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以感官值和氨基酸回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微生物发酵法对波纹巴非蛤酶解液的脱腥效果。确定活性炭吸附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为3.5%,作用温度80℃,作用时间40 min,酶解液腥味值为1.5,游离氨基酸的回收率为68.4%;微生物发酵法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浸出物添加量为0.7%,作用温度为35℃,作用时间为45 min,酶解液腥味值为1.3,游离氨基酸的回收率达到92.4%。微生物法脱腥比活性炭吸附法脱腥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酵母发酵、β-CD包埋、柠檬酸和CaCl2混合溶液浸泡、乙醇萃取等对鲣鱼肉进行脱腥处理,以三甲胺含量和感官评定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法脱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酵法脱腥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酵母浓度2.00%,时间1.5 h,温度40℃,pH 6。  相似文献   

3.
周鸣谦  刘云鹤  姚东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61-17763,17765
[目的]研究比较泥鳅加工中的不同脱腥方法的脱腥效果.[方法]确定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的最佳配方以及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的最佳配方,并采用GC-MS法对脱腥前后泥鳅的挥发性成分及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用于即食泥鳅加工的香辛料腌制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3%,料酒8%,姜汁4%,五香粉1%;用于膨化泥鳅加工的柠檬酸盐混合液浸泡脱腥最佳配方为食盐2%,柠檬酸0.15%,鱼液质量比为1:4.未脱腥泥鳅肉中共检测出38种化合物,醛类、酮类是其主要腥味物质,经脱腥处理后,腥味物质含量明显减少.[结论]研究可为开发生产不同的泥鳅产品所需相应的脱腥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贻贝肉酶解液的脱苦脱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去除贻贝肉酶解液的苦腥味,采用活性炭吸附、β-环状糊精包埋、酵母发酵、活性炭吸附和β-环状糊精包埋联合法对贻贝肉酶解液进行脱苦脱腥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和β-环状糊精包埋联合法去除苦腥味的效果最佳,贻贝肉酶解液经过添加1.25%活性炭在40℃下吸附35 min,离心过滤除去活性炭后,继续用1.2%β-环状糊精,70℃保温10 min处理后苦腥味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牛肝腥味过重这一关键问题,使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方法】以牛肝为原料,腥味值为评价标准,采用盐水酵母复合脱腥法,根据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确定最佳脱腥工艺条件.【结果】牛肝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安琪酵母发酵温度30.00℃、酵母添加量1.00%、食盐添加量5.6%和食盐溶液浸泡78.00min.【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牛肝色泽良好、质地致密、形态完整、表面光滑、香气浓郁、无腥味,且成本较低、操作简单,提高了副产物的利用价值,为今后牛肝产品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鱼酱脱腥调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淡水鱼为原料,添加日常调味料如姜汁、紫苏、食醋、辣椒、香叶、八角、味精、花椒粉等,综合开展鱼酱脱腥调味的影响研究,确定鱼酱脱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样品添加1%的姜汁,经蒸煮后,加入乙基麦芽酚0.05%,每250 g鱼酱添加含有紫苏水14%,香料水4%、料酒8%,食盐1.0%,辣椒酱3%,胡椒粉0.4%,味精0.6%,酱油2.5%的混合调味料,鱼酱成品感官评分显著升高(P<0.05),脂质氧化速度显著减慢(P<0.05),脱腥效果十分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干湿热结合法去除大豆豆腥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豆腥味是制约大豆制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主要障碍.研究利用干湿热结合法对大豆进行脱腥处理.该法能彻底去除豆腥味且保持较高的蛋白质得率,能够提高大豆制品的品质.干湿热结合法去除大豆豆腥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干式加热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30s;浸泡溶液KOH浓度为0.50%,浸泡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8.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研究脱色脱腥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各试验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对于寡肽损失率的影响顺序为:添加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对梅花鹿胎盘寡肽脱色脱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0%,脱色pH值11,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60min。此工艺条件下脱色率为74.8%,寡肽损失率为19.5%,无腥味。  相似文献   

9.
朱俊玲  卢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95-7696,7698
[目的]研究海带的脱腥工艺和复合果丹皮的配方。[方法]以海带、苹果、胡萝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复合果丹皮的最佳工艺配方,并用绿茶进行了海带的脱腥处理试验。[结果]用浓度为1.5%的茉莉花茶60℃处理海带10 min可脱腥。复合果丹皮的最佳配方:苹果浆∶海带浆∶胡萝卜浆为2∶1∶1,加糖量为30.00%,柠檬酸0.90%,海藻酸钠0.10%调配,在60℃下干燥6.0 h。[结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得色泽、风味、口感较好的果蔬复合果丹皮。  相似文献   

10.
氯化锌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化锌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操作参数。[方法]以从棉浆黑液中提取的酸析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并以得率和碘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选择氯化锌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4因素对氯化锌制备活性炭的影响依次为:陈放温度>陈放时间>浸渍比>氯化锌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陈放时间12 h、陈放温度120℃、浸渍比1∶3、氯化锌溶液浓度40%、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70 min、升温速率10℃/min;制备的活性炭得率为46.39%、碘吸附值839.6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5.5 ml/0.1g、A法焦糖脱色率120%、水分4.81%、灰分5.29%。[结论]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棉浆木质素活性炭方法简单,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稻壳为原料,通过低温碱处理、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研究磷酸溶液浓度、浸渍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活性炭制备工艺和参数.结果表明:稻壳经过预处理、低温NaOH处理、磷酸活化处理的工艺参数为:磷酸活化剂浓度55%、浸渍比2.0、活化温度475℃、活化时间60 min,制备的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达到940、128 mg/g,符合GB/T 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二级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酶法水解鲢鱼蛋白及活性碳脱腥苦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鲢鱼为原料,水解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酶法水解鲢鱼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以活性炭为脱腥苦试剂,确定活性炭对鲢鱼蛋白水解液脱腥苦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解冻比自然解冻的水解度要高;双酶(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按1∶3(W/W)混合同时水解,酶用量0.4%(W/W)、料液比1∶4(W/V)、55℃、pH6.0、水解4 h,水解度达12.55%;活性炭脱腥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量1.5%(W/W)、pH4.5、作用0.5 h,水解度为9.30%。在此酶解和脱腥苦条件下,制得的水解液清亮透明,气味较好,基本没有腥味和苦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条件,实验采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浸泡法,探究种皮去除过程中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去皮效果的影响,进而选出最佳去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为1.8%、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0min时去除种皮的效果最好。NaOH溶液浸泡法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方法,实验为研究太白贝母种子休眠过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金军  周迟骏  周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29-11730,11732
[目的]研究悬铃果毛制备活性炭纤维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悬铃果毛纤维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用活化剂浸泡后,经过预氧化、碳化、活化处理后制得活性炭纤维的性能,并研究pH、吸附剂量、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活化剂(NH4)2HPO4溶液浓度为15%时浸泡10 h,在200℃下预氧化30 min,在N2保护下置于马弗炉中在800℃下炭化40 min,炭化的升温速率选择10℃/min,最后用饱和水蒸气进行活化,即得到性能良好的活性炭纤维。[结论]活性炭纤维对水体中甲基橙的吸附量为83.56 mg/g,各反应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为:活化方式>炭化时间>炭化温度>活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橙皮活性炭,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的脱色作用。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及脱色时间等因素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脱色条件,并对吸附脱色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浓度为25 mg/L、橙皮活性炭加入量为1.50 g/L、吸附时间为90.0 min的条件下,橙皮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效率可达95.4%,其吸附脱色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吸附动力学模型较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鲶鱼肉的脱腥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法,以感官评定腥味值为判定指标,通过对水漂洗法、β-CD包埋法、活性炭吸附法和酵母粉发酵法4种不同的脱腥方法进行比较,优选鲶鱼肉最佳脱腥方法。[结果]4种方法中以酵母粉发酵脱腥为最佳脱腥方法,其具体脱腥条件为:酵母粉的接种量1.0%,作用温度35℃,作用时间90 min。[结论]确定酵母粉发酵脱腥为最佳脱腥方法,为鲶鱼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邓真丽  胡巧开  王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56-2559
对制备板栗壳活性炭及其吸附处理Cr6+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板栗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00 min,ZnCl2浓度300 g/L,板栗壳与ZnCl2溶液的料液比1∶3(m/V,g∶mL);吸附处理Cr6+的最佳条件为含Cr6+的废水pH 2~3,在常温下,用3.2 mg/mL活性炭吸附处理含20 mg/L Cr6+的模拟废水,以130 r/min振荡60 min,在此条件下对Cr6+的去除率可达98%以上,处理后Cr6+残余浓度低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 mol/L HCl对板栗壳活性炭的再生效果优于1 mol/L NaCl,且再生后的板栗壳活性炭对Cr6+仍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梨姜复合果酒制作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开发梨姜复合果酒,提高我国梨资源的利用率,以梨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鲜姜,以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为菌种,发酵生产果酒,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等方法对果汁澄清工艺、果酒发酵工艺和勾兑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汁澄清工艺的最佳作用参数为1%果胶酶液用量0.12%,pH值3.5,作用时间45 min,温度42 ℃,此时果汁的透光率90.0%.最佳发酵工艺配方:接种量为0.12%,发酵温度为23 ℃,姜汁添加量为4%;混合勾兑的最佳配方:原酒70%~75%,鲜姜汁0.5~1.5%,含糖85~100 g/L.以最佳酿造工艺制成的梨姜复合果酒的酒体澄清透明,风味独特,典型性突出,理化指标和细菌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复合萃取剂,利用碱化双相法提取废次烟草中天然活性成分烟碱.主要探讨萃取剂、浸提液碱化浓度、萃液相比、浸泡时间、反萃取剂等因素对烟碱提取率的影响,并进行残渣制备活性炭的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复合萃取剂氯仿-正己烷,浸提液pH值为11,萃取相比为2:6,浸提3.5 h,萃取10 min,反萃剂H2SO4量为20 mL(V硫酸:V复合萃取剂=4:6),烟碱提取率为90.2%;制备活性炭比表面积为475.22 m2/g,平均孔直径为4.473 443 nm,处理甲基橙溶液,表现一定的吸附活性.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油茶饼粕为材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苯酚的吸附量来评价其吸附性能,初步考察了活化 剂体积分数、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对活性炭制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油茶饼粕活 性炭磷酸活化法制备工艺;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吸附温度和苯酚初始浓度对油茶饼粕活性炭吸附苯酚的动力学差 异,采用Langmuir吸附模型对活性炭吸附苯酚溶液的动力学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活化剂体积分数、活化 温度、活化时间和碳化温度等4个单因素对磷酸活化法制备油茶饼粕活性碳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以油茶饼 粕为生物原料,在碳化温度300℃下,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为:活化剂体积分数为40%,活化时 间为90min,活化温度为600℃;在活性炭对苯酚吸附过程中,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及苯酚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 对苯酚的吸附速率呈下降趋势,并在100min后趋于平衡;且Langmuir吸附模型的准一级动力学速率方程能较好 地描述油茶饼粕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