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绿茶原料对茶叶提取物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绿茶中的有效物质,紫外光谱特征显示,提取物主成分为二氢黄酮类物质;绿茶提取物对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绿茶提取物对NAGase的作用属可逆的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K1为0.16 mg/mL.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水和50%乙醇提取红茶、绿茶、乌龙茶中的抗氧化性物质,并研究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绿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绿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次为乌龙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差。50%乙醇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其脂质体氧化抑制率依次为:红茶〉绿茶〉乌龙茶。不同种类茶叶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抑制脂质体氧化及清除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的作用。[结论]茶叶提取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消除剂,不同品种茶叶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绿茶浸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保定市售绿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与料液比等浸提条件对浸提效果影响得出绿茶浸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鉴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试验表明,绿茶在提取时间为30 min,料液比为1∶20 g/ml,提取温度为80℃时,具有最佳的提取效果.通过在豆油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提取物有着比维生素E强的抗氧化性.[结论]研究可为绿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预处理6 h,以60 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比较细胞生存率和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并对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辐射模型组的HaCaT细胞活性下降了21.61%,细胞损伤严重;与UVB辐射模型组相比,绿茶、红茶提取物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GSH–Px活性(P<0.01),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P<0.01),降低由UVB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6.94%和3.68%;绿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红茶,绿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红茶提取物。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绿茶、红茶提取物可以减少由UVB辐射导致的HaCaT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和氧自由基的加速清除有关,且绿茶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比红茶提取物的好。  相似文献   

6.
绿茶提取物对意大利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天然无毒的抗氧化剂,以提高香肠(Pepperoni)的抗氧化性能,延长货架期。[方法]研究0.02%、0.05%、0.10%、0.50%绿茶提取物和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甲苯(BHT)对意大利发酵香肠(Pepperoni)在发酵过程中的TBARS值、pH值、颜色以及感官的影响。[结果]添加绿茶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TBARS值(P〈0.05),0.05%绿茶提取物能将TBARS值降低20%左右,与0.02%BHT的效果近似;而对Pepperoni的pH值、颜色和感官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绿茶提取物的最佳浓度为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外源单宁酶对绿茶品质成分的酶解特性、酶解条件优化及其酶解液在微滤澄清工艺中的效应.结果表明,根据绿茶粗滤液中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添加相应活性单位的外源单宁酶,在40℃酶解2 h,主要苦味成分酯型儿茶素能够有效地降解为简单儿茶素,达到提取物的无苦味,并且酶解液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品质成分的得率依次增加5.56%,6.18%,11.17%,3.53%.微滤澄清工艺对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在工效、产品得率方面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作为外源单宁酶加工无苦味茶叶提取物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药被广泛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出现在养肤护肤的化妆品产品中。五味子作为东北道地药材,可药食两用,具有多种保健和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对五味子活性成分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其药食保健作用受到了公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研究表明五味子中木脂素、挥发油、有机酸和多糖类等天然成分能较好的清除自由基,可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等,但其在化妆品领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五味子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五味子在化妆品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薪  王峥  王超  张林波 《吉林农业》2011,(4):318-319
近年来,“自然、健康”逐渐成为现代人对养生美容的追求,以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研制生产的化妆品因紧紧抓住“绿色、自然、健康”这个理念而备受化妆品开发者的高度重视,由于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集天然性、缓和性、安全性、功能性和疗效性于一体,所以它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一天不同时间及不同职业化妆的需要。因此,使用植物提取物类化妆品已成为时下的一种潮流。文章主要就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情况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草叶马尾藻(Sargassum graminifolium)和绿茶提取物为原料制备马尾藻茶饮料,考察马尾藻提取物和绿茶提取物用量对茶饮料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马尾藻茶饮料对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结果表明,每500 mL茶饮料中添加1.0 g马尾藻提取物,所得产品整体口感好,无明显的海腥味.在0.2~1.4 mg/mL浓度范围内,马尾藻茶饮料对DPPH·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均随马尾藻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力克斯兔的初级毛囊、次级毛囊于胚胎的18~24天先后出现。其皮肤表皮、真皮的发生与分化于胚胎的24天已基本完成。26日胎龄时,初级毛囊结构分化完全,并可见到皮脂腺。26日胎龄至仔兔出生,是表皮和毛囊分化出的各组成成分的进一步生长阶段。仔兔出生以后,皮肤表皮和毛囊的结构均无明显变化,但表皮厚度稍有增加,毛囊仍继续向真皮伸展,只是远不及胚胎期迅速。表皮的增长速度及毛囊的生长速度,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不同胎龄(月龄)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力克斯兔皮肤的毛囊群结构很有规律。每一毛囊群由2~6个扇形分布的亚毛囊群组成,每一亚毛囊群中又含有5~12个分生毛囊和衍生分生毛囊。力克斯兔出生以后,其衍生分生毛囊数的增加几乎与体表面积的增大呈比例,使各月龄之间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部位之间,毛囊密度差异显著。被毛因粗毛含量少、分布均匀、直径也小;毛纤维短、且粗,细毛长度一致;强度大、伸度小(与新西兰白兔比较),从而构成了力克斯兔被毛具有弹性强、柔软性好、平整、经久耐磨等特征。通过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力克斯兔、新西兰白兔及安哥拉兔3个不同类型的鳞片排列形态及髓腔结构的观察,发现不同类型之间,鳞片的排列形态不同,但髓腕结构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区分成型的毛皮产品,避免假毛皮以假乱真。[方法]用哈氏切片法快速制取高清晰度毛纤维横切片,采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蓝狐、水貂、獭免3种动物的毛纤维结构。[结果]獭兔毛鳞片排列紧密,髓质发达,横切面呈花生豆状;黑貂绒很细,有髓,且鳞片翘角非常大;蓝狐针毛从根部到梢部由连续状髓过渡为断续状髓到毛尖时无髓,横切面呈椭圆形,其绒毛基本呈圆形,有髓。[结论]蓝狐、水貂、獭兔3种动物的毛纤维的结构不同,可用于毛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刍议毛的鳞片类型与哺乳动物识别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毛的鳞片类型及其排列在人和动物中是各有特点的。人发的鳞片型单一。排列均衡;一些动物被毛的鳞片型多,排列复杂。观察这些动物被毛的鳞片时,采样要完整,观察要全面,不能把对人发的的以部分代整体式的常规做法照搬到对动物毛的观察上。把毛的鳞片类型作为动物识别的佐证需要占有所有动物的各种类型的毛并建立毛的鳞片类型档案,找出识别点,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检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绵羊皮肤中凋亡细胞分布规律。[方法]利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中凋亡细胞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结果]蒙古绵羊的表皮层呈黄褐色的凋亡细胞层,从基底层到角化层均有阳性细胞,且分布均匀。其凋亡细胞的数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真皮层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的各层结构中。真皮层凋亡细胞数量呈周期性变化,在4~5月开始增加,6~8月最多,10~12月逐渐减少至原来的水平。[结论]蒙古绵羊的皮肤表层细胞的凋亡是连续的,且每个季节均有发生,以夏天的凋亡现象最多。  相似文献   

15.
毛发杂波型鳞片磨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毛发鳞片磨损学说”:即毛发鳞片形态并非都是生俱来的,毛发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某些类型的鳞片,如规则扁平鳞片的形态会发生磨损而形成杂波型,杂波型鳞片的复杂程度与摩擦方式和强度有关;理化因素了可以促进或减轻磨损,鳞片磨损是毛发的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适应,”毛发鳞片磨损学说“对于毛加工工艺的改进,毛皮产品的养护,美发与护发及动物种属识别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等技术研究花鼠皮肤毛囊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花鼠兴盛期皮肤变厚,且毛囊深入到近皮下组织部位;休止期皮肤变薄,毛囊萎缩,能够观察到得毛囊数量变少.为进一步研究花鼠毛被生长和色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985 d内,连续拔取一位中年男性两鬓的白发样本左右各12份,每份5~7根.测量其白色段的长度和距发根1 cm处头发的微观性状.用SPSS17.0软件对各性状配对样本T检验和二元定距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鬓头发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左鬓(0.59±0.05)mm/d;右鬓(0.58±0.06)mm/...  相似文献   

18.
用钙锌含量为33O:1和516:1的日粮饲喂50~57日龄断乳仔猪120天,成功地复制了猪缺锌症.对猪被毛锌、铜含量及铜/锌比值的动态改变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试验组猪被毛中锌、铜含量呈逐渐下降,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各组间被毛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猪被毛铜/锌比值呈现平稳下降,而试验组猪在试验第30~60日被毛铜/锌比值呈现持续升高.结果表明,猪被毛锌含量下降和铜/锌比值的持续升高是猪缺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本次试验首次报告了缺锌症猪被毛铜/锌比值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氧化后的头发角蛋白粉末作为载体,制备了缓释尿素肥料。用土柱淋溶试验考察了模压压强、模压温度、尿素含量和角蛋白氧化时间对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淋溶速率的影响,并与商业化的缓释肥料Luxecote和SCU的淋溶速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淋溶10次后,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的累积释放分率在18%~69%,Luxecote和SCU淋溶10次的累积释放分率分别为41.28%和18.01%,头发角蛋白载体缓释尿素肥料的淋溶速率与商业缓释肥料相当。淋溶试验表明,随模压压强的增大,尿素的淋溶速率显著降低。随模压温度的升高,尿素淋溶速率稍有降低。随缓释肥料中尿素含量的增加,其淋溶速率明显升高。角蛋白的氧化时间越长,尿素的淋溶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毛干DNA快速稳定的提取扩增策略,使这一简便取材能在畜牧、野生动物保护等采样困难的领域得以普及应用.[方法]采用PCR缓冲液快速提取及2轮PCR逐级稀释扩增的策略提取扩增黄牛毛干DNA微卫星位点.[结果]该方法可从低至0.1mg(约1 cm长)的毛干中提取得到DNA,并成功扩增核DNA微卫星位点.48份黄牛牛毛样本均成功提得DNA.72份扩增样本,除4份样本扩增效果较差,其余样品均能正常扩增.[结论]该研究方法可快速稳定的提取扩增目标基因,为毛干在相关领域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