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水产下脚料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被大量废弃。本研究筛选几株能高效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分解下脚料产生游离态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从市售微生物肥料、土壤、腐败鱼体中的微生物分离出44株菌,分别进行单一发酵水产下脚料实验、解磷解钾固氮实验、协同拮抗实验以确定能较好共同发酵水产下脚料的菌株;并通过建立聚类树,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推断菌株的生物属性。最终筛选得到的4株菌分别为,GP2食酸菌、GS4假单胞菌、ZP1黑曲霉和ZP3酵母菌。筛选确定的4株菌,具有较好的发酵水产下脚料产生氮、磷、钾等植物所需营养素的能力,且4株菌作用的发酵液中氮、磷、有机质含量均超过国家微生物肥料标准,这4株菌可以用于水产下脚料发酵。  相似文献   

2.
从野生沙棘果上分离出了5株天然酵母菌,并对这些酵母菌的产酒精能力进行糖度、酒石酸、温度的3因素3水平正交发酵试验。以菌体的OD600值和发酵终了时产酒精量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①这5株菌株在20%的糖度发酵液中生长不好;②大部分的菌株耐酒石酸(2%)能力不强;③菌体浓度与产酒精量很难找到确定的线性关系;④这5株菌株产酒精的能力较弱。产酒发酵可能不是沙棘果上天然酵母菌利用的最好途径,其发酵液的低酒精度特点,可以作为沙棘发酵饮料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钩丝孢属真菌高产蛋白酶菌株,并优化其产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寄生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菌种。【方法】以15株钩丝孢属真菌为材料,在28℃、180 r/min振荡培养10 d后,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蛋白酶活性,筛选高产蛋白酶菌株,测定其产酶周期,并利用全齿复活线虫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杀线虫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高产蛋白酶菌株的产酶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优化条件进行验证。【结果】从15株钩丝孢属真菌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H6,其蛋白酶活性在发酵5 d最高。最佳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 g/L、明胶8 g/L、蛋白胨8 g/L、酵母提取物4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0、20℃、260 r/min、接种2块直径5 mm的菌块。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H6蛋白酶活性为216.42 U/mL,比优化前(67.84 U/mL)提高了2.19倍。【结论】筛选出1株钩丝孢属高产蛋白酶菌株H6,获得了其优化产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够缩短剩余污泥碱性发酵周期,从碱性发酵剩余污泥中筛选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碱性厌氧发酵剩余污泥中最终筛选获得2株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耐碱细菌HIT-01菌株和HIT-02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为进一步利用筛选获得的优势菌株构建生物菌剂、从而快速启动污泥碱性发酵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选育及其在大豆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降低抗生素替代品——大豆活性肽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成本,采用紫外线与亚硝基胍(NTG)多重诱变的方法选育芽孢杆菌CAU208.以提高产蛋白酶能力。结果显示:15W紫外灯最适照射时间3min,距离30cm;亚硝基胍最适质量浓度为1mg/mL,且效果好于前者,两者复合诱变比单一诱变效果好。将诱变选育的蛋白酶高产菌株No.111用于液态发酵制备大豆肽饲料添加剂。60h发酵液的水解度为26.9%,比母本菌株CAU208的水解度18.5%提高了8个百分点。如果两者达到相同的水解度(19.0%),则No.111比CAU208的发酵周期缩短约12h。10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麻疯树废弃饼粕产蛋白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寻找出麻疯树制备生物柴油后废弃饼粕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株,以提油后的麻疯树饼粕作为培养基,采用固态发酵方式进行产蛋白酶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培养基相对湿度为150%,37℃下发酵2 d,蛋白酶产量达到3 284 U/g;向培养基中添加15%葡萄糖,则蛋白酶产量达到12 108 U/g,比对照组提高3.6倍;向培养基中添加氮源后,蛋白酶产量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7.
乳酸菌是生物体中有益菌的重要组成,筛选出产酸能力强、能够起到肠道医生作用且安全性高的乳酸菌,并应用于相关发酵产品生产对生物健康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碳酸钙-MRS透明圈法从酸菜中筛选乳酸菌,利用对羟基联苯法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乳酸含量,选取产乳酸超过30mg/mL的菌株4株作为候选菌株,对其进行常见致病菌的抑菌能力和十大类常见抗生素的药物耐受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备选菌株对常见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其中2个菌株在抗生素耐药性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筛选出的2株菌株的产酸性能强,肠道有害菌抑菌效果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固态发酵酸性蛋白酶生产菌株及其产品,ITS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曲霉属,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产品为Aspergillus saitoi酸性蛋白酶Aspergillopepsin I(EC.3.4.23.18)。根据Aspergillus saitoi酸性蛋白酶Aspergillopepsin I基因序列pep1(GI:473517)设计引物,以固态发酵酸性蛋白酶生产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pe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与白曲霉Aspergillus kawachii酸性蛋白酶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9%,其编码蛋白与白曲霉Aspergillus kawachii酸性蛋白酶(GAA90749.1)相似性为100%,将该基因命名为pep B。构建黑曲霉表达载体p SZHG-pep 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黑曲霉CICC2462,筛选得到在gla A位点发生同源重组纯合转化子。经摇瓶发酵后,对产物进行SDS-PAGE、酶活检测以及酸性蛋白酶酶学性质和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纯合同源重组菌株经SDS-PAGE检测时在47 ku左右处有明显目的蛋白条带,其发酵产物酸性蛋白酶酶活达5 543 U·m L-1,为出发菌株152倍。对菌株所产酸性蛋白酶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 H 3.0,在4℃和25℃条件下,酶在p H 3.0~4.0时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芽孢杆菌的共发酵对蛋白酶产量的影响。[方法]对4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芽孢杆菌,通过菌株两两配伍发酵或三者配伍共发酵培养,分别检测单一菌株发酵产物和不同菌株共发酵产物的蛋白酶活性。[结果]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产蛋白酶能力,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共发酵培养48 h后蛋白酶活力有显著提高。[结论]菌株之间的科学配伍在共发酵中可以显著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鱼肽的制备及其对盐胁迫下3种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酶法水解低值鱼下脚料制备鱼肽,并探讨鱼肽对盐胁迫下辣椒、番茄和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低值鱼下脚料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二者以1∶3的比例对低值鱼下脚料水解时,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3.7%(E/S)、p H值6.8、酶解温度52℃。在此条件下,酶解360 min,水解度可达41.41%,此时鱼肽的得率为78.73%,纯度为76.82%。在盐胁迫下,以0.1%~0.7%的鱼肽溶液对辣椒、番茄和茄子进行浸种处理,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均以0.5%的鱼肽溶液处理效果最佳。说明适宜浓度的鱼肽用于蔬菜浸种,能够有效减轻盐胁迫对种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王富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4-21767
[目的]研究利用马铃薯粉丝废液发酵生产天然红色素的工艺技术。[方法]由市场销售的优质红曲米中分离出产红色素的红曲霉菌株,经过液体扩大培养后,以马铃薯粉丝生产废液为主要培养基,适当补加营养盐,采用摇瓶振荡发酵培养生产红曲色素。[结果]以马铃薯粉丝废液适当补加营养盐配制发酵培养基,调整其pH为5.8,培养温度控制在30℃,振荡培养5 d生产红色素是完全可行的。发酵液pH值为5.8时,最适宜红曲霉的生长。红曲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3,0℃时其红色素产量最高。适宜红曲霉发酵培养的振荡器转速为160~200 r/min。红曲色素产量在发酵开始后的第5天达高峰。[结论]马铃薯粉丝废液无需再经过特殊处理即可直接用于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简化生产工艺和缩短生产周期,大大降低了天然红色素的生产费。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从贺兰山地及腾格里沙漠牧区牧民家庭中采集到31份山羊乳及乳制品样品,进行乳酸球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9株肠球菌属的细菌,2株乳球菌属的细菌,1株明串珠菌属的细菌。经发酵试验发现有些菌株产酸凝乳,产芳香味等性能良好。属于中温菌,适于做乳制品发酵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贺兰山地和腾格里沙漠区牧民家庭中采集到31份山羊乳及乳制品样品,进行了乳酸杆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17株乳杆菌的2株双歧杆菌,乳杆菌的分离率为54.8%,经发酵试验发现有些菌株能产酸凝乳,产芳香味等性能良好,均属中温菌,适于做乳制品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4.
内生细菌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03-16904
[目的]为黄瓜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黄瓜叶片内生细菌B12、B13为供试菌株,通过孢子萌发试验研究了菌株发酵液及发酵滤液对灰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株B12、B13的发酵原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4.4%和91.3%,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4.2%和79.7%,稀释10倍后其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7.2%和78.2%。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0%和84.4%,对芽管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2.6%和76.7%。50℃下,菌株B12、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84.7%和83.1%,经100℃沸水浴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78.9%和73.9%,经121℃高温处理后其抑制率分别为35.7%和27.2%。pH值为3时,B12和B13的发酵滤液的抑制率分别为11.3%和9.3%;pH值为12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1.4%和25.4%。[结论]内生细菌B12、B13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产碱性蛋白酶菌株,并优化产酶条件。[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方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8株产碱性蛋白酶菌株,采用滤纸片法和Folin-酚法测定8个菌株的产酶能力。将具有较强产酶能力的菌株作为目的菌株,研究该菌株产酶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产酶条件。[结果]经过初筛和复筛,从土壤中得到一个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5号),作为目的菌株,其产酶能力为6.00 U/ml,为地衣芽孢杆菌的134.1%,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芽孢梭菌。正交试验表明,在pH为11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3%蔗糖和0.8%蛋白胨,并以105个/ml的接种量接种,目的菌株可得到较好的产酶效果,且蛋白胨对该菌株产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能高产AMP脱氨酶的野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通过大豆的自然发酵制备豆豉曲,并分别以PDA、MRS和YPD 3种培养基进行豆豉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分离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AMP脱氨酶活力.[结果]试验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纯种菌株51株.通过进一步的摇瓶发酵培养,检测到具有AMP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为16株,选取活性最高的DCP-23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青霉菌属.通过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确定该菌株产酶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30℃发酵60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AMP脱氨酶可达到293.7 U/ml.[结论]试验获取了1株能产较高活性AMP脱氨酶的野生青霉菌株DCP-23,可为高产AMP脱氨酶的菌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牛场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及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牛粪水分含量高、粗纤维素多、难发酵等问题,研制出一种高效生物发酵菌剂,对牛场有机废弃物进行高效生物堆肥化处理。通过对堆肥的稳定度和腐熟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堆肥技术。根据发酵牛粪的特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工艺。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选用配套设备,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配方根据用途和土壤条件确定。  相似文献   

18.
发酵床是目前国内规模化养猪企业广泛采用的粪污处理模式,其关键在于投加的微生物菌剂。为了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猪粪的菌株,采用NH3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微生物菌株进行初筛,共得到7株氨氮降解率大于70%的菌株。通过猪粪发酵模拟实验对分离株的NH3抑制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7株菌株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猪粪发酵过程中氨的释放量,其中Z10菌株的NH3抑制效果最为显著。针对猪粪除臭及促进猪粪腐熟效果开展了Z10菌株应用效果评价。除臭试验结果显示,Z10菌株对猪粪臭气中NH3与H2S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21 d发酵周期内, NH3与H2S的释放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8.66%与50.03%。促腐熟试验结果显示,Z10组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分别达到了83.33%与88.55%,而对照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仅为68.35%与59.12%。生化鉴定显示,Z10菌株无蛋白酶活性,具有较弱的糖化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但表现出较强纤维素降解活力,其纤维素酶活力达到232.543 U·mL-1,推测Z10菌株表现出的促腐熟效果主要源于其高纤维素降解活力。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烟草肠杆菌,其发酵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酵液浓度为1×104 cfu·mL-1时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根长、株高、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63.42%、46.17%、150.00%和144.83%。研究结果可为该菌株开发为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