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低碳经济引领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目前水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别从加工科技含量,生产设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精深加工能力;产业结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制约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水产品加工业向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相关措施。水产品加工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水产品副产物的综合应用,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另外,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对水产品加工业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渔业现代化》2004,(1):50-50
农业部日前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  相似文献   

3.
<正>一、模拟虾仁外形仿真逆向设计研究的意义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捕捞、水产养殖的延续,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农业部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今后我国水产品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为重点,鱼糜系列食品的加工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日前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技术  相似文献   

5.
《海鲜世界》2004,(2):56-56
农业部日前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  相似文献   

6.
’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暨农业部建国五十周年辉煌成就展上,山东省荣成市30余种水产精深加工展品,有9个品牌、13个产品获得名牌称号。荣成市水产精深加工产品何以在国家级博览会上获取多项殊荣?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笔者实地走访了该市水产品精深加工的主要企业,其所见所闻感触颇多,现综述于此。水产精深加工业一一业发展的要来荣成水产品加工业历经盐炸卤晒,八十年代的冷冻加工、九十年代的“海洋三品”三次大的跳跃,每次进步都凝聚着渔业企业家们的碑精竭虑,他们以超前的预见性适时实现了水产品加工业的转轨变型,瞄定了水产品…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是渔业生产活动的延续,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等特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水产品深加工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必须促进新技术应用,加快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快发展冷冻鱼糜及鱼糜系列食品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精深加工必将是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而冷冻鱼糜及鱼糜系列食品的加工又是水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冷冻鱼糜及鱼糜系列食品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冷冻鱼糜及鱼糜系列食品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加快水产品加工发展方式转变有所帮益.  相似文献   

9.
面对海洋捕捞效益大幅度下滑的严峻形势 ,荣成市及时将渔业经济的发展重点向水产品加工领域转移 ,坚持存量调整和规模膨胀并重 ,不断加快低值水产品的综合开发速度 ,提高优质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品位 ,使水产品加工成为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朝阳产业”和龙头产业。今年 1~ 6月份 ,全市水产品加工业共创产值 17.9亿元 ,同比增长 11% ,为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低值鱼的综合利用上 ,根据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发展策略 ,积极适应市场消费需求 ,大力开发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周期较短的大众化海洋食品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水产…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渔业的诸多优势项目,水产品的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是最令人称道和叹服的。去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和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去年山东水产业总产值1136亿元,在养殖、捕捞、加工三大产业中,加工业产值356亿元,超过了养殖、捕捞两大产业产值之合。山东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品牌化、园区化和外向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南澳县领导机关从实施海岛发展战略出发,把水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项目和构建特色工业的主要内容之一,广泛发动有关各方,努力营造水产加工业的发展佳境.全县采取引进国外资金、联合国内公司、创办集体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致力培育水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发展海水产品精深加工,促使这项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中,有关水产加工业的发展重点为: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水域广阔,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品总产量迅速增长以及生产结构的日趋合理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201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是5600多万吨,十二五末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将达6618.41万吨。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在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我国十二五规划对水产品加工业提出的要求是要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快开发包括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  相似文献   

14.
一、浅析我国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 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的加工产品的开发,发展既有营养又食用方便的加工食品,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5.
淡水产业对湖北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依托资源和科技优势,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水产加工已成为促进水产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同时也面临着水产品加工能力和加工技术严重不足,加工产业经济效益偏低以及缺乏大的加工和养殖产业基地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文章将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同全国其它省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并对湖北淡水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总结,最后就进一步壮大和发展湖北省淡水水产品加工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海鲜世界》2004,(2):34-34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后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类、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本就我省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飞速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水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业的总体思路。为了继续保持我省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的优势,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发展我省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抓住促进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落实发展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田良 《齐鲁渔业》2005,22(8):46-48
3 海洋食品加工成就山东渔业大强之路 在山东渔业的诸多全国第一中,水产品的对外贸易和出口创汇是最令人称道和叹服的。去年全省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和全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三分之一。去年山东水产业总产值1136亿元,在养殖、捕捞、加工三大产业中,加工业产值356亿元,超过了养殖、捕捞曲大产业产值之和。沿着山东海岸走来,一路上记不清参观了多少个水产加工厂,那井然别致的现代化厂房构成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山东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拓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品牌化、园区化和外向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渔业纵览     
2003年水产品发展重点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水产品加工的现状却与此很不相适应。据农业部渔业局透露,今后我国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要以大宗产品、低值产品和废弃物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淡水鱼、贝类、中上层鱼类、藻类加工产业体系的建立。另外,培植和引导一批具有活力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促进适销对路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一是海水产品加工。要重点研究开发新捕捞对象,加工制成优质鱼粉、鱼片、鱼糜、模拟食品和调味品等。海洋低值水产品的加…  相似文献   

20.
刘玉焕 《齐鲁渔业》2005,22(3):48-48
近年来,蓬莱市以建设区域性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基地为目标,确立了“一体两翼、外向发展”的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即以蓬莱开发区海洋食品加工基地为主体,以潮水海洋食品加工基地和中心渔港海洋食品基地为两翼,大力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型水产加工业,水产品加工基地成“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