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简单、准确、快速的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电子捕获检测器(ECD),顶空恒温炉60℃,样品恒温5 min,恒温炉内样品瓶加压1min,压力16 Pa,毛细色谱柱为InertCap AQUATIC (60 m×0.25 mm,1.00 μm).[结果]三氯甲烷在0~1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10 178x+1 879.6,决定系数(r 2)为0.999,三氯化碳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98.42~101.52%、0.8~2.6%,四氯化碳在0~5 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112865x+6986.1,决定系数(R 2)为0.999,四氯化碳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分别为98.08~102.88%、0.4~1.6%,三氯甲烷检出限为0.09 μg/L,四氯化碳检出限为0.05μg/L.[结论]本方法检出限低于国标要求,符合国标要求且能有效的检测生活饮用水样品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复合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Zhang-LL和副干酪乳杆菌KL1)发酵复方中草药,考察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确定发酵工艺参数。【方法】Zhang-LL和KL1菌株经活化、扩增后发酵复方中草药,从发酵液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多水平试验(复方中药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正交试验设计,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发酵后多糖含量和得率,确定最优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pH5.0,接种量5%,发酵温度34℃,时间72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复方中药液的多糖得率为1.13%,是优化前的1.65倍,未发酵的2.51倍。  相似文献   
3.
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残留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丙烯酰胺进行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食品中检测丙烯酰胺残留量的几种合理方法,以期对我国传统食品和日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残留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镉对大蒜根生长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对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生长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Cd^2+浓度的范围内(10^-5~10^-2mol/L),随Cd^2+浓度增加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根的生长速率递减或停止;Cd处理出现最明显的特征是在10^-3mol/L浓度处理组中,细胞质中沉积许多电子稠密颗粒,这些颗粒大小不等,包部着色较深,中心部分较浅,多分布于细胞质中大、小液泡周围;大部分细胞核中的核质高度凝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器严重受损;大部分细胞液泡化程度提高。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电子稠密颗粒中均未含有Cd^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高浓度Cd^2+(10^-2mol/L)处理的根尖表皮细胞呈板结状,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壁表面沉积许多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以延吉传统发酵豆酱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及整理了该豆酱的制作工艺,研究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营养及理化指标的变化。利用GB/T 5009.40—2003、重铬酸钾法、蒽酮比色法等方法测定了发酵不同阶段的总酸、可溶性糖、有机碳、粗蛋白、氨基酸及氨基态氮等指标。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最后成品酱中为2.93%;有机碳和可溶性糖含量都逐渐减少,成品酱有机碳含量为387.95g/kg;成品酱可溶性糖为17.13g/kg;粗蛋白相对含量先略有平稳上升后下降,最后成品酱粗蛋白含量下降为24.76%;氨基态氮含量一直在增加,成品酱中为101.2g/kg。  相似文献   
6.
野生拟目乌贼不同组织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通过对野生拟目乌贼4种组织(胴体肌肉、腕、卵巢、缠卵腺)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随机选取雌雄野生拟目乌贼各3尾,分离胴体肌肉、腕、卵巢、缠卵腺,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各组织中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多糖、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种组织中水分含量为67.95%~79.41%,粗脂肪含量为0.17%~0.27%,均以腕中最高;灰分含量为1.38%~2.09%,以缠卵腺中最高;粗蛋白质含量为13.39%~24.18%,多糖含量为0.20%~0.68%,均以卵巢中最高。在4种组织中均检测出钾(K)、钠(Na)、钙(Ca)、镁(Mg)、铁(Fe)、锌(Zn)矿物元素,在卵巢和缠卵腺中还检测出锰(Mn)和铜(Cu)。4种组织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为145.74~205.14 mg/g,鲜味氨基酸(DAA)含量为52.38~66.11 mg/g,均是卵巢、缠卵腺含量较高(P>0.05),与依次降低的腕、胴体肌肉差异显著(P<0.05);4种组织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4种组织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52.14%~58.48%,表现为卵巢>缠卵腺>胴体肌肉>腕,卵巢中PUFA含量与缠卵腺相近(P>0.05),与腕、胴体肌肉差异显著(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为7.72%~8.65%,4种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27.14%~28.66%,4种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野生拟目乌贼的营养价值较高,尤以卵巢、缠卵腺为佳。  相似文献   
7.
设施生菜种植与T1菌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生菜的种植(种菜)与混合菌肥T1对设施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影响,设计菌肥(T1)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利用16SrRNA基因与ITS基因高通量测序解析生菜生长土壤中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同时测定生菜产量及病株率。结果表明:1)种菜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细菌与真菌Shannon指数,而T1处理不明显改变土壤中Shannon与Sobs指数。2)T1处理降低由种菜提高的假霉样真菌属、烟草镰刀菌属、丝孢菌属与赤霉菌属在土壤中丰度,同时提高毛壳菌属、支顶孢菌属、粪壳菌目Sordariales中未分类属、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中未分类属、火丝菌科(Pyronemataceae)中未分类属与拟盐杆菌科(Halobacteroidaceae)中未分类属在土壤中丰度。3)种菜对土壤中细菌真菌OTU总量改变不明显,但T1处理可以明显改变土壤中真菌OTU总数。4)T1处理后生菜产量增加11%,生菜病株率降低2.5%(P0.05)。因此,设施生菜种植时用T1菌肥处理,在不明显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情况下,能够富集部分有益菌属,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提高生菜产量,降低生菜病株率。  相似文献   
8.
5种饵料动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种饵料动物(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中华哲水蚤、短额刺糠虾、强壮藻钩虾)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旨在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5种动物饵料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种动物饵料水分含量为87.83%~92.89%,灰分含量为1.69%~4.12%,粗脂肪含量为0.55%~1.36%,其中卤虫无节幼体含量最高(1.36%湿重);粗蛋白质为4.25%~8.74%,含量以短额刺糠虾最高(8.74%湿重)。均含有20种氨基酸,结构较为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综合氨基酸含量及评价来看,5种饵料动物中营养价值最高是短额刺糠虾,然后依次是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中华哲水蚤、强壮藻钩虾。检测到23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脂肪酸总量的23.21%~41.03%,中华哲水蚤短额刺糠虾强壮藻钩虾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后的卤虫幼体(P0.05);其中EPA和DHA,除卤虫无节幼体含量较少(3.96%、0.22%)外,其他4种饵料中含量丰富,其中中华哲水蚤(13.89%、21.88%)和短额刺糠虾(17.79%、15.97%)最为丰富。由此可见,5种饵料动物富含蛋白质、脂肪,均符合作为饵料动物的基本营养需求,其中中华哲水蚤和短额刺糠虾营养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固定化生产技术及其利用固定化细胞转化精氨酸生产L-鸟氨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浓度为5%、卡拉胶浓度为2.5%的凝胶固定于硼酸浓度为30g/L,KCl浓度为30g/L固定液中4h,形成的固定化细胞凝胶球可连续使用7批次。当固定化细胞浓度为100g/L、反应液温度为30℃、反应液pH值为10.0、转化时间24h条件下,转化液中L-鸟氨酸的含量为31.04g/L。  相似文献   
10.
苜蓿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复合系Al2的接种效果及菌群的追踪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为原材料,添加乳酸菌复合系Al2调制青贮苜蓿,并以不添加接种剂的苜蓿作为对照,分析苜蓿青贮过程中微生物区系变化及接菌的改善效果。通过提取青贮料中细菌的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16S rDNA V3区域,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分析青贮料中细菌的区系变化,并结合平板计数法对青贮料中的乳酸菌、一般细菌、霉菌进行动态分析。DGGE图谱结果显示自然青贮苜蓿的优势菌是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在接菌Al2的青贮料中,以植物乳杆菌(Lactabacillus plantarum)为主的Al2的成员菌迅速控制发酵过程,并且在发酵过程中稳定存在。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剂能够提高乳酸菌的数量,在第2 d将青贮料的pH值降低到4.2,最后稳定到4.1,显著提高了乳酸生成量,降低了氨态氮的产生,明显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