和NPSR在PRV体外感染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NPS和NPSR对病毒基因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RV感染培养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后12和18 h,NPS和NPSR 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升(P<0.01);通过shRNA技术稳定干扰3T3细胞中NPSR表达后,PRV gE基因的表达极显著下调(P<0.01);添加外源性NPS可显著增强PRV感染的3T3细胞PRV gE基因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P<0.05);添加NPSR抑制剂后,则极显著抑制细胞中PRV gE基因和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P<0.01),该作用效果与NPS的作用效果相反。上述结果表明,降低NPSR的表达能有效抑制PRV在3T3细胞上的复制,说明NPSR是PRV有效感染3T3细胞所必需的重要因子;外源性NPS可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加剧PRV感染诱导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NPS和NPSR在PRV感染动物体内的调节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原代培养至6d时的鸟巢状绒山羊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集落进行了传代培养。其结果:这些集落的细胞经6代克隆传代具有胚胎干细胞的诸多特征。细胞集落有典型的鸟巢状结构,AKP染色阳性,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正常。在透射电镜下细胞体积小,核大,有多个核仁而且核仁明显,细胞形态不规则,无明显界限。细胞质中核糖体较多,内质网、线粒体发达,部分细胞的核膜上出现小泡、染色质边集而形成凋亡小体。上述结果表明该细胞具有多能性,类似ES细胞。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多糖抗应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姬松茸多糖的抗应激作用,我们选择体重为18±2g的雄性昆明种小鼠,分成对照组、小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5mL/只,各给药组分别皮下注射2%、4%和8%的姬松茸多糖溶液0.15mL/只,每日一次,共10d,各组分别进行常压耐缺氧试验、游泳试验、耐寒和耐高温试验。结果:在耐高温试验中,2%和4%多糖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它试验中,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一定浓度的多糖能显著延长小鼠耐高温的时间,但未显示出明显的耐低温、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白猪囊胚为ICM供体,杜洛克猪囊胚为受体囊胚,进行嵌合胚的研究.采用免疫外科和显微外科两种方法,分离184枚供体囊胚的ICM.用酶将ICM分散,而后注入到受体囊胚的囊胚腔中,共获67枚嵌合胚,经体外短期培养,其中35枚嵌合胚恢复,恢复率为52.2%.将恢复的嵌合胚分别移入5头与供体囊胚猪同步的受体母猪子宫内,两头受孕,其中一头维持到分娩.产仔4头,但未见毛色嵌合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诱导鸡胚精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取孵化18~20 d的鸡胚睾丸,无菌获取SSCs,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诱导鸡胚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钙结节Von Kossa 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结果显示SSCs被诱导15~21 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75%~80%;诱导后的细胞Von Kossa s染色可见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提示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法染色细胞呈阳性。因此可以得出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SSCs体外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