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普洱茶茶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增志  周斌星  王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17-5119
以普洱茶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醇沉次数、醇沉时间5个因素对普洱茶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0 m in,固液比1∶20,醇沉时间60 m in,醇沉1次。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榴花中多糖。为优化石榴花多糖提取条件,选取单因素试验中影响差异显著的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沉淀最终浓度4个因素,并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石榴花多糖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固液比1∶20(g∶m L)、乙醇浓度80%醇沉。其中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及醇沉终浓度对多糖得率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菊花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菊花多糖的提取、醇沉以及纯化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菊花多糖的提取、醇沉及纯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菊花多糖水提工艺因素影响顺序:提取次数〉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工艺为:固液比20∶1(V∶M,g/ml),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95℃,提取3次。醇沉工艺因素影响顺序:醇沉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药液浓缩程度;醇沉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0%,药液的浓缩程度1∶3,醇沉时间9h。纯化工艺因素影响顺序:氯仿∶正丁醇〉纯化时间〉样品∶氯仿-正丁醇;纯化工艺为:氯仿与正丁醇的配比5∶1,样品和氯仿-正丁醇的体积比2∶1,纯化时间10min。[结论]该工艺适合菊花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以结香花为材料,研究结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考虑浸提温度、 醇沉比、 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单因素对结香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结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沉比3.6:1倍,料液比1:35 g·mL-1,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5 h.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地黄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水提醇沉法提取地黄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醇沉浓度等因素对地黄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地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提取工艺为温度100℃、液固比40∶1、提取时间2h、醇沉浓度80%时,地黄多糖的提取率最高。结论:该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以作为地黄中多糖的提取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7.
吕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17-11717
[目的]优化浒苔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采自于连云港海域的浒苔为试材,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浒苔多糖,采用改良蒽酮-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浒苔多糖,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固液比和醇沉浓度为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热水浸提法提取浒苔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浒苔多糖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热水法提取浒苔多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浸提温度90℃、醇沉浓度70%、料液比1:75、浸提时间4h。[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为浒苔多糖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菊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液固比、醇沉终浓度等理化因素对菊花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菊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 h、液固比25∶1、醇沉终浓度为80%,菊花多糖的提取率为18.54%;微波助提可以明显提高菊花多糖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海渤  蓝日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27-10228
研究了宽叶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L.)T.Anders.]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探讨了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醇沉浓度等理化因素对宽叶十万错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宽叶十万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液固比25∶1,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4 h,醇沉终浓度为80%,宽叶十万错多糖的提取率为4.7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提取工艺指标,沉降率为醇沉工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预处理50 min,料液比1 g∶20 mL,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2.0 h,多糖得率可达4%以上;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5倍,醇沉时间20 h,沉降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冯婧  何先元  李达  马发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59-3061
探讨云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多糖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及生产开发打下基础.采用正交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水提和醇沉的工艺分别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8(m/V,g∶mL),提取时间2h,提取温度80℃,生药浓度1.0g/mL,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2次.  相似文献   

12.
陈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73-8674
研究国产洋根中低聚糖的提取方法和最佳提取条件。以产自浙江省台州地区的新鲜洋根块茎为试材,先测定其主要组分含量,之后依次进行水提S、evag法除蛋白、乙醇沉淀除多糖,从而提取其中的低聚糖。选择固液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为因素,以提取率为指标,建立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研究低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可溶性总糖的干基含量达到92.30%(W/W)。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4,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60 min,此条件下低聚糖得率为52.94%(W/W)。经HPLC测定,洋根低聚糖提取物中低聚果糖含量为53.70%(W/W),接近以蔗糖为底物果糖转移酶催化反应得到的商品低聚糖浓度。该提取方法简便易行,稍加改进后即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蒲公英为原料,研究微波法提取蒲公英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沉浓度等因素对蒲公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得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7,超声时间14 min,醇沉浓度64%,提取率74.34%。  相似文献   

14.
香菇废菌棒多糖树脂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大孔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粗多糖进行脱色。[方法]以香菇废菌棒为材料,以脱色率和多糖损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6种大孔树脂在香菇废菌棒脱色方面的性能,并选择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研究表明,717型阴离子树脂对香菇废菌棒的脱色效果最佳,其最佳的脱色工艺为:717型树脂用量6%,脱色时间3 h,pH 3,脱色温度40℃,在此条件下,香菇废菌棒的脱色率为82.07%,多糖损耗率为12.63%。[结论]研究可为香菇废菌棒多糖的理论研究及工业化提取中的脱色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使用超声波法提取川楝(Melia toosendan)子中的阿魏酸,采用HPLC法检测阿魏酸的含量。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试验条件对阿魏酸提取率的影响,以优化提取条件。优化的超声提取条件为,体积比为95∶5的甲醇-甲酸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30(m∶V,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最高提取率达0.012 6 mg/g。  相似文献   

16.
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及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建梅  汪应灵  李万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56-3058,306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合欢花多酚的提取工艺,考察了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合欢花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及多酚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m/V,g∶mL),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合欢花多酚提取率为2.59%;当多酚浓度达到6.0 μg/mL时,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为73.9%.  相似文献   

17.
利用超声波法研究白屈菜红碱的提取及其含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根、茎及叶中白屈菜红碱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根用75%乙醇作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85%,提取35 min;茎用8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8(g/mL),超声频率75%,提取30 min;叶用5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g/mL),超声频率85%,提取40 min。人工栽培的白屈菜植株根6—9月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野生白屈菜;野生白屈菜植株茎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屈菜茎;6、7月份野生白屈菜植株叶中白屈菜红碱含量高于人工栽培,而8、9月份则相反。白屈菜红碱粗提物对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核桃叶枯病病原菌、龙胆斑枯病病原菌、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南瓜枯萎病病原菌、新月弯孢霉等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的生长均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碱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的最适条件,对玉米芯木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提取的不同木聚糖进行酶解。结果表明:碱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时,在100g/L NaOH、1∶20固液比、60℃、3h的条件下进行一次性提取,木聚糖得率达29.45%。提取液离心可得到纯度达80.5%的水不溶性木聚糖(wis-X),乙醇沉淀得到的水溶性木聚糖(ws-X)纯度为6.4%。wis-X的酶解产物是木糖和3种低聚木糖,ws-X的酶解产物是葡萄糖和3种低聚木糖。因此,玉米芯是制备wis-X和低聚木糖的理想原料,从简化工艺和节约成本角度考虑,碱提前不需稀酸预处理,适宜条件下提取1次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