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疆维药阿里红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稀有药用拟层孔菌阿里红(Fomes officinalis Ames)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最佳实验室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光照、培养基初始pH、装液量、培养温度、转速、培养方式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采用YM发酵培养基,起始pH 6.0,培养温度20℃,装液量75 mL/50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80 r/min,在避光条件下,采用间隔时间为4 h的静置震荡交替培养.[结论] 采用最佳发酵工艺,经12 d发酵,发酵液中菌丝体干重和胞外粗多糖可分别达1.36和1.60 mg/m L.  相似文献   

2.
兰蓉  杨国伟  吴志明  苑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79-7181
[目的]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方法]以鸡腿菇为供试材料,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鸡腿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0%,酵母膏0.75%,CaCl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菌丝体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酵母膏0.75%,KH2PO4 0.2%;鸡腿菇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的最佳发酵条件均为:起始pH值7.0,接种量20.0%,装液量120ml,培养天数6d;[结论]该研究为鸡腿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分析其菌丝体多糖的降糖作用.[方法]以生物量和粗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将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灌胃,测定小鼠血糖变化.[结果]促进该菌株发酵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4 g/L,牛肉膏8 g/L.摇床培养条件为pH 7.0,装液量90 mL/250 mL,接种量15%,发酵时间12 d.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菌丝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结论]该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桦褐孔菌多糖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优化橡子粉发酵乙醇的试验条件.[方法]以采于牡丹江林口的橡子为原料,以乙醇浓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发酵时间、接种量、转速及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橡子粉发酵后乙醇浓度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原料发酵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转速、接种量;橡子粉发酵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发酵液接种量3%,摇床转速120 r/min,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为接种培养开始至96h结束,此条件下橡子粉的酒精转化率约为16.37%.[结论]研究可为橡子原料量化生产燃料乙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液体发酵黑木耳菌胞外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黑木耳菌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苯酚-硫酸法对黑木耳菌液体发酵的胞外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菌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条件.[结果]试验表明,黑木耳菌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最优条件为碳源可溶性淀粉3%、氮源胰蛋白胨0.15%、水果皮莎白瓜皮4%、中药材红景天10%,在此条件下的黑木耳菌液体发酵胞外多糖含量为0.024 51 g/ml.[结论]此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开发利用黑木耳多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剁椒最佳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剁椒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剁椒天然发酵的最优工艺为食盐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5%,28℃发酵16 d.该发酵条件下,得到亚硝酸盐含量仅1.32 mg/kg、感官评分84分、品质佳的天然发酵剁椒产品.[结论]该研究可为发酵剁椒标准化与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制作方法,并优化其工艺条件.[方法]以酥枣和高粱作为原料制作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用小曲进行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原料添加量比、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和小曲的接种量对复合果酒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了最优发酵条件为:原料添加量比为4:1、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10 d、小曲接种量为0.4%,在此条件下得出的酥枣高粱复合果酒色泽鲜亮透明、酸甜适中、酥枣和高粱的香气浓郁.[结论]酥枣高粱复合果酒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研究可为复合果酒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柿子米酒酿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柿子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4个因素对酿造柿子米酒的工艺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柿子米酒酿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柿子添加量30%,酒曲添加量0.50%,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柿子米酒感官评价达87分.[结论]将柿子和糯米混合发酵,酿制而成的柿子米酒营养丰富,澄清透明,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协调,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微生物法发酵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产量,优化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方法]试验以亚油酸为底物,利用嗜酸乳杆菌合成共轭亚油酸,选取对CLA的生成量影响显著的几个因素:底物浓度、接种量、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1.0 mg/ml、接种量4%、初始pH 5.5、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正交试验发现,底物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显著影响CLA的合成产量.最终得到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底物浓度为1.5 mg/ml、接种量2%、初始pH 5.5、发酵时间36 h、发酵温度33℃.用气质联用法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证明产物是c-9,t-11 CLA.此时,CLA的产量为91.54 μg/ml.[结论]试验优化了共轭亚油酸的发酵条件,为更有效率地利用嗜酸乳杆菌生产共轭亚油酸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榆黄蘑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的制备,为榆黄磨的液体发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初选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以及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结果]确定适合榆黄蘑菌丝体生长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00%、蔗糖1.00%、牛肉膏0.15%、蛋白胨0.15%、NaCl0.01%、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适合产生胞外多糖的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汁20.00%、葡萄糖1.50%、蔗糖1.50%、牛肉膏0.10%、蛋白胨0.10%、NaCl0.03%、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VB,0.001%。[结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榆黄蘑的深层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Zhang-LL和副干酪乳杆菌KL1)发酵复方中草药,考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发酵工艺参数。【方法】Zhang-LL和KL1菌株经活化、扩增后发酵复方中草药,从发酵液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复方中药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正交试验设计,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后多糖含量和得率,确定最优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5.0,接种量5%,发酵温度34℃,时间72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复方中药液的多糖得率为1.13%,是优化前的1.65倍,未发酵的2.51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块菌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了块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超声波辅助提取块菌多糖的主要因素是超声波处理时间,其次是超声波处理功率,而超声波处理温度与料液比的影响相对较小。最优辅助提取方案为:料液比1∶30 g/ml,超声波处理温度40℃,超声波处理功率100W,超声波处理60 min,在此条件下块菌多糖提取率为17.86%。[结论]研究可为块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先用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培养时间和培养基起始pH值等因素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于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生产菌丝体的培养条件。[结果]血红铆钉菇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时间至少为6 d,液体种子接种量应在10%以上,培养基的pH值以8.5为最好,装液量为200ml/500 ml三角瓶对菌丝体的生长较为有利,最适转速控制在180 r/min。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装液量为200 ml/500 ml三角瓶,液体种子接种量为12.5%,培养时间为7 d,培养温度为28℃。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可达(9.320±0.151)g/L。[结论]该研究为获得最高产量的血红铆钉菇菌丝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加林  刘霞  刘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73-16574,16596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水溶性)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寻找更加高效的当归多糖生产途径和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分组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考察微波辅助法提取当归多糖的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当归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功率500 W,提取时间20 min,料液比为1:15(W/V,g/ml,下同);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达到7.82%.[结论]该工艺适合当归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菌丝体多糖。以粗多糖的得率为考察指标,以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实验条件;采用硫酸-苯酚法对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正交实验优化结果为:时间6 m in,功率:200 W,料液比150:1,多糖得率为13.1%。微波辅助提取灰树花多糖与传统水提取法相比可缩短时间,提高粗糖产率,是一种有前景的多糖辅助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志文  刘娟  张聪颖  赵永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78-13979,13982
[目的]通过试验来提取地鳖虫多糖,用于中药多糖的开发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对地鳖虫多糖进行提取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来选择浸提条件,以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这4个因素做正交试验,用苯酚-硫酸进行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浸提温度对地鳖虫多糖含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浸提次数,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影响较小。地鳖虫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h,料液比1∶10 g/ml,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结论]影响昆虫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要有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和料液比等。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细胞破碎越完全,多糖溶出的越多,所得多糖含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秀珍菇菌丝体多糖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0 g/ml,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60 W。在此条件下,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率为25.52%。[结论]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合秀珍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