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土高原东部近45年气温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68个站的年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累积距平、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近45年来黄土高原东部山西省的气温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气温出现在1999年,次高年出现在1998年,最低出现在1984年,这三年的气温距平均超过了两倍标准差的异常标准;80年代和70年代相比气温还略有降低;仅从距平我们很难较为准确地分析出气温的冷暖时段,而采用累积距平方法则清楚地显示出1986年和1996年是该地区近45年气温出现转折的关键两年,以此为界将这一地区45年的气温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段;由于1987-1996年10年气温演变的差别,导致了三类不同演变的站点,突出的是南部的大部分站点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才进入暖期,北部升温高于南部。  相似文献   
2.
54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3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西北5省(区)资料年代长度大于30年的166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分析西北地区年和各季节的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发现近54年来,我国西北5省(区)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距平为正和负值的年份大致相当,年际间振幅较大,降水日数明显减少,降水强度有弱的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降水量正趋势主要位于黄河源区,中、下游地区为负趋势;地表径流变化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和河套北部(阴山南麓)呈现为增加趋势,其余广大的地区呈现为减少趋势;从不同年代的地表径流来看,不论是黄河源区还是广大的中、下游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径流量均是最高的,而二十一世纪10年代径流量是最低的;从整个流域来看,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黄河源区以外的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好于气温,而在黄河源区则相反,不同区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冬小麦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1961-2005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山西省气候要素及关键界限温度等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年平均气温增温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其倾向率为0.42℃/10 a;冬、春两季增温明显,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显著;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值线北移较明显;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减少,秋、夏两季节降水量下降趋势以及阶段性都较明显,冬、春季总降水趋势不太明显,但阶段性起伏比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呈下降趋势。≥0℃积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较1960年代在区域分布上东南部地区则较正常,其余地区呈增加、减少趋势。经M-K检验可知,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温度升高、降水减少趋势开始明显,并在1998年通过U0.05显著性检验,从1990年代开始的气候暖干旱化趋势明显。气候变化使冬小麦播种和越冬期推迟,从返青开始各发育期均有提前,冬小麦种植北界较1960年代北移约15km左右。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降水特征和玉米产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自然降水对玉米产量影响。[方法]采用滑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以9.3mm/10a的速度在减少,降水极端偏少的年份在近15年来出现的概率较大;春季降水量总体变化不太明显但呈略增趋势,夏季以8.5mm/10a速度递减,减少趋势比较明显。在玉米产量形成中,春、秋季降水量对玉米最终产量的影响相对于夏季要小。夏季降水量对玉米的产量形成关系非常密切,降水对气候产量的贡献表现为正相关。在山西省,玉米产量达到4500kg/hm2需要430mm的降水量,而夏季降水量则需达到260mm,其降水量多少对玉米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夏季。[结论]降水量的不断减少将加速山西省干旱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农业生产和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6.
近45年山西省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利用山西省108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近45年来山西省降水变化.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对处于季风边缘带山西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一步分析夏季降水,发现了更为精细的山西省季风边缘带;1964年和1965年仍然是山西省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年份;年降水量的下降趋势十分显著,下降最显著的地区出现在阳泉以西的喇叭型中部区域内;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降水突变,北太平洋海温导致东亚季风的年代际变化是山西降水突变的可能原因;降水存在准3年、准6~7年的年际和准11年、准16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近48a来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山西18个站点197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根据舒适度指数的特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评定指数,并确定了山西省四季舒适度指数范围。研究表明:山西省年舒适度日数南多北少,一年中5-9月间舒适度日数较多,占到全年的80%以上;山西省的人体舒适度日数在春季变化较为剧烈,目前处于"极热"等级,夏、秋季的人体舒适度环境接近"极热",冬季比较舒适,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环境气候对人体的舒适度影响将会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