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考察微波预处理火麻籽(Cannabis sativa L.)对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火麻籽置于微波功率560W条件下预处理7min,冷却至室温后低温压榨制油。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显著增加了油的酸价、过氧化值,降低了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使油脂色泽变深,而脱壳处理可使色泽得到明显改善;火麻籽油中检出8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3.88%、57.59%、16.33%,n-6/n-3脂肪酸为3.52∶1,是一种脂肪酸平衡合理的植物油;微波预处理不影响油的脂肪酸组成,使油中总酚含量增加1倍,总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分别增加41.99mg/kg和58.68mg/100g;微波预处理火麻籽显著改善了油的氧化稳定性,提高了油的抗氧化活性,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压榨火麻籽油相比,微波预处理后油的氧化诱导期延长了1.05h,DPPH自由基清除活力和FRAP总抗氧化能力分别增加8.46和81.85μmol/100g。表明微波预处理是一种适宜于提高火麻籽油品质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辽东丁香枝的总提液、氯仿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评定。方法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还原性和总酚含量测定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辽东丁香枝不同部位在不同浓度下的抗氧化能力及总酚含量。结果辽东丁香枝不同部位具有明显的清除DPPH、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较高的总酚含量。在清除DPPH自由基体系中,乙酸乙酯层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IC50值最低为0.033mg/m L,正丁醇层和氯仿层的次之,IC50分别为0.0546,0.0638mg/m L,在清除ABTS+自由基体系中,各部位抗氧化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层总提液氯仿层正丁醇层水层;还原性体系测定中,乙酸乙酯层的还原能力接近于BHT的;乙酸乙酯层的总酚含量最大,为164.7μg/mg,接近BHT的168.2μg/mg。结论辽东丁香枝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 4 种黔引迷迭香的多酚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利用 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3 种方法评价多酚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 4 种材料均富含类黄酮、酚酸和二萜酚等多酚类化合物,总酚含量介于 4 345.5~5 673.0 mg/100 g 。其中槲皮素、迷迭香酸、阿魏酸、绿原酸和鼠尾草酸是迷迭香最主要的酚类物质。黔引迷迭香 4 号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利用 DPPH、ABTS 和 FRAP等 3 种方法检测的结果依次为 184.4、290.0、155.6 μmol/g。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与总抗氧化活性能力显著相关,迷迭香酸对总抗氧化活性能力贡献最大,其次为鼠尾草酸、槲皮素和水杨酸。本研究对于了解黔引迷迭香抗氧化活性成分,以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大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评估大麻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和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浸提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FRAP总抗氧化能力测定试验、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提取大麻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0(g/m L)、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70℃。在该最优提取条件下,大麻叶总黄酮浸提量为14.28 mg/g。抗氧化试验表明,大麻叶总黄酮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1.288 mmol/L Fe SO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IC50=3.7μg/m L)低于VC的清除能力(IC50=2.3μg/m L),而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力相当于0.391 mmol/L的Trolox。该工艺提取大麻叶得到的总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为未来大麻叶总黄酮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桑葚叶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桑葚叶的总酚含量差异及应用价值,以收集引种的40个品种桑葚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桑葚叶中酚类物质,以总酚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超声辅助提取桑葚叶总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不同品种桑葚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对不同品种桑葚叶中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桑葚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5 ℃、超声时间30 min、固液比1∶45(g/mL)、乙醇浓度60%,4个因素对桑葚叶总酚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固液比>乙醇浓度。不同品种桑葚叶总酚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条桑五号’总酚含量最高,为(26.35 ± 0.29)mg/g,‘滇桑’总酚含量最低,为(20.44 ± 0.15)mg/g;不同品种桑葚叶抗氧化活性也存在差异,且趋势与总酚含量基本一致,‘条桑五号’桑葚叶抗氧化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为(77.64 ± 0.34)mg/L,总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为(2.58 ± 0.11)mmol/g;‘滇桑’桑葚叶抗氧化活性最弱,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IC50为(210.30 ± 0.19)mg/L,总抗氧化能力(FRAP)TEAC值为(0.73 ± 0.04)mmol/g。桑葚叶总酚含量与其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选择总酚含量高的桑葚品种栽培,可提高桑葚的综合附加值。  相似文献   

6.
椰子种皮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对羟基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ABTS(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咪唑-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总酚含量(68 mg/g),提取物浓度为0.1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6.89%,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71.0%,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4%,表明椰子种皮油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品种荔枝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用80%甲醇分别提取6个品种荔枝果皮中的酚类物质,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和自由基离子清除能力(ABTS)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鉴定不同的单体酚并分析其在不同品种荔枝果皮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荔枝果皮的酚类物质含量为28.69~68.48 mg/g,不同品种荔枝果皮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酚类物质的含量、FRAP和ABTS抗氧化活性能力均以‘荔枝王’为最高,分别为68.48 mg/g546.31 μmol/g和511.25 μmol/g。液相色谱结果鉴定出‘糯米糍’中的8种单体酚,而含量相对较高的是A型原花青素三聚体和原花青素A2。研究结果可为荔枝加工废弃物荔枝果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桑葚汁为原料,分析高压均质处理对桑葚汁中抗氧化成分(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压均质处理压力的增加,与桑葚原汁相比,其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均降低,且经过160 MPa均质处理后降低得最为显著(p0.05),分别减少了39.91%、27.35%、24.41%。经过不同压力均质处理后的桑葚汁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活性与桑葚原汁相比均下降,且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加,桑葚汁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说明高压均质处理对桑葚汁中抗氧化成分造成了一定降解,进而影响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GC-MS测定了海南文昌小叶杜拉种(E.guineensis-S.L.Dura)油棕果中棕榈油(PO)和棕榈仁油(PKO)的脂肪酸组成,并对二者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中总酚含量为(0.014±0.000 2)mg/g,而PKO中未测出多酚;PO及PKO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显著低于空白样品;75%PO对DPPH.的清除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达98.86%,而PKO对DPPH.的清除能力低于对照;PO中多酚提取物(PO-PF)及75%PKO对Fe2+的络合能力显著高于Vc、苹果酸和儿茶酸;PO-PF和75%PO对Fe3+的还原能力显著高于Vc及苹果酸,75%PKO对Fe3+的还原能力与Vc相当。PO-PF及25%~75%PKO对ABTS+.的清除能力优于Vc和苹果酸。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个产地的火麻籽油,分析了脂肪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及生育酚等脂溶性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火麻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9.4%~91.8%,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3.8%~80.5%;火麻籽油含有28种甘油三酯结构,含量最多的为三亚油酸甘油酯(LLL)、二亚油酸亚麻酸甘油酯(LLLn)、二亚油酸油酸甘油酯(OLL)三种甘油三酯。火麻籽油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α-1谷甾醇、环阿廷醇等6种植物甾醇,总甾醇含量为92.5~590.4 mg/100g,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占总甾醇含量的60%左右;火麻籽油含有α-、β-、γ-、ζ-四种生育酚,总的生育酚含量27.7~91.2mg/100g,其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占生育酚总量的90%左右。根据脂溶性活性成分含量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20个产地的火麻籽油分成5大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千层金叶片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研究了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和总多酚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千层金叶片醇提物正丁醇相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453.75±0.75) mg/g;75%甲醇粗提物及其正丁醇相对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抗坏血酸(VC)强;各组分还原力强弱顺序为VC>正丁醇相>75%甲醇粗提物>水相>乙酸乙酯相>BHT>石油醚相;正丁醇相和乙酸乙酯相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醇提物和水相强,石油醚相最弱;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清除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均与其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除石油醚相外,千层金叶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lCl3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和测定还原Fe3+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芦丁在0.01~0.1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为2.37%,5月和8月份采收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67.56和44.61mg/g,同时清除DPPH·活性亦较强,IC50分别为2.35和2.57mg/mL。结论不同采收期三白草中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较大差异,为三白草采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桃金娘果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除种子后的桃金娘果实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等体积的水与体积分数80%甲醇进行提取,测定2种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并对2种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的2种提取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体积分数80%甲醇提取物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DPPH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水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桃金娘果实多酚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主要测定牛蒡子75%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方法以及还原法和总酚含量测定法,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牛蒡子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牛蒡子醇提物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055mg/m L、0.121 mg/m L;当浓度为1.24 mg/m L水平,其吸光度值为2.390,显示较强的还原性,其中总酚含量为48.3μg/mg。结论牛蒡子的75%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天然抗氧化剂的食品保鲜和药物的治疗方面,牛蒡子的醇提取物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抗氧化材料,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4个抗氧化体系对红厚壳种仁油脂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厚壳种仁油脂总酚酸含量为(0.26±0.045)mg/mL。0.10%的红厚壳种仁油脂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TEAC值为123.39μmol/L;5%的红厚壳种仁油脂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100μg/mL的BHT;7.5%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100μg/mL的BHT和Trolox;1.6%的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能力均不及100μg/mL的BHT和Trolox。说明红厚壳种仁油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张旭  李静  徐静 《热带作物学报》2017,38(5):849-853
植物抗氧化研究对寻找高效率、低毒性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在海南分布较广的红树林植物海莲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对海莲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和清除ABTS自由基对海莲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价,采用比色法和福林酚法测定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结果显示,海莲茎的提取物在4个部位中抗氧化活性最好,清除二者的IC50分别为(0.234±0.053)mg/m L和(0.196±0.080)mg/m L,海莲中酚类物质含量较大,4个部位中茎的总酚含量最多,含量为13.2 mg。说明海莲各部位均显示出了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从植物中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比色法对嘉宝果嫩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进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研究,以期为嘉宝果嫩叶有效提取部位在食品、化工及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多酚含量(33.92 mg/g及总黄酮含量(13.35 mg/g)最高,其次为正丁醇相(总多酚31.11 mg/g;总黄酮12.93 mg/g)及水相(总多酚17.04 mg/g;总黄酮11.18 mg/g);石油醚相及二氯甲烷相均未检测到总多酚及总黄酮。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对DPPH及ABTS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明显高于其他极性部位。对酵母源和小鼠小肠源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活性大小依次分别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二氯甲烷相和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二氯甲烷相>石油醚相。以上结果表明嘉宝果嫩叶乙酸乙酯相与正丁醇相总多酚及总黄酮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及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是挖掘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物质的主要极性部位。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活性成分检测与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油品质与营养功能,有效开发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收集19个产地的紫苏籽,分析了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发现:紫苏籽油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五种脂肪酸,亚麻酸含量58.8%~70.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1.1%~93.8%;紫苏籽油含有△-5燕麦甾醇、菜籽甾醇、β-谷甾醇及环阿廷醇,总甾醇含量67.0mg/100g~94.4mg/100g;紫苏籽油含有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γ-生育酚占总生育酚含量95%左右,总的生育酚含量为63.4mg/100g~99.4mg/100g。通过主成分分析及主成分中各性状载荷分析发现,α-亚麻酸、γ-生育酚、菜籽甾醇是紫苏籽油的特征活性成分,对不同产地的紫苏籽油差异影响较大。对紫苏籽油的12个脂溶性活性成分进行分层聚类热图分析,可将19个产地的紫苏籽油分成6大类。   相似文献   

19.
陈曦  王勇  于靖 《园艺与种苗》2019,(2):1-5,38
[目的]系统研究槟榔花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为海南槟榔花的药用价值评价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0%乙醇超声提取并测定比较海南15种源产地槟榔雌花和雄花的总酚、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FRAP法和ABTS法测定提取液体外抗氧化能力,TOPSIS分析综合评价槟榔花药用价值。[结果]槟榔雄花的抗氧化能力普遍高于雌花,鸡心槟榔的抗氧化能力低于普通槟榔,乌石农场槟榔雄花WPM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 ]TOPSIS法可作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槟榔花质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以新鲜和发酵后椰子纳塔培养液提取物为试验材料,在测定提取物总酚含量的基础上(总酚含量新鲜纳塔培养液提取物1.86mg/mL±0.01 mg/mL,发酵纳塔培养液提取物1.36mg/mL±0.01 mg/mL),研究了2种培养液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Fe~(2+)的络合能力以及Fe~(3+)的还原能力,同时以BHT、没食子酸为对照.结果表明,2种培养液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新鲜培养液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Fe~(2+)络合能力、Fe~(3+)的还原能力均高于发酵后培养液提取物的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