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55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探究不同生长时期虎斑乌贼内壳的营养成分及矿物元素含量变化,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60、90、120、150日龄)虎斑乌贼内壳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元素[5种常量元素——钠(Na)、钾(K)、镁(Mg)、铝(Al)、钙(Ca)和8种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硒(Se)、锰(Mn)、镉(Cd)、砷(As)、锶(Sr)]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时,粗灰分均是虎斑乌贼内壳的主要成分,含量为89.98%~92.06%,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粗蛋白质的含量为2.82%~3.11%,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60日龄时(P0.05);水分含量为3.93%~6.21%,其含量随着生长不断降低,表现为6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相对于其他营养成分,虎斑乌贼内壳中粗脂肪、多糖含量较少,分别为0.41%~0.47%、0.34%~0.38%。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EAA)。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总氨基酸(TAA)、EAA和酸性氨基酸(AAA)含量分别为2.79%~2.93%、0.87%~0.98%和0.69%~0.87%,其中AAA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表现为15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时(P0.05)。各生长时期虎斑乌贼内壳中均以谷氨酸(Glu)含量(0.31%~0.43%)最高,组氨酸(His)含量(0.03%~0.07%)最低。不同生长时期的虎斑乌贼内壳中均检测出7种脂肪酸,包括3种饱和脂肪酸(SFA)、1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在脂肪酸组分中以C22∶6n-3、C16∶0和C18∶0为主,其中C22∶6n-3含量(35.68%~37.62%)最高。生长时期对常量元素Na、Mg、Al和Ca及微量元素Cu、Zn和Sr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Ca、Mg、Zn含量,随着生长不断增加;重金属元素Cd、As含量很低,分别为0.001~0.003 mg/g和0.012~0.030 mg/g。综上所述,虎斑乌贼内壳营养丰富,Ca、M g、Zn含量高,且随着生长不断增加,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对虾育苗需使用活饵如硅藻、卤虫幼体等。近年使用豆浆、蛋黄以及豆浆制备物等人工饵料培育对虾幼体已获成功。但这类饵料不能全部代替硅藻和卤虫的作用,而且这种饵料易受细菌侵附、从而使饵料分解影响水质。自70年代末以来,各种类型的微粒饵料(MD)的研制受到国外学者重视并对其饵料效果进行投喂试验。  相似文献   
3.
影响水产动物饲料氨基酸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产动物饲料氨基酸的因素@柳敏海$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蒋霞敏$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朱凌盈$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4.
黑斑口虾蛄幼体的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幼体各时期在解剖镜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黑斑口虾蛄幼体发育经过11个假蚤状幼体期。在水温24-29℃、盐度22-32的条件下,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发育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历时24-27d;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发育至第Ⅰ期稚虾蛄历时4-7d。本文详细地描述了从第Ⅰ期假蚤状幼体(Z1)至第Ⅺ期假蚤状幼体(Z11)以及第Ⅰ期稚虾蛄的形态特征,并与口虾蛄(O.oratoria)的发育形态进行比较,以为黑斑口虾的开发利用提供生物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蒋霞敏 《海洋渔业》2003,25(2):87-88
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r)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以南海区,在80年代尚未形成市场需求,随着其他渔业资源的衰退,黑斑口虾蛄等虾蛄类逐渐成为饭桌上的佳肴。为了保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曾进行黑斑口虾蛄低坝高网育肥暂养和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证明它具较强的抗病力、抗台风等灾害性环境,生长速度快,养成时间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养殖新品  相似文献   
6.
对虾苗、亲虾及商品海珍品进行保活长途运输试验;结果表明,运输成活率与长途运输时间、运输密度及水温之间有密切关系。在正常水温下,虾苗运输时间长短与其运输密度成反比;亲虾运输,每袋以2-3尾亲虾为宜。海珍品运输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pH值越低,其运输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糖原含量呈下降趋势,除饥饿10与20 d组间以及饥饿20和30 d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相似文献   
8.
虎斑乌贼受精卵卵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实验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卵黄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幼体的营养需求量,为其幼体配合饲料研制提供参考数据。随机选取大约800个虎斑乌贼受精卵的卵黄,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虎斑乌贼受精卵卵黄中粗蛋白质含量为76.33%(干重基础);总氨基酸(TAA)和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71.22%和32.38%(干重基础),EAA/TAA为45.46%,氨基酸中以谷氨酸(Glu)含量最高(9.97%),必需氨基酸中亮氨酸(Leu)含量最高(7.58%)。2)其粗脂肪含量12.71%(干重基础);共检出17种脂肪酸,包括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FA、MUFA和PUFA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43.47%、7.54%和49.25%,其中以DHA含量最高,达32.80%,EPA含量为7.70%,DHA/EPA为4.26。3)检测出Na、K、Ca、Mg、Sr、Mn、Fe、Cu、Zn、Al和As 矿物元素,微量元素中富含Zn、Al和Fe,含量分别为 0.77、0.71和0.43 mg/kg(鲜重基础)。由此可见,卵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n-3PUFA的特点;虎斑乌贼幼体饲料中蛋白质需求量参考值为76.33%;氨基酸需求量参考值,如赖氨酸(Lys)为5.49%,蛋氨酸(Met)为2.63%;脂肪的需求量参考值为12.71%,DHA为4.17%,EPA为0.98%;微量元素需求量参考值,如Zn为2.77 mg/kg,Cu为0.19 mg/kg(干重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三角帆蚌集约化养殖优质的饵料微藻,本实验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探究投喂不同藻(小环藻、小球藻、二形栅藻、旋转单针藻和混合藻)对三角帆蚌生长、产珠性能和内壳珍珠层颜色的影响。结果显示,投喂不同藻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影响显著,投喂小环藻组三角帆蚌的体质量增重率、壳长、壳宽和壳高增长率最佳。二形栅藻组次之,但壳长增长率略高于小环藻组。小球藻组、旋转单针藻组和混合藻组生长较差。珍珠增重率以小环藻组最佳,显著高于其他4组。小环藻和二形栅藻组珍珠正圆率显著高于旋转单针藻组。不同饵料微藻对斧足和外套膜微量元素含量影响显著,投喂小环藻组斧足中Ca元素含量最高(12 637.30±624.39) mg/kg。不同饵料微藻对内壳色影响显著,小环藻组内壳色亮度最低、色差最小、饱和度较大;混合藻组内壳色亮度最高、色差最大、饱和度最小;二形栅藻组各值处于中间水平。综合考虑,小环藻是三角帆蚌最佳的饵料微藻,二形栅藻次之。  相似文献   
10.
细角螺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细角螺生殖系统的结构,并描述了该螺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探讨了细角螺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细角螺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集合管、储精囊、输精管、阴精囊和交接器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集合管、蛋白腺、缠卵腺、黑腺、交接囊、阴道和腹足口组成。交接器是细角螺特有的结构,在其它腹足纲动物中未见报道。腹足口仅雌性特有,是区分雌雄的唯一形态特征。繁殖期蛋白腺分泌强嗜酸性物质,缠卵腺分泌强嗜碱性物质。在细角螺中发现黑腺结构,其具体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