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吡虫啉和啶虫脒树干注射对垂柳叶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杀虫剂树干注射均可引起垂柳叶片PPO活性上升,POD活性下降。吡虫啉处理对PPO和POD活性的影响均大于啶虫脒,两种药剂处理后15 d PPO活性均达到最大值,10 d POD活性均最低,药后30 d PPO和POD活性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吡虫啉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Rf=0.71)消失,E2(Rf=0.77)活性升高;啶虫脒处理使PPO同工酶酶带E1活性升高,E2消失;药后10,45 d各处理酶带带型基本稳定。吡虫啉处理使POD同工酶药后10 d酶带P1(Rf=0.51)、P4(Rf=0.67)消失,45 d P1消失而P4又出现;啶虫脒处理使POD同工酶酶带P1活性升高,P2(Rf=0.56)消失,药后10,45 d酶带带型相同。说明PPO和P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变化与注药种类有密切关系,可作为研究树干注药对树体生理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药对柳树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柳为材料研究4种注干药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虫啉.敌敌畏和敌畏.氧乐)树干注药后其叶片内几种保护酶活性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药剂树干注药后垂柳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敌畏.氧乐对SOD影响最明显,药后1 d活性上升了85.01%,6 d活性下降了35.99%,20 d上升了32.00%。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吡虫啉对PPO刺激作用最明显,药后10 d活性上升了21.87%;对POD抑制作用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下降了24.78%。敌畏.氧乐对PAL活性影响最显著,药后6 d活性上升了28.97%。各药剂处理均可提高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其中敌畏.氧乐的影响最显著,药后3 d含量增加了52.91%。树干注药30 d后各处理组SOD、POD、PPO和PAL活性及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3.
光谱技术实现了桃树叶片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值的监测,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桃树叶片SPAD值光谱估算模型。分析各生育期桃树叶片SPAD值的变化及其与叶片光谱的相关关系,分析5种红边参数与SPAD值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3种红边参数,分别与SPAD值进行单因素建模;然后把红边参数和SPAD值用主成分分析、基于PCA-BP神经网络算法建模,并对估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5-9月,桃树叶片SPAD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8月达到最大;2)4个生育期所建立的3种模型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中6月估算SPAD值的模型,建模精度和验证精度均最高, R 2≥0.814;3)各生育期桃树叶片SPAD值在单因素模型中,以红边位置建立的模型估算和预测精度最高;4)各个生育期中,基于PCA-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算效果最好,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最高, R 2最高分别为0.938和0.974;主成分分析模型次之,单因素模型最低。因此,基于红边参数建立的PCA-BP神经网络反演模型能进行桃树叶片SPAD值的准确估算,为桃树叶片叶绿素含量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瓜叶片气孔密度、总糖含量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负相关。黄瓜霜霉病菌的侵入需通过叶片发育成熟的气孔。气孔大小、还原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无关。接种霜霉病菌后,不同品种PO酶活性均在症状出现时期开始上升且感病品种PO酶活性上升高于中感和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与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正相关。接种发病后,抗病和感病品种PPO酶活性均上升,抗病品种上升高于感病品种。在健叶中,抗病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病叶中SOD酶活性降低。接种后刚显症时,抗病、感病品种SOD酶活性均上升且感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抗病品种;发病后期,酶活性下降。 丝瓜与霜霉病组合中PPO酶活性的变化和黄瓜与霜霉病组合中的变化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蚜虫的种类较多,为害桃树的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瘤蚜三种。这三种蚜虫均在桃树发芽展叶时,以成、若蚜群集在桃叶背面及嫩梢上吸食汁液,为害叶片。被害的叶片呈现出黑色、红色或黄色小斑点,使叶片逐渐变白卷缩,严重时引起落叶,削弱树势,影响桃树的花芽形成和产量。因此必须注意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是桃树叶芽露绿、花芽现蕾时,此时可用药  相似文献   

6.
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防御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指标,研究生防菌TB2和甘蔗赤腐病病菌对甘蔗植株抗病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TB2、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病原菌处理、生防菌处理等处理后,与植物防御抗病相关的PPO、POD、SOD、PAL、CAT防御酶活性均比对照组高,表明TB2和赤腐病菌均能诱导甘蔗叶片中的防御酶活性增强;先喷施生防菌后接病原菌的防御酶活性比同期先接病原菌后喷施生防菌的高,说明TB2诱导能力强于赤腐病菌。两者共同处理的甘蔗叶片中5种防御酶活性高于单独处理。可见TB2和赤腐病菌共同诱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防腐剂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木(Poplar)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中草药防腐药剂和铜唑(CuAz)对其进行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对木材力学性能(MOE、MOR),尺寸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经中草药防腐处理后,杨木和樟子松两种木材的MOE值和MOR值,均有下降趋势,对樟子松的MOE值影响显著,对杨木的MOR值影响显著。(2)两种木材经中草药防腐处理后,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下,防腐处理的木材尺寸变化率均比素材小,尺寸稳定性比素材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草坪草褐斑病菌粗毒素液对寄主叶片防御酶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利用草坪草褐斑病菌粗毒素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接种盆播坪草高羊茅,1周内逐天采集处理叶片,测定叶片防御酶(PAL、POD、PPO、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坪草高羊茅叶片经粗毒素液处理1周内,PAL、POD、PPO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并且高浓度毒素处理较低浓度毒素处理的酶活性高,而经毒素处理后的坪草叶片CAT酶活性较对照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外源茉莉酸(JA)对菜豆和番茄化学防御的诱导作用,以鲁阳地豆菜豆和红珍珠番茄为材料,研究4种浓度(0.001、0.01、0.1和1 mmol/L)JA喷施2种植物幼苗后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 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JA处理可以提高菜豆和番茄叶片3种防御酶的活性,活性提高与诱导的JA浓度和诱导时间有关。0.001 mmol/L JA对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不明显,0.1 mmol/L JA诱导效果均显著。4种JA浓度对番茄叶片POD和PPO均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但0.001和1 mmol/L JA对LOX诱导效果不明显。0.1 mmol/L JA处理72 h后对番茄叶片LOX诱导作用最强,但处理24 h后对番茄叶片POD和PPO以及菜豆叶片3种防御酶诱导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
树形对桃树叶片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树形对桃树叶片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桃树栽培中适宜树形的选择及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桃树品种"甜桃王"为试材,比较了开心形和纺锤形桃树叶片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1)4-10月份,2种树形桃树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纺锤形桃树叶片6月份的叶绿素a含量、8月份和9月份的叶绿素b含量显著高于开心形桃树;开心形桃树叶片9月份的叶绿素a含量、6月份的叶绿素b含量、6-10月份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纺锤形桃树。(2)2种树形桃树叶片比叶质量均存在由内向外,由上到下升高的趋势。(3)除7月份外,开心形桃树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纺锤形桃树。(4)2种树形桃树果实的果形指数、果皮叶绿素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同冠层开心形桃树果实的单果质量均显著高于纺锤形桃树;纺锤形桃树中、下层树冠的果实硬度均显著高于开心形桃树;上层树冠开心形桃树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纺锤形桃树;开心形桃树上、中层树冠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纺锤形桃树。(5)开心形桃树的单株产量较纺锤形桃树高13.44 kg,但每公顷产量仅为纺锤形桃树的64.9%。【结论】桃树生产上采用纺锤形树形,可以显著提高桃树产量,但其果实品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桃树体内生化代谢与其对流胶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对流胶病表现为高抗、中抗、感病 3种类型的桃品种 (系 )为材料 ,接种流胶病病原菌后 ,定期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过氧化物酶 (PO)、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和绿原酸、木质素的含量 ,并进行PO和PPO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桃对流胶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代谢的PAL有密切关系 ,并通过代谢产物绿原酸、木质素的增加得到表现 ;同时与PO和PPO的活性也有密切关系 ;但PO、PPO同工酶与桃对流胶病的抗性并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氮素形态对抗大白菜小黑点病品种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病品种鲁白15、M36为材料,研究了收获期大白菜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与抗病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鲁白15对氮素形态比较敏感,M36对氮素形态不敏感;且两品种在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下较有规律性,酰胺态氮处理中间稍有波动。在铵态氮处理条件下,鲁白15叶柄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硝态氮处理;叶片中MDA含量、POD、PPO活性与叶柄中的趋势一致,而S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则与叶柄中的相反。对于M36而言,硝态氮处理的叶片中SOD、POD、PPO活性以及MDA、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铵态氮处理,叶柄中SOD、POD活性、酚类物质含量与叶片中的趋势一致,而MDA含量、PPO活性则与之相反。综合来看,不论在何种氮素形态下,鲁白15和M36叶片中SOD、POD、PPO活性及MDA、酚类物质含量都高于叶柄中。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生草对南疆温室桃叶片、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在温室桃园行间生草,设置间种小黑麦(triticale,T1)、间种三叶草(trifolium,T2)和清耕(CK)3个处理,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桃树叶片、果实品质和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处理。结果表明,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和三叶草均能使桃树叶面积增大,叶片变厚,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养分增加。与CK相比,T1和T2处理的桃树叶片厚度分别增加了0.21和0.02 mm,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27和0.10 mg·g-1,叶片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40和0.26 g·kg-1。生草间种还能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CK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14.80和10.2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63%和1.26%。生草间种也提升了桃树结果枝的坐果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整体看,温室桃园间种小黑麦在改善果实品质和提高产量的效果优于间种三叶草,研究结果可为南疆温室桃的优质栽培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香蕉苗经生防菌处理后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葡聚糖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的指标,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OC)和拮抗细菌(Bio-B3和Bio-d5)后香蕉植株根部内这些酶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拮抗细菌Bio-B3、拮抗细菌Bio-d5、病原菌FOC及同时接种Bio-B3和FOC、Bio-d5和FOC,均在接种2 d后PO和PPO活性最先达到最大值,葡聚糖酶在接种后活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接种12 d后上升速率加快。比较不同接种处理诱导产生各种酶活性的强弱可发现:接种Bio-d5+FOC、Bio-B3+FOC、Bio-B3和Bio-d5的PO活性高峰明显比接种FOC的高,PPO活性高峰略大;接种Bio-B3+FOC、Bio-d5+FOC、Bio-B3和Bio-d5的葡聚糖酶活性始终比只接种FOC的高。  相似文献   

15.
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多酚类物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氮素用量对烤烟上部叶片主要多酚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升高,且各个处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打顶后20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各处理PAL活性均从打顶开始逐渐升高,并在打顶后30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降低;氮用量对总酚、绿原酸、类黄酮的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氮用量高的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芳香值以施氮量45.0kg/h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经济可行的缓解红叶桃夏季叶色返青的方法,以1年生红叶桃为试材,研究了夏季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与蔗糖溶液混合喷施对红叶桃叶片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花色素苷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蔗糖溶液后,红叶桃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含量、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喷施清水对照。各处理中,以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6%蔗糖处理的红叶桃叶片着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抗病杉木受炭疽病菌侵染后,其叶组织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增加高于中抗和感病的杉木,而中抗杉木又高于感病杉木;抗病杉木受侵染后产生两条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和两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中抗杉木产生1条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和1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感病杉木只产生一条新的PO同工酶谱带,没有新的PPO同工酶谱带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促进烟叶生长的植物生长物质,研究了烤烟喷施植物生长物质(主要成分为赤霉素)对烘烤过程(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中烟叶含水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和非正常(高温高湿)2种烘烤条件下,植物生长物质处理烟叶的含水量差异较大,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36h烟叶含水量下降速度缓慢,而在后期下降速度较快;而非正常烘烤条件下,烘烤0~60h烟叶含水量下降均较慢,至烘烤60h,仍在鲜烟叶的50%左右。在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烘烤时间的延长持续下降,到烘烤60h时,活性达到最低;而在非正常烘烤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但在烘烤最后酶活性仍明显高于正常烘烤条件下的酶活性。2种烘烤条件下,各处理多酚含量总体上均有升高趋势,且在烘烤前期,除少数处理外,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处理能提高烟叶多酚含量,但到烘烤后期大部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2种烘烤条件下,喷施植物生长物质各处理上等烟比例均显著高于CK,且正常烘烤条件下的上等烟比例均高于非正常烘烤条件,可见,施用植物生长物质均提高了上等烟比例,以植物生长物质4号和7号的配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刘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4-21076
[目的]比较5种化学试剂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方法]待黄瓜幼苗长到4叶期时采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钠诱导处理第2片真叶,7 d后测定第3片真叶防御酶系活性;同时诱导处理后进行接种试验,统计发病情况。[结果]5种化学试剂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促进黄瓜叶片POD、SOD、PAL和PPO酶活性的升高以及叶片的超微弱发光,降低了黄瓜叶片病情指数。[结论]5种试剂处理均诱导叶片产生系统抗性;诱导处理中草酸诱导抗病性的效果最为显著,其余依次是水杨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钙。  相似文献   

20.
叶面喷施肥对丝棉木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丝棉木植株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1%尿素,1%尿素+1%磷酸二氢钾,1%尿素+1%磷酸二氢钾+0.5%微量元素(铁、锌、铜、锰)3个处理,进行叶面喷施,清水喷施作对照,测定SOD、POD和PPO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对丝棉木SOD酶活性的影响非常明显,配施高于单施,以多元肥为最优;施肥对苗木各器官内POD酶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喷施N、P、K肥能增强提高苗木体内POD酶活性;施肥可提高苗木体内PPO酶活性,增强苗木抗性,尤其不能忽略多元素复合肥的作用。总之,3种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植株酶活性的效应显著,多元复合肥能够提高和延长丝棉木叶的酶活性,且更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抗逆性,促进苗木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