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PTEN磷酸酶活性对ZR-75-1人乳腺癌细胞迁移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有和无磷酸酶活性的两种PTEN表达质粒(W t和G 129)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ZR-75-1,用人工基底膜侵袭试验检测其转染前后的迁移能力,以W estern-b lot检测未转染的ZR-75-1和两种表达质粒的ZR-75-1磷酸化粘着斑激酶水平。结果:转染后有磷酸酶活性、无磷酸酶活细胞与未转染ZR-75-1细胞间侵袭抑制率、运动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细胞间总FAK(粘着斑激酶)水平无明显差异,而W T-PTEN与G 129和ZR-75-1组FAK 397位酪氨酸磷化水平有明显差异。结论:PTEN具有抑制乳腺癌细胞ZR-75-1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TEN使FAK去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RIM-19基因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GRIM-19重组质粒转染DU145细胞株,应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GRIM-19及caspase-3 mRNA转录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GRIM-19重组质粒明显抑制DU145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多数细胞抑制在G0/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明显;通过RT—PCR电泳结果证实:pGRIM-19重组质粒明显促进GRIM-19的表达,同时激活caspase-3.结论重组质粒pGRIM-19可明显抑制DU145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凋亡的发生机制与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r3 shRNA对鼠胶质瘤C6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包被的Stat3 shRNA转染到c6胶质瘤细胞内,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吖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TUNEL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情况.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r3 shRNA转染C6细胞后,呈时间依赖性抑制C6细胞生长和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该质粒可使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O/G1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吖啶橙及TUNEL染色发现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运载Stat3 shRNA体外可明显抑制胶质瘤C6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是治疗胶质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RNAi),构建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siRNA,并检测其对DU145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shRNA-sur1和shRNA-sur2并分别转染DU145细胞株,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针对survivin干扰的两种真核表达质粒,转染72h后,两个实验组细胞的生长速度分别是脂质体组的(37.2%±5.8%)(n=3)和(43.5%±7.2%)(n=3).流式细胞术发现:实验组细胞的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G2期和S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出现凋亡,与脂质体组比较,两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1.70%±6.45%),(14.835±5.65%).结论成功构建针对survivin siRNA的真核重组质粒,两种质粒体外均可抑制DU145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为survivin介导的肿瘤基因沉默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牛卵巢上直径2~6 mm的卵泡,用注射器抽取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牛SIRT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4条干扰载体(shRNA-SIRT1-1597、shRNA-SIRT1-1471、shRNA-SIRT1-1186、shRNA-SIRT1-1306)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shRNA-NC),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入牛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干扰载体用于后续试验。以转染shRNA-SIRT1-1471的颗粒细胞为干扰组,转染shRNA-NC的颗粒细胞为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的颗粒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24,36,48和60 h各组颗粒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24,36和48 h各组颗粒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转染后48 h shRNA-SIRT1-1471干扰的颗粒细胞SIRT1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lt;0.05),故选用shRNA-SIRT1-1471作为最佳干扰载体。转染后24,36,48和60 h,干扰组颗粒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lt;0.05);转染后24~48 h干扰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从而使更多细胞进入M期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殖。【结论】SIRT1能抑制牛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V-LMP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周期和细胞PCNA的检测,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增殖实验,A比值实验组(2.86±0.12)显著高于空白组(1.62±0.05)及阴性对照组(1.38±0.03)(P<0.01);实验组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25.2%)显著高于空白组(11.2%)及阴性对照组(13.4%)(P<0.01);FCM法测定细胞周期,实验组S期细胞(34.9%)高于空白组(26.2%)及阴性对照组(30.8%);PCNA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细胞PCNA阳性率(84.6%)明显高于空白组(61.1%)及阴性对照组(67.2%)(P<0.01)。结论:EBV-LMP对CNE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示LMP在NPC细胞演进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BV-LMP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为对象,采用电穿孔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EBV-LMP表达质粒转染CNE1细胞。以载体质粒转染及CNE1细胞为对照。用细胞体外增殖实验、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测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周期和细胞PCNA的检测,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体外细胞增殖实验,A比值实验组(2.86±0.12)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家蚕卵巢细胞系(BmN)细胞cyclinA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cyclinA基因的特异性siRNA片段转入家蚕BmN细胞,采用SYBR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yclinA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转染siRNA-cyclinA可有效下调cyclinA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后,cyclinA mRNA表达量降低到对照的37.4%;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Go/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靶向cyclinA基因的siRNA片段,通过下调cyclinA基因表达能有效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L-24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的抑制效应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KF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KF组(pEGFP-KF组)、携带转染IL-24基因表达质粒的KF组(IL-24-pEGFP-KF组),用噻唑蓝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KF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建立KF、pEGFP-KF、IL-24-pEGFP-KF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F中HIF-1α表达。结果 IL-24-pEGFP-KF组较pEGFP-KF组、KF组到达平台期延迟,IL-24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P〈0.05)。IL-24-pEGFP-KF组的G0/G1期比例明显高于pEGFP-KF组、KF组,而S、G2/M期比例明显降低(P〈0.05)。IL-24-pEGFP-KF组的HIF-1α表达明显低于pEGFP-KF组和KF组。结论 IL-24可抑制KF增殖和HIF-1α表达,阻止细胞周期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对牛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牛卵巢上直径2~6 mm的卵泡,用注射器抽取卵泡中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根据牛SIRT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了4条干扰载体(shRNA-SIRT1-1597、shRNA-SIRT1-1471、shRNA-SIRT1-1186、shRNA-SIRT1-1306)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shRNA-NC),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入牛卵泡颗粒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干扰载体用于后续试验。以转染shRNA-SIRT1-1471的颗粒细胞为干扰组,转染shRNA-NC的颗粒细胞为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的颗粒细胞为空白对照组,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24,36,48和60 h各组颗粒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24,36和48 h各组颗粒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转染后48 h shRNA-SIRT1-1471干扰的颗粒细胞SIRT1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lt;0.05),故选用shRNA-SIRT1-1471作为最佳干扰载体。转染后24,36,48和60 h,干扰组颗粒细胞增殖效果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lt;0.05);转染后24~48 h干扰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从而使更多细胞进入M期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殖。【结论】SIRT1能抑制牛卵泡颗粒细胞的增殖,并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miR-142-3p在MCF-7细胞中作用机理,采用RNA免疫共沉淀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筛选及验证miR-142-3p作用靶基因;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验证靶基因及其介导的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及通路活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靶基因PTEN对miR-142-3p调节关系。结果表明,miR-142-3p靶向调节AKT和PTEN表达;miR-142-3p过表达组中PI3K-AKT-mTOR通路活性显著降低;miR-142-3p抑制组中PI3K-AKT-mTOR通路活性显著上升;抑制PTEN表达显著提高miR-142-3p表达量。因此miR-142-3p靶向调节AKT和PTEN表达继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性,PTEN与miR-142-3p存在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34a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 Hela细胞株传代培养后分为上调组、下调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microRNA-34a模拟物、抑制物和对照物,48 h后用CCK-8、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PTEN mRNA、蛋白表达。采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croRNA-34a靶基因。结果上调组Hela细胞增殖比对照组降低23.43%(P〈0.01),而下调组比对照组增加14.77%(P〈0.01)。上调组PTE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而下调组表达降低(P〈0.05)。靶基因预测分析显示microRNA-34a与PTEN基因mRNA的3UTR区无互补结合区。结论 microRNA-34a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可能与促进抑癌基因PTE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e cell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羊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中对其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为今后基于羊GCSF为靶标诱导全能干细胞进行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羊GCSF真核表达质粒pRTL1-GCSF和对照载体质粒pRTL1分别转染到1×105个细胞/mL的羊成纤维细胞中,培养48 h后,利用Trizol法分别提取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羊GCSF在羊成纤维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水平。通过GCSF依赖型细胞系NFS-60,利用细胞活力检测试剂alamarBlue测定转染48 h后羊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表达的GCSF的生物学活性。通过HEK 293F悬浮培养细胞系真核表达分泌型羊GCSF蛋白后,用Ni-NTA凝胶对细胞表达至细胞培养基中的GCSF蛋白进行纯化,并SDS-PAGE检测。加入纯化的30 ng·mL-1 GCSF蛋白后在24和48 h时,通过alamarBlue测定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态,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羊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羊GCSF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羊成纤维细胞48 h,检测发现在羊成纤维细胞中GCSF表达量得到显著提高。在羊成纤维细胞中,转染了pRTL1-GCSF质粒的羊GCSF表达量是转染了pRTL1空载对照组的(50 615.92±4 738.83)倍(P<0.01);羊成纤维细胞瞬时分泌表达的含有GCSF蛋白的培养基上清加入到GCSF依赖型细胞系NFS-60后,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中的NFS-60的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中的NFS-60的荧光强度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羊GCSF能显著刺激NFS-60细胞的增殖,表明在羊成纤维细胞中表达的羊GCSF具有生物学活性。用HEK 293F悬浮培养细胞系真核表达分泌型羊GCSF蛋白后,纯化得到羊GCSF蛋白。在羊成纤维细胞中添加30 ng·mL-1的羊GCSF后,体外培养24和48 h,GCSF试验组与培养基稀释液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变化差异不显著,而细胞周期的分布出现显著改变。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G1期细胞比例由(55.29±1.68)%增加到(69.37±0.24)%,差异极显著(P<0.01);S期细胞比例由(15.99±0.38)%变为(15.39±0.60)%,差异不显著(P>0.05);G2/M期细胞显著增多(P<0.05),比例由(22.88±1.00)%增大到(26.76±0.82)%。表明在羊成纤维细胞中加入羊GCSF的24 h后,处于分裂状态和间期的细胞显著增多。48 h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1期细胞比例由(65.96±0.37)%减少为(45.69±0.26)%,差异极显著(P<0.01);S期细胞比例由(13.45±1.33)%增加为(37.87±2.43)%,差异极显著(P<0.01);G2/M期细胞比例由(16.42±1.29)%变为(21.80±1.86)%,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加入GCSF的羊成纤维细胞在48 h时,处于间期的细胞显著减少,同时DNA复制状态的细胞显著增多。试验组凋亡率和对照组相比,培养24 h时对照组(Ctr)和试验组(GCSF)的凋亡率分别是(7.51±0.38)%和(9.16±0.46)%。48 h时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凋亡率分别是(5.73±0.29)%和(5.39±0.27)%。72 h时对照组(Ctr)和试验组(GCSF)的凋亡率分别是(8.88±0.45)%和(5.41±0.27)%,24 h和72 h凋亡率差异极显著(P<0.01),48 h检测时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在GCSF添加的24 h内促进了细胞凋亡,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凋亡受到抑制。【结论】羊成纤维细胞中可以瞬时过量表达羊GCSF,并具有生物学活性。GCSF不影响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可调控其周期,影响细胞凋亡。该结果为今后通过羊成纤维细胞介导GCSF培育具有高免疫力、高抗病性的羊进行分子遗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黄芩苷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观察黄芩苷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qRT-PCR检测miR-126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9、Caspase-3、p-p38和p53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miR-126在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比正常乳腺细胞低,黄芩苷干预乳腺癌细胞后miR-126上调最为明显(P<0.05)。用miR-126 mimics、miR-126 inhibitors转染乳腺癌细胞,Western-blot显示黄芩苷及miR-126 mimics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后Bcl-2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9和Caspase-3的裂解产物、p-p38、p53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显示黄芩苷和miR-126 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显示黄芩苷与miR-126 mimics促进癌细胞凋亡。结论 黄芩苷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miR-126调节凋亡相关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多聚AFPⅢ的作用机制,从南极鱼Lycodichthys dearborni的多聚三型抗冻蛋白基因LD12 cDNA中克隆得到AFPⅢ的四聚体,命名为LD4,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Tol2-actin-LD4-2A-EGFP。将表达质粒转染到斑马鱼细胞系ZF4中,发现LD4可以在ZF4中大量表达并且能够减少斑马鱼细胞在低温胁迫下的死亡率。通过对不同处理温度(28、18、10 ℃)下的WT、EGFP和LD4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找出26个表达差异转录因子,其中I3MB13、ZNF687b等表达上调,JUNCremb等表达下调,并且通过荧光定量PCR的验证。通过KEGG pathway分析发现,这些差异性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增殖等调节通路。采用 Annexin V-PE/7-AAD双染色法对3种不同温度下的WT、EGFP和LD4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LD4在低温下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LD4可能是通过其他通路而不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抵御低温胁迫,这为LD4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肉因子IL-15(interleukin 15)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5在动物肌肉品质调控和骨骼肌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构建IL-1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GV-492-IL-15,体外无菌分离培养猪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成肌细胞验证。将成肌细胞转染IL-15过表达重组慢病毒载体,试验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转染阴性对照病毒组(IL-15-)和转染GV-492-IL-15(IL-15+)慢病毒试验组(n=3)。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分析培养液中IL-15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分析成肌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经鉴定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经Western Blot检测,可以观察到20 kD附近处有特征条带;(2)分离培养的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呈梭形或纺锤形,诱导后可分化为呈管状的成肌细胞。将分化后的成肌细胞,进行α-SMA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视野中90%的细胞呈阳性反应,胞浆染成红色,表明细胞为骨骼肌成肌细胞。(3)转染GV-492-IL-15慢病毒后,与对照细胞组相比,成肌细胞内IL-1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01),但培养液中IL-15蛋白水平变化不大(P>0.05)。CCK-8结果显示,过表达IL-15可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GV-492-IL-15慢病毒的细胞早期凋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细胞晚期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慢病毒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转染IL-15过表达慢病毒可使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IL-15是定位在细胞内并发挥作用的,IL-15过表达对猪骨骼肌成肌细胞早期凋亡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抑制其晚期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这一研究将为IL-15正向调控猪骨骼肌肌肉品质和治疗相关肌肉疾病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导入B7-1基因的肿瘤细胞能否作为肿瘤疫苗治疗膀胱肿瘤。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 2000 (Lip2000)将B7-1基因导入鼠膀胱肿瘤(MBT-2)细胞。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而测得。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TT法.观察MBT-2-B7-1细胞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通过动物实验测定该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结果:当Lip2000与DNA的比值不低于4:1时能有效地转染MBT-2膀胱肿瘤细胞。转染了B7-1基因的肿瘤细胞能有效地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在体内明显延迟了肿瘤的发生;肿瘤的生长也明显受到抑制。结论:B7-1转基因肿瘤细胞可能是制备良好膀胱肿瘤疫苗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