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明乙烯利(ETH)和三十烷醇(TRIA)在工业大麻农艺性状、性别分化及产量的影响,用清水为对照,测定株高、雌雄株比例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400毫克/升的乙烯利可显著降低大麻的株高,而喷施1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可显著提高植株的株高。400毫克/升的乙烯利及0.1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均有利于大麻雌花的形成,其中三十烷醇的效果较为明显。同时400毫克/升的乙烯利及0.1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均可以提高单株产量,分别高于对照15.69%及34.74%。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处理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割线对橡胶产量和产排胶生理特性的影响,并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用体积分数为80%和100%茶树油涂抹割线可增加胶乳产量并使橡胶树的产排胶生理特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镁离子和无机磷极显著增加(P<0.01),硫醇降低体积分数为100%茶树油与体积分数为0.5%乙烯利处理的增产效果相当,但前者的干胶和蔗糖极显著高于后者(P<0.01),而硫醇则显著低于后者 茶树油刺激增产的机制可能有别于乙烯利刺激增产理论.  相似文献   

3.
前言近年来,磷酸二氢钾和三十烷醇被广泛用来进行小麦根外喷施,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据申玉清大面积试验表明,小麦孕穗期每亩用3两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喷施可增产6—9%。王忠孝等用0.1ppm三十烷醇于小麦孕穗和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增产5—8%。黑龙江海伦农场陈乃康用飞机亩喷三十烷醇1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可增产13.6%。本文旨在对磷酸二氢钾和三十烷醇二者混合喷施的效应作进一步探讨,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84年在五三农垦科研所进行。试验地为一级原种田,黄泥土,中壤,肥力  相似文献   

4.
乙烯利和三十烷醇对黄瓜性别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材料,在四叶期至性别定型前,于叶面两次喷施乙烯利.由初花期起在叶面三次喷施三十烷醇.试验证明,100,150和200mg/l乙烯利处理能提高雌雄比值,而对照则很低.  相似文献   

5.
1982年4月26日参考消息报道了“三十烷醇使水稻增产60%,并使西红柿、土豆、大麦等作物大幅度增产,使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由7%提高到18%;三十烷醇进入实用阶段意味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因而引起了我国各方面的普遍重视。 我们想在此介绍一下美国关于三十烷醇的研究情况,并对我国开展三十烷醇的研究和推广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三十烷醇(C_(30)H_(16)OH)是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里斯(Rice)首次发现的一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资料指出,很少剂量的三十烷醇对植物的生长有增产作用。对豆类和黄瓜最有效的剂量是每公顷12毫克。在36000公顷土地上喷洒0.45公斤即可增产。用0.01—0.1毫克三十烷醇/公斤水的低浓度水溶液喷洒幼小植物的叶片,根据作物的不同,增产幅度达8—6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对橡胶树大丰95干胶产量及其相关生理参数的影响,为制定适宜大丰95的割胶制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2d3割制对开割3年后的大丰95并涂施不同浓度(0、0.25%、0.50%和0.75%)的乙烯利,测定分析各处理胶树的干胶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镁离子含量、排胶初速度和堵塞指数等生理参数.[结果]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下大丰95的干胶净增产率分别为15.3%和26.2%,乙烯利刺激浓度为0.75%时干胶产量随刺激浓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干胶含量开始极显著下降(P<0.01),无机磷持续显著增加(P<0.05,下同),排胶初速度、堵塞指数及硫醇、蔗糖和镁离子含量均下降.采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大丰95干胶含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8847),干胶产量与乙烯利刺激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05).[结论]采用S/2d3低频割制配合采用0.25%和0.50%乙烯利刺激开割3年后的大丰95橡胶树可取得较好的增产效应,胶树死皮率未明显增加,对胶树生长的影响也较小,可在大丰95割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树干注射法在老龄RRIM600橡胶树上进行不同浓度不同剂量的乙烯利刺激试验,结合不同割面位置的乙烯利刺激增产效应进行研究后初步得出:树干注射0.05%的乙烯利2 mL以上即可获得和常规割面涂药法相当的产胶量,注射乙烯利浓度在1%以上其产胶量即可超过常规涂药法,且注药孔与割面的距离在50 cm以内能获得更高的干胶产量。而采用3%的乙烯利注射2 mL的方式可以获得比常规涂药法更高的产胶量,与不使用乙烯利刺激的胶树相比,其净增产率达到123%,是较为适宜的橡胶树树干注射乙烯利的使用浓度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抗生素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萘乙酸、乙烯利、三十烷醇和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在种子浸种处理和包衣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1977年美国Ries发现从首蓿中分离出的三十烷醇对水稻等作物有增产效果以来,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与应用。有人充分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甚至宣称三十烷醇进入实用阶段后就意味着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开始;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指出,虽然三十烷醇在有些试验中表现增产作用,但在不少试验中却看不出任何效果,因而它的效应不稳定,可靠性差。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大量实验来进一步明确其效应。本文应用三十烷醇对小麦进行种子浸种及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喷洒处理,研究三十烷醇对小麦发芽、幼苗生长,分蘖成穗、开花结实和籽粒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甘薯生长前期末喷浓度为250ppm和500ppm的乙烯利,有控制茎叶徙长和提高薯块产量的作用。被处理的植株蔓长缩短,分枝数目增加;叶片变小、变厚,数目增多,叶片面积减少;生长中期,25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降低0.22,50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0.07;生长后期,25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0.8,500ppm处理者叶面积系数比对照增加0.4。处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所增加,叶色深绿;光合效率有所提高,同化产物分配方向有所改变,向薯块内运输的量增加,平均叶片和茎及叶柄干重,25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2.9%和4.1%,500ppm处理者比对照降低0.6%和2.2%;平均薯块干重,250ppm处理才比对照增加9.1%,500ppm处理者比时照增加3.2%,薯块产量明显提高。500ppm处理者增产14%,250ppm处理者增产6%。  相似文献   

12.
陈伯清  葛敏敏  潘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8-16881,16887
[目的]寻求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以连续11年种植黄瓜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酒精(0、0.5%、1.0%、1.5%、2.0%、2.5%、3.0%)对其进行喷施处理,然后再分别对各土样进行覆膜和不覆膜2种处理,25d后测定各处理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随着酒精处理浓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及孔隙度呈上升趋势;酒精处理对土壤pH值和有效氮、硫酸根含量及EC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酒精+覆膜处理的效果大于未覆膜处理。[结论]一定浓度的酒精处理可改善设施土壤的理化性状,其中酒精+覆膜处理在保持土壤含水量及养分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研究了钾肥施用对茶鲜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处理(CK1)相比,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大,茶鲜叶异戊烯二磷酸类中的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施用100(A1处理)、200(A2处理)、400(A3处理)kg.hm-2氯化钾(K2O≥60%)分别增加50.34%、61.72%和81.03%,且相互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CK1相比,A2、A3处理的苯甲醇含量分别增加24.61%、48.60%,β-苯乙醇含量分别增加30.67%、43.25%;钾肥施用后,脂肪酸类中具有青草气味的庚醛含量降低,而具有花香气味的壬醛、辛醇含量增加;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香气物质的影响共同表现为,增施钾肥能增加异戊烯二磷酸类和苯丙氨酸类挥发性物质的总量,施用硫酸钾能显著增加异戊烯二磷酸类挥发性物质中芳樟醇、罗勒烯等的含量,而施用硫酸钾镁能显著增加苯丙氨酸类挥发性物质中苯甲醛、β-苯乙醇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周航  黎青  杨文叶  李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08-2109,2146
[目的]研究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通过连续4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试验,3个等量化肥处理和3个不施化肥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毛竹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菜饼配施化肥处理毛竹产量最高,累计产竹量达50.05t/hm2,比对照增产75.2%。菜饼配施化肥和栏肥配施化肥分别比单施化肥毛竹产量增长率为28.1%~22.7%;单施菜饼和施栏肥比对照增产16.2%~9.8%。有机肥配施化肥年竹产量呈逐年提高趋势,而单施化肥年产量不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栏肥增幅大,菜饼次之,无机区增幅较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增幅最大的是菜饼配施化肥,其次为配施栏肥。[结论]菜饼配施化肥对毛竹产量提高和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栏肥配施化肥也是一条有效措施。但最佳施肥量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刘高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4-21076
[目的]比较5种化学试剂诱导黄瓜对霜霉病的抗病性。[方法]待黄瓜幼苗长到4叶期时采用水杨酸、草酸、壳聚糖、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钠诱导处理第2片真叶,7 d后测定第3片真叶防御酶系活性;同时诱导处理后进行接种试验,统计发病情况。[结果]5种化学试剂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均促进黄瓜叶片POD、SOD、PAL和PPO酶活性的升高以及叶片的超微弱发光,降低了黄瓜叶片病情指数。[结论]5种试剂处理均诱导叶片产生系统抗性;诱导处理中草酸诱导抗病性的效果最为显著,其余依次是水杨酸、壳聚糖、磷酸氢二钠和硝酸钙。  相似文献   

16.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择伐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建武平帽布栲树林10个主要树种年龄结构,生长过程和林分测树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栲树等8个树属于稳定种群,而杉木和马尾松属于衰退种群。  相似文献   

17.
吴梨  赵伟  杨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39-1440
[目的]研究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方法]以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为试材,采用乙醇水溶液对其熊果酸物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进行纯化。在纯化中,比较X-5树脂与D101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对熊果酸纯化效果,研究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的纯化效果。[结果]粗提的熊果酸,经过X-5树脂和D101纯化后含量分别提高了28.60%和30.21%,D101树脂的纯化效率优于X-5树脂。在重结晶纯化中,随着重结晶次数的增加,样品中的熊果酸纯度越来越高,在经过5次结晶后,熊果酸的纯度达到了95.30%,比经过D101大孔树脂纯化的样品提高了约2.6倍。[结论]该研究为熊果酸的提取纯化提供了高效绿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喷施有机酸和叶面肥对火龙果品质的影响,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火龙果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授粉后3、13和25 d时对果实和枝条喷施有机酸(乳酸、草酸、柠檬酸)和叶面肥(锌、硼、乳酸钙、糖醇螯合钙、复合钙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各处理果实采收期的理化特性、食用特性、营养成分及抗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修复措施对硒镉高背景区水稻的降镉增硒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效果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不同部位镉硒吸收转运、土壤pH、有效态镉含量及镉的化学形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钙镁磷肥外,其余处理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增产范围在11.95%~25.98%。不同调理剂均较对照降低籽粒中镉含量以及提升硒含量,各处理下籽粒硒含量均达到《富硒稻谷》标准,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调理剂处理籽粒镉含量均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 mg·kg-1)以下,其中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籽粒降镉增硒效果最好。相较对照,施用不同调理剂土壤pH值增加0.10~0.61个单位,从而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的含量,使土壤镉向残渣态转化。其中森美思处理下土壤镉的弱酸提取态降幅最大,达到17.59%;生物有机肥处理下土壤镉的可还原态降幅最大,为40.13%。钙镁磷肥+硫酸钾、森美思和生物有机肥处理下投入产出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分别为3.39、3.31和3.18。综合来看,在硒镉高背景土壤中安全生产富硒水稻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镉有效性,抑制水稻中镉的迁移转运并促进籽粒对硒的富集,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化学及高温发酵处理对棉花秸秆消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棉花秸秆为材料研究化学及高温发酵处理对其营养成分及消化性的提高效果.[方法]化学法以粗粉碎棉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Ca(OH)2、尿素或Ca(OH)2和尿素并加处理,对棉秆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研究;高温发酵法利用粗、细两种粉碎棉花秸秆中同样添加5;麦麸、3;Ca(OH)2、1.5;尿素、1;过磷酸钙和9.5;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发酵,对棉花秸秆营养成分及消化性提高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Ca(OH)2、Ca(OH)2和尿素并加处理能明显降低棉花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但是,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且均能提高粗蛋白质(CP)水平和消化率.高温发酵粗、细粉碎处理对棉花秸秆NDF、ADF和半纤维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提高CP水平和消化率.[结论]化学处理以Ca(OH)2和尿素并加效果最佳,提高消化率58.67;.高温发酵处理后细粉碎棉花秸秆饲料化效果最好,CP含量10,15; (P<0.01),消化率41.07; (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