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的.采用一次浸提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优质速溶绿茶产品.  相似文献   
2.
为给高州油茶种质资源创新及辐射诱变育种提供技术参考,研究了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条件下高州油茶的光合特性及与其相关的细胞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10~70 Gy辐照处理后的高州油茶叶片各组织结构厚度都有增厚的趋势,而以80 Gy辐照处理的叶片各组织结构的厚度均未改变甚至有减小的趋势;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后高州油茶叶片的Pn值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剂量在10~80 Gy内的辐照处理均能促进高州油茶的光合作用,其中以20 Gy辐照处理的高州油茶其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以60 Gy处理的油茶其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不同剂量辐照处理下高州油茶的光响应曲线之间存在差异,辐照对其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的影响均显著;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对高州油茶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利用效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在不同的季节其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试验室研究和工厂大生产中原料收购的多年榆测结果,对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人叶种绿茶比小叶种绿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且在儿茶素组成上表现为较高的Ecg,EC和DL-C,而小叶种EGCg和EGC含量较高,同一绿毛茶原料筛分不同规格绿副茶、不同茶树品种绿副茶、商山与平地茶旧绿副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儿茶索组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由大叶种原料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产品在儿茶素组成上存在差异,人叶种产品表现为较高的Ecg,EC,DL-C和较低的EGCg/ECg而小叶种产品有高含量的EGCg和较高的EGCg/ECg.原料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高,制备的产品中相应的成分含量也高,同时产品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缙云县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精品农业的转化,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得到迅速发展,各乡镇根据区域立地条件“奔小康”,发展特色农业。香菇一稻生产规模和效益获得了迅速发展。据统计,1990-2002年累计生产香菇42428.4万袋,产菇31821.9万Kg,总产值13.201亿元,平均每袋菌料产菇0.76Kg,4.19元/Kg,以  相似文献   
5.
药材是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致富门路,为种好药材提高效益,将其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县首创的极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它具有省工、省本、省力、高产、高效的特点。自从1987年开始在我县新建镇进行“水稻垄畦免耕直播”技术初探以来,该技术在早稻生产中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1995—2003年9年间共推广面积31、73万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绿名茶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精选我国13种绿名茶进行了主要内含成分与感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17.0%~25.0%,氨基酸含量在3.0%~4.0%,咖啡碱含量在3.0%~4.5%,酚/氨在5~11,水浸出物含量在27.0%~40.0%,儿茶素总量在7.9%~14.3%,收敛性指数在0.7~0.9,是一种较恰当的比例,使绿名茶体现出鲜醇爽口的滋味。  相似文献   
9.
王增盛  谭湖伟  施玲 《茶叶科学》1991,11(Z1):29-33
本文研究了黑茶初制中氨基酸组分、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的变化。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在加工中呈下降趋势。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含量急剧减少,但人体的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缬氨酸等含量明显增高。咖啡碱在黑茶初制中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含量变化不大,可可碱、茶碱含量则有所提高。在无菌渥堆中,这些变化规律不明显。表明这些有利于黑茶特征性品质形成的变化,主要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高燕  李适  刘仲华  施玲 《茶叶》2013,39(3):149-152
本文通过对国内茶叶市场现状及国内茶叶市场需求进行简要分析,提出以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理论,结合十八大提出的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合理调整我国茶叶产业结构,运用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我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