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排放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的主要排放源.基于1990至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对农业源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猪的饲养量都对氧化亚氮的排放有正相关影响,其中有效灌溉面积对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最大,占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晰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推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基于1999—2018年粤西地区茂名、阳江、湛江3市粮食生产数据,采用交叉效率DEA模型测算区域粮食生产效率,揭示近20年粮食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比较分析粮食生产效率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77,其中,茂名市粮食生产效率最高(0.88),阳江市次之(0.78),湛江市最低(0.65)。Tobi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测算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力(贡献力)最大的投入因子是农业机械总动力,分别为-1.082和0.942。Tobit模型测得的7个投入因子仅化肥施用量(0.015)与粮食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3个因子与粮食生产效率相关性不显著,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业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而地理探测器测得所有因子均对粮食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阳江市投入因子贡献力与粤西地区大致相同,但化肥施用量贡献力高出有效灌溉面积0.008。湛江市与茂名市化肥和农药投入的贡献力仅次于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贡献力均最低。但茂名市粮食播种面积的贡献力依次大于从业人口和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湛江市则相反。研究表明,20年来粤西地区粮食生产效率不高,整体呈中等效率水平,粮食生产效率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显著;地理探测器测度结果无不显著因子存在,探测因子影响力比Tobit模型所得结果更稳定且偏误小;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影响粤西3市粮食生产效率的主导因子,但不同城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因子贡献力差异较大,湛江和茂名对化肥、农药等污染较大的生产要素依赖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新疆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对新疆1990~2008年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粮食生产劳动力)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始终是影响新疆粮食产量前三位的投入要素;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两种投入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变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新疆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通过探讨影响四川省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可为提升四川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四川省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四川省21个市(区)农业投入的相关数据,选取6个农业投入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农业产值及对应的农业指标投入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四川地区农业产值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并提出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保证农村用电供应、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与乡村从业人数等相关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是我国京津地区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粮基地,对唐山粮食生产的研究对确保我国京津唐地区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利用唐山市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对影响唐山市粮食总产因素和生产函数对单产的投入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唐山市粮食产量相关因子的关联度顺序为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化肥施用量>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和用电量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正影响,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肥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负影响,磷肥和钾肥则为正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安塞县1980-2002年农业发展状况作了动态的定量分析,确定了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影响因子与农业发展的关联度和农业发展的路径,进一步用聚类方法对因子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一直是安塞县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农业总产值受种植业产值的影响最大;1980-1989年,安塞县农业发展以劳动力投入为主,农业总体投入水平较低;1990-2002年,安塞县农业总体投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化肥使用和机械总动力成为影响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子,农村劳动力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表明安塞县农业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转变,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使土地利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与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减小,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粮食需求对土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0—2018年粮食产量相关统计数据,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灾面积、农村用电量、播种面积这10项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主演因素。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相关分析法,对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村用电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支持农业生产支出;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法,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有效灌溉面积、播种面积;通过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法,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潜变量是科技因素,其中以塑料薄膜使用量所占载荷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对南口农场二分场果树投入产出情况的调查,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分场果树投入产出的模型,拟合出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对投入因素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系。分析了各投入因素的生产弹性。寻求出各时间段农场在果树生产中最大效益投入因素和制约产量,产值和利润提高的投入因素。为农场的果树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高投产比例提供理论和实际生产依据。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分析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2000-2007年影响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因素,通过计算各因素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耕地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合Eview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吉林省未来3年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0.
高雯  罗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9-17050,17053
选取我国1989~2009年的数据,对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成灾面积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成灾面积对农业产值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两型"农业建设的重要障碍;农用机械总动力与有效灌溉面积对农业产值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促进"两型"农业发展的建议: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化肥科技化施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村沼气的发展,开展农村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方双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5-16,134
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Eviews3.1和Exce l2003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1990~2007年影响我国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化肥施用量、耕种总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对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1.8;耕种总面积对我国种植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4.29。农业劳动力对我国种植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1.7。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增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粮食增产的因素众多,选取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化肥投入、粮食播种成灾率、粮食灌溉面积以及农业机械投入为变量,运用经典的Cobb-Douglass函数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结果表明,化肥投入增加、成灾面积减少、农业机械投入增加对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的贡献作用;此外,国家宏观政策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退耕还林政策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粮食补贴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江苏稻麦轮作农业的固碳减排效应,本研究以江苏沿江地区稻麦两熟田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秸秆全量还田的不同耕作方法下(麦稻宽行交互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稻麦周年机械化耕作方式)作物产量、系统物质投入以及人工投入等资料,估算稻麦生产的碳投入、碳产出、碳效率以及经济收益。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方式和机械化耕作方式下稻麦轮作系统年度碳投入总量分别为1836.5 kg/hm2和2290.5 kg/hm2,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化肥以及机械的碳投入较低,但劳动力碳投入高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两种耕作方式的年度碳产出总量分别为18.23 t/hm2和16.15 t/hm2,保护性耕作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12.9%。年度的碳效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的生产效率、生态效率以及经济效率分别较机械耕作提高了40.4%,40.8%和40.3%。另外,保护性耕作的年度纯收益为20.25×103 yuan/hm2,较机械化耕作增加了22.8%。说明秸秆全量还田下采取保护性耕作方法既可以提高碳效率也能增加经济收益,取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董彦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45-16247
选取我国粮食产量最大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以1978~2009年粮食产量作为产出指标,从业人数、耕地面积、农业机械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作为投入要素指标,运用逐步回归进行演算,定量分析河南省农业投入要素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耕地要素投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化肥和电力的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突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估我国不同地区有效灌溉面积的变化情况,采用趋势分析及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1978—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的有效灌溉面积及相关农业统计数据进行研究,探究我国有效灌溉面积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78—2020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总体不断增加,增加趋势的倾向率达到了631.5×103 hm2/a,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总产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6(P<0.001);2)我国大部分省区市有效灌溉面积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增加最为明显,黑龙江省是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增加最明显的省份,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新疆、贵州和云南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也较为明显;3)部分发达省市有效灌溉面积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北京、天津和上海的有效灌溉面积在2000年后减少趋势较为明显;4)从我国1978—2020年有效灌溉比例变化来看,北京、天津和新疆是我国有效灌溉比例最高的地区,达到了80%左右,南方地区的有效灌溉比例普遍较北方低,东北地区是我国有效灌溉比例增加最明显的地区。综上,1978—...  相似文献   

16.
陈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60-13761,13763
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用电量、农用机械总动力作为我国农业的投入变量,而谷类、豆类、烟叶、油料和水果产量作为农业产出变量,采用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基于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化肥施用量对我国农业产出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我国农业的产出典型变量主要受谷类、油料和水果的影响;从所选变量来看,我国谷类、油料和水果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化肥和机械投入的增加所引起,它们呈现高度相关性。针对所得结论,提出了应逐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增加农业灌溉投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景电灌区是甘肃中部重要的引黄灌溉区,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的过渡地带,1990年底保灌水地约17000ha(未含二期灌区新垦水地),土壤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各类低产土壤7466.1ha。造成低产的原因主要有四:①土壤盐化,②地力不足,③漏水漏肥,④重用轻养。“七五”期间,我们对400ha中低产田,针对低产因素进行了分类治理,收到了明显效果,小麦产量平均由2806.5kg/ha增加到3900kg/ha,增产率为39%;4年累积增产小麦9240t,新增收益305万余元,同时土壤肥力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据30个监测点土壤分析结果:有机质由0.92%提高到1.05%,全氮由0.06%提高到0.07%,速效磷由6.9ppm提高到7.7ppm,0~20cm土层容重比对照下降0.12g/cm~3,每m土体内的全盐量由0.5888%下降为0.3278%.  相似文献   

19.
农田能量测算原理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根据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对农业能量的大量研究和测算方法,结合国内农田投入和产出的实际情况,研究确定了农田系统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如:灌溉水、化肥、有机肥、耕作和主要作物产品的能量测算方法与折算标准,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农业生产条件的农田能量指标体系,为开展农田能量的广泛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与肥料学中报酬递减律的同一性及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料报酬递减律是施肥学上的经典理论,但其并非植根于肥料研究,而是移植于经济学。研究分析表明,肥料是经济学投入中重要的可变要素,施肥量和作物产量具有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投资和劳动必须借助于影响产量增减变化的可变因素才能起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经济学未能深入研究施肥量与产量的函数关系,因此,经济学报酬递减律缺乏专业研究结果的支持。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肥料报酬递减律是施肥理论和施肥试验方法不完善与计算失误下得出的结论,并非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