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将分离毒HB-bp与STC(Ⅰ型)、CJ801(Ⅰ型)标准毒株比较,分析了其病原性、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凝活性、血清型、抗原特异性及结构蛋白分析。结果表明,HB-bp的病毒基因组有两个特征性片段,电泳后呈现两个条带,在SDS-PAGE中出现5条病毒特异蛋白带,在形态学、密度、理化特性、血凝性上与标准IBD毒株相似,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该毒株为血清Ⅰ型毒株,鸡胚接种传代培养可引起鸡胚规律性死亡,致病力试验具有超强毒株的高致病性和高死亡率的特征,表明本分离株为超强毒株。  相似文献   

2.
自内蒙古、北京、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六省市的鸡群中分离到13个法氏囊病病毒(IBDV)株(NM、J_1、LQ、LD、ZC、SH、SJ、SY、SNT、SNY、SW、ZH 和 SZ 株),用这些毒株和标准强毒 DCA 株与3个 IBDV 血清Ⅰ型弱毒疫苗株(Lukert.B-2和 TAD 株)分别接种豚鼠或家兔,制备针对各 IBDV 株的特异性高免血清.作微量交叉中和试验。中和试验结果证明,13个野毒株和 DCA 株均属 IBDV 血清Ⅰ型毒株。17株 IBDV 的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17个 IBDV 毒株之间的抗原 R 值为0.13~1.19,经统计学分析,可分为8个血清亚型、国内六省市分离到的13个 IBDV 株分属4个亚型,DCA 株和3个弱毒疫苗株属另外4个不同的亚型,这些结果不仅说明在我国流行的 IBDV 株间抗原性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也证明野毒株与引进的弱毒疫苗株之间抗原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可以证实 IBDV 血清亚型株在我国的存在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今后研制和改进的 IBD 疫苗应由代表我国主要亚型的 IBD 毒株组成.将可能对国内流行的 IBDV 提供最大可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1962年,美国 Cosgrove 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以来,相继流行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世界性分布。目前,IBDV已分离出两个血清型,从鸡分离到的为血清Ⅰ型,从火鸡分离到的多为血清Ⅱ型。最近几年,又从野外爆发 IBD 的鸡中分离到 IBDV的变异毒株,这种变异毒株不能被标准Ⅰ型IBDV 产生的抗体所中和,致使Ⅰ型 IBDV 疫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TL株VP2基因克隆及部分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是引起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一种主要病原体,属于双链RNA病毒科,禽双节段RNA病毒属成员。其基因组由两个节段dsRNA(A、B)构成,大片段A长约3.4kb,编码一条多聚蛋白,该蛋白随后裂解为VP2、VP3和VP4。小片段B长约为2.9kb,编码VP1。其中VP2携带宿主保护性抗原决定簇,具有至少两到三个中和性抗原位点,可以诱导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并且有血清型特异性。Ⅰ型IBDV毒株的VP2cDNA核苷酸及相应氨基酸残基序列中,共同存在着一个高度可变区(AccⅠ~SpeⅠ)含有两个亲水区和一个七肽区。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广西分离株血清亚型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兔制备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高免血清,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从广西发病鸡群分离的4个IBDV代表性流行毒株和2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6个毒株被分为2个血清亚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亚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D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及时掌握广西IBDV流行毒株的抗原变异并为研制更有效的适合本地使用的IBD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尽管疫苗研制和抗体监测技术有进展,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及其相关的疾病仍有发生。改善环境卫生以及重复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但仍出现亚临床免疫抑制性 IBDV 感染。其原因可能是有 IBDV 血清学变异毒。在 IBDV 的两个抗原型(由北爱尔兰研究者命名为血清型Ⅰ和血清型Ⅱ)中,仅血清型Ⅰ引起发病。过去6年中,美国报道了在肉鸡中分离到血清Ⅰ型毒株,这些病毒可引起免疫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山东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病学,对IBV分离株之间以及与疫苗株之间的抗原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别制备了3个疫苗株(4/91、H120和Ma5)和18个分离株的单因子阳性血清,通过鸡胚交叉中和试验测定了阳性血清对同源病毒和异源病毒的中和效价,计算了不同毒株之间的抗原相关系数(R值),并根据R值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3个疫苗株和18个分离株可分为5个血清型。疫苗株4/91属于血清Ⅰ型,H120、Ma5与2个分离株(SDWF0608和SDLY0701)属于同一血清型,分离株SDZB0808与SDLY0702、CK/CH/SD08/007和CK/CH/SD09/001等15个毒株为同一血清型,CK/CH/SD09/006和CK/CH/SD10/001分别与其他3和6个分离株组成两个血清型。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IBV毒株之间表现单向中和反应性,属于同一血清型的IBV毒株之间抗原相关性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IBV毒株之间复杂的抗原相关性,另一方面显示IBV流行株与3个疫苗株之间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SPF鸡制备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山东分离株(KIBV-SD)和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M41株的单因子血清,进行了肾型传支(KIBV-SD)与呼吸型传支(M41)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计算肾型和呼吸型传支病毒抗原性的相关系数(R)。结果表明:KIB-SD单因子血清与其自身病毒进行中和试验,测得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值为23.56;KIB-SD单因子血清与M41V进行中和试验,测得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值为3.56;M41单因子血清与其自身病毒进行中和试验,测得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值为24.51;M41单因子血清与KIBV-SD进行中和试验,测得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效价值为6.07。经免疫学方法计算,2个毒株间抗原性相关系数R=19.34%(<25%),说明KIBV-SD和M41分别属于不同的血清型,二者之间的抗原性交叉较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血清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对IBDV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抗体进行鉴别检测。被检血清来自用活毒攻毒鸡和用灭活油佐剂疫苗免疫鸡,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两者之间抗体的差异用VN试验很容易鉴别检出,但用ELISA方法却不能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AGP试验更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用于检测IBDV抗体水平的方法主要有VN、AGP和ELISA等。VN试验不仅可鉴别检测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IBDV抗体,而且可鉴别检测同一血清型内不同毒株的抗体。ELISA也同样用于检测鸡的IBDV抗原和抗体,并被广泛应用于测定大型鸡场IBDV的免疫状态。此报道的主要目的是对比ELISA,AGP试验和VN试验检测IBDV血清Ⅰ型和血清Ⅱ型特异性抗体之间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引言据报道,血清Ⅰ型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可使已接种疫苗的肉鸡致病。1984年,从马里兰州肉鸡中获得了一个称为MD的血清Ⅰ型毒株,在有抗IBDV抗体存在的情况下仍可引起法氏囊病变。1985年,从Delmarva半岛的肉鸡中分离出四株在抗原和致病性上与标准病毒不同的血清Ⅰ型IBDV。从密西西比州肉鸡中分离出两株能在已接种商品疫苗的小鸡中引起法氏囊病变的IBDV。1988年,从佐治亚州鸡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11.
1病原学 病毒属于双核糖核酸病毒,IBDV粒子为无囊膜病毒,呈球形,单层核衣壳,二十面立位对称。血清学上将IBDV分为2个血清型,即Ⅰ型和Ⅱ型。血清Ⅰ型有致病性,血清Ⅱ型没有致病性。血清Ⅰ型IBDV分为经典毒株、超强毒株、致弱毒株和变异株。在致病性上,变异株主要以亚临床感染的免疫抑制为主,不引起法氏囊的明显炎症反应且感染鸡胚死亡率不高。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是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原体。由于急性感染的高死亡率和亚临床感染严重的免疫抑制,IBDV对养禽业经济上有重大的影响[11,14]。IBDV共有两个血清型,即1型和2型,血清1型对鸡有致病性,血清2型分离自火鸡,对鸡无致病性。J.Rosenberger(1985)首次从美国特拉华半岛肉鸡群分离到4株IBDV变异株,1987年,荷兰、比利时爆发了与美国株不同的超强病毒(vvIBDV)。而后,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分离到超强毒株。李树根(1991)等首次在国内分离到血清亚型株,李德山(1991)首次报道了中国超强毒株,朱爱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和评价了血清1、2和3型不同代次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株在有和没有这三种型母源抗体的鸡体内的中和敏感性。结果表明:1.分别接种 MDV 株,2周后,对有与没有三种血清型母源抗体的雏鸡进行比较。发现在前者的白细胞中,大部分毒株的分离率邰大大降低了。2.母源抗体刘血清1型低代次的 MDV 株比对其它两型毒株的中和作用小(JM/102w 例外)。3.在一定的代次范围内,母源抗体对1和2型 MDV 高代次毒株影响较大。而对3型毒株的影响较小。4.分离代次高的MDV 株,用直接鸡肾细胞培养并不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从白细胞中分离病毒好。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15.
鸭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我国鸭病毒性肝炎(DH)的流行情况,本研究用标准DH病毒(DHV)Ⅰ型(DHV-1)抗血清和新型DHV(N-DHV)抗血清对国内分离的7株DHV进行了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PLK株和YB3株为DHV-1;YB1、YB2、YB5、HY2和HY3株为N-DHV。同时,对国内分离的9株病毒的抗原相关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对VP1基因的核苷酸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DHV-1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左右,6株N-DH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左右;DHV-1分离株与N-DHV分离株间氨基酸同源性为72%~77%。参照同属微RNA病毒的人肠病毒的血清型分型标准,通过对DHV VP1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判定9株病毒的血清型。依据VP1基因序列同源性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与根据抗原性鉴定进行的血清型分型结果一致。同血清型病毒株间的VP1基因变异很小,表明DHV的抗原性稳定。同型不同毒株间VP1基因的差异可以导致病毒在致病力、细胞感染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存在DHV-1和N-DHV两种独立的血清型,但尚未见血清亚型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应用病毒感染的鸡胚材料免疫新西兰兔的方法制备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单因子血清,然后在鸡胚气管环培养(Tracheal organ cultures,TOC)上对广西分离的7个IBV代表性毒株和3个常用疫苗株进行交叉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10个毒株被分为6个血清型。根据试验所得的R值,应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各血清型毒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显示目前在广西流行的IBV野毒株之间以及其与疫苗株间的抗原性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分属不同的血清型。同时还对IBV基因分型和血清分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超强毒株(VVMDV)的新的预防方法。用禽痘病毒(FPV)和火鸡疱疹病毒(HVT)重组体来表达MDV抗原获得成功。研究发现,MDV血清Ⅰ型中的糖蛋白B(gB_1)是一种有效的免疫原,对具有遗传特征性的易感鸡群提供免疫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然而,FPV—gB_1,重组体免疫效果可抗被MDV的母源抗体所减弱,构建表达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原HVT重组体能有效抵抗马立克病和典型的新城疫病,抗MDV和NDV的母源抗体并不能显著地影响细胞介导的HVT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反转录病毒插入诱变以及表达MDV抗原产生免疫作用的其它方法在本文中一并讨论。 简介 八十年代以来,MDV超强病毒株(VVMDV)的出现促使HVT和MDV血清2型复合物或是HVT和致弱的MDV血清1型复合物联合用于WMDV预防接种。一些MDVⅠ型弱毒株如CVI998也被广泛使用。就MDV血清1型弱毒株而言,其在抗原性上几乎与病原株完全一致,因而从理论上讲比其它两型血清型应能更有效地诱发免疫应答。MDV血清Ⅰ型毒株通过系列传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疾病,它能引起法氏囊的严重病变。这种病是由双股双片段RNA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双股RNA病毒科的一个成员。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控制途径主要是用减毒或灭活苗免疫鸡群。在美国和欧洲认为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型,但只有血清I型病毒用于制备商品性疫苗,血清Ⅱ型病毒无致病性。最近有报道,从患有法氏囊病且有高水平抗体的鸡中分离出一株血清I型法氏囊病病毒,这一株病毒是法氏囊病病毒的变异株。有人认为具有不同抗原性的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是疫苗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已确认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有两个血清型。Ⅰ型包括能对鸡致病的病原性毒株,世界上所有的鸡都对Ⅰ型 IBDV 敏感。迄今还没有有关Ⅱ型病毒对鸡具有病原性的报道,但实际上,鸡或火鸡均可以感染Ⅱ型病毒。ELISA 商品试剂盒通常不能区分这两种血清型,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鸡的 ELISA效价可能是同时针对Ⅰ型和Ⅱ型抗体的。在Ⅰ型的分类中,又发现了一些亚型。这些亚型在免疫原性上和标准Ⅰ型病毒有所不同,有的被称为变种。这些变种在病原性上和标准病毒也不同。IBDV 的分类是通过已知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建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检测系统,本试验在同一个试验技术平台上对9种IBDV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IBDV野毒株盲传4~5代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死亡胚体水肿、出血,病变细胞圆缩、脱落.4个血清Ⅰ型1BDV毒株,用交叉中和试验可进一步分为3个血清亚型.用RT-PCR/SSCP技术分析4个毒株,扩增产物的电泳迁移率有差异.AGP、间接ELISA、夹心抑制ELISA以及中和试验等4种方法同时检测不同来源血清样品中的IBDV抗体,其他3种方法比AGP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敏感度相差104倍.用AGP检测法氏囊组织样品,抗原效价可达到1:10,而细胞培养物和病鸡粪便则没有出现沉淀线;3种样品用夹心ELISA、RT-PCR、cDNA探针斑点杂交、RT-PCR/SSCP检测以及病毒分离等5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