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的影响,为开展南大青叶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全阴生、半阴生和阳生3个不同光照条件组别,于3月份定植后,观察植株生长状况,于5月至次年3月分别采收南大青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南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结果]南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随种植时间不同波动较大,每个设置组组内不同月份的靛玉红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设置组间仅11及12月份靛玉红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月份不同设置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3种光照条件均适宜南板蓝的生长,但综合考虑光照对南大青叶靛玉红含量、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认为全阴及半阴条件更适宜种植南大青叶。  相似文献   

2.
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靛玉红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洪生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328-232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Isatis tinctoria L.)中靛玉红含量差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大青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差异很大。前期靛玉红快速积累,7月开始,靛玉红含量上升,到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随着叶部的生长发育,大青叶中靛玉红的含量在6~7月递增率为24.5%,而6~8月的递增率为113.2%。[结论]大青叶不同生长时期的靛玉红含量变化较大,生长后期积累十分迅速。这可为大青叶采收期的制定及品质评价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凤婷  马永良  林春颖  熊清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66-12867,12879
[目的]研究酶法提取关键参数对南板蓝叶中靛玉红提取工艺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靛玉红的含量,并考察酶用量、酶解pH值和酶解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南板蓝叶中靛玉红酶法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 U/g,酶解pH值4.8,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靛玉红的Z值为7.02%。[结论]酶法辅助提取法适用于南板蓝叶中靛玉红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光强条件对穿心莲植株生长及有效药用成分的影响。[方法]在3个光照培养箱设置相同的温度及不同的光强,分别观察记录不同处理条件下穿心莲生长的农艺性状,并测定其有效药用成分。[结果]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过高易导致穿心莲植株偏低,总体长势并非越好;而光强最高,穿心莲主要药用成分含量总值最高。[结论]适当的光强较适宜穿心莲的生长,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穿心莲的主要药用成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摘 要:采用HPLC法对3个不同产地马蓝茎、叶中的3种中药效成分(靛玉红、靛蓝、色胺酮)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马蓝中的药效成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靛玉红、靛蓝含量在11月份都达到最大值,是提取靛玉红和靛蓝的最佳时期;而适宜于色胺酮提取的最佳时期在10月份。因此,可以根据马蓝提取物质的不同选择其最佳收获期。  相似文献   

6.
糯玉米生长受光照、通风等条件影响较大,笔者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沪玉糯3号”产量、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沪玉糯3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道地药材南板蓝根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  何明辉  魏成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30-18731
[目的]对原产于贵州省荔波县的南板蓝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海拔地区的长势、产量、品质及有效药用成分含量。[方法]选择贵州大学南校区(海拔1050 m)为试验地,试验期间,对试验小区进行定点观察,在南板蓝根植株生长发育期间,观察和记载其生物学特性,成熟采收时测产,对2个试验地南板蓝根的单株鲜重,有效药用成分靛玉红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引种后的南板蓝根能够成活且正常生长、发育成熟,引种成功。[结论]为规范贵州省道地药材南板蓝根的种植和生产,实现南板蓝根生产的优质、稳定和可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HPLC法作为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不同pH值和不同萃取溶剂对靛玉红提取的影响,确立了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靛玉红在1.5~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精密度RSD=0.64%,加样回收率为97.33%,重现性RSD=0.54%。HPLC法简单可行,准确性好,重现性高,是大青叶中靛玉红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氮素形态对菘蓝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为菘蓝栽培生产中高效利用氮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砂培法栽培菘蓝,以菘蓝根与叶的生物量、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及根系(R,S)-告依春、多糖含量为指标,研究菘蓝营养生长后期对3种氮素形态即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酰胺态氮(CO(NH2)2-N)的5种不同氮素浓度的响应。[结果]氮素处理增加了菘蓝叶与根的鲜质量,菘蓝的叶鲜质量、根鲜质量与根冠比对硝态氮的响应最为显著;叶片靛蓝、靛玉红、总生物碱含量与根系多糖含量对铵态氮响应最显著,而根系(R,S)-告依春含量则对硝态氮响应最显著,说明叶片与根系的活性成分对不同形态氮素响应存在差异。以2.5 mmol·L-1NH+4-N、5.0 mmol·L-1NO-3-N和10.0 mmol·L-1CO(NH2)2-N为最佳组合,该组合下菘蓝单株叶鲜质量、根鲜质量、总生物碱与靛玉红含量均为最大,分别为66.59 g、40.91 g、34.48 mg·g-1和2.26 mg·g-1。[结论]3种氮素配合施用能显著地影响菘蓝的生长与活性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精驯化栽培不同处理对株高生长速度的影响。[方法]以野生黄精鲜根为试材,研究驯化栽培中光照及水分对株高增长速度——株高月净增量的影响。[结果]5月份,遮阴比全光照栽培利于提高黄精株高生长速度,两者达极显著差异;6~8月份无显著差异(P0.05)。灌溉措施仅在5月份对株高增长速度影响显著(P0.05),后期灌溉反而不利。[结论]有利于提高株高生长速度的较优栽培措施为:遮阴条件下,5月份前期采取灌溉措施,5月份后期及以后生长期,无需灌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是亚热带观叶植物,在北方地区温室环境下,研究适宜广东万年青生长的水培营养液配方,为其在北方地区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陶粒为栽培基质,水为对照,选用霍格兰、日本园试、观叶植物营养液、调试A、B、C和D7种营养液配方,研究广东万年青的栽培生长形态和生长相关生理指标,筛选适宜广东万年青生长的水培营养液配方.[结果]7种营养液对广东万年青生长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7种营养液培养条件下其叶片含水量、植株含水量、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呈现一定变化.[结论]适于北方地区温室环境下广东万年青水培繁殖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为调试配方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构件生长对不同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方法]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紫茎泽兰入侵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落叶阔叶林、林区公路边和林区空旷地等4种生境类型中共设置样方120个,测量紫茎泽兰优势植株构件数据和环境因子分析不同生境紫茎泽兰的生长状况差异性和环境因子差异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变量主成分因子和环境变量主成分因子的关系。[结果]不同生境紫茎泽兰优势植株构件生长均差异显著(P0.01)。在华山松林中,紫茎泽兰植株相对弱小,各枝级数分配不均,这与华山松林内的弱光照条件、高海拔的气候特征及较大的草本层盖度密切相关。林区空旷地和林区公路边的植株各枝级的分枝密度和分枝强度均较其他2种生境的大,且各枝级数分配较均匀,这与生境的强光照条件有关。落叶阔叶林中的紫茎泽兰植株粗壮茂盛,但各枝级数分配不匀,这与该生境较高的土壤肥力和夏季林内光照不足有关。[结论]环境变化是影响紫茎泽兰构件生长的关键,紫茎泽兰构件生长对环境条件变化有不同的响应。建议对保护区不同生境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防止紫茎泽兰的入侵或降低其入侵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影响。[方法]通过在不同遮阴处理条件下对丹参植株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以及丹参主要生育期光合速率的测定,分析遮阴胁迫对丹参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不同遮阴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对丹参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茎变细,植株的高度、小叶片面积、叶片数先增加后减少。在全光照条件下,过强的光照不利于丹参的生长。7、8月份在海棠地2.0 m×3.0 m的遮阴处理下即郁闭度为32.7%时叶面积最大,叶片开展好,且药用器官根增粗增长,说明适度遮阴有利于丹参植株的营养生长。[结论]处于全光照和郁闭度32.7%之间的遮阴适于丹参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光强对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生长、药材大青叶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大青叶基原植物菘蓝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方法  在100%全光照、60%全光照、20%全光照下种植菘蓝,观测菘蓝生长旺盛期叶片生长情况,同时测定大青叶靛蓝、靛玉红、总黄酮、总多糖、总游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  结果  菘蓝叶片生长与光强呈正相关,100%全光照组的菘蓝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叶面积均为最高;大青叶靛蓝、总黄酮、总多糖质量分数均随着光强的降低而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靛玉红质量分数随光强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全光照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100%全光照组与20%全光照组间差异不显著;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随着光强的降低而升高。抗氧化活性与光强呈正相关,20%全光照组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半清除率(IC50)显著高于60%全光照组和100%全光照组(P<0.05)。  结论  100%全光照下大青叶药材产量最高,且内在品质最好,较60%和20%全光照更适合栽培。表8参39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法测定了二倍体与四倍体菘蓝叶片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含量。研究表明,二倍体与四倍体菘蓝的绿色叶片部分的靛蓝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3.3143、10.4343 mg/g,与其余部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靛玉红含量也以绿色叶片部位较高,分别为1.8733、1.2095 mg/g。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商洛种植的两年生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茎和叶在不同月份(5—10月)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变化,以探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在桔梗茎叶中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10月桔梗皂苷D的含量在茎中比较稳定,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叶中桔梗皂苷D含量在7—8月份含量较高,10月份含量急剧下降;叶中桔梗皂苷D平均含量(0.614%)大于茎中(0.257%),表明商洛地区所种植桔梗幼嫩茎叶也可入药,其采收期应在8月份。通过对不同月份及茎叶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研究,可为确定商洛桔梗入药部位及采收期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桔梗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合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有机肥料,促进铁皮石斛的生长,使其增产。[方法]在相同的大棚种植环境条件下,分别施加发酵羊粪、发酵蚕粪和发酵花生麸对铁皮石斛种苗进行处理。1 a后,再分别对不同有机肥处理的铁皮石斛植株相关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施加发酵羊粪(加入10%硫酸钾造粒)更有利于促进大棚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其植株的存活率、青叶数、茎节数和株高均高于施加发酵蚕粪的和发酵花生麸的。[结论]发酵羊粪(加入10%硫酸钾造粒)是一种适合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优质有机肥料,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自然条件下选育的3种不同耐寒番茄品系的耐寒指标及其生理特性。[方法]以苗龄21~28 d的番茄幼苗为材料,通过实验室冷处理模拟外界环境条件,鉴定植株的存活及生长状况;研究植株离体叶片冷处理恢复后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相对电导率,鉴定不同品系番茄植株的耐寒程度,分析电导率与存活率的相关性;测定冷胁迫条件下番茄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品系的番茄冷处理后,叶片形态变化、电导率大小、恢复后的生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系番茄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差异显著,脯氨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冷处理条件下不同品系番茄叶片的电导率与存活率存在一定相关性,植株耐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的野生药材及不同条件下栽培的白花丹药材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I部附录X A的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浸出物测定法热浸法测定,并采用DPS3.1软件对不同采收期的野生药材及不同条件下栽培品的根、茎、叶浸出物含量进行相似性评价。[结果]所有样品中(除不同光照条件外),药材根、茎、叶能明显分开,根和叶的相似度较高。不同采收时间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高于野生样品;其中1~3和11~12月的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较高,但由于1~3月份的白花丹个体太小,不适合采收。因此,选择10~12月作为采收期,这与当地采收时间基本一致;以种子苗和扦插苗繁殖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较高,而农业上植株生长产量以分株苗最好。但是,由于野生白花丹药材资源有限,使用种子苗和分株苗进行后续的试验样本不足,因此建议选择扦插繁殖方式;以生土栽培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中最高;而农业上以熟土栽培的植株生长产量最高,粘土次之。由于熟土的资源有限,再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选择粘土进行栽培;N、P和K肥都能促进白花丹植株生长。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施加适当量的N、P和K肥较好;全光照下栽培的白花丹根、茎和叶的总浸出物含量最高;聚类分析将全光照下生长的药材根聚为第1类,其余的为第2类;建议采用全光照进行栽培。[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的生长影响。[方法]以种植在室内及室外(林下套种)的草珊瑚植株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环境对草珊瑚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室外的草珊瑚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室内种植的草珊瑚。MDA含量较低,且变化较稳定,而根系活力相差很大,室内种植的草珊瑚这2个指标高于室外种植的。[结论]室外种植方式比室内种植的更利于草珊瑚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