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气候的舒适性及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本文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北京市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旅游活动的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近3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客流量的年内变化,计算了客流量月指数并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在对气候舒适度与若干虚拟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年内变化主要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1.2218%;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7~8月暑假以及2月春节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0.2633%。本项研究,为北京市客流量年内变化预测、旅游地开发、景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50年来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综合舒适指数及50年气候统计资料,对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结果显示:50年来各月气候舒适指数大致都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其中各月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先下降后上升,着衣指数先上升后下降;1958-2008年各时段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各舒适等级平均持续时间长度存在较...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旅游气候资源评价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环渤海地区作为重要的滨海旅游度假地 ,其气候因素是重要的限制条件。本文利用多年气候统计资料 ,采用温湿指数 (THI)和风效指数 (K)的综合值作为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标 ,对环渤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 8个城市和地区的气候特点、人体舒适度及旅游气象障碍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 ,环渤海地区的各旅游地舒适期长短、舒适程度均存在差异 ,可分为舒适期连续和不连续两类 ,前者是夏季避暑胜地 ,后者春秋两季是最佳旅游期。但总体来看 ,环渤海地区适宜旅游时期较长 ,在适宜旅游的时期内 ,降水、大风、雾等气象障碍的影响不大 ,综合条件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舒适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在吉林省的时空差异,直接影响吉林省不同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文中利用吉林省29个站点1961-2009年近50年的气候资料,采用风寒指数、舒适度指数、着装指数等指标,对吉林省各地区不同月份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偏离度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吉林省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得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最舒适月份为5~9月份,只有少数地区舒适期较短为6、7、8三个月,东、中、西部存在一定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拉萨市1960-2010年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对旅游气候主要组成要素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等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月均气象数据计算温湿指数THI和风效指数K,确定THI和K对应后的拉萨市各年逐月旅游气候舒适度及等级。结果表明:1)拉萨市旅游气候很舒适的月份极少出现,较舒适期出现在6-9月。3-5月和6-9月体感不舒适,12月-翌年2月旅游气候极不舒适。2)拉萨旅游较适宜期(6-9月)存在的天气、气候障碍包括:紫外辐射强,空气含氧量低,雷暴天气活跃。  相似文献   

6.
利用乌鲁木齐1962-2011年的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资料,对其进行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在计算温湿指数(THI)、风寒指数(WCI)和着衣指数(ICL)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乌鲁木齐市综合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5-9月为适宜旅游期,4月为年内旅游从不适宜到适宜的过渡期,10月为年内旅游从适宜到不适宜的转变期,11月至翌年3月为不适宜旅游期。近50 a以来,乌鲁木齐市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基本保持稳定,气候特征呈暖湿化趋势,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了游客出游期间的舒适度;冬春季气温的升高,使全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增加,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近48a来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山西18个站点197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根据舒适度指数的特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评定指数,并确定了山西省四季舒适度指数范围。研究表明:山西省年舒适度日数南多北少,一年中5-9月间舒适度日数较多,占到全年的80%以上;山西省的人体舒适度日数在春季变化较为剧烈,目前处于"极热"等级,夏、秋季的人体舒适度环境接近"极热",冬季比较舒适,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环境气候对人体的舒适度影响将会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气候区1704份有效问卷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单要素评价模型,综合分析了潜在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天气偏好及感知态度。结果表明:气候的空间异质性影响游客出行行为,绝大部分受访者喜欢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气候,但当居住地具有不舒适的极端气候特征时,潜在游客会喜欢与之相反的舒适气候,如冷干地区的人群偏好小雨湿润气候,而高温地区的人群则偏好冰雪天气;旅游地气候特征对潜在游客出行决策影响重要,但其影响程度远低于景观质量及安全性等因素;居住地气候特征不同,其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感知与态度也不同。总体而言,居住地气候舒适度越低,旅游地气候因素对潜在游客选择目的地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 1 971 - 2 0 0 0年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在国内外有关研究基础上 ,结合本区域特殊的气候状况 ,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预报等级 ,并进行了效果检验和参数订正 ,可以满足气候相似地区城市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旅游舒适度有一定的影响,文中以泰山、黄山、华山、庐山、峨眉山、五台山、崆峒山等七座名山为代表,利用其1955-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计算了旅游舒适度的变化,统计了旅游舒适期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并分析了舒适度年际变化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6a来,我国七座名山适宜旅游的天数均呈增加趋势,表现为适宜旅游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七座名山温度和旅游舒适度的变化与全球温度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我国名山旅游舒适度变化对全球气温变化的响应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及不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1-2000年的气候数据,对青海省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河、湟谷地气候条件最优,旅游适宜期为5~8月,3月和10月舒适度稍差,11月~次年2月为旅游不舒适期;柴达木地区旅游最适宜期为6~8月,4月、10月、11月~次年3月气温降低,进入旅游不舒适期;祁连山、青海湖地区适宜期只有7、8月,三江源最...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北京地区人居气候舒适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居舒适度是一种反映气象条件对人体感受影响的指数。本文应用北京地区1974-2004年气象数据计算得出人居舒适度,分析其变化规律及趋势,得出结论:近三十年北京地区的月平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夏季闷热日天数有一定的减少,但是酷热日天数却明显增加,人居舒适度等级为热的天数逐年增加。文中所选择的由城区到郊区分布的四个气象站之间人居舒适度的变化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小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琳  胡淑兰  苏静  张侠  王琦  何晓嫒 《干旱区研究》2019,36(6):1450-1456
利用陕西省96个国家气象站多年逐日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人体舒适度指数(CIHB),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冷热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陕西省1981—2016年舒适度和舒适等级日数均成北少南多,并且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变化特点,其中汉中等9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大于200 d,榆林等7站舒适等级日数多年平均小于120 d;②各区域舒适频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陕北7—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关中6—8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陕南6—9月舒适等级频率较高;③全省历年平均CIHB为45. 7,舒适等级日数92. 4 d,CIHB和舒适等级日数均在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出现2次峰值;④气温与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高达0. 960 5,平均风速与CHIB显著负相关,气温较高时相对湿度与舒适度指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收集2015年网络关注度数据,利用季节性强度指数、旅游需求偏好系数和重心模型,揭示居民对5A级景区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居民年内总旅游需求呈山岭形变化,季节波动明显;对单个景区的旅游需求存在单峰型、双峰型、多峰型、W型、U型5个类型;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的年内时间变化主要受到景区资源特性、气候舒适度、节假日、景区景观的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居民的旅游需求主要集中在长白山为中心的东北偏好区、以故宫为中心的华北偏好区、以九寨沟为中心的西部偏好区和以泰山等景区为纽带的环形偏好带4个区域;居民旅游需求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旅东,夏游北,秋赏西,冬观南;居民对景区旅游需求空间分布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景区类型、空间距离、气候适宜性、可进入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适宜评价指标的确定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定量地评价气象条件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在考虑了玉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指标,构建了东北区温度、水分、日照适宜度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了玉米气候适宜度。考虑到不同发育期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形成影响程度的客观差异,运用相关系数法设定玉米生育期内各旬对产量的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了玉米播种至任意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利用各时段历史气候适宜指数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确定了不同等级的气候适宜评价指标。基于该指标将1993—2011年玉米全生育期气候适宜指数划分为气候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并将该指标进行验证。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气候适宜等级与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播种~拔节、播种~乳熟、播种~成熟3个阶段的气候适宜等级与产量增减幅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P≤0.05),且越接近成熟期,相关性越明显;气候适宜等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出玉米生育期内气象条件的优劣变化及逐年、典型灾害年产量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新疆热点旅游城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利用新疆多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通过对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由此确定的隶属度的测算,来定量分析新疆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出每个城市适宜旅游的季节,并且将这些城市分为五个旅游气候类型,希望能给旅游者出行和旅游部门制定规划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未来气候变暖对褐飞虱越冬界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农业病虫害的越冬界限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未来高经济发展条件下能源种类平衡发展排放情景(A1B)下褐飞虱越冬界限及相应越冬区相对于baseline时段(1961-1990)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1)越冬北界在2020s(2010-2039)北移约50 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110 km;2050s(2040-2069)越冬北界北移约120 km,安全越冬北界北移约250 km。由于经纬度及海拔的影响,越冬界限北移存在一定区域差异。(2)越冬区明显扩大。相对于baseline时段,2020s褐飞虱间歇越冬区扩大约11.93万km2 (约23.24%),安全越冬区增加约2.08万km2 或0.66倍;2050s间歇越冬区扩大约25.99万km2(约50.63%),安全越冬区增加约18.82万km2或5.93倍。这些结果表明褐飞虱越冬界限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其中安全越冬北界较越冬北界北移幅度更大。气候变暖导致的安全越冬北界北移对未来褐飞虱的发生动态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构建北京旅游本底趋势模型,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危机对北京入境游客规模与经济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中2008年与2009年的入境游客规模受到的影响最大(年客流损失率分别为15.91%与9.18%),2009年入境旅游经济规模的年收入损失率最大(8.35%),入境旅游客源空间2008年呈现萎缩状态,但2009年以后逐渐恢复.2)金融危机对北京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3)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北京游客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损失客流量为1200万人次,至201 1年旅游人次开始回升;2008-2010年旅游经济规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王怡恩  饶良懿 《干旱区研究》2023,(12):1982-1995
砒砂岩区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植被生长状况对该区控制土壤侵蚀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CASA模型和Rclimdex 1.0分别计算了2001—2021年砒砂岩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和18个极端气候指数,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随机森林重要性排序、残差分析等研究了砒砂岩区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特征,并量化了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砒砂岩区NPP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2001—2021年砒砂岩区NPP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未来82.5%的区域NPP将由增加趋势变为减少趋势。(2)年际尺度上,砒砂岩区NPP与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极端强降水指数主要呈正相关,与冷夜日数TN10P、气温日较差DTR呈负相关。季节尺度上,春季均温以及暖夜日数增加有利于NPP增加,且存在滞后影响。夏季暖昼日数增加不利于植被生长,且NPP对夏季暖昼日数存在3个月的滞后响应。夏季极端强降水有利于NPP增加,而夏季干旱不利于植被生长,且NPP对持续干燥日数CDD存在3个月的滞后响应。(3)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促进了砒砂岩区NPP增加,裸露区和覆沙区气候贡献占主导地位,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民勤荒漠化过程中气候综合指标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民勤作为我国最典型的干旱荒漠化区域,近50年生态环境呈持续恶化趋势。选择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日照时数和起沙风日数作为指标因子,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对1956-2005年民勤各季节及全年气候整体环境的年际变化利用气候荒漠化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民勤1956-2005年春季气候总体处于重度恶劣等级,其他季节和全年处于中度恶劣等级;春季、秋季和冬季气候环境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夏季和全年气候虽有明显好转趋势,但本世纪以来仍处于中度恶劣等级;气候好转程度对荒漠化进程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在总体处于中度恶劣等级的气候背景下,人类活动是导致民勤荒漠化的主导因素;逐渐好转的气候环境将对该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产生积极的意义,政府可以在有利的气候背景下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荒漠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