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梅州柚是广东省梅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几年,受广西柚、福建柚、海南柚、泰国柚的冲击,梅州柚急需培育新的品种,在成熟期、产量、口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提高梅州柚品种的竞争力及梅州柚产业的经济效益。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种类多、变异幅度大、变异频率高、致死率低等特点,并且变异稳定、可遗传。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优质梅州柚种质资源,是梅州柚新品种选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 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 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 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中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与常规育种相比,航天诱变育种具有诱变频率高、变异幅度大、育种周期短、有利突变体多等特点。目前普遍认同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有微重力、强幅射、转座子活化和高真空等,并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水平以及细胞学水平开展空间诱变机理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我国自1988年首次通过卫星搭载开展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已有9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其中“华航一号”等4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审定。鉴于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具有的独特优势,其可望成为推动21世纪水稻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电子束处理菊花组培苗进行诱变育种研究 ,结果表明 ,电子束辐射组培苗的适宜剂量为 30~ 5 0Gy ,在此范围内 ,后代变异率高、性状稳定 ,且变异程度大、幅度广 ,在诱发花色、花瓣、开花期变异上效果较好。花色变异可由粉红色变紫红色或橘黄色 ;花瓣可由长管状变为匙状或平展状 ;开花期可比对照提早 6 0天。但不同花色品种变异率有较大差异 ,以粉红色花后代变异率最高 ,而黄色和白色品种后代变异率较低。结果证明 ,电子束辐射菊花组培苗是菊花辐射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小麦生产,选育高产、抗病新品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小麦育种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选育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是行之有效的。国内外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已选育出一些新品种,但提高小麦辐射诱变育种效率的研究资料尚少,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一、γ射线、中子、EMS、γ+EMS 等不同诱变因素的诱变效果以铁春1号为试材,进行了不同诱变因素的处理,观察了其 M_2的变异情况,见表1。表1 不同诱变因素处理后小麦 M_2世代的变异率  相似文献   

6.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2012年12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农业创意与种质创新"研讨会上透露,"航天育种"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兴高科技研究领域。目前,已有200多新品种农作物培育成功。孙永成介绍,现有试验证实,航天育种的农作物变异率高、稳定快、有益变异多、遗传性好。利用空间诱变育种,不仅是中国特色的新兴高技术研究领域,也是一项具有国际先  相似文献   

7.
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特青2号、特三矮、长丝占等水稻品种进行太空诱变处理,结果显示,粒形椭圆、米质三级的特青2号和特三矮突变产生了粒形细长、米质一级、综合性状好的材料;粒形细长、米质优的长丝占后代,出现了结实率比原种高并保持米质优的变异。表明太空诱变出现的变异类型丰富,产生的有益变异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航天诱变育种作为现代育种的一条新途径,以外层空间为诱变环境,在微重力、多种射线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诱发植物产生突变,除具有提高突变率、变异较易稳定的特点外,还有生理损伤较轻、处理后代个体存活率高的优点,因此在植物育种中利用较多.作者综述了小麦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后我国小麦航天诱变育种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航天诱变育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近年来,航天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抗生菌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变异,也可激活细胞中的转座子,使生物发生突变,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开创了育种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14日在上海举行的"农业创意与种质创新"研讨会上透露,"航天育种"已成为中国特色的新兴高科技研究领域。目前已有200多新品种农作物培育成功。孙永成介绍,现有试验证实,航天育种的农作物变异率高、稳定快、有益变异多、遗传性好。利用空间诱变育种,不仅是中国特色的新兴高技术研究领域,也是一项具有国际先进性和创新性的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在23次航天生物学试验中(航天搭载和地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色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有关史料分析结合作者多年水稻育种研究,提出中国有色米发展经历3个历史阶段。基于地方品种资源的评价及遗传特性的研究,从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航天育种或辐射育种等5个层面对有色米地方品种资源进行评价和遗传特性的研究。并阐述有色米药食两用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生物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各个领域不断深入发展。本从原生质体再生、诱变、融合和单核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领域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烃降解菌研究进展及低能离子束应用于诱变育种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祥胜  熊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29-10231
从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的优缺点出发,阐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降解烃类的微生物种类、诱变技术的研究进展等,并论述了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微生物上的应用情况及离子束诱变技术、介导转基因技术在烃降解菌改良上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药食用真菌以其营养丰富、免疫调节、抗菌、抗癌等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人们喜爱,提高药食用真菌产量、改善药食用真菌品质是食用菌育种的重要目标,物理诱变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了物理诱变法在药食用真菌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物理诱变机理、物理诱变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生物技术在苎麻研究及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介绍了苎麻组织培养、无融合生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育种、倍性育种和诱变育种等各方法中生物技术的应用,并概括了相关研究进展,为了解苎麻的综合研究概况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之一,目前,它在蕈菌生产中已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回顾蕈菌液体发酵的研究历史,提出了适合液体发酵的蕈菌种类,概述了有关食用、药用蕈菌的液体发酵研究状况,展望了该技术在我国蕈菌生产中的应用前就。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了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方面应用的主要技术及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低能离子束诱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现离子束生物效应以来,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育种、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非常突出。但是,由于低能离子的能量低,理论射程很短,关于低能离子生物效应和诱变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重点综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用菌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芾 《农技服务》2010,27(8):1076-1077,1079
综述了食用菌育种的方法,包括人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常规手段,以及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新的育种手段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新疆离子束诱变育种在经济作物、农作物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提出了新疆离子束诱变育种的方向和加快离子束诱变育种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