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经过序列拼接首次获得了家兔KAP3.1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同时采用PCR-SSCP法对6个家兔群体KAP3.1基因的全部CDS序列以及部分5'端和3'端序列进行SNP检测,结果显示,KAP3.1-1位点上发现3种基因型,2个等位基因,在序列上发生了C91T突变,为沉默突变;而KAP3.1-2位点未检测到突变.6个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且表现为低度或没有多态.福建黑兔与九疑山兔,福建黑兔与皖系长毛兔,有色獭兔与白色獭兔,九疑山兔与白色獭兔,九疑山兔与皖系长毛兔之间不存在分布差异(P>0.05),而其他家兔群体彼此之间的分布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研究为KAP3.1基因是否能作为家兔毛质性状选育工作的分子标记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外显子与家兔毛色形成之间的关系,采用PCR-SSCP高温变性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个家兔群体(白色獭兔、青紫蓝獭兔、九嶷山兔和闽西南黑兔)的MC1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MC1R基因位点突变与家兔毛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C1R基因外显子发现了2个等位基因、3种基因型,103-108位点存在AGACGG插入。所有的群体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在所选的4个家兔群体的MC1R基因外显子中,A等位基因在白色獭兔、青紫蓝獭兔和九嶷山兔群体中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在闽西南黑兔群体中表现为优势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与白色、蛋白色等浅毛色性状相关,B等位基因与黑色、青紫蓝色及海狸色等深毛色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獭兔酪氨酸相关蛋白1(Tyrp1)基因在毛色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对獭兔Tyrp1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编码产物的基本理化性质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利用PCR-SSCP(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技术检测Tyrp1基因CDS序列的多态性分布状况。[结果]信息学分析发现,TYRP1蛋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有信号肽,具有酪氨酸酶家族特征性功能结构域。多态性检测发现仅在Tyrp1基因CDS的483 bp处存在1个C→T的同义突变,位于外显子2上,该碱基的突变没有造成氨基酸的改变(AUC→AUT,异亮氨酸)。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青紫蓝色獭兔群体处于非平衡状态,白色獭兔群体处于平衡状态。青紫蓝兔群体为中度多态信息含量(0.25PIC0.50),白色獭兔群体为低度多态信息含量(PIC0.25)。[结论]Tyrp1基因对獭兔的毛色有一定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獭兔毛色的选种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家兔MITF基因部分外显子多态性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色素细胞的发育成熟中的重要因子,可调控酪氨酸基因家族的表达,参与黑素生成的调控,从而影响动物的毛色。本实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白色獭兔、海狸色獭兔和闽西南黑兔群体中家兔MITF基因的5个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的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1、2、5、7的扩增片段均未表现出多态,在获得的大小为255 bp的引物4扩增片段中发现一个SNP(C43T)位点,在各群体中表现为3种等位基因型AA、BB、AB。测序结果表明第4外显子扩增片段的突变位于5′端的内含子区域,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统计结果显示,白色獭兔群体不处在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其余群体则均处于平衡状态。闽西南黑兔群体表现出中度多态(0.5>PIC>0.25),其余群体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苏系长毛兔群体12个微卫星座位多态性与1岁兔产毛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苏系长毛兔群体12个微卫星座位上平均检测到5.083 3个等位基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689 7个,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719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6 3.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发现,在D3Utr2座位上,398/424基因型个体的产毛量显著低于388/424基因型和404/434基因型个体的产毛量(P<0.05);在D7Utr5微卫星座位上,163/163基因型个体的产毛量显著高于139/139基因型和139/163基因型个体的产毛量(P<0.05).  相似文献   

6.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检测绵羊品种(湖羊、晋中绵羊和陵川半细毛羊)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基因外显子11核酸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研究该基因多态性对湖羊性早熟和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对引物扩增产物中,只有引物P2和P6的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引物P2扩增区存在2种基因型,分别为LL和LM型,在3个绵羊品种中均未检测到MM型;引物P6扩增区存在6种不同的SSCP带型,经序列比对分析存在T2053A、A2044T和G2003A的错义突变。湖羊和晋中绵羊P2扩增区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P6扩增区的2 053、2 044、2 003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湖羊和晋中绵羊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陵川半细毛羊间存在显著差异。P2扩增位点仅陵川半细毛羊的基因分布不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P6扩增区湖羊和晋中绵羊在各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处于群体平衡状态,陵川半细毛羊除2 003突变位点基因分布处于群体不平衡状态外,其余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LHR外显子11区不同基因型湖羊各胎次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LHR外显子11对湖羊的性早熟和高繁殖力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家兔XKR4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家兔生长速度的相关性。【方法】以新西兰兔(184只)和伊拉兔(193只)为研究材料,取其耳部组织,提取DNA,PCR扩增XKR4基因,采用直接测序法寻找CDS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利用HRM技术对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家兔XKR4基因内检测到3个SNP位点(内含子1中的c.804-8CT及外显子3中的c.1668CT和c.1698CT)。针对外显子3中的2个SNP位点,对40个样本直接测序,结果发现仅存在CC和CT 2种基因型,且处于完全连锁状态。对2种兔突变位点的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其总杂合度为0.287 1,总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02 7,多态性属于中等多态,表明该群体在该位点的遗传变异较高,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可以利用该位点进行与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辅助选择。关联性分析发现,CTCT单倍型个体70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CC单倍型个体(P0.05),且35到70日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CCCC单倍型个体(P0.01)。【结论】XKR4基因可作为影响家兔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产毛量的相关性,发现与产毛量相关的分子标记,为加快毛兔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08只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遗传变异检测,并运用SAS 8.1软件对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遗传变异与产毛量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苍溪长毛兔Hoxa4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1个SNP位点(c.294TC),该突变导致氨基酸由Ser-Pro(TCC-CCC)转变,共检测到TT、TC、CC三种基因型。其中T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0.596 2),T为优势等位基因(0.562 9)。对突变位点的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杂合度为0.494 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77 9,多态信息含量(0.372 2)处于中度多态,说明Hoxa4基因在苍溪长毛兔中具有较高遗传变异能力,有持续选育的潜力实现兔群遗传改良。关联性分析发现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73日龄产毛量显著高于TC型(P0.05),且146日龄阶段产毛量显著高于TT型(P0.05),极显著高于TC型(P0.01)。【结论】Hoxa4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可作为评定苍溪长毛兔产毛量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IGF-1R基因部分SNPs与银蓝水貂与美国短毛黑水貂2个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以同龄同场的银蓝水貂和美国短毛黑水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IGF-1R基因CDS序列的多态位点,利用SPSS(19.0)软件GLM统计模型分析基因SNPs不同基因型与水貂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在线软件对IGF-1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IGF-1R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8分别检测到G207A同义突变和G1782A同义突变,根据测序峰图对2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G207A位点在银蓝水貂群体中属于低度多态,G1782A位点在银蓝水貂群体中属于中度多态,G207A和G1782A 2个位点在美国短毛黑水貂中均为中度多态;χ~2检验表明,银蓝水貂和美国短毛黑水貂群体在2个突变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G1782A位点与美国短毛黑水貂的体重显著相关(P0.05),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值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和GA基因型个体。因此G1782A位点适合于短毛黑水貂体重的分子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KAP16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获取相关毛性状的DNA标记,为细毛羊在分子育种上提供依据,采用重测序技术和PCR-SSCP技术,验证KAP16候选基因的2个SNPs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同时,运用SAS 8.1软件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方法,研究其与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C41006938T突变点得到3种基因型为AA、AB和BB型,该群体中C41006938T突变点基因型频率为0.22、0.47和0.31;A和B等位基因频率为0.46和0.54,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T41007938C基因位点AA和AB基因型频率为0.77和0.23;A和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9和0.11,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表明,C41006938T和T41007938C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7和0.18,所以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群体在该基因的遗传变异处在中等水平。C41006938T不同基因型对体格大小和鉴定时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T41007938C不同基因型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剪毛量和弯曲有显著影响(P0.05);C41006938T和T41007938C组合基因型对剪毛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分析獭兔KAP基因和FGF5基因的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为獭兔下一步的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SSCP技术对KAP基因的4个位点进行遗传变异检测,通过SPSS软件下的GLM程序分析150只獭兔KAP基因2个多态位点及FGF5基因2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LSM)、最小二乘效应值(LSE)及其遗传方差;通过标记位点与胴体性状和毛皮性状的遗传相关预测了选择反应.结果表明:獭兔KAP3.2位点可作为胴体深和被毛密度的标记位点,KAP6-1位点可作为獭兔体质量,胴体质量和被毛长度性状的标记基因型的标记位点,FGF5-1位点可作为体质量、胴体质量、皮质量和被毛密度的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KAP6.1基因与绵羊羊毛性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KAP6.1基因功能及细毛羊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69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技术、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并开展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KAP6.1基因存在C159T碱基突变,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159T位点AA、BB和AB基因型间的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净毛率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平均污毛产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结论】KAP6.1基因可作为绵羊污毛产量的候选基因之一,BB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选择污毛产量高的个体。  相似文献   

13.
以新扬州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作为控制其生长、发育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对IGF-Ⅰ基因主要部分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发现了2个多态位点.测序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插入(G)和(G→C).分析多态位点与0-12周龄鸡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插入(G)突变基因型中,2周龄鸡体重BB型与AB型差异显著(P<0.05),但AA型与AB型和BB型差异均不显著,而(G→C)突变各基因型间没有显著差异;插入(G)突变位点对0-12周龄鸡的龙骨长、胫骨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而(G→C)突变位点仅在鸡6周龄时表现出与龙骨长、胫骨长间的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KAP6.1基因属于角蛋白家族,羊毛纤维的复杂结构主要由角蛋白组成,这些蛋白对于羊毛纤维的机械性能和主要构造起主要作用。本研究以69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技术、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KAP6.1基因存在C159T碱基突变和57 bp的插入/缺失,其中,C159T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B型,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3694,0.4574,0.1732,等位基因A频率为0.4560,等位基因B频率为0.5440。57 bp的插入/缺失位点存在2种基因型AA型(303 bp)和AB型(303 bp/246 bp),基因型型频率依次为0.9292和0.0707,等位基因A频率为0.9646,等位基因B频率为0.0354,实验证明KAP6.1基因能够作为优质细毛羊毛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促卵泡素β亚基(follicle - 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检测该基因对多浪羊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CR - SSCP技术,采集产双羔及以上的多胎多浪羊血样310份,研究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同时检测基因型频率以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FSHβ基因在多浪羊群体中检测到AA、AB和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0.6和0.04.多浪羊A和B等位基因频率为0.66和0.34.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该突变导致5个氨基酸的改变.BB基因型多浪羊产羔数分别比AB和AA基因型多1.1071只(P<0.01)和1.017只(P<0.01),AB与AA基因型之间的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FSHβ基因首次在新疆多浪羊群体中发现了BB基因型,绵羊FSHβ基因座位可能与多浪羊高繁殖力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猪远端缺失基因5(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的多态性、群体分布特性及其与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6个中外猪品种中的多态性分布,并分析了该位点与猪体尺和胸椎数的关系。检测结果表明,经HhaⅠ酶切后在6个猪品种群体均发现了CC、CT和TT 3种基因型,其中C等位基因在莱芜黑猪中为优势等位基因,而T等位基因在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猪、大约克猪和长白猪中占优势。在该多态性位点,莱芜黑猪、里岔黑猪、鲁莱黑猪、杜洛克和长白猪群体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大约克猪群体偏离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254~1.991之间;杜洛克猪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82,属于低度多态,其余品种均在0.254~0.374之间,属于中度多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对莱芜黑猪体长、体高、屠前活重、腹围、胸围、腿臀围和胸椎数以及里岔黑猪胸椎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lx5基因g.394C>T位点在猪群中存在多态,基因型分布在莱芜黑猪与其他猪种间不同,与猪体尺和胸椎数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秦川牛TNFSF1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以399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18~24月龄健康秦川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TNFSF11基因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秦川牛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NA测序发现在TNFSF11基因第3内含子即34 080bp处(C331区域)和第3内含子34 096bp处(C332区域)分别发生C→T突变和T→C突变;PCR-RFLP分析发现,秦川牛TNFSF11基因C331区域经创造酶切位点后可以被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特异切割为有GG、GH和HH 3种基因型,C332区域可以被内切酶BseLⅠ特异切割为MM、MN和NN 3种基因型;与测序结果比对显示,秦川牛TNFSF11基因C331、C332各酶切基因型与测序结果显示相一致。卡方检验显示,C331位点在所检测牛群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C332位点则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且C331处GH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状态;C332处基因型MM为优势基因型,M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状态;关联分析表明,C33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腰高、腰角宽和胸围方面差异显著(P0.05),C332位点在体斜长和腰高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连锁不平衡检测发现,两位点存在一定的连锁特性(r2=0.213),将两突变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可知,HHMM基因型各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高于单标记位点。说明TNFSF11基因对秦川牛体尺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其中组合HHMM可能是影响秦川牛体尺胴体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在选育中应加大其选择力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对85只小尾寒羊在转铁蛋白(Tf)位点上的6个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f位点检出6种表现型TfAA、TfBB、TfCC、TfAB、TfAC、TfBC, 受4个等位基因(TfA、TfB、TfC、TfD)控制, 其中TfC为优势基因;血清转铁蛋白位点的不同表现型之间,羊只的6个表型性状间均有一定的差异,除在体重和体长位点上TfCC型显著大于TfBB型外(P<0.05), 其余4个性状均表现为弱相关(P>0.05);TfCC型可作为小尾寒羊体重和体长两生长性状上早期选种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TYK2基因在家兔肠炎发生中的遗传效应,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家兔抗病育种的辅助选择标记。[方法]通过构建病例组-对照组肠炎兔群和低纤维诱导的肠炎兔群,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以及qRT-PCR法检测TYK2基因在回肠和结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TYK2基因外显子区域有5个c SNP,只有c.1477(c.1477,CT)位点发生非同义突变,导致氨基酸p.Leu 404 Phe(LF)的改变,C等位基因增加了肠炎的易感性(OR:1.36;95%CI 1.269~2.151;P=0.019),而等位基因T对肠炎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OR:0.81,95%CI 0.352~0.960;P=0.018)。TYK2基因不同基因型和不同肠炎程度的mRNA水平均呈现差异表达(P0.05)。[结论]TYK2(c.1477,CT)是家兔肠炎易感风险基因,为家兔的抗病育种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20.
KAP基因的多态性与辽宁绒山羊经济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辽宁绒山羊KAP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多态位点对绒山羊产绒性状和体重性状的关系,寻找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为下一步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了绒山羊KAP基因的多态性,分析了4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的最小二乘均值(LSM)、最小二乘效应值(LSE)及其遗传方差;通过标记位点与经济性状的遗传相关预测了选择反应。【结果】产绒量性状上,S1-AB和S1-BB的LSM显著高于S1-AA (P<0.05),S2-BB 的LSM显著高于S2-AA和S2-AB(P<0.05),S3-BB的LSM显著高于S3-AA和S3-AB (P<0.05),S4-AB的LSM显著高于S4-AA和S4-BB(P<0.05);在体重性状上,S2-BB的LSM显著高于S2-AA和S2-AB(P<0.05),S3-AA和S3-AB的LSM显著高于S3-BB(P<0.01);产绒量性状和体重性状上S2位点的选择反应最大。【结论】产绒量性状上,S1-AB,S1-BB,S3-BB和S4-A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性状上,S3-AA和S3-AB基因型可以作为标记基因型;在体重和产绒量性状上S2-BB基因型可作为多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