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我们自己的研究实践和设想,对高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高梁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是一种比较实用和有效的育种技术,进一步开展高粱体细胞人工诱变筛选育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麦醇溶蛋白在鉴定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诱变和组织培养,可以增大小本细胞无性系变异(简称SC变异)的频率。用麦醇溶蛋白电泳分析方法(A-PAGE)测定其变异,方法简便,精确度高,可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花卉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植物细胞和组织在离体培养中的变异性,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研究的基础.其中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al)泛指任何形式的体细胞培养所再生的植株;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则指体细胞无性系再生植株所表现的变异.即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受植物种类、外植体类型、培养条件及诱变处理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基因重组或突变、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使再生植株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理生化或生态习性等方面产生变异,而统称为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虽然有人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概念和使用尚有异议,但实际上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手段愈来愈多地被育种学家用来解决小麦育种中的许多问题,对创新小麦种质、加速改良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1984年澳大利亚首先证实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可遗传的,其后,美国学者又证实了利用无性系变异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外小麦幼穗、幼胚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已选出小麦矮秆突变系,利用离体筛  相似文献   

5.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组织培养中广泛存在,为作物品种改良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是继花粉和花药培养之后的又一种实用化的细胞工程育种新方法.本文综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起源、产生机理,变异的特点,影响变异的因素,变异的稳定性及其检测.并阐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并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作物育种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本文着重阐述了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引起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无性系变异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方法,并对目前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原生质体载体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体细胞杂交、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细胞的DNA直接导入转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胁迫耐受系的选择,同时针对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育种现状及其原生质体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利用原生质体载体技术进行马铃薯育种的优势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辣椒组织培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组织培养是辣椒杂种优势固定、优良品种快速繁殖、突变体保存利用及基因转移的基础.对辣椒常用的离体培养技术、影响离体培养的主要因数,组织培养技术在辣椒茎尖脱毒苗、体细胞变异无性系变异、单倍体育种和基因转化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在辣椒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30年来,水稻离体培养及其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成为水稻品种改良中提高变异频率、增加变异类型、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等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有关资料,并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体细胞无性系筛选在育种中的意义、材料的选择方法、变异的来源、变异体的筛选及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体细胞无性系筛选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化学诱变因其点突变比例和突变频率高、特异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诱发育种。近年来,用此方法获得的突变材料,成为基因组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进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化学诱变的特点与发展历史,总结分析了诱变材料、诱变剂种类以及诱变方法如浓度、时间、温度等对诱变效率的影响,综述了化学诱变技术在国内外蔬菜育种研究中的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木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快木薯优良品种选育进程,笔者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木薯诱变材料的选择、诱变方法、诱变方式、木薯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鉴定、筛选及嵌合体的分离策略等方面,同时提出了目前木薯诱变育种存在的突变随机性和嵌合体等问题及解决方案。指出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诱变育种技术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另外笔者认为诱变育种技术与离体技术、生物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木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叠氮化钠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括了叠氮化钠的诱变育种原理、鉴定,并介绍了叠氮化钠诱变育种技术和化学诱变育种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总结了化学诱变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农作物叠氮化钠诱变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研究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比较经返回卫星搭载的蒙农杂种冰草干种子与未经搭载的对照种子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细胞核畸变、染色体行为。结果表明:空间诱变促进了冰草种子根尖核畸变的产生,其中以单微核为主;空间诱变还导致其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6.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植物空间诱变性状的变异特点、生物学效应、诱变机理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探讨了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作物诱变育种及突变体鉴定与筛选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述了作物的诱变机理、诱变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突变体的鉴定与筛选技术,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作物诱变育种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展望了诱变育种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水稻航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概述了20年来我国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概况,对水稻空间诱变性状的变异特点、诱变作用机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目前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棉花体细胞培养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作者对其所在实验室多年来的研究结果的总结。分体细胞形态建成,影响愈伤诱导及胚胎发生的因素,植株再生,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生化机制,体细胞变异应用研究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离子束注人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束是一束具有能量的带电粒子.注入细胞内可引发染色体变异。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以变异率高、变异谱宽、变异稳定快、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植物、微生物育种和外源DNA大分子转导。在食用茵诱变育种方面选育了耐高温的杏鲍菇、阿魏菇,优质生物转化率高的白金针、鸡腿菇、姬松茸,经济高效的灵芝漆酶茵株,多糖含量显著提高的香菇、猴头菇、阿魏菇等优质菌株,与茵丝体生长速度和生物转达化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